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493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8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style=”display:block;margin:0”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评估 【作 者】丁洪 如何评价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直是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在新形势下的走势更加令人瞩目。能否对美国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做出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估,环境。 国内外学者对美日欧实力的整体比较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它的综合国力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是对它经济实力的比较。综合

2、国力论者科技实力、军事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1。 除此之外,还要考察该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一)关于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衡量国家实力的综合性指标。这里强调综合国力,并不是说美国的经济实力不如美国综合国力中的其他指标过硬,而是力图证明美国不仅在经济实力方面首屈一指,而且在综合国力的其他多项指标中也名列前茅。中国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综合国力比较研究组,通过对1990年多项指标进行量化后的分析表明,美国仍然是世界上不可替代的头号大国。被量化的指标有8项, 它们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经济能力、对外经济外交能力。按照量化后的得分排

3、序,美国位居第一,它的得分为4539.9;日本的得分为2840.2,美国遥遥领先于日本1699.7分。美日相比,日本的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62.6%。德国得分为2754.8,美德相比,德国的综合国力相当于美国的60.7%2。 根据具有权威性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和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1994年世界竞争力报告,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名列世界第一,日本位居第三,德国排在第五位。名次的排列是根据以下8 项标准进行的:国内竞争实力、国际经济活动、政府经济政策、金融时期内仍然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强国。以科技为例,美国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研究与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来看,1991年美国为2.78%,日

4、本为2.86%, 欧共体国家为2.02%(其中科技最强的德国为5.58%)。从百分比来看,美国低于日本,高于欧共体;但从绝对数来看,日本和欧共体均低于美国,而且差距很大。据官方统计,1989 1992年,美国用于研究的投资年均为1574亿美元,而日本和德国分别为944亿美元和436亿美元。从科技人员的数量上看,美国拥有94.93万人,日本拥有51.89万人,德国仅有17.64万人。不仅如此, 美国还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吸引世界尖端科技人才的机制。据统计,进入90年代,外裔科学家和工程师已达到美国此类人才的17%左右,他们为美国科技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美国总统科学信息和通信领

5、域大大领先,农业和食品领域占有优势,环境保护领域与日本、欧洲的超前距离正在缩短,而工业制造业和能源领域已经与其他国家持平。与日本相比,美国在10个领域里大大领先,在11个领域里暂居优势,在6个领域里大致相当。与欧洲相比,美国在1个领域里大大领先,在18个领域里暂居优势,在7个领域里相持不下。因而, 可以说迄今为止美国仍然是当代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在综合国力中,美国的其他一些基本指标也是日本和欧盟国家无可比拟的。以自然资源为例,在森林资源、淡水资源、海洋资源等方面,日本和欧盟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美国的自然资源之所以大大优于日本和西欧国家,主要原因是国土辽阔,美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广阔的国家之

6、一。据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美国国土面积为937.3 万平方公里,为日本37.8万平方公里的24.8倍,德国35. 7 万平方公里的26.3倍。 如果说自然资源是硬指标的话(例如国土面积,不可比,也无法追赶),那么,美国的一些软指标,也可以说软实力,至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无法达到和攀比。软实力是一种难以用数字衡量的无形实力,如这种难以衡量的软实力3。 (二)关于经济实力 毋庸置疑,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是衡量大国地位基本依据。这不仅是因为政治、军事和科技实力等要素均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或削弱在综合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指标能够最先、最直接和最敏

7、感地反映一个国家实力的动态变化。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S 克来茵提出的对一国经济实力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颇具代表性。该方法包括4个部分:首先确定以国土面积、 人口、GDP、能源、食品、 工业生产能力和对外贸易作为衡量经济实力的要素;然后按照构成要素的作用确定计分标准;再将各种要素指示数值最大的国家作为标准分(以100或50分表示), 其他国家各要素按指示值最大国的比例来计分;最后将各构成要素的记分相加,以得出记分总数,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根据这样的计算方法,美国迄今仍是世界上整体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参见表1)。 表1美国欧经济实力综合比较 资料来源:联合国统计月报1991年10月,德国数字为前

