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财政学期末考核说明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财政学期末考核说明小抄.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4年财政学课程期末复习考核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1、试题以该课程教学大纲为范围,内容以2006年2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主辅合一新教材 、网上各类新教材多媒体导学材料为依据。2、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总成绩构成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综合计算成绩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4类:一是平时作业,平时作业分五次,学生能认真完成作业并能达到及格标准的记4分,五次作业共20分;二是完成课程实践报告计10分;三是参加自学或课堂讨论及5分;四是进行网上媒体资源查阅学习和参加网上交互式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不少于9学时,计5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共计40分,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
2、面成绩100分,占总成绩的60%。二、 出题依据期末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在考试层次上,重点掌握部分占65%左右,联系实际部分占35%左右,在试题难易程度上,最基本的知识大体占65%左右,稍灵活一些的结合理论与实践运用题目占35%左右。1、 题目类型本课程的试题类型有:(1) 名词解释4个,每题5分,共20分。(2) 论述题2个,第1题10分,第2题20分,共30分。(3) 做一篇小论文。50分(要求结合近几年的有关实际情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论述有关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有一定的命题范围,论文内容要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考试时间和形式本课程考试时
3、间为90分钟,形式为开卷考试。3、 答题要求 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准确、完整的定义。 论述题,要求答出理论要点,并结合实际作进一步的说明与解释。凡是题目中涉及的主要名词概念都要求答出其定义。 做一篇小论文,要求先从理论上进行阐述,再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论证。三、复习重点 导论重点名词:平准 均输 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简答题:1、奴隶制国家财政收支项目与财政活动的特征2、封建制社会的国家财政收支项目及其活动特征3、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财政收支项目及其活动特征4、怎样理解财政活动的主体。5、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6、简述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思考题:1、财政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条件。2、试述西方财政学的形成和发展(
4、主要评述西方财政学发展的主要流派)。第一章重点名词:资源配置 收入分配 帕累托效率 贫困指数 混合经济 财政职能简答题:1、规范经济学理论对财政学的研究具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只能用抽象的方式来描述?3、为什么财政学将结果公平作为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4、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政府如何分工?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2、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3、试述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第二章重点名词: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 混合产品 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 公共管制简答题:1、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与混合产品的定义与特征。2、公共部门
5、(政府)取得收入的方式有哪些?思考题:1、怎样优化公共部门资源配置的效率?2、试分析公共提供与收入再分配的关系。3、分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第三章重点名词: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效益简答题:1、财政支出分类的不同标准是什么?2、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3、财政支出中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步骤。思考题:1、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3、试分析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及主要影响因素。第四章重点名词:行政管理费 国防经费 政府投资 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 公开招标简答题:1、科教文卫支出的性质和重要
6、意义是什么?2、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区别是什么?3、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的区别是什么?4、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容有哪些?思考题:1、如何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范围?2、联系实际,分析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第五章重点名词: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财政补贴 税式支出简答题:1、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2、社会保障支出的种类与社会保障的功能。3、财政补贴的特征4、什么是税式支出?税式支出有哪些形式?思考题:1、试分析比较社会保障基金三种筹集模式的利弊2、试分析财政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3、西方国家税式支出的预算控制对我国
7、税式支出有哪些启示?第六章重点名词: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国有资产收益 国债收入 收费收入 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收入规模简答题:1、如何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2、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它们有哪些特点?思考题:1、为什么税收会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2、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有哪些?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各种因素是什么?第七章重点名词:税收 财政原则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 税收归宿 前转 后转 税收资本化 纳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标准 税率 起征点与免征额 课税基础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 违章处理简答题:1、如何理解税收的特征?2、简述税收的构成要素思考题:1、如何理解
8、市场经济下的税收的原则?2、试述税负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3、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制定一项税收政策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第八章重点名词:税收制度 商品课税 所得课税 资源税 财产课税 关税 税收管辖权 国际双重征税 税收饶让 国际税收协定简答题:1、我国的税收制度包括哪些税收种类?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有哪些?3、简述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及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思考题:1、试述税收制度的模式。2、联系各国减税趋势,讨论如何优化我国的税收制度?第九章重点名词:国债 国债结构 国债规模 国债负担 国债限度 简答题:1、试述国债的概念及其特征。2、国债有哪些分类与结构?3、简介国债的经济效应。思考题:
