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梁明 李光辉 院亚非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贸易、投资和地方性的双边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并没有重大突破。根据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区域贸易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会带给这一地区明显的福利效应。在外部区域一体化贸易转移的压力和内部区域一体化贸易创造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之下,东北亚地区似乎没有理由在区域经济合作制度化方面无所作为。既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备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为什么又会在区域化方面与欧美形成如此之大的反差?如果不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缺乏内在需求和动力,就一定还存在着某种抵消这种动力的约束力量
2、,这一力量从何而来?探讨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对于我们合理选择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路径,正确判定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地缘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和合作机制等因素。(一)地缘因素地缘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因素,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顺利的地区如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均为地理位置毗邻的地区。地理位置的靠近使得区域内贸易的运输成本较小,同时,地理位置的接近往往意味着文化、历史等因素的相同或相似。从而也减少了贸易双方的交流成本和沟通成本,有利于区域
3、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地理位置的靠近只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畅通快捷的交通运输通道,便利的通关条件,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证。目前,东北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交通运输条件的落后,这成为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的瓶颈。(二)经济因素东北亚地区六国经济发展水平、双边贸易以及吸引外资水平差异巨大,影响了该地区的合作。1. 区内各国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一般认为,建立一种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相近,差别太大则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多边合作关系。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经济实力相差悬殊,这为协调利益关系,探寻一个既符合各方利益又有利于逐步缩小经济
4、差距的有效合作途径增加了难度。东北亚六国GDP差距明显。2007年日本的GDP是蒙古的1125倍,是朝鲜的297倍。六国人均GDP虽没有六国GDP差距明显,但是差距仍比较大。2007年日本的人均GDP是朝鲜的55倍,是蒙古的23倍。表1 东北亚地区六国GDP及人均GDP统计表 单位:百万美元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比值日本GDP466744840954833918334422909846059394552191437599443796241人均值36742321793073633128360413559334200342251中国GDP119283613
5、165581454040164791819365022302718277383534003511.29人均值956104711491293151017852137260413.14俄罗斯GDP25971830661834548843148859166676438298492712895823.4人均值176220882364296740895310687790503.78韩国GDP5116594818945469356081466804927914298880239567884.58人均值P10937102431156812806142711653318481198411.72朝鲜GDP106
6、0811022109101105111168130311376414753296.86人均值46247646847147355057861855.38蒙古GDP108911691273144818162306318838921125.29人均值4414705075727108941224148123.11说明:表中GDP的单位为百万美元,人均GDP的单位为美元,数值均为名义值;表中的比值为2007年日本GDP以及人均GDP与各国GDP与人均GDP的比值。数据来源为:UN COMTRADE数据库。2. 区内各国双边贸易额差距较大东北亚地区六国双边贸易差额巨大,2007年中日之间的双边贸易额是日朝
7、两国双边贸易额的9315倍。东北亚地区六国的双边贸易主要活跃在中、日、韩、俄四国之间,四国与蒙古和朝鲜的双边贸易额还比较小。表3 东北亚地区六国双边贸易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2008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中日266772(1)235951(1)207295(1) 184394(1) 167836(1) 133557(1) 101900(1) 87728(1) 83164(1) 中韩186059(2)159851(2)134246(2) 111928(2) 90046(2) 63223(2) 44103(2) 35896(3) 34500(3) 中俄568
8、19(4)48155(4)33387(4)29101(4)21226(4)15758(4)11927(4)10669(4)8003(4)中朝2787(6)1976(8)1700(7)1580(7)1385(7)1023(7)738(7)740(8)488(7)中蒙2443(7)2035(7)1581(8)860(8)694(8)440(8)363(9)362(9)323(9)日韩88969(3)81641(3)77598(3)71045(3)66304(3)52708(3)44053(3)42496(2)51145(2)日俄29952(5)21333(5)13719(5)10672(5)882
9、9(5)6002(5)4221(5)4574(5)5149(5)日朝NA25(13)121(11)194(11)253(10)266(10)367(7)1292(7)464(8)日蒙266(9)170(11)115(13)80(13)82(12)52(13)38(13)48(13)38(13)韩俄NA15065(6)9752(6)7801(6)6011(6)4181(6)3283(6)2868(6)2846(6)韩朝NANA(15)NA(15)NA(15)NA(15)NA(15)NA(15)NA(15)NA(15)韩蒙NA190(10)117(12)83(12)80(13)103(12)93(
