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2479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管理论文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管理论文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研究了1986年至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空间结构的变动情况,并对两类入境旅游集中的典型地区

2、的旅游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中国入境旅游在总体趋于分散的背景下,也存在着两个明显的集聚现象。第一,长期以来入境旅游在传统旅游热点地区高度集聚;第二,云南成长为新的集聚中心。对于前者的解释是,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较高的知名度使传统旅游热点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进入了一个动态的、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对于后者的解释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云南旅游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水平陷阱”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惊人一跃”。关键词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低水平陷阱;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3、025006(2008)06003006一、引言旅游空间结构一直是旅游研究的一个重点,已有的研究包括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宏观空间结构研究,以及以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的微观个体的空间行为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第一,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旅游流和距离衰减效应研究,如史密斯运用引力模型对加拿大安大略省居民到其他9个省及本省的旅游人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王铮等基于威尔逊式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在GIS环境下分析了旅游资源的市场域,保继刚利用抽样调查数据建立了到京游客量的引力模型,吴必虎等对上海、西安、成都、长春四地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的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张捷等

4、以九寨沟为例论证了游客距离衰减曲线以帕累托(Pareto)模型为最佳,并推算了不同市场范围及不同模式的距离衰减指数。第二,以城市为中心的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如莫斯和威弗(Mercer&Weaver)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存在着一日游圈层、周末游圈层和假日旅游带的3个不同的旅游圈层,吴必虎也发现在上海周边地区形成了由一日游圈层和两日游圈层构成的环城游憩带。第三,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旅游空间结构模型的构建,如翁瑾、杨开忠建立的一个具有不对称特点的垄断竞争的旅游空间模型。第四,基于中国“地理实验室”的旅游活动空间集聚研究。马耀峰等认为入境旅游者的空间分布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东西过渡、差异明显

5、”特点,且入境旅游流高度集中于城市地区,北京上海广州、北京上海深圳、北京西安上海涵盖了我国最主要的入境旅游线路;章锦河等发现,我国国内旅游流的产生和分配凸现“大分散与小集聚”的特点,并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滇川渝、陕五大国内旅游流输入地,而文和蒂斯代尔(WenTisdell)的研究表明旅游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度大于整体经济活动(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GDP和人均GDP为指标)。关于影响因素,文和蒂斯代尔(Wen&Tisdell)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拥有入境口岸与各地区的旅游收入高度相关,而旅游资源禀赋与一个地区旅游收入的关联性不大。章锦河等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个相左的观点,他们认为我国国

6、内旅游流的空间集聚主要受旅游资源引力驱动。吴必虎和唐子颖以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和全国667个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分布配合度高为依据,指出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与城市之间在地域上的分布关系联系紧密。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

7、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

8、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

9、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