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429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北京行政学院)2000年第2期法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口骆武刚提要2O世纪5O年代以来,知识产品和脑力劳动在物质产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1世纪人类必将进入主要依靠知识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性应用将广泛存在于社会,商品的价值将更多的是劳动者智力的对象化,处理信息和创新知识将成为人类的主要工作任务.国力的竞争将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创新的竞赛.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抓住知识经济的实质,把握时代特征,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为此,必须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创造性教育模式.关键词

2、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创新人才素质教育教育改革21世是人类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加速社会进步的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的教育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面对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新形势,现在的教育能否与变化着的经济社会在动态上相吻合?能否适应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这是在世纪交汇点上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按照时代的要求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人才.一,时代特征与知识经济的实质自5O年代发达国家相继爆发以信息技术为核t:-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以来,科学逐渐成了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的前提,科学

3、和技术进步的速度f:1益加快,科学和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久将发生根本的质变,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所谓知识经济的实质,就是知识产品(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形态的产品)的生产f:1益支配了物质产品的生产,脑力劳动逐步上升为人类劳动的主要形式.据经济学家估计,本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科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5一2O,而在今天,已达6O一8O(其中教育和培训的贡献占20%左右),有的产业部门甚至达到90%以上.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7年美国的信息高科技产业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O

4、,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出13总值已接近商品出口总值的4O,经合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O来自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发达国家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降至1/3左右,知识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已超过其他要素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目前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的知识,智力,信息等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O.这些事实证明,知识产品的再生产已f:1益支配了物质产品的再生产.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质变.这一质变还反映在脑力劳动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f:1益上升.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重心上移,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正迅速代替低技能职位.在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工厂里9O的人从

5、事体力劳动,到5O年代仍占多数.而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脑力劳动者均已超过全国就业人口的一半.美国从1965年起,白领人数就超过蓝领;f:1,德等国从7O年代起,白领人数也相继超过了蓝领.从70年代以来,美国新增加的就业岗位9O属于脑力劳动,在过去的15年中,已淘汰了8000种低技能职位,同时又诞生了6000种新职位,专业职位,技术职位和非技术职位的比例已由5O年代的2:2:6,演化为9O年代初的2:6:2.90年代,在发达国家的自动化企业中,职工比例大体上是三三制,即科技人员占1/3,经营管理人员占1/3,经过培训的工人(中专生)占1/3.就是说白领在职工中已占2/3,蓝领只占1/3.

6、在经合组织各国的高科技企业中,白领的比重更高,达85,蓝领仅占15.这说明,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必将成为劳动力的主体.以上事实雄辩地证明,人类社会已走到了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21世纪世界各国将先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体力劳动和简单的脑力劳动将被机器和电脑所取代,创造性的智慧劳动(包括R8LD),创造性的经营管理,创造性的科技服务和社会服务以及文化艺术创作等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体和主导力量.社会将需要大量创新人才.一56北京行政学院2000年第2期法律?社会二,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对知识经济实质的分析,使得我们认识列:知识经济干u依赖十地及劳动力的农业经济,依赖十自然资源及物质资本的j:业经济不同

7、,它是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一种高度知识化的社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人类经济将从t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和有形资产变为主要凭借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知识信息将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知I经济的这一性质决定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竞争力的卞炙心.世界的发展日益明显地表现出,国与围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的竞赛.网此,在知识经济条件F,人力资源的创新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是因为:(一)知识经济It寸代足信息化的社会,处理信息和创新知识,将

8、是人类的丰要工作任务.由f信息技术以各种形式渗透到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个人牛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互联网的遍布和电脑的普及,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互联和电脑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从而省F大量记忆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造性T作.而且,新的更高劳动牛产率将不在于物质资本的增加和简单的劳动力量的投入,而是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为基础的创新性知识和及时适用的信息在生产中的运用,整个社会生产将围绕信息流来组织实施.劳动资料的信息属性将在生产中居主导地位,生产过程的要活动将逐步变成以对知识信号进行加丁处理为主的工作.面对信息的无限性,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归类,加I:;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加进想象的成

9、分;在信息加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信息或产品.这一系列的信息处理工作实际E是知识的处过程,也是?个再创造的过程,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互联例的崛起,电脑的广泛普及,意味着原本需由人脑完成的逻辑运算,信息储存和输出等功能可以交由信息储存量大,逻辑运算速度快,计算准确性高的计算机去处理,从而使人脑丰要实现创造性功能成为可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商品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更多的是劳动者智力的对象化.在知识经济时代,谁创造出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产品,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谁就拥有财富.这种知识

