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2511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于衡量一国总收入的一种整体经济指标,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也高,居民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反之,经济收缩时,收入下降,GDP也低,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少,消费水平随之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09年我省全社会零售额达到3527.8亿元,比1998年增加2.8倍。年均增长12.9%。而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其增幅也屡创新高,零售总额五年迈出三大步,2004年跨越1500亿,达1

2、557亿;2006年跨越2000亿元,达2029亿元;2009年跨越3500亿元,达3527.8亿元。居全国第14位,增长19%,比全国水平高3.5个百分点,创近几年最高水平。 在现代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最近几年的实际情况, 分析建立计量模型,修改假设、增减变量,利用可靠数据做出了安徽省人均消费的计量模型,比较分析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变量对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二、理论综述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国家一系列决策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消费。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

3、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他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当期消费主要决定于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3)弗朗科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在少年与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在壮年阶段,收入大于消费,壮年阶段多余的收入用于偿还少年时期的债务或储蓄起来

4、用来防老。(4)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来决定的。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1)利率。传统的看法认为,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当然现代经济学家也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价格指数。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基于上述这些经济理论,我找到安徽省1993-2008年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人口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5、的官方数据。想借此来分析中国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具体是如何对消费产生影响的。针对这一模型,有以下两个假定。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消费倾向呈现缓慢的递减趋势,即保持粘性。这一假定符合我国居民的储蓄消费心理,也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大体一致。二,由储蓄和消费的替代关系,可以假定刺激储蓄的因素,会制约消费。我们知道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因而我把利率也引入模型的分析中。三、模型设定以下对我所找的数据作一一说明:1、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由安徽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总人口数计算所得。借此来代表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这是将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由下图可以看到消费是逐年增加的,与此同

6、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逐年增加,隐含着两者可能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这层意思,如图所示:表一: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前面的理论,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这里用这一变量来代表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提高,人均消费也会随之增加。3、前一期的人均消费水平。根据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来决定当期消费。因而把它引入模型中,它与当期消费应该是正相关的。4、零售商品物价指数。借此来说明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水平越高,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为维持原来的消费水平,消费者的支出也会越多。它们应该是正相关的关系。这里假定上一年为基期,第二年的价格指数是对以上一年数据为10

7、0的相对数。5、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储蓄利率。一般认为,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减少消费支出,因为利率水平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居民就会压缩当前消费。因此,它们应该是负相关的。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的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 ,从而增加储蓄,这是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利率提高时他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会使他认为自己比较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减少储蓄,这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利率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年期利率总是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可能几年调整一次,或者一年调整几次,这给我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达成统一,我每年各种年利率进行加

8、权后作为全年的利率。Y= ,其中:Y: 安徽省人均消费支出(元):前一期人均消费支出(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安徽省零售商品价格指数(定基比): 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随机干扰项四、数据的收集表2安徽省1993-2008年消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统计表年份人均消费支出(元)上期人均消费支出(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水平(定基比)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1993693.8042420.68113.99.541994983.6276693.8043310.72123.910.9819951167.285983.62764002.9211710.981

9、9961330.0791167.2854482.7107.79.0719971981.6131330.0794763.26102.97.0219982136.961981.6135127.0897.7519992206.7132136.965477.8997.32.8920002350.2212206.7135894.2797.72.2520012502.2692350.2216360.47100.82.2520022695.4462502.2696610.899.42.0120032964.7132695.4467041.87100.11.9820043386.0632964.7137709

10、.87103.72.02520054099.4523386.0638385.96100.62.2520064513.1844099.4529350.1101.72.2520075272.8074513.18411098.28105.34883.2420086067.675272.80712633.38105.26663.8资料来源:安徽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银行利率来源中央银行。五、 模型的初步设定 (1092.9530) (0.3576) (0.1682) (12.2443) (34.8561)T= (-0.2680) (1.4811) (1.8643) (-0.2957) (0.5725)=0.9910 =0,.9875 =276.7031 =167.9235经济意义解释: 模型初步估计结果显示, 安徽省人均消费支出受前一期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国人民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正向影响,并且随零售商品价格增加而减少,这与经济意义相符。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91046,模型拟合情况 看起来很理想,但是很可能是由于多重共线性导致。同时各个解释变量t检验均未通过,说明他们的影响均不显著,因而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