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638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以物流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为例摘要:当前,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贸易发展也呈现加速、科技、不平衡和自由的状况,国际服务贸易又比较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分类,如果要找到一个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方式,需要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国际环境下国际服务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以下分析:我就以目前物流行业来分析,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让我们就此来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关键词: 国际物流 贸易高速增长 物流发展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物跨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2、机遇。(一)国际服务易的急剧扩大,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服务贸易对物流的影响 2010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进出口企稳回升,出口和进口大幅增长,中国服务进出口大幅增长,进出口总额为165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46个百分点。中国服务出口额为769.7亿美元,同比增长41.2%。出口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运输、其他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等出口额的明显回升。中国服务进口886.6亿美元,增幅为24.5%。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为116.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0.5亿美元。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旅游四个行业,逆差额分别为140.7亿美

3、元、64.9亿美元、61.5亿美元、26.1亿美元。 运输是中国传统逆差行业。2010年上半年,中国运输出口15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6%;进口292.3亿美元,增幅为47.8%;逆差140.7亿美元,增长53.8%,仍是中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行业。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4.2亿美元,为上年同期的2.3倍;进口65.8亿美元,同比增长42.5%;逆差61.5亿美元,同比增长38.7%,为中国第三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 通过以上的数据不难发现,物流行业是跟着国际服务贸易紧紧相依的,只有我们国际服务贸易增长,物流行业也受此影响不断增长。2、物流发展的现况 物流是人类进入信息经济时代而

4、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可以说现代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主动脉。它是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伴随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包含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物理性位移的全过程。现代物流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物流管理和经营活动最初发源于美国,其理论最初产生于1901年;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理论界就开始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的战争导致了物资运输不仅横跨大西洋、太

5、平洋,而且遍布亚、非、欧三大洲,大规模的后勤供给活动促使人们开始运用运筹学、系统论的观点,综合的看待战争时期的后勤供给活动,以保障物资运输链条的高效运转,并以最少的周转环节,最短的时间保证物资运输及时到达目的地。它不仅保证了盟军取得二战的最终胜利,也创造和孕育了现代物流基本理论体系的雏形,人们开始使用“Logistics Management”指代“物流”活动。二战后,物流的理论与管理方法得到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认可和赞同,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产管理中去,其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MRP、MRP、MRP、DRP、DRP、ERP等大型先进管理系统

6、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推动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在生产流通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形成了综合物流的概念和供应链管理过程一体化的概念。目前,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了充分发挥货物运输的效率,在其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周围都设有货物流通中心,而且已联成网。货物流通中心都具有集拼、分发、中转、存储货物等综合性联运服务设施。这些中心与高速公路联系,形成了现代化的货物运输系统。所以建设货物流通中心是货物运输系统管理现代化的关键。货物流通中心具有统一管理和调度货源集散和换装,使运输组织更加合理,减少货流交叉,减少货运交通量,可降低空驶率;货物流通中心可按照厂家的信息代销售、代运输、代结算。这样不仅节省了厂

7、家的成品库房,也加快了成品周转速度;货物流通中心设有车辆保养维修、充气加油设备,保证车辆性能处于最佳状态,提高交通安全性;零担货物经过理货,采用标准包装、集装箱和封闭货车运输,减少货损、货差;避免大量货运汽车,特别是大型柴油汽车进入市区,因而减少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振动干扰,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集中转运货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物流流通中心在中国已引申为物流基地,目前又成为物流园区。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德国乃至于整个欧洲,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各个企业在生产及销售环节尽力降低成本及费用支出。尤其是在定购原材料到向

8、客户分发最终产品的供应链环节,节约成本的强烈要求带来了发展物流产业的巨大机遇。随着物流产业的兴起,原来相互分割,缺乏合作的仓储、运输、批发等传统企业逐渐走向联合,专业性的物流配送经营实体及基地-货物配送转运中心应运而生。伴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各个企业都逐渐意识到配送转运中心分散建设、各自为战带来的资源浪费,各级政府也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总体规划功能。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日本称为物流园区(Distribution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虽然名称不同,各国的定义表述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建设目的,服务功能是基本相

9、同的。 物流基地出现以后,对使用基地的企业乃至邻近城市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减轻了物流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减小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满足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满足货物联运发展的需求。物流基地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日德等国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德国权威机构的研究,未来10年,既使在日本、德国这样运输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物流基地的建设仍将处于蓬勃发展时期。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PS/GI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与物流实际应用的结合。在欧洲为了适应公路货物运输的急剧增长,人们正利用无线网络数字

10、通信技术、车辆电控技术、车载计算机技术、车辆定位技术等着手开发无人驾驶货运计划,该计划的第一个阶段是电子牵引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编队行驶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全自动道路货物运输阶段;第一阶段即电子牵引杆阶段(由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和依维柯公司合作研制)的核心是利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通过车载计算机将前导车的行驶状态数据提交给后一车辆,后车的车载计算机通过分析和计算自动指挥车辆电控系统(如双回路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等)控制车辆循迹运行。电子牵引杆系统不仅能节约燃油、将车速的限制从80kmh提高到100kmh,而且将车辆间在公路上的法定距离从40m缩短到6m,缩短了车队的通过时间,从而相应