10、产品的生产要求劳动者强烈的好奇心,刨造欲和创造能力.当今,科学技术突1三猛进,还表现在知识彤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基础研究的成果到技术开发产口l的转化,18世纪需要8090年,19世纪中叶至2O世纪初需要3O年左右,20世纪初到20世纪巾叶人致为10年,而到lr20世纪卜半叶,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只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甚至翅短.例如,晶体管从1948年发明到商,Ik化用了近10年时间,集成电路从1959年制出第一块后用了8年,第一代微处理器了5年,64K芯片用了3年,256K芯片了2年.而目前广泛采片的0.6微米芯片和即将大量生产的0.35微米芯片所用时自J

11、则更短.新技术的产牛,新工艺的出现,会使原有的知识产品不断贬值.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保持持续不断的创造力.(三)创新足一个系统工程.促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化为现实乍产力,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和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创新体系的基础和社会化平台.知识经济依赖于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从而知识创新就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创新本身并不等于经济的发展.重要的问题在于:知识创新如何带动经济的发展,即怎样将科技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里的关键在于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片各个环节之间的整合

12、,即缩短从知识创造到应用的周期,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一般是40一50,而我国的转化率却只有6一8.这说明找们在这方面的整合水平是很低的.其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体制是妨碍知识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有机整合的症结所在.此外,我国知识创新干技术创新的效率也不高.1996年找国GDP排世界第7位,科技国际竞争力只排在世界第28位,比1994年下滑了5位.1996年我国从事研究与发展的总人数和世研究与发展的总人数均列世界前4名,而我国科技研究和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分别为世界的第32位和第21位.其主要原也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13、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体制创新优于知识创新.这不仅是凶为知识创新的能力增强本身依赖于体制创新,而且从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的有机整合的水半和效益完全取决十体制创新.也就足说,知识经济时代,除r在传统意义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外,社会还需对文化,环境,管理不断创新,创新的主体仍是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总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国家创新I叫络体系中的各个方面都在呼唤创新人才.三,教育要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人才(-)树立创新意识,提倡求异思维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明确的创新目标,才会产生强大的创新动力,创新过程中才会有百折不挠的毅力,才

14、可能真止做到肓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一57一北京行政学院2000年第2期法律?社会创新首先是观念上的创新.这就需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把原则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提倡遇到事情能问个为什么,特别是对那些看起来与经验事实并不矛盾的东西,对那些公认的真理和权威也不盲从.托勒密的地心说与经验和事实足不矛盾的,哥白尼怀疑它,通过研究提出了日心说,促成了天文史上的革命.牛顿曾经是公认的权威,他的经典力学曾经是不容置疑的真理,爱因斯坦对它提出了挑战,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导致了物理学上的革命.科学发展史上的这种事例是层出不穷的.未知世界常常表

15、现出传统观念所意想不到的属性,这就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地怀疑,假设,需要革故鼎新,甚至树立”异端”的勇气.中国是世界上封建社会经历最长的国家,封建统治时间过长,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专制思想的统治愈演愈烈.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明初把程,朱理学奉为不可侵犯的神圣哲学,再到明清以后按八股取士,只以朱熹所注的四书五经为辨别是非优劣的标准,一步步取消了士人自由思考的余地,只许认同,不能求异,严重窒息了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这是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每况愈下,逐渐落后,乃至中国近代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的根本原因.今天,封建制度虽然早已被埋葬,但作为其上层建筑组成部分的封建主

16、义思想和文化的影响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因此,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相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之所以在世界上至少保持了1000多年的领先地位,使”中国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而且中国科技的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前更是如此”.0使中国古代成了世界公认的强国,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国家,在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思想解放和学术自由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使春秋战国时期成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奠基时期.同样,近代科学技术之所以首先在欧洲产生,并发生了五次中心的转

17、移,也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日本学者汤浅光朝把凡是重大科学成果数超过世界同期总数的25的国家称之为”科学活动中心”,把保持为”科学活动中心”的时期叫做“科学兴隆期”.因此他发现,近代以来,”科学活动中心”在世界上发生了由意大利到英国,接着到法国,然后到德国,最后到美国的这样五次大转移.其实,把这些国家”科学兴隆期”前后的历史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就不难发现:一般都是有事先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革命(以及而后的空前经济繁荣).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英国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法国的大革命,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等等.(二)重视培养理论思维能力2O世纪的创新巨匠爱因斯坦,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要创立一门理论,仅