9、1、试分析国债的政策功能。第十章重点名词:国债发行 国债的偿还 国债市场 国债发行市场 国债流通市场 国债的现货交易方式 国债的期货交易方式 国债的回购交易方式 国债的期权交易方式 简答题:1、试比较国债的几种发行方式。2、简评国债偿债资金的几种来源。3、简述国债市场的运行以及国债市场的功能作用。4、国债流通市场有哪些不同的交易方式?各有哪些特点?思考题:1、试述国债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2、为什么说1998-2002年间我国累计发行建设国债被视为中国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头号功臣”?3、从我国2000年前后发行国债情况入手,讨论为什么我国政府从2004年开始逐渐转变为稳健的
10、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重点名词: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管理体制 转移支付制度 分税制简答题:1、试述财政体制中中央集权的理由。2、试述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划分的基本准则。3、为什么要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思考题:1、在政府间事权划分上,采取怎样的公共产品提供模式可确保资源配置的有效性?2、试述规范的“分税制”的主要内容。3、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思路 第十二章重点名词:政府预算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零基预算 预算外资金简答题:1、试述政府预算的原则。 2、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特点和作用。3、简述预算外资金的内涵。思考题:1、1996年,我国是如何改革预算外资金的?第十三章重点名词:财政政策
11、财政政策工具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平衡性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 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简答题:1、什么是财政政策?2、运用财政政策工具会产生哪些效应?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有哪些?思考题:1、根据在调控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对财政政策进行分类?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什么特点和局限性?如何配合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两大政策? 第十四章重点名词:财政平衡 财政赤字简答题:1、应如何理解财政平衡?2、中国的“三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3、影响财政赤字规模的因素是什么?4、简述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思考题:1、我国财政赤字的效应及财政风险防范 财政学
12、责任教师 刘 艳2010年12月修订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公共需要是同私人个别需要相对的,它是社会全体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所提出来的需要,而不是由哪一个社会成员或哪一个经济主体单独或分别提出来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颇广,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社会公共需要的性质又有所不同。具体可分为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半社会公共需要和大型公共设施。2.政府采购也称政府统一采购,是指政府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主要是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为政府公共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 3.财政政策是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
13、各种财政工具,为了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4.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从理论上讲是指财政收支在总量上相等,但收支在总量上相等,只不过是作为公共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追求参照系数而已。5.平准就是设置一个官方机构来平抑物价,在物价下跌时,买进商品,以控制物价下跌,在物价上涨时,抛出商品,平抑物价上涨,使商品供求趋于平衡,物价波动小了,投机商便无从牟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人玩弄价格进行投机倒把的活动,使社会经济得以稳定。6.税式支出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实现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通过采取与现行税法的基本结构相背离的税收制度来鼓励特定经济活动(如投资、扩大内需、
14、购房、市政债券发行和慈善捐赠等),减少纳税人的特定负担而发生的政府支出,属于一种特殊的政府支出。7、国债市场就是进行国债券发行和流通的场所。它是以国债券为买卖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 8.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内不同级次政府之间或者同一级次政府内部间财政收支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关系,具体体现为财政管理体制。二、论述题:(第1题10分;第2题20分,共计30分)1、简述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及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国际双重征税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各自依据自己的税收管辖权就同一税种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在同一纳税期限内同时征税。在跨国公司大量发展以后,母公司、子公司以及多层子公司独立经
15、济实体之间的重叠征税,在一定条件下也视为国际双重征税。之所以产生国际双重征税,其基本原因在于国家间税收管辖权的冲突。这种冲突通常有三种情况:第一,不同国家同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使得具有跨国收入的纳税人,一方面作为居民纳税人向其居住国就世界范围内的收入承担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作为非居民纳税人向收人来源地就其在该国境内取得的收人承担纳税义务,这就产生国际双重征税;第二,居民身份确认标准的不同,使得同一跨国纳税人在不同国家都被认定为居民,都要承担无限的纳税义务,这也产生了国际双重征税;第三,收入来源地确认标准的不同,使得同一跨国所得同时归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向两个国家承担纳税义
16、务,这又产生了双重征税。产生国际双重征税的另一原因是各国所得税制的普遍化。国际双重征税加重了跨国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影响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阻碍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因此,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寻求消除双重征税的方法。这些基本方法包括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三种,其中以抵免法最为普遍。2、试述国债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国债市场是由国债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共同组成。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是整个政府债券市场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发行市场,就不可能有流通市场;没有流通市场,发行市场也无法存在。第一,国债发行市场是国债流通市场的前提和基础1)发行市场为流通市场提供了