8、联邦德国数字。 国民财富也是反映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战后以来,美国的国民财富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从1946 年的5360 亿美元增长到1993年的19.5万亿美元,增长了36.37倍(参见表2)。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8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style=”display:block;margin:0” 表2战后以来美国国民财富的增长 (单位:10亿美元,按现行美元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95年,第274、404页。 主张复兴论的美国供应学派经济学家乔治 吉尔德认为,国民财富

9、与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之比是反映美国兴衰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这样一种看法,我们通过表2得知,战后50 年来美国的国民财富增长的速度一直保持平稳状态,1959年美国的国民财富为GDP的3.07倍, 1993年仍为3.07倍,1959 1993年之间的各个年份,最高莫过于3.16倍,最低莫过于2.92倍。可见,美国的实力依旧,没有衰落的迹象。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是资本主义国家用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评价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我们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量、总量、份量和均量等几个方面,对这项指标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考察。 (一)变量 即发展速度 据有关资料显示,60 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高达双位数

10、(约为11.7%),远远超过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约为3.8%),8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日本的差距大幅度缩小。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相比,自1976年开始互有高低,其中较多的年份高于西欧国家(参见表3)。 表3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 年份 1976-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世界 3.4 3.6 4.0 4.7 3.4 2.2 0.9 1.7 2.3 3.1 工业国家 2.8 2.9 3.2 4.4 3.3 2.4 0.8 1.5 1.3 2.7 美国 2.9 2.9 3.1 3.9 2.5 1.2 -0

11、.6 2.3 3.1 3.7 日本 4.2 2.6 4.1 6.2 4.7 4.8 4.3 1.1 0.1 0.9 欧盟 2.3 2.9 2.9 4.3 3.5 3.0 1.2 1.1 -0.3 2.1 资料来源:美国总统报告1995年第403页,1994年为估计数字。 此外,表3还证明,在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中,美国最先走出衰退,从1992年开始,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不仅高于日本和欧盟国家,高于工业国家,而且还高于整个世界的平均水平。 (二)总量 即GDP绝对额 从一些相对数字来说,日本的确正在迅速地崛起。1970年美国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0116亿美元和2037亿美元,

12、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1%;1980年美国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6317亿美元和10410亿美元,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9.5%;到1989年, 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30000亿美元,比1980年净增了约两倍,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则增至52340 亿美元,比1980年增加了约1倍,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7.3%;1992年美国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59202 亿美元和36710亿美元,日本国内生产总值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2%。 事实表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确实相对快于美国。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占美国国内生

13、产总值的比例持续上升的势头来看,美国经济也确实相对削弱了。但是我们换一个视角 从GDP 的绝对额来看,这种削弱还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经济实力。据统计,197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比美国相差8078亿美元,198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比美国相差15907亿美元,1989 年, 这个差额为22000 亿美元,1992年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为22492亿美元。与1970年比,1992 年美国和日本的GDP差额扩大了1.6倍(参见表4)。 表4美日两国GDP总量的比较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70 1980 1992 美国 10116 26317 59202 日本 2037 10410 3671

14、0 日本为美国的% 20.1% 39.6% 62.0% 美国GDP的绝对差额 8079 15907 22492 主要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第166页。 1970年美国和德国GDP 的差额为10121 , 1992 年这一差额加大到41309,扩大了3倍多。可见,美国GDP 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总量仍遥遥领先,而且与日本和德国的差距呈拉大的趋势(参见表5)。 表5美日德GDP占世界产值的比重单位:百万美元 全世界 美国 日本 德国 年份 总量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总量 比重% 1970 2808026 10011563 36.0 203736 7.3 184508 6

15、.6 1992 23060560 5920199 25.7 3670979 15.9 1789261 7.8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第167页,德国数据为统一前联邦德国的数据。 根据199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公布的数字,1994 年美国的GDP已高达67367亿美元。 (三)分量 即GDP占世界产值的百分比 衰落论者证明美国经济陷入衰落的论据之一是:当今美国的GNP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大低于战后初期。的确, 进入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趋于缩小,日欧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趋于上升(参见表5)。 通过表5我们得知,1970年美国的GDP为世界生产总值的