18、仅收集一下记录在案的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入事物本质的大胆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而”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研究那些从属于事物现象的表面原因,相反,他应该进而采取推理的方法,探索事物的根本实质”,”如果我们探索得愈是深入,我们的理论所包罗的范围愈是广大”,那么”经验知识所发挥的作用就愈小”.半个世纪前,爱因斯坦多次强调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对提高创新能力的决定性作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显然更应该如此.如同恩格斯曾经指出的,”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0中国儒家文化长期形成的主要凭感觉,直觉,而不是通过逻辑分析把握事物,认识世界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思维

19、能力的提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真正对逻辑作过较多研究的是先秦名家和后期墨家.先秦名家最先对知识,概念作了逻辑研究,并出现了以纯粹的分析概念,范畴为主的名辩思潮,但从其一产生就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所不容,遭到了来自儒道两大家的尖锐批评,使这种名辩思潮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一个短暂时期,且影响极为有限.在中国文化史上对形式逻辑研究最多,贡献最大的要数以墨辩为代表的后期墨家.他们根据当时的自然知识,对时间,空间和运动作了科学概括.他们不仅注意概念的准确性,也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思维方式上,它完全不同于儒家和道家,抽象程度高,逻辑性强.但它也同样未能发展起来,特别是秦汉以后,随着儒家经学的发展,

20、后期墨家学说很快被淹没,变成绝学.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第一波,中国的有识之士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已准确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空疏”,西方文化”实用”,特别是他们认识到作为中西科学文化基础的思维特征的差异在于西方文化具有”由数达理”的公理化的形式逻辑体系和思维方法,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科学之所以停滞,原因是其基础缺乏建立在逻辑公理上的数学,忽视对数学原理上的探索和逻辑论证.在这种思想推动下,明末清初曾一度对形式逻辑有所重视,出现了改变传统思维的可能,可惜的是中国儒家文化本位过于沉重,”西学东源”说的盛行使这种可能最终未能成为现实.儒家文化传统的思维特征,使我们民族的聪明智慧表现在具有很强的感性直观能力上

21、,表现在凭直觉把握事物的能力上,而不是表现在利用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范畴,通过分析,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本质的那种特别思辩的抽象思维能力上.这也是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四大发明”始终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技术成果,但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却是:为什么在我国扎根的四大发明却在西方成林?为什么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这些发明竞没有发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更没有由此生发出知识体系?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经验而轻科学,重描述而轻逻辑,重主观直觉而轻抽象思维的传统思维特征.这种情况极大地阻碍了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限制了重大创新成果的出现.因此,我们要强化科技意识与现代

22、逻辑意识,强化精确思维的意识,重视培养抽象的理论思维能力,鼓励人们对一58北京行政学院)2000年第2期法律?社会科学的”形而上”的追求和对普遍范式的追求.(三)全而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影响知识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高科技,而高科技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综合,高度交叉,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此外,知识经济将更加注重发展的口持续性.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代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空间问题,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增长的方向和目的,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文化背景等等.然,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某一个专k可以胜任,也超出了纯自然科

23、学的范围和纯社会科学的范围,乃至超出了,国家的范围,必须借助于多学科的融合战略,有赖于各种专业知识和国际社会力量的协同努力.未来经济社会,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更需要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乃艺术的交叉和综合.大学教育应当向加基础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由上可知,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将更需要具有民主法制观念,具有崇高的人格和道德观念,具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基础和自主求索知识,运用知识,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观念和能力.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还需要具有根据经济结构变化而改变上作类型的能力和熟悉生产全过程所需的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甚至需要

24、由一个或一组人完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开发研究全过程(这在一个世纪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今天已成为现实)所应具有的转移学科领域和跨学科J二作的能力.显然,这种复合型创新人才必须通过全面的素质教育来培养.19世纪开始的知识学科化和专业化,提高_r学科发展的效率,但同时也造成了,知识体系的肢解.德国科学家普朗克(Max.Planck)指出:”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现代科学技术I:t臻交叉综合,正是反映r知识体系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分科教育不应使学牛精于古典而疏于现代,精于科学而荒于人文.而应通过全面的素质教育使不问