17、流通对象没有发行市场发行国债券,流通市场就没有流通的对象,而没有流通对象的流通市场是不存在的。当然,并非所有已发行的国债都可以到流通市场上交易。2)科学合理的发行条件是流通市场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必要条件流通市场公平、合理的价格是以较大的市场交易量和市场上国债券各品种间收益的比价效应为基础,发行市场上的国债券品种和规模,决定着流通市场交易的品种和规模。发行市场上的国债券品种丰富且比较稳定,能保证流通市场的有效供给,使各券种之间比价效应得以实现,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从而使流通市场交易的频率加快,市场行情活跃。3)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决定着流通市场的交易效率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关键要解决交易效率问题。非市
18、场化的交易方式,不仅扭曲国债金融商品的属性,而且违背了市场规律,导致国债发行期较长、发行成本增加、国债券难以上市交易等不良局面,流通市场应有的交易频率和规模将会受到影响。而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则能遵循市场规律,发行期短、发行成本低、上市流通及时、交易价格能如实反映供求变化,满足国家的筹资需求及投资者的投资需求。4)分布合理的发行对象是流通市场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发行对象的单一性势必导致流通市场投资交易方式的单调性,而交易方式单调的流通市场是无法吸引众多投资者的,也难以给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的有效渠道。这样的流通市场是不健全的。第二,国债流通市场是国债发行市场的延伸与保证1)流通市场上二手国债的收益
19、率为新发国债发行条件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所谓二手国债的收益率,是指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所得到的收益和其投资额的比例。新发国债的条件如何确定呢?无论是按照银行存款利率,还是按照股票的分红率都是不合理的。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照国债二手券的收益率来确定新发行国债的条件。2)丰富的交易方式是维持国债发行市场容量及其连续性和延伸性的技术保障国债流通市场丰富的交易方式,不仅符合国债流通市场内在组织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其他外部资金进入国债市场提供了有效途径。例如,回购交易方式是用来平衡资金的暂时短缺或保证盈余安全的有效融资方式,对促进社会资金的流动,扩大国债的承销能力起到积极作用。而当遇到风险时,可以利用国债
20、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来达到转嫁风险的目的。这样不仅保证了国债发行的延伸和连续,而且还维护了承销国债的利益,为国债发行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国债流通市场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理想场所。3)具有广度的国债流通市场是国债顺利发行的必要保障没有广度的国债流通市场,市场流量不会大,交易不会活跃,市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就难以保证。相反,具有广度的国债流通市场,由于投资者类型多样,就可以促使发行市场丰富国债券品种,以满足不同投资需要;而且,发行市场有了适度规模,就可以实现流通市场的需求平衡,投资者有了正确的投资和风险意识,从而有利于国债的发行。4)建立流通市场的法规制度是国债市场稳定有序和高效运作的保
21、证政府部门要专门设立管理机构来制定管理法规,规范金融中介机构在市场上的行为,使其有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严格执行交易场所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国债交易的畅通和顺达。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之间的统一是国债市场体系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各发达国家不但把国债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十分重视连接两个市场的各个环节。3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的区别。政府采购是相对私人采购而言的,它具有如下特点: 1)政府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政府采购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和需要由财政偿还的公共借款,这些资金的最终来源为纳税人的税收和政府公共服务收费,即公共资金。决定了政府采购和私人采购在采购管
22、理、采购人员责任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2)政府采购的非营利性。政府采购是一种非商业性的采购行为,它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和社会公共需要。 3)政府采购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政府采购的对象从一般的办公用品到武器、航天飞机等无所不包,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等各个领域。 4)政府采购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政府采购要按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购对象和采购时间要求等,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使每项采购活动都要规范运作,体现公开、竞争的原则,并接受社会监督。 5)政府采购的政策性。财政支出管理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财政支出管理一个重要环节的政府采购,当然也需承担
23、执行政府政策的任务。 6)政府采购的公开性。政府采购的有关法律和程序都是公开的,采购过程也是在完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切采购活动都要作出公正的记录,所有的采购信息都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7)政府采购的影响性。政府采购的影响力非常大。政府采购的主体是政府,是一个国家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购买力非常大。因此,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采购规模的扩大或缩小,采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公众生活环境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4、运用财政政策工具会产生哪些效应?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支出、国债、预算。财政政策效应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一旦操作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即
24、财政政策措施一经付诸实践,必将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作用,同时社会经济各方面对此也将作出相应反应。财政政策效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有效作用,二是在财政政策的有效作用下,社会经济作出了反应。财政政策在其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效应主要有下几方面: 一是“内在稳定器”效应 所谓“内在稳定器”是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效应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工具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专门采取干预行动。财政政策的“内
25、在稳定器”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累进的所得税制。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收支平衡,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生产就要减少,致使税收收入自动降低;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导致预算赤字发生,从而“自动”产生刺激需求的力量,以抑制国民生产的继续下降。 第二,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在健全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下,各种社会福利支出,一般会随着经济的繁荣而自动减少,这有助于抑制需求的过度膨胀,也会随着经济的萧条而自动增加,这有助于阻止需求的萎缩,从而促使经济趋于稳定。如果国民经济出现衰退,就会有
