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原因何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论文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原因何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原因何在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为防止经济过度衰退、确保社会稳定,我国实行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3年来发行了3600亿长期建设国债,19982000年财政赤字增长率连续突破50,其中1999年高达89。与此同时,尽管我国采用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仍然超过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和,1999年金融(金融论文)机构现金支出比1998年增长了15,今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币供应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和174,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加快。应当肯定: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论文),对确保我国经济增长率不低于7起到了强大支撑作
2、用。然而必须看到:虽然这几年我国经济并未快速下滑,但增长放缓的趋势并未改变,增长冲动相当薄弱,而且隐藏着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危险。这突出表现在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进而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实现的,消费扩张和收入扩张以及民间投资均非经济增长的主导支撑力量。另一方面失业人数不断增加,200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已为3L,19982000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连续下降,今年第一季度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又据有关材料估计,“十五”期间我国失业率有可能达到5,这一数值从国际上看属于高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势态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经济增长放缓,初看起来与固定
3、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有重要因果联系,实际上则是多种阶段性制度矛盾和非制度矛盾的综合体现。判定并化解这些矛盾才是主动抑制经济增长放缓的制本之策。因此,面对现阶段经济增长放缓格局,我们有必要多方寻找原因,进而确立协调配套的对策体系。从整体上看,拙见以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三大约束:其一,收入分配约束。收入分配状况是决定经济增长势态的关键因素之一。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时,就曾提出过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劳动者收入状况与生产增长不对称的结论。西方经济学家中的左派一直强调应从收入分配角度寻找经济衰退的原因。比如“新剑桥学派”的旗手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曾提出就恰恰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总是
4、木利于工人阶层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时至今日,改革的逐步深化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市场化取代了收人分配计划化。所谓收入分配市场化就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多少取决于自身的劳动力市场价格和所掌握的资本数额及其经营方式而不是政府规定,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市场化确实逐步提高了大众收入水平,进而拉动了消费规模扩张、反推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城乡劳动者收入增长率呈下降趋势。19901995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平均为208,1994一2000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平均则为11 2,低于19782000年的总体平均数值。事实上从1996年开始,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就开始下滑,1997年降至4
5、19,为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1999和2000年在行政事业单位较大幅度提高工资的背景下,全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又回升到门见左右,但12这一水平远低于19851995年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也在下滑。近几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199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仅比1998年增加了50元钱。在收入增幅下降的过程中,我国的收入差距加速扩大。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目前我国20的高收入者拥有了全社会425的财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一倍多。在一个国家
6、中,消费扩张推动经济增长,最终主要依靠大众平均消费水平的提高来实现,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状况只能决定个别产品的产出规模和结构。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下滑极大地限制了社会大众的消费扩张可能性边界,更何况市场化范围的扩大又增加了一般家庭的消费支出项目。比如住房制度改革、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论文)收费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收入筹措方式的改革等对居民收入支用范围的强制性扩大。此外,收入集中率的大幅提高实际上也极大地限制了公众消费模式的更新。因为高收入阶层的实物边际消费与收入边际增长率是成反比的,而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与收入边际增长率才是成正比的。这样,20年来建立起来的规模庞大的最终消费品供给系统也就失去了有
7、效需求同步扩张的基础,从而限制了整体经济增长。应该承认,这是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产出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的体现。美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过投资波动程度大于消费波动程度格局,究其根源就在于一般劳动者收入增长率落后于产出增长率。其二,价格约束。价格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联系。价格的上涨和下跌会直接影响投资预期,从而连带经济出现增长或下滑势态。但同时,价格水平又决定着公众消费状况,因而也影响着经济增长势态。物价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但当物价上涨到削弱公众消费能力水平时,就会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必要明确:衡量价格水平高低主要不是从绝对额角度去下结论,而应从相对价格水平角度
8、去分析。所谓相对价格水平就是抬价格绝对值与公众收入的对比状况。因为恰恰是相对价格水平表明人们的实际消费能力从而也就预示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力大小。近几年,我国物价逐步回落,1998和1999年两年物价负增长,其中1999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价格下降3个百分点。为此,很多人认为价格下降制约了经济增长,主张利用限制价格下降手段去刺激经济增长,这种学术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到政府决策中去了。应当承认:价格下降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的投资信心,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但根本问题并不是出在这里,而是出在相对价格水平偏高上。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价格下降幅度根本不大。从1978年到1997年,中国的物价上涨了
9、20年,价格翻了3倍多,其间有11年物价上涨率超过5,有5年超过10。而1997年之后只有两年物价是负增长,2000年中国的物价又恢复了增长势态,今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冲力又在抬头,正是持续20多年的物价上涨把我国的相对物价水平推到世界一流水平上。这集中体现在公众购买力的高度薄弱上,根据有关统计机构的调查,全国35个城市2000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3926元,以此推算,人均月收入为6993元。6993元在我国根本不可能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如冰箱、洗衣机、彩电),在城市里也只够买6件普遍衬衣,买不了一件中高档服装。而在西方发达国家里,普通劳动者的月税后收入足以购买任何两种大件耐用消费品,中产阶
10、级的月税后收入则足以支付全套大件家庭耐用消费品。2000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一,为21577 2元。推算下来月均为1798元。按现期票价计算,这笔钱仅够从深圳飞北京一个单程,然而西方国家中普通劳动者的税后月收入足以支付从深圳一北京往返两次的费用。转轨时期,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实际上是追逐物价上涨以确保一般性消费支出水平不致下降或略有上升。这表明相对价格偏高在抑制消费扩张。比如食品价格,1999年我国是1990年的2倍,而日本为108倍、美国为124倍、马来西亚为158倍。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镇,而农村地区的商品价格与城市商品价格是基本持平的,相对价格水平偏高在农村更为突出。多少年来,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根源就在于假冒伪劣产品的价格低,与农民的收入水平对称。近几年中国经济始终缺乏新的消费增长点,关键原因也就在于房地产价格、汽车价格与普通劳动者收入高度不对称,从而使得经济增长总是没有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深度变革的基础。近些年,面对市场需求特点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约束,商家在主动让利降价,应该说这符合市场规律,但不可思议的是有关部门反而限制这种理性经济行为,总是试图通过价格上涨来维持经济增长率水平。这种做法客观上扭曲了市场,阻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多内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