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管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551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学术资料国民经济管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OECD国家产业集群政策分析和对我国的启示 【英文标题】Cluster-based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and Possible Lessons to China NIE Ming, LI Jun, LUO J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mp;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标题注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173004) 【文章日期】20010710 【作 者】聂鸣/李俊/骆静 【作者

2、简介】聂鸣,李俊,骆静,华中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聂鸣(1962),男,江西九江市人,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及科技政策。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产业集群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集群规划成为OECD各国公共政策的主流。本文对产业集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ECD各国产业集群政策的特点及一般原则,并对我国开展产业集群规划提出了建议。 【摘 要 题】海外借鉴 【英文摘要】Cluster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organization form to enhance

3、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is has caused the substitution of industrial policies by the cluster-based polici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OECD countries, the principles involved in making initiatives and policies are summarized. Some possible lessons for China to promote clusters have been d

4、iscussed. 【关 键 词】产业集群/集群规划/区域经济 industrial cluster/cluster-based policy/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 (2002)01004004 一、前言 产业集群是当前组织形式,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益,同时亦可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集群规划替代了过去按部门条块分割的规划方法,成为OECD各国公共政策的主流1。在美国硅谷的微电子技术集群、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等等。从集群的分布范围来

5、看,产业集群分布在从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一个产业集群往往跨越几个标准产业分类(SIC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fication)。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或地区)的产业集群不可避免的有重叠和相同的成分,由于规划的科学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各国着重扶持的产业集群对提升地区经济地位乃至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以及创造就业机会方面起到了令世人注目的作用。以美国的生物技术集群为例,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是世界的领先者,美国的生物技术集群在旧金山、马里兰、圣迭戈、西雅图和北卡罗莱纳。西雅图集群是后起之秀,1990年以来,新建公司数量迅速增长,在公司数量方面一直在美国头5 个生物技术中心之列。波

6、士顿集群是美国知名和成熟的集群之一,仅次于旧金山海湾区集群。正是由于这些生物技术集群的蓬勃发展,1998年,美国有15.3万人受雇于生物技术公司,有更多的人受雇于支持与供应链中。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为134亿美元,市场资本总额970亿美元。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生物技术药品和疫苗超过了65种,现在处于临床试验的超过295种,处于开发初期的有数百种。 据统计,在美国大约有380个跨产业部门的公司集群, 它们雇用了57的劳动力并创造61的人口,1994年,其出口额占到全国出口额的43。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所有经济繁荣的地区都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的存在。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集

7、群化已经开始受到学术界、工商界及政府的高度关注。OECD近年来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成员国的实践也同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 二、产业集群的含义 克林斯简明辞典对集群做了如下解释,集群就是一定数量的紧密生长在一起的同类事物,人或者事物的聚集(Collins Concise Dictionary,1990,211)。 这个定义显然不能够满足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的不同,对于经济学意义上的集群有着不同的定义。波特(M.E.Porter)认为: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3 。派克(F.G.Pyke)等人则将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

8、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通常在一个产业内,并且根植于地方社区4。 广义的集群中通常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以及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等。归纳现有的文献,可以发现以下几点是集群的共有特性: 1.地缘上的邻近; 2.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与联系; 3.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种机构、组织之间的互动; 4.良好的公用的基础环境设施; 5.知识的快速扩散; 6.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 7.外向型的投入产出; 8.资源的共享(包括政策资源)。 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即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竞争)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

9、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关系。通过深度的专业化分工,促进了每个企业效率的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是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以及互补性,这种关系既有利于规模经济的获得,同时也比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有利于互动式学习过程的进行,从而加速了创新过程的实现。 三、促进产业集群的因素分析 (一)全球化与区域化 全球化一词最早是由T 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 他使用这个词来描述投资领域中的扩散。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全球化已成为民族国家的范围,直接投资额已达到3.2万亿美元,加上间接投资每年大约有7万亿美元,比世界出口额要高出30。同时每天的国际货币流动交易大约在1.82万亿美元之

10、间,这种资本全球化的状况使这一切经济活动都深受其影响。 当全球化加速发展时,相关地区产业集群的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那些成功拉动经济增长的成功集群范例,从意大利北部的金融区,这些地区产业集群被认为是吸纳就业、促使经济增长的源泉所在。由于各种外部环境的压力,跨国大企业在促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集群的形成,这一点从跨国公司总部、设计中心、制造地的相对集中可以看出,而它们的集中又带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升级,使区域化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现象。 全球化和区域化这对看似矛盾的两种发展趋势在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因此,为了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更多国家的政府将

11、对经济的发展规划转移到地区集群上来。 (二)产业集群与竞争力 促使产业聚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经济和社会学两方面的因素。同时,产业聚集也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以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市场的力量是推动产业聚集的主要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独特的自然资源; 2.生产的规范经济性; 3.靠近市场; 4.人力资源供给; 5.当地的投入或设备供给; 6.共享的基础设施; 7.较少的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的减小; 8.有利于创新的知识网络。 以上各种要素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原因所在,也是聚集到区域集群内企业比较竞争优势的源泉,这些要素的相互作用和进化最终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具生命力的动态竞争优势,使集群内的

12、企业能够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会。 在各种要素与竞争优势的建立之间有一个转移过程,对此,有较多的学者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一般认为,上述的有形要素是产业聚集的基本要素,它们能够为企业带来静态的比较优势,可以解释早期的产业聚集诱因,而产业聚集的大量形成则要得益于集群内的网络支持和伙伴关系以及知识的创新和运用,它们构成了产业聚集的高级要素,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创新率以及竞争力。集群能够使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发挥优势。适当的集群政策和网络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最重要的是集群规划能够为企业、公共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创造一个对话和交流的渠道,这种交流将直接导致企业之间的联合,比如共