16、36.0 %,1992年进一步缩小为25.7%;1970年日本的GDP为世界产值的7.3 %,1992年猛升为15.9%;1970年德国的GDP为世界产值的6.6%,1992年升为7.8%。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的前言中,引用了德国重商主义作家冯 霍尼格的这样一段话:如今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并不取决于它是否拥有充分和巩固的实力和财富,而主要取决于它的邻国是拥有较多还是较少的实力和财富。4从这一角度考虑, 战后几十年来,由于日本的崛起和西欧国家经济的复兴,总地来说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相对削弱了,日欧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相对增强了。但是我们的评估不能就此为止,还应该做进一步的全面的考察,即

17、不仅要看表面数字,而且要由表及里,对美国经济在世界分额中相对减少的问题做深层次地剖析。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战后初期相比,各国的生产已成为世界一体化生产的不同组成部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强,越是发达的国家对外联系越是紧密,它的经济繁荣也就在更大程度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以后的新形势下,经济竞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各国在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既是对手,又是伙伴,利害交错,得失相依。竞争对象国的经济增长往往成为本国经济繁荣与发展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别国经济的发展,也符合美国经济的利益。美国从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商品与资本的双向

18、流动中,获得了不少利益,从而推动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丰富了美国的商品市场,增加了美国资本的来源。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8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style=”display:block;margin:0” 那么,根据以上分析,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西欧的复兴,日本的崛起,与其说是美国的衰落, 不如说是更符合美国的利益5。美国在新旧格局的转换中,仍将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软实力,保持它的领先优势。 (四)均量 即人均GDP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日本,高于德国;1980 199

19、2年日本和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均高于美国。但是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日本和德国均低于美国,1992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83%,德国相当于美国的89%(参见表6)。 表6美国德人均GNP比较 年均增长率 按购买力平价法 人均 1990- 计算的人均GNP GNP 1992年% 美国=100 1987年 1992年 美国 23240 1.7 100.0 100.0 日本 28190 3.6 74.0 83.0 德国 23030 2.4 80.7 89.1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163页。 衰落论者把美国存在的巨额双赤字作为重要依据,因

20、而有必要对它们给予全面的分析。 (一)关于财政赤字 从绝对额来看,80年代以来美国财政赤字急剧上升,1980 年为738亿美元,1986年迅速上升为2212亿美元,经过1987 1989年连续3 年下降之后,1990年的财政赤字又超过1986年,达到2214亿美元。此后,一直是居高不下,1992年达到历史的最高峰(2904亿美元)。但是,从财政赤字占GNP的比重来看,美国的财政赤字从1987年之后不是上升了, 而是下降了。 1993年欧盟12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6.4%, 而美国财政赤字占GDP的4.1%。特别是1994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为3. 1 %, 为1982年以来的最低

21、点。据199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预测的数字,美国的财政赤字,1995 1996年将下降到占GDP的2.7%(参见表7)。 美国的财政赤字及其占GNP的比重 表7单位:亿美元财政年度 财政赤字 GDP 赤字占GDP的% 1980 738 27080 2.8 1983 2078 34050 6.3 1984 1854 37772 5.0 1985 2123 40387 5.3 1986 2212 42686 5.2 1987 1498 45399 3.4 1988 1552 49004 3.2 1989 1525 52508 2.9 1990 2214 55461 4.0 1991 2692 24

22、8 4.7 1992 2904 60202 4.9 1993 2551 63433 4.1 1994 2032 67 3.1 1995 1925 2.7 1996 1967 2.7 资料来源:美总统经济报告1995年,第274、367页,1995、1996年为估计数。 衰落论者曾指出军费开支过大是美国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两极对峙时代,美国不得不加大军费开支,1980年突破1000亿大关,为1340亿美元;1989年军费开支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3036亿美元。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军费开支已经递减,从80年代的最高峰 占GDP的6.5%(1986年),已降为1994年的4.2%;