10、11)79(11)57(11)俄朝111(10)137(12)210(10)233(10)210(11)114(11)80(12)78(12)46(12)俄蒙1169(8)677(9)528(9)466(9)385(9)320(9)280(10)252(10)223(10)朝蒙NANA(14)NA(14)NA(14)NA(14)NA(14)NA(14)NA(14)NA(14)比值93151810230721002569266018202182说明:表中数据均为名义值,括号内的数值为当年的排序。表中的比值表示双边贸易额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数据来源为:UN COMTRADE数据库。3. 区内各
11、国吸引外资能力差距较大东北亚地区六国吸引外资能力差别显著。中国一直是吸引外资的大国,2006吸引外资达到781亿美元,是蒙古的227倍,2001年中国吸引外资金额更是达到蒙古的1029倍。吸引外资的巨大差异也成为制约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表4 东北亚地区六国历年FDI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2007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中国NA78095791275493647077493084424138399日本NA6784321478056238908761918227韩国NA3645630992463526239235289283俄罗斯NA3082712886
12、154447958346127482714蒙古NA34418593132784354朝鲜NANANANANANANANA比值NA2274285913586341029715说明:表中数据均为名义值,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尚无各国2007年的FDI数据,朝鲜没有FDI的相关统计数据。表中的比值表示FDI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东北亚地区六国的经济发展差距巨大,各国间的双边贸易冷热不均,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极大地限制了成员国相互协调经济政策的余地,限制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这种明显的内部差距可以说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大劣势,或
13、者说是一种先天不足。(三)政治因素政治关系发展滞后,这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合作合作的最大障碍,外忧内患的政治局势阻碍了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朝鲜半岛局势一直是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因素;大国关系是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根本因素;领土争端也是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以上情况或悬而不决,或变幻不定,成为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政治障碍。(四)文化因素东北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巨大差异。文化上的差异会加大区域经济合作的成本,也会加剧合作前景的不确定性。东北亚地区各国的民族发展史、
14、文化和宗教背景不同。另外,东北亚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转轨国家制度。各国经济的互补性与该地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非一致性相矛盾,限制了各国经济合作的紧密度,对区域内各国共同利益的形成和确定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和原则。(五)历史因素东北亚地区是二战遗留问题最多的地区。这对各国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领土、领海主权的争议问题,东北亚地区多数国家之间都存在这类问题。日本经常出现的否认侵略战争事件和言行是历史遗留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日本虽然作为二战战败国在投降书上签字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由于
15、军国主义的死灰没有彻底燃尽和近年来政治大国战略意图的出现,在日本不断出现掩饰和否认侵略战争历史的事件和言行。这些事件和言行不仅一再伤害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也屡屡引起各国人民对日本的戒心,从而很不利于地区安全和地缘经济合作。(六)合作机制因素受区内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非均衡性、社会经济制度多元性、政治体制差异性等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上惟一一个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经济合作机制的空白点,它没有像欧美一样建立起一个区域性或次区域性合作组织,制度性合作机制尚未形成。虽然功能性合作已取得一定进展,即国际合作专门地区和经济特区的建立,但由于缺乏政府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框架作为指导,缺乏相
16、应的组织机构作为制度性保障,导致这种松散经济合作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缺乏强有力地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制度机构,已经成为阻碍该区域进一步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我们利用改造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各变量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一)模型说明贸易引力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分析双边贸易流量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模型。它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中演化而来,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同它们的经济规模正相关,与它们的实际距离负相关。Tinbergen(1962)与Poyhonen(1963)分别独立提出贸易的
17、引力模型,标志着在国际贸易中,引入了引力模型的形式,开始对贸易流量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大量的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展和实证检验。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二)模型构建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更多的解释变量会提高贸易引力模型的解释力,但是与原本的引力模型将相去甚远,Tinbergen(1962)率先在引力模型中加入了优惠性贸易协定(PTA)虚拟变量,结果表明达成某种形式的PTA可以促进双边贸易。Atiken(1973)第一次将RTA虚拟变量也纳入了模型的研究。本文将根据东北亚地区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结合上文的分析合理地引入和剔除变量,建立适合东北亚实际情况的模型。通过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
