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重要意义.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585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重要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重要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重要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重要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重要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重要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的重要意义.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摘要我农业人口8亿以上,农民依然是我国的主要群体,农业自古以来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支持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扎实推进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财政支农是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好财政支农的作用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对财政支农对新农村建设意义何在作了具体的分析,也为怎样合理支配给了合理建议。关键词:财政支农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一、 引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一项决议,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

2、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一书中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因此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值得深入了解。二、财政支农的概念和必要性(意义)财政支农:是指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是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资金投入优惠政策和制度建设。必要性分为以下几点:(1) 新农村建设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政府要充当主要的投资主体农民视觉的新农村建设一书中写到:

3、七成以上的农民认为政府应该出资建设新农村,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调查发现农民第一最急需是希望政府解决孩子学费负担的问题,占31.5%,第二急需是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其次是就业和农产品销量问题,此外是养老和基本生活问题。农民自己生活都成问题,要建设新农村必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2) 财政支农工作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生产还没走上现代化的轨道,现代化基础低:一是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比较薄弱,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低;二是农业的人力资本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少;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太大,农民收入少,消费自然低。近几年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农村事业投入稳增长机制还未形

4、成:农村的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受教育程度低。这些问题都需要财政的支持才能够逐步解决。(3) 农业的基础性确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为了社会的进步,财政必然要支持新农村建设。(4)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 农业农村工作历尽艰辛,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年来,各种

5、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农村发展能够保持好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央政策对头、措施得力。我们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我们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我们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6、把国家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具体做法一、充分发挥财政支农作用,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财政支农也应以农业增产增效为重要目标,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突出发挥带动效应。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以农业综合开发为载体,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设施,发展节水

7、灌溉,新建排涝泵站,疏浚河道,加速推进农村道路和桥梁建设,努力提高农业发展的硬件水平。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实施村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支持中心村建设试点,治理农村环境,推进农村改厕,发展沼气应用,进行农村水厂管网整治,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加快农村绿化,不断提高农村森林覆盖率。二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入中的比重。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按照高产、优

8、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大范围推广和应用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推广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防治污染技术,推广精确施肥、麦套稻生产、秸杆还田、无公害农产品、农机具使用等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大做强生态农业品牌。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开发和建设,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实现农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着力支持经营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农业投资的激励机制和内在

9、市场动力机制。二、充分发挥财政支农作用,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坚持以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财政部门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发挥支农作用,帮助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支

10、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农村公共卫生的有关补助政策,切实保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逐步提高农民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增长机制。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三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

11、。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低保资金专户管理办法。建设和改造农村敬老院,落实供养经费。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解决低收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困难。三、充分发挥财政支农作用,健全农民自主发展的内部机制。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关键是激活内在的动力机制。财政部门要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着力促进“放活”。一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立足市场需求,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支持力度,重点实施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财政逐年加大培训的投入力度。将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逐步完善

12、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关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鼓励、引导企业吸纳更多的被征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要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认真解决机构和人员臃肿的问题,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三是提高使用效率。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体系,研究农口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方式,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程序,推进绩效考评工作。与此同时,要不断强化支农资金管理,加强对支农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

13、。四、结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政府也更应该支持和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合理的利用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靠大家。参考文献【1】钱爱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2006年9月5日 来源人民日报 【2】何婉媚财政支农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2012年9月20【3】温铁军 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年4月1日【4】张敬忠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11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