23、预计1995年降为3.9%,1996年降为3.5%6。美国军费开支的缩减, 将促使美国的财政赤字进一步回落。 (二)关于贸易赤字 与日本和德国横向比较,美国贸易呈现巨大逆差,而日本和德国却呈现巨大顺差。特别是日本,不仅顺差连年递增(参见表8), 而且其中大部分是与美国的贸易造成的。1994年美国政府发表的国家贸易评估报告指出:1993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为600亿美元左右, 日本 巨大和持续 的贸易顺差使日本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造成了严重的紧张局势。分析美国的贸易状况,不应局限于赤字表面的分析,进口额的大小、贸易条件的好坏等要素也将从另外的侧面反映贸易实力。 美日德三国贸易差额 表8单

24、位:亿美元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美国 -1159 -1081 -736 -741 -843 日本 769 635 1033 1249 1297 德国 779 731 243 328 400 资料来源:经合组织主要经济指标、OECD经济展望。 一个国家进口数额的大小,一方面反映这个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也反应其他国家对这个国家的依赖程度;也可以说这个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吸纳量和影响力。从表9中我们可以看到, 美国目前仍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其外贸进口一直保持较强的势头。1970 1980年年均进口增长率为4.3%,1980 1992年年均进口增长率为6.

25、1%;欧洲第一进出口大国德国的相应数字为2.8%和5.7%,均低于美国。日本1970 1980年年均进口增长率仅为0.4%,大大低于美国;1980 1992年年均进口增长率为6.6%,虽略高于美国, 但是从进口绝对额来看,却远远落在美国的后面,以1992年为例,美国的进口总额为5516亿美元,而日本仅为2310亿美元,美国高出日本1.4倍。另外, 据世界银行考察,美国的贸易条件总体来说也优于日本和德国(参见表9)。 表91992年美日德贸易状况比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第187页,德国的数据是统一前联邦德国的数据。 国内外学者对美国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做过比较深入的分析。他们

26、的新思路引起了公司的发展,直接投资的扩大,贸易流量及贸易顺差与逆差已经不能作为一项全面反映某国经济实力的指标了。据有关资料介绍,英特尔公司在国外直接出售其大约半数的计算机芯片,可口可乐在100 多个国家直接生产和销售。据英国经济学家朱利叶斯推断:美国公司在国外的总销售额是它们帐面出口值的5倍。如果把相关因素都考虑进去,美国1986 年的对外销售总额为11450亿美元,它的国外采购总额为10880亿美元,这样,不仅1440亿美元的帐面贸易逆差不存在了, 而且还有570亿美元的顺差。 通过对上述系列指标的考察表明,尽管日本和欧盟国家在某项经济指标上已经赶上、接近甚至超过美国,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

27、动摇美国的大国地位,美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强于日本和欧盟国家,没有呈现衰落的迹象。因此,美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新旧格局的转换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但是也应看到,由于日本和欧盟的崛起以及美国经济自身的痼疾,以及冷战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和 proxy.html?id=75023 width=336 height=28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style=”display:block;margin:0” 展望未来,日本和欧盟国家将继续奋力追赶美国,美国在与日本和欧盟国家的摩擦中,将竭力维护其领先地位;中国因其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市场潜力的

28、巨大而成为美日欧争夺的重点对象之一;世界经济在美日欧等国激烈竞争的影响和带动下,将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注释: 1隋启炎主编:美日欧经济比较研究,武汉出版社1994 年7月。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综合国力比较研究组,载于太平洋学报1995年第2期。 3黄苏:怎样估价美国的经济与实力, 载于世界经济1991年第11期。 4美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译本, 出版社1989年版。 5黄苏:怎样估价美国的经济与实力, 载于世界经济1991年第11期。 6199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第366、367页。 【责任编辑】于维霈 重要提示:文档由World Wide Web Crawling 生成并由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