18、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贸易双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距离、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历史因素以及合作机制问题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涵盖上述所有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定性地研究各因素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考虑到变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研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考察各变量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表5 解释变量的说明、预期符号及理论预期解释变量所属因素变量说明预期符号理论预期Yit经济因素t年出口国i的名义GDP(百万美元)+反映一国的出口供给能力,经济规模越大,潜在的出口能力越大,进而双边的贸易流量也越大Yjt经济因素t年进口国j名义GD
19、P(百万美元)+反映一国的进口需求能力,经济规模越大,潜在的进口能力越大,进而双边的贸易流量也越大PCYit经济因素t年出口国i的人均GDP(美元)+代表了出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该国的出口能力,与双边贸易流量正向相关。PCYjt经济因素t年出口国j的人均GDP(美元)+代表了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对进口需求的数量和反映规模经济的差异产品的进口品种数都会提高Dij地缘因素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通常代表运输成本的高低,从而成为阻碍贸易的重要因素RELATIONij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外交关系紧密度+1985年以来双边高层互访次数,可以表示历史因素、外交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WT
20、Oijt优惠贸易安排,合作机制虚拟变量,当两国同属于WTO成员时取1,否则取0+当两国同属于WTO成员国时,由于优惠贸易安排的贸易创造,相应双边贸易流量会上升APECijt优惠贸易安排,合作机制虚拟变量,当两国同属于APEC成员时取1,否则取0+当两国同属于APEC成员国时,由于优惠贸易安排的贸易创造,相应双边贸易流量会上升BORDERij文化因素虚拟变量,当两国接壤时,取1,否则取0+两国接壤,表示两国在文化上有相似点,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消费习惯,可以促进双边贸易量SYSTEMij政治体制虚拟变量,当两国属于同一种政治制度时取1,否则取0+拥有共同的政治制度,会减少两国的政治协商成本,可以促进
21、双边贸易量考虑到同时引入多个虚拟变量可能会对计量结果产生影响,在计量分析过程中,我们采取逐步进入虚拟变量的办法,考察各个因素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计量结果见表7。(三)数据说明本文选取的国家范围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蒙古六国。数据分别计算了六国共15个截面的双边贸易总额,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85-2007年,样本容量为345。各变量的数据来源说明见表6。表6 数据来源说明数据来源各国历年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a联合国UN COMTRADE数据库各国历年名义GDP与人均GDP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各国首都之间的距离采用Geobytes的City Distance Tool计算得
22、出外交关系(1985年以来高层互访次数)各国外交部网站统计WTO成员国情况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APEC成员国情况亚太经合组织官方网站各国的接壤情况世界地图分析得出各国政治制度情况根据各国实际的政治制度分析得出ba. 1985-2007年双边贸易进出口总额存在数据缺失:中韩1985、1986两年双边贸易额缺失;韩俄1985-1989年数据缺失;韩朝多年数据缺失,本文不予采用;韩蒙1985-1989年数据缺失;俄朝1985-1995年数据缺失;俄蒙1985-1995年数据缺失;朝蒙双边没有贸易统计。b. 东北亚地区存在四种不同的政治体制,即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日本、韩国)、转轨经济国家(俄罗斯、蒙
23、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四)计量检验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Eviews6.0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计量的结果如表7所示。表7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因变量Ln(TRADE)方程方程方程方程方程方程截距(C)-12.197*2.274Ln(Yi)0.093*0.150*0.214*0.093*1.152*0.419*(0.045)(0.045)(0.042)(0.052)(0.176)(0.062)Ln(Yj)0.839*0.944*0.913*0.918*0.842*1.074*(0.043)(0.047)(0.047)(0.046)
24、(0.111)(0.045)Ln(PCYi)0.138*0.074*-0.0240.182*-0.435*-0.241*(0.030)(0.033)(0.035)(0.062)(0.168)(0.075)Ln(PCYj)0.058-0.135*-0.241*-0.035-0.137-0.504*(0.068)(0.078)(0.075)(0.086)(0.169)(0.097)Ln(D)-0.749*-0.732*-0.616*-0.769*-0.145-0.520*(0.049)(0.050)(0.045)(0.064)(0.211)(0.064)Ln(RELATION)0.555*0.45
25、6*0.419*0.018-0.2980.545*(0.074)(0.075)(0.074)(0.110)(0.278)(0.104)WTO0.588*0.672*0.672*0.505*0.789*(0.123)(0.122)(0.122)(0.126)(0.102)APEC0.727*0.710*0.448*0.726*(0.077)(0.088)(0.133)(0.084)BORDER1.091*0.4970.649*(0.224)(0.388)(0.221)SYSTEM1.890*1.967*(0.402)(0.172)调整R20.9460.9390.9460.9450.7670.96