11、减少了交通拥挤现象;目前,第二、第三阶段正处于规划发展阶段,有人称这种系统为新颖物流系统。(二)国际物流竞争、 国内物流的劣势()物流观念落后 现代物流的概念落户中国只有短短的二十年时间,物流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新鲜玩意。整个社会甚至一些物流企业的物流意识淡薄,物流观念落后;很多传统流通企业把现代物流与传统的运输和储存划上了等号,缺乏竞争意识,缺少市场需求、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物流观念落后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阻力之一。思想不更新,观念不转换,现代物流的发展之路很难是坦途。(2)物流体制滞后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几乎所有的物流资源由各政府部门把

12、持,他们各有圈子,各有地盘,致使物流统一市场无法形成。这样最终的后果就是物流行业划分不明确,物流管理职责不明晰,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的健康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体制瓶颈”。(3)物流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滞后 “得人者得天下”,现代物流的发展也不例外。谁抢占了物流人才的制高点,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获取优势。由于现代物流是一种跨专业、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性行业,它的发展呼唤懂信息、会管理、知法律、通金融、晓外语的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但我国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不论是物流人才的数量还是质量抑或是物流人才教育、培训均与国外有不小的差距。人才缺口不封堵

13、,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将会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硬伤”。(4)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落后物流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但我国物流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不足。一是我国传统的流通企业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低、作业效率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与现代物流倡导的专业化格格不入;二是我国传统流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异常严重,抱着“肥水不流别人田”的理念,大大抑制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物流社会化格局难以形成;三是尽管我国企业信息化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总体而言,大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信息获取能力和加工能力有限,信息管理落后,跟真正的物流信息化距离尚远。(5)物流基础设施

14、不足 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运输基础设施、储存基础设施等。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物流市场来说显然是捉襟见肘,多少有点苍白无力。2、国内物流的优势本土优势:我国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本土作战优势,在这一点上,国外物流企业在短期内望尘莫及。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熟谙我国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熟悉我国物流市场操作的“游戏规则”,掌握我国物流资源的分布,了解我国的经济状况、营销环境、文教概况,洞晓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凡此种种,国外物流企业无可比拟。后发优势:在国外,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支柱产业。而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5、我国在大力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时,可以借鉴国外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规避国外的失败教训和走过的弯路。同时,我国物流发展可以从高起点、厚基础、严要求出发,在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物流服务等方面向国外看齐,充分发挥我国物流的后发优势。 我国物流行业目前面临竞争很大,由于我们的很多劣势使得国外的物流行业占领了国内物流很大大市场,所以我们得要改善。3、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的建设,一些国际物流园区也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园区一般选择 靠近大型港口和机场兴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机场,形成处理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要

16、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如日本,为了提高中心港口 和机场的国际物流功能,重点在京滨港、名古屋港、大阪港、神户港进行超级中枢港口项目建设,对成田机场、关西机场、羽田机场进行扩建,并在这些国际中心港 口和空港附近设立物流中心,提高国际货物的运输和处理能力。这些国际物流中心,一般都具有保税区的功能。此外,港口还实现24小时作业,国际空运货物实现 24小时运营。在通关和其他办证方面,也提供许多便利。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实际上是货物在两个关税区的转接和跨国界的流动,要实现国内流通体系和国际流 通体系的无障碍连接,必须减轻国际物流企业的负担、简化行政手续、提高通关的便利化程度。日本在这方面实行了同一窗口办

17、理方式,简化了进出口以及机场港口 办理手续,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检疫、安全性和通关检查。因此,国际物流园区的便利化发展,不仅有赖于物流企业本身的努力,而且特别倚重于政府的支持。而如何 围绕机场、港口建立保税区、保税仓库,提供“点到点”服务、“一站式”服务,则是国际物流中心规划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三)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国际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传统物流一般只是货物运输的起点到终点的流动过程,如,产品出厂后从包装、运输、装卸到仓储这样一个流程,而现代物流,从纵向看:它将传统物流向两头延伸并注入新的内涵,即从最早的货物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领域,其间要经

18、过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等过程到最终送达用户手中,甚至最后还有回收物流的全过程。从横向看:它将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等各种物流系统,通过利益输送、股权控制等形式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掌控整个商品的流动过程,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需要,争取做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国际物流的集成化,是将整个物流系统打造成一个高效、通畅、可控制的流通体系,以此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达到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的目的,以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已经演变成一群物流企业与另一群物流企业的竞争、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

19、供应链的竞争、一个物流体系与另一个物流体系的竞争。物流企业所参与的国际物流系统的规模越大,物流的效率就越高,物流的成本就越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这种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国际物流的这种集成化趋势,是一个国家为适应国际竞争正在形成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是一个国家流通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物流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加快物流企业整合。物流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物流企业整合,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横联纵合”式的并