25、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在相融,共处和合作中相得益彰.(四)构建创造性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表现为一种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导致学校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配置,教学过程都按严格的,统一的标准操作,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是:第一,由于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方法单一.由于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致使学生对知识过分记忆,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不太重视组织学牛思考如何发展现有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第_-,教育方式采取灌输式,填鸭式,很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很少启发学生的独思考;第三,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消化方式是记忆,只顾死记硬背,不去感受,

26、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第四,教育内容畸轻畸重,高中就分文科班,理科班,”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对升学影响甚微的课程,只是敷衍了事,草草收场,必然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强调人/r的专业化,在高等教育巾就片面加强专业知识的课程,而忽略基础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培养,同样素质较低.一些婵科学牛在义科知识方面笑料百出,一文科学生在自然科学知识方面几乎是科学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越来越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更难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第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少人缺乏创造性.有人作过调查,在留美的学生中,中国学牛的考试成绩不比美国学生差,但毕业后多数人的创新能力明显不如美国学生.其重要原因之一

27、是中国教学巾强调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不太莺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第二,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在封闭的校园里死读书,读死书,不知时世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较快地适应社会;第二-,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以”文本为本”的教学宗旨,把学生浸泡在死的知识中,当作机器零件加工,按一个模式衡量,失去了人的个性,甚至把学生主要看成是改变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手段,看不到知识的价值,必然久而生厌.因为知识本身不会创造价值,只有掌握它的人,进行创新,才能转化为价值.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谁会有时间创新,谁会想到创新?呆板划一的教学模式又怎能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开发潜在的创造性品质?199

28、9年6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第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f:的讲话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持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我认为,这些论述指出了中国教育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素质教育向创造性教育转变.创造性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J的高素质

29、劳动者和专,l人才为L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性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模式.首先,创造性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其二,评价制度在教育中起到一种导向的作用.与廊试教育的评价制度同,创造性教育的评价制度应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多寡和解题方法熟练程度的考核,更主要是对学生所有知识59北京行政学院2000年第2期法律?社会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高度协调的发展,突出培养创造能力.因此,必须改变单一的应试考核制,采取考试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实验或实际的操作方

30、式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从两方面作出综合评价,使之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其三,教育方式主要是启发性和多样性.改变以往灌输性的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活跃学生的学术思想和课堂的学术气氛.教师应大度和有涵养,不能对不同意见横加指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应是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教师谈,可以学生讲,使单向的教学过程变成交互式的,给学生思索,创造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避免压抑幻想,强迫依从,嘲笑讽刺和教育中的”家长制作风”.其四,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消化.因为理解性消化是创新的基础.【注释】阎志坚,陈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社

31、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科教兴国动员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陈至立:”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科教兴国动员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3页.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11,56,2页.林丕:”略论知识经济的实质”,北京行政学院(北京)1999年第1期,第37页.闰维方:”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科教兴国动员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路甬祥:”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大学改革”,科技导报1998年11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卷1分册,第3页.爱因斯坦语,易杰雄:”阿

32、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易杰雄主编:现代世界十大思想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49页.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页.普朗克语,转引自李岚清:”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科教兴国动员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篇首第1O页.骆武刚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北京,100011).(责任编辑孙艳霞)AbstractSincethefifthdecadeofthe20thcentury,knowledgeandbrainworkhavebeenplayingamoreandmoreimportan

33、troleintheproductionofmaterialcommodities,andwearesurethatinthecomingcenturymankindwillenterintoaneweraofknowledgeeconomy,inwhicheconomicdevelopmentwilldependheavilyonknowledge.Thecreativeapplicationofknowledgewillbecomeacommonplaceinsociety;thevalueofcommoditieswilltOagreaterextentbetheactualizatio

34、nofthelaborerSintellect;informationtreatmentandknowledgecreationwillbecomethemansmainwork:competitionbetweenstateswillmoreandmoretaketheformofpersonnelandtechnologycompetition.Asacauseforthefuture,educationmusthitthepointofknowledgeeconomyandadaptitselftOthecharacterofthenewera,thusfurnishingquailfl

35、edpersonnelforthenewcentury.Forthisreason,wemustadvocatecreativethinking,payattentiontOspeculativethinking,implementonalargeseaethe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andinitiatecreativepedagogics.KeyWordsknowledgeeconomy;thecharacterofthenewera;creativepersons;educationforallrounddevelopment;educationrefor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