26、很多人具备申请失业救济金的资格,政府必须对失业者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以使他们能够维持必要的开支,从而使国民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致下降过多;同样,如果经济繁荣来临,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在总需求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使总需求不致过旺。“内在稳定器”效应的两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二是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它是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
27、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公共支出乘数的作用原理与投资乘数相同。第二,税收乘数效应。它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倍增的减少或增加的程度。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数。第三,预算平衡乘数效应,指的是这样
28、一种情况:当政府支出的扩大与税收的增加相等时,国民收入的扩大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扩大量或税收的增加量,当政府支出减少与税收的减少相等时,国民收入的缩小正好等于政府支出的减少量或税收的减少量。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三是奖抑效应奖抑效应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各种奖惩措施、优惠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某些地区、部门、行业、产品及某种经济行为予以鼓励、扶持或者限制、惩罚而产生的有效影响。四是货
29、币效应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本身形成的一部分社会货币购买力,从而对货币流通形成直接影响,产生货币效应。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货币效应主要体现在国债上。国债政策的货币效应又取决于国债认购的对象和资金来源。如果中央银行用纸币购买国债,这无异于纸币发行,从而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如果商业银行购买国债,且可以用国债作为准备金而增加贷款的话,也会导致货币发行,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增加等等。5、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看,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可划分为三类: (1)现收现付式。这种模式要求先做出一年(至多几年)内某项社会保障措施所需要的费用的
30、测算,然后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该保障措施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当年的基金收入仅用于涉足当年支出的需要。 (2)完全基金式。这种模式要求在对未来较长时间的宏观预测的基础上,预计保障对象在保障期内所需享受保障待遇的总量,据此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分摊到保障对象的整个投保期间。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在初期收费率高,筹资见效快,之后在较长的时期内收费率保持相对稳定,收大于支的部分形成储备基金,需要通过具有较高回报率的投资予以保值。 (3)部分基金式。即在满足现时一定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以适应未来的支出需求。这种模式一般几年不变,过几年调整一次,收大于支的部分,通过投资取得回报。其特点是初期收费率较低
31、,以后逐步提高,保持相对稳定。6、论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财政支出尽管毫无例外地表现为资金从政府手中的流出,但它的不同支出方式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按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我们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以下两类: 1)购买性支出。所谓购买性支出,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将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一类的财政支出。它既包括政府购买开展行政事业活动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以及相应支付的工资费用,也包括政府投资性活动对物质资料的购买和工资性支出,因为它们都对产品市场或劳动力市场形成了购买要求。这类支出主要包括各种经济建设支出、文教科卫支出以及行政国防支出等。 2)转移性支出。
32、是指政府的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一类的财政支出。这类财政支出是否形成对市场的购买压力,则要视获得这类支出补助或补贴的企业和个人是否再进一步将所获得的货币使用出去。所以,仅从财政的角度看,它并未形成市场需求,而只是以财政为中介,通过财政收入取得所需的财力,再经过财政支出转手给企业和个人的一种转移行为,不同于购买性支出对市场所形成的购买行为。这类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把财政支出按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这种分类具有较强的经
33、济分析意义: (1)对生产与就业的影响作用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性支出是通过政府掌握的资金,在市场上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因而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则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即从政府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尽管它对财力分配产生直接影响,却只能对生产与就业发生间接的影响作用。(2)对政府的效益约束不同由于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政府在进行购买性支出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硬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贯坚持的原则,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
34、,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分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不同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的企业来说,他们的收人高低取决于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对于向政府提供劳务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收人高低同样也取决于市场上劳务的供求情况以及全社会的劳务收人水平。因此,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此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
35、体来说,他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对于个人)和主观努力(对于企业),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由此可见,如果购买性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重较大,则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就大些,直接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也就较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财政活动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就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具有较强的收入再分配职能。7简述财政支出中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步骤 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一般
