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鉴与基尼系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554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鉴与基尼系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计鉴与基尼系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统计鉴与基尼系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统计鉴与基尼系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计鉴与基尼系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鉴与基尼系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计年鉴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有很多种算法,包括万分法、人口等分法、三角形面积法、弓形面积法、积分法、基尼平均法、城乡加权法等等,但很多算法都不适合利用统计年鉴来计算,有些算法虽然是根据统计年鉴来计算,但由于该算法所依据的数据,统计年鉴并没有进行规律性的公布,导致很难得到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例如,按照三角形面积法计算,虽然比较简便,而且也比较精确,但这种算法仅能计算2002年以后的基尼系数,2001年及以前的数据没有公布,因此也无法计算。在这些算法中,综合来看,五分法比较理想,虽然有一定的误差,但可以计算出统一、连贯的基尼系数,值得参考。一、公式推导这种算法根据的是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相关性

2、,利用收入分组五分法数据,得出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 ,即 该公式即收入五分法下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所谓的五分法,即将收入组分为最低收入组、较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较高收入组和最高收入组,利用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基尼系数。现假定五大组占总收入的5个比重 呈近似等差数列(记公差为D),有:上式中s是比较小的数(small),B是比较大的数(big),m是比s略大的介于s与B中间的数(middle)。根据收入五分法公式可得:由于公差D的设定,使得B与2m相差并不大,再被分母5除后相差更小,所以可以被谨慎的忽略,则有。其意义是:基尼系数近似等于五分法收入最高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

3、与收入最低的那组人的收入百分比之差。二、计算基尼系数从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看,农村、城镇是分别统计的,而且各自的分组不一致,因此需要对分组数据进行加工。根据历年统计年鉴,将中国农村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困难户(城镇最低收入组的5%)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最低收入的20%的人群在农村;同理可以发现,中国最高收入的20%的人群在城镇。结合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们可通过计算目标累积比重,来确定相对应的收入分组值。通过查阅累积比重对应的收入分组值,可以计算该收入分组值中的人均年纯收入M(或城镇相关组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N);另外,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Q可以通过统计年鉴计算

4、得出1,则有:下面以2005年为例加以说明。根据统计年鉴,可查得2005年的城镇人口为56212万人,农村人口为74544万人,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则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2.99%,农村人口为57.01%,城镇的目标累积比重为46.52%(20%÷42.99%),农村的为35.08%(20%÷57.01%)。通过农村的目标累积比重为35.08%,可以查得该目标累积比重对应的收入情况,如表1。表1  2005年中国最贫穷家庭的收入分布情况0.96300-4000.311.27400-5000.411.68500-6000.572.25600-8

5、001.884.13800-10002.846.971000-12003.5310.501200-13001.9712.471300-15004.416.871500-17004.8921.761700-20007.6729.432000-22506.2535.68(注:最后一行的35.68是通过平均插值法得出的近似值)由上表可知, 2005年全国“最低收入组”分布于0-2250元这一收入分组中,通过取中值的方法,可以计算该组的人均年纯收入M=1489.88元。同理,通过城镇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分组情况,可计算出全国“最高收入组”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N=17814.72元。另外,通过统计年鉴数据可以算出全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年收入Q=6366.58。则G =5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