26、2F值84.651F的显著性0.000横截面效应NoneNoneNoneNoneRandomNone时间序列效应NoneNoneNoneNoneNoneNone横截面数151515151515时间序列数232323232323注释:(1)方程采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Cross-Section Weights);(2)括号内的数值为标准差。(3)*,*,*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在表7中,我们列出了6个方程,在6个方程中,我们依次引入虚拟变量WTO,APEC,BORDER以及SYSTEM。方程拟合了不存在虚拟变量的情况,从方程我们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符号均与预期一
27、致,出口国i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贸易总额的弹性系数为0.093,进口国j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贸易总额的弹性系数为0.839,可以看出,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总额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出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口国的人均GDP对双边贸易总额的影响比出口国的人均GDP对双边贸易总额的影响也要大得多。进出口两国之间的距离,对双边贸易额具有较大的影响,弹性系数达到-0.749。贸易双方的外交关系对双边贸易额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方程-中,我们逐步引入虚拟变量,最终得到方程。方程全面的展示了东北亚地区各变量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且方程中,各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调整后的 也最大,达到0.962。我们选取方
28、程作为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因素的最终拟合方程。根据方程的计量结果结合方程-,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七点:(1)进出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东北亚地区双边贸易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进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额的影响大于出口国的影响。东北亚地区出口国GDP每增加1%,双边进出口总额增加0.419%,而进口国GDP每增加1%,双边净出口总额增加1.074%。(2)进出口国的人均GDP对双边贸易额具有反向的阻碍作用,这一结论与预期不一致,本文认为,东北亚地区进出口国的人均GDP与该地区各国的政治体制,政治关系具有共性的影响。人均GDP差距也体现了政治体制的差距。(3)进出口国的距离对东北亚地区双边贸易
29、额具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东北亚地区距离每增加1%,双边贸易额减少0.52%。由此可见,运输成本对东北亚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4)外交关系对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双边贸易额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外交关系好的国家,双边贸易额较大。(5)WTO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较大,WTO的优惠贸易安排在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6)APEC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较大,APEC的优惠贸易安排在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7)政治制度对东北亚双边贸易具有非常强烈的促进作用。相同的政治体制,会减少贸易双方的政治协商成本和交流成本,可以促进大幅促进双边贸易额。三、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影响东
30、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因素纷繁复杂。地缘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优惠贸易安排以及合作机制等都对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合理地选择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路径,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利开展。(一)加强多边的沟通和协商以高层互访次数表示的政治因素,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加深东北亚区域经济和合作,必须完善东北亚六国的多边沟通和协商机制。在六方会谈的基础上,拓展形势更为灵活,效果更为显著的双边会谈、民间交流等方式,加强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沟通、了解和信任。(二)构建便捷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从实证分
31、析可以看出,距离因素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较大的限制作用。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必须构建便捷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根据现有的交通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合作的情况,突破口应该是建立陆路国际联运大通道。首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完成陆路通道的建设,形成国际货物联运的畅通,为实现交通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从现实的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要重点突破中俄之间的图们-珲春-长岭子-扎鲁比若港、东方通道和新欧亚大陆桥的第五通道建设。(三)建立中俄、中蒙、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远目标为以东北亚出海口为中心建设多边经济合作区。首先实现中俄、中朝双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实现该长远目标的必经之路。根据东北亚的现实情况,我们要重点建设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朝珲春罗津跨境经济合作区以及中蒙珠恩嘎达布其跨境经济合作区。以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本文载于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10期。(作者:梁明 李光辉 院亚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