13、同开拓新市场、创造一种成熟的相互信任的企业联系、共同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共同的职工培训等。这种对话反过来又会促进政府政策的积极变化,例如改进劳动力培训使之与企业需求相吻合、提供更为快捷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于企业。 因此,政府作为公共部门从发展当地经济和促进就业等方面考虑,将产业集群作为自身的工作重点,集群规划就成为了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 四、基于集群规划的政策 (一)集群政策设计的原则 政府集群规划的理论基础在于弥补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其目的是加强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和联系,满足企业的各种需要。与传统的产业规划相比较,集群规划更多地注重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战略联系,要求更多地向内审视自身的

14、条件,以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取得国际竞争优势。 由于集群规划目的、产业集群类别、集群类型、集群参与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OECD各国中采用的集群政策有着显著的不同,不同的政府只是说明在此方面没有最好的政策,也不存在一种政策能够满足所有的集群及集群内企业的需要,各种政策工具需要组合使用,以促进集群的健康发展。虽然不存在最好的,但从各国实践中,关注集群发展的学者还是得出了以下几个用于集群规划的指导性原则: 1.政府必须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而不能刻意创造产业集群。创造产业集群将会导致高成本、高风险。如果不同的地区追求相同的产业集群重点,将会导致重复建设,破坏现有的市场结构和企

15、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参与者及相互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试图通过政策来创造一个复杂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最好是间接参与到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中而不是主导集群的发展。 2.集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和网络化,提供更好的公共计划和投资。市场失灵和制度失效会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集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为需要和有潜在需要服务的企业(不论企业是否在已存在的集群中)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尤其是提供信息,建立交流的渠道和对话的模式。 3.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公共部门和政府只成为集群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或者桥梁。 4.对于治理市场失灵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根据实际的情况

16、组合使用各种措施。政府政策的信息要能够很顺利地到达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企业及其成员中。 5.促进建立集群内企业的供应联系。 6.帮助建立集群内部企业的学习链,加快知识在集群内的扩散,促进整个集群的升级。 7.做好集群内的各种信息收集和评价工作,尽量少干预企业的事务。 8.做好集群的外部宣传工作,吸引外部投资。 (二)政策工具 集群规划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在一个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变化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的创新,因此集群政策的很大一部分就是鼓励和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在此方面的政策工具也比较多,有学者将其进行了分类和归纳5,如

17、表1所示。 表1在集群规划中使用的各种促进创新的政策工具 从OECD各国的政策实践来看,所选择的政策工具及其组合有明显的差别。这一方面反映出各国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另一方面又与各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传统以及所涉及的具体集群有关。一般而言,工具的组合使用还应当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各种工具需组合使用,单一工具很难达到目标; 2.易为企业获悉和使用; 3.增加企业之间的联系; 4.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5.工具以不超出弥补市场失灵为限; 6.政策工具不针对特定企业,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五、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与世界生产体系的融合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都有非常

18、重要的实际意义。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问题。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产业政策成为国家及各地区的主要经济政策。然而,仅仅依靠产业政策尚不足以实现提升竞争力的目标。例如,1994 年4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中提出振兴机械电子、石化、汽车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这一产业导向具有原则性,对地区的作用不够直接和具体,结果导致全国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选择的严重趋同。据统计,全国30个省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汽车、机械电子、石化和建筑业作为地区支柱产业的分别为22,25,24和19

19、个。 在我国,使用集群概念作为区域发展规划的例子还很少,但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已经有一些依托当地优势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萌芽,只是自然形成的产业集群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自1988年以来,由政府主导的高新产业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传统产业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似乎正在高新区内重复。由于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的缺乏,许多地方在提出本地区的发展战略时,总是模仿硅谷模式,且几乎是国家提倡什么,地方就做什么。一说高技术产业,各地就多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机电一体化等为支柱产业。因此与美国的硅谷、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园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997年,台湾新竹工业区有多种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其

20、中扫描仪占世界市场的94,显示器占70,鼠标占80以上。园区内只有200多家企业,产值高达150亿美元。它的个人电脑产值居世界第二位,集成电路居第四位。北京同期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只有340亿元。从总体上来看, 不论是政府先导的高新区还是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萌芽,其国际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借鉴OECD国家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为提升我国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发展产业集群必须根据地区产业特点和区位条件,按照企业集聚的市场规律,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发展跨区域特色工业园区,着重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与产业政策强调重点扶持与保护不同,基于集群化的政策要求政府将政策的重心放在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

21、大学、研究机构、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之上,并且为这些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把集群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补充,对于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培育区域创新体系,进而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实现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Theo J. A. Roelandt amp; Pim den Hertog(1998). ClusterAnalysis amp; Cluster-based Policy In OECD Countries, Paris:OECD. 2OECD(2001). Innovative Clusters: Drivers of Nati

22、onal Innovation System. Paris. 3M. E. Porter(2000). Location. Competition. andEconomic Development: 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Vol,14,No.1. 4F. Pyke, G. Becattini, and W. Sengenberger. eds. (1992) Industrial Districts and Inter-firm. Cooperation in Italy. (Genev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ur Studies). 5Claire Nauwelaes amp; Rene Wintjes (1999). SME policy and regional dimension of Innovation: Towards a new paradigmfor Innovation policy? SMEPOL final report. Oslo. 重要提示:文档由 文档精灵 上传,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