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2655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 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引 言12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演变过程12.1 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12.2 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23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63.1 思想渊源分析63.2产生和利益主张分析63.3前提假设、分析方法分析73.4贸易基础认识分析74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问题74.1 我国外贸发展总体状况74.2 我国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85基于新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95.1立足现实,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95.2依据规模经济贸易理论,重视规模经济作用95.3培育和发展贸易的要素基础105.4发展高层次产业内贸易

2、,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105.5进行外贸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多元化105.6大力支持战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结构升级115.7发挥政府作用116 结论11致 谢13参考文献14摘 要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为代表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新的变化已难以做出有力的解释,出现了以竞争优势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的国际贸易理论。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总额和增长率均高于GDP发展速度,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频繁。针

3、对新的经济环境态势,为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更加平稳、长远,从而有效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现实外贸经济状况,以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新要素论、国家竞争优势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产业内贸易论为代表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提出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启示。关键词: 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新理论 政策启示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trades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with sciences and technol

4、ogys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 structure of goods trade and the local distribution has also had the very sweeping change. 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resource endowment eheory as represented by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on

5、international trade had not effective explanations this new change, there has becomede to compititive Advantages,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rade theor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Foreign trade volume and the rates are higher than the rate of development of GDP sinc

6、e China accession to WTO, th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creasing degree enhances day by day, Chinas gradual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foreign econom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re becoming frequently. Polygonatum for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to cause our country foreign tra

7、de development to be steadier, long-term, by the effective impetus economy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ality of China foreign trade economic conditions, to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economies of scal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new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8、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strategic trade policy and trade within industry, as represented 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then propose a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revelation .Key word

9、s: Foreign trade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Implications1引 言从重商主义至今,国际贸易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的以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等为代表的传统贸易理论发展到以竞争优势论、产业内贸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论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二战以来,在新贸易理论指导下,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高科技行业产业的扶持与资助力度;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政府和企业联合研究开发新技术以支持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如美国政府国防采购资助航天航空、信息产业;日本政府与工业联合研究半导体、重化工新技术等等;在“保

10、护幼稚(高科技)工业论”下,发达国家争相扶持高科技产业发展与贸易,以取得优势、获取利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但是,我国外贸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面对和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贸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增强我国外贸综合竞争力,必须研究国际经发展新动向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虚拟成果,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外贸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背景阐述和分析新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启示。2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演变过程2.1 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1.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探索开

11、始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重点在于商业领域,形成重商主义学说。到18世纪,国际贸易理论发生深刻变化,以斯密与李嘉图为代表创立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斯密以地域分工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创立绝对利益说。他认为在国际分工中,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交换有绝对劣势产品,才能有效的利用资源,更好的促进分工与交换,使每个国家获得最大利益。其理论固有正确之处,但前提条件是各国都存在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条件。若一个国家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没有优势,那么这个国家可否参加国际分工?对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加以解决。比较优势学说认为: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都

12、有绝对优势,而另一国在这两种商品上处于劣势,只要这两种优势与劣势程度不同,两国仍有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的可能。一国生产和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即“两优取其重”,另一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两劣取其轻”,那么两国在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上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仍可使两国获得增加生产总量,提高社会福利的好处。比较优势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说无法回答的问题,但造成各国在生产同种产品上成本差别未说清楚。2.1.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之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随之产生。赫克歇尔认为技术差异之外,还存在其他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最

13、重要的是生产要素禀赋状况不同和使用要素的比例不同,提出了建立在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比例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理论。俄林以及萨缪尔森在俄林的基础上倡导的要素禀赋说(H-O-S理论)为新古典贸易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认为:由于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一国应该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商品。即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此理论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富度要素禀赋使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总之,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从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及资源禀赋等差异方面揭示了国际贸易发展的

14、原因、机理和利得。他们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自由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政策主张使各国提倡自由贸易,根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进行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通过这种生产与贸易,不仅可以提高各国福利水平,使产量最大化,还可以改善各国收入分配状况。2.2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比重相对扩大,制成品贸易比重上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越来越大等。面对这些新情况,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说已难以做出有力的解释,特别是“里昂惕夫之谜”中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战后美国对

15、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与许多国家贸易模式相吻合的要素禀赋论相矛盾的结论,使得经济学界震惊之余掀起探讨和解释其的热潮,出现了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要素反向论等学说,极大的促进了战后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的发展。先后出现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部分阐述:(1)基于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论的国际贸易理论 1)基于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经常与规模经济相伴出现,是指少数企业生产具有差异性的同类产品市场,即垄断竞争市场。其存在一定的垄断因素,如企业的进出存在障碍,产品虽属同类,但存在不同效用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与需求。市场结构包括众多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垄断竞争市场,少数

16、几家相互依存的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品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新的基础;国家之间规模经济和要素禀赋差异越小,贸易以规模经济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差异越大,产业间贸易就越显著;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国际贸易受到运输成本与关税壁垒的影响,贸易结构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对象。市场结构决定了行业竞争程度和贸易形式,因此依据国内外市场结构状况制定贸易政策,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以最大程度保护企业、国家利益。 2)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效应。静态效应表明,一国企业若拥有超过其国内竞争者的规模优势,那么这种规模优势将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份额;动态规模经

17、济通常发生在充满着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不完全竞争的高科技行业产业。在实践中,收益递增最重要的动态形式与来源是研究开发和学习效应。规模经济的贸易说明了当代国际市场以垄断竞争和工业制品贸易为主的特征,工业品多样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留用本国资源生产所有工业制品,即使同一行业也有进出,贸易空间愈加广泛,为贸易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可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政策主张认为一国通过出口补贴、关税的措施,可以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率先抢占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以开拓和获取其他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促使世界专业化分工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

18、化。(2)国际贸易新要素论此理论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还包括技术、工人技能、研究与开发、信息、规模经济与管理等新兴要素,并从新要素角度出发说明国际贸易的基础和格局变化。1)技术要素: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单个上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提高生产要素整体的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技术进步还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势,对贸易格局的变动产生作用。2)人力技能要素:技能或人力资本拥有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贸易结构和流向上,往往是出口人力资本或

19、技能要素密集的产品。3)研究与开发要素:以格鲁勃、梅达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进一步研究了推动技术进步的形式和途径与外贸发展的关系,提出研究开发要素论。其结果表明,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信息要素:信息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能够创造价值,尤其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状况下,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对各种有用和关键信息的搜集与利用能够影响企业甚至是一国的比较优势,从而改变企业或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3)国家竞争优势论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能够获利,而国家竞争优势论认为:一国能否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20、关键在于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一国的主导产业是否具有相对优势,而优势建立的基础在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生产要素: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等。其可以分为基本要素(自然资源、非熟练劳动力等)和高级要素(高新技术、熟练劳动力等)。对于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高级要素的价值,若一国的基本要素不足,但高级要素具有优势,仍可以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如日本。其次是国内需求市场:一国的国内需求市场很大,并且国内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消费需求很高,不仅有利于企业迅速达到规模经济,而且利于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再次是相关产

21、业与支撑产业:其含义是为主导产业投入的国内产业。一个国家在此方面产业的完善与发达,可以将高级生产要素方面投资的好处扩展到主导产业中,本行业就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品质,从而建立自己的优势。最后是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良好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是促进本国企业成长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源泉之一。此外,机遇与政府作用也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起着辅助作用。国家优势产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生产要素推动阶段,这一阶段竞争优势在于一国的基本要素是否具有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度,劳动力成本是否