36、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若干备选的支出项目,并组织各方面专家为每一个备选项目制定出若干备选的支出方案。 第二、用贴现率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效益及其比率,并排出优劣次序。 第三、从每个备选项目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实施方案。 第四、根据已确定的财政支出总规模,从备选项目中选择一个最佳的项目组合。 第五、对选定的项目组合进行机会成本分析,最后将支出项目确定下来。8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配合方式(1)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经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它主要运用税收、预算、补贴、国债等政策工具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37、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和实施的有关货币供应和流通方面的方针、措施的总和。它是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调节货币供求总量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经济目标的。(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种配合方式。一是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双松”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模式。财政可扩大支出或降低税率,扩大有效需求,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可能会产生“挤出效应”,这时,若
38、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则会更有效地实现调节目标。 二是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当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调控目标时,适宜采取双紧(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模式。财政通过削减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等方式压缩社会有效需求。同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支出,两者相互配合使用,可对经济产生有力的紧缩作用。 三是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当政府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
39、的主要目标时,适宜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模式。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财政开支,便于促进经济增长。 四是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模式。紧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为了不造成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有必要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扩张性财政政策配合,同时还应注意发挥财政政策的结构调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滞胀。以上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一般模式。除紧缩与扩张这两种情况外,财政、货币政策还可呈中性状态。中
40、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收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的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指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稳定地增长,维持物价稳定的政策。若将中性货币政策与中性财政政策分别与上述松紧状况搭配,又可产生多种不同配合方式与结果。无论财政、货币政策怎样搭配,总有欠妥之处,难以有效地协调高失业、高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这三重目标之间的冲突。这表明,财政、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是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求多种经济政策的配合运用。 三、做一篇小论文(50分)1.结合近几年我国财政政策手段运用的实际情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论述财政政策手段运用对我国拉动需求,发展经济的影响。(论文内容要求将所学
4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标准答案,但论证有理有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论文内容要求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答题思路:首先,指出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东西部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政府财政收入占比较低,难以发挥其职能作用的现实问题;(10分)其次,介绍理论上有关财政的职能与政策工具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20分)最后,你认为政府应怎样运用财政手段来解决以上问题,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与平衡增长。(20分)2. 结合近年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的实际情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论述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运用对我国调节收入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论文
42、内容要求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写出自己的见解与认识。)参考答题思路:首先,介绍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基本运行情况,及其存在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影响社会安定的现实问题。(10分)其次,介绍理论上有关财政的税收制度对调解全社会的收入分配公平的职能作用。(20分)最后,谈谈你对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革的认识(可以从正面,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20分)。3. 结合我国2003年春季经济发展受“非典”疫情影响的突发情况,你认为政府应从哪些方面运用财政手段来降低或消除这些影响,尽可能地实现我国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论文内容要求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答题思路:
43、首先,分析我国2003年春季经济发展受“非典”疫情影响的主要行业(要辩证地分析,10分);其次,介绍理论上有关财政的职能与政策工具及其调节经济的作用(20分);最后,你认为政府应从哪些方面运用财政手段来降低或消除疫情影响,尽可能地实现我国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20分)4. 这是2007年5月14日西安华商报一篇报道摘要材料公园会不会成为自由市场从去年开始,西安大部分公园免费开放。免费带来游客的成倍增长。看到公园内孕育的商机,商家纷至沓来。园内的游艺项目和饮食摊点都增加了,有些公园管理方以9万元将几千平方米的林地和草地出租给石商们举办奇石展。大量商家的涌入,可供市民休闲游玩的场地被侵占,有关部门
44、对此似乎也没有什么具体规定,这让一些市民对公园前途担忧起来。市民认为除一定量的游艺项目外,公园内应禁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公园管理者应该尽可能把空间和场地还给市民,而不是只要谁给钱,就让谁进场经营,不能因为公园免费了,就随意降低人们享受户外空间的质量。一些公园管理人员也对公园现状表示担忧,公园管理人员为数有限,少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造成公园所提供设施质量的下降。公园免费后,园内基础公共设施破坏严重,灯箱被砸、灯管被盗事件时有发生,绿地大面积被破坏,在雕塑上攀登、涂抹,这些都使得公园“伤痕”累累、垃圾遍地,环境和卫生状况大不如从前。对免费带来的新的管理问题,公园的管理已显得滞后。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做才能让市民免费逛公园而质量不“缩水”?根据这篇报摘材料,结合财政学中所学理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论文,论文内容要求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参考答题思路:首先, 分析公园是哪一类产品及其特征(20分); 其次,介绍公园这种产品是如何提供的;(10分); 第三,针对问题,结合所学理论提出自己的对策与建议(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