20、购,或形成物流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速本国物流业深度地向国际化方向发展。2、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国际物流的支点离不开运输与仓储。而要适应当今国际竞争快节奏的特点,仓储和运输都要求现代化,要求通过实现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手段来提高 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国际物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海运,有一部分是空运,但它还会渗透在其国内的其他一部分运输,因此,国际物流要求建立起海路、空运、铁 路、公路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来实现快速便捷的“一条龙”服务。为了提高物流的便捷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运输和装卸机械, 大力改进运输方式

21、,比如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发展集装箱运输、托盘技术等等。美国的物流效率之所以高,原因在于美国的物流模式是善于将各种新技术有 机融入具体物流运作中,因而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高度的物流集成化和便利化。这也使从事物流的企业,利润和投资收益持续增加,进而诱发新的研究开发投资,形 成良性循环。总之,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现代化手段的国际物流,对世界经济运行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3、国际物流管理更加网络化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强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物流过程是当今国际物流发展的最本质特征。信息化与标准化这两大关键技术对当前国际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标

22、准化的推行,使信息化的进一步普及获得了广泛的支撑,使国际物流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区域的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加强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连接。现代国际物流就是这样在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共同支撑下,借助于储运和运输等系统的参与、借助于各种物流设施的帮助,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4、国际物流标准更加统一化 国际物流的标准化是以国际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各系统内分领域的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

23、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标准;最后研究国际物流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配合问题,谋求国际物流大系统标准的统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相互衔接问题,努力使本国物流在发展的初期,其标准就力求与国际物流的标准体系相一致。因为现在如果不这样做,以后不仅会加大与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关税和运费本来就比较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与国际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工作量,将使整个外贸物流成本增加。因此,国际物流的标准化问题不能不引起更多的重视。目前,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正在极大地影响物流全球性标准化的建立。一些国际物流行业和协会,在国际集装

24、箱和E鄄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对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条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使物流的国际标准更加深入地影响到国内标准,使国内物流日益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5、国际物流配送更加精细化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是联系这些复杂关系的交换纽带,它使经济社会的各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物流在企业和整个系统必须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的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全面跟踪和监控需求的过程,及时、准确、优质地将产品和

25、服务递交到客户手中。协同配合的能力,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和客户实现实时的沟通与协同,使供应商对自己的供应能力有预见性,能够提供更好的产品、价格和服务;使客户对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计划性,以满足自己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国际物流为了达到零阻力、无时差的协同,需要做到与合作伙伴间业务流程的紧密集成,加强预测、规划和供应,共同分享业务数据、联合进行管理执行以及完成绩效评估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物流作业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由于现代经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相当一些企业除了自己生产一部分主要部件外,大部分部件需要外购。国际间的加工贸易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企业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分工布局应运而生。为了适应

26、各制造厂商的生产需求,以及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国际物流的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也随之产生。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国际物流园区更加便利化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的建设,一些国际物流园区也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园区一般选择靠近大型港口和机场兴建,依托重要港口和机场,形成处理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并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要求,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务。如日本,为了提高中心港口和机场的国际物流功能,重点在京滨港、名古屋港、大阪港、神户港进行超级中枢港口项目建设,对成田机场、关西机场、羽田机场进行扩建,并在这些国际中心港口

27、和空港附近设立物流中心,提高国际货物的运输和处理能力。这些国际物流中心,一般都具有保税区的功能。此外,港口还实现24小时作业,国际空运货物实现24小时运营。在通关和其他办证方面,也提供许多便利。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实际上是货物在两个关税区的转接和跨国界的流动,要实现国内流通体系和国际流通体系的无障碍连接,必须减轻国际物流企业的负担、简化行政手续、提高通关的便利化程度。7、国际物流运输更加现代化 国际物流的支点离不开运输与仓储。而要适应当今国际竞争快节奏的特点,仓储和运输都要求现代化,要求通过实现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手段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国际物流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海运,有一部分是空

28、运,但它还会渗透在其国内的其他一部分运输,因此,国际物流要求建立起海路、空运、铁路、公路的“立体化”运输体系,来实现快速便捷的“一条龙”服务。为了提高物流的便捷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运输和装卸机械,大力改进运输方式,比如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发展集装箱运输、托盘技术等等。美国的物流效率之所以高,原因在于美国的物流模式是善于将各种新技术有机融入具体物流运作中,因而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高度的物流集成化和便利化。这也使从事物流的企业,利润和投资收益持续增加,进而诱发新的研究开发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总之,融合了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现代化手段的国际物流,对世界经济运行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四)结束语 国际服务贸易,必须增强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扬长避短也是明智之举,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立法工作滞后,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着覆盖面窄、内容不规范、与国际惯例相冲突等诸多问题。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缺乏,另外,整个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也需提高,这无疑大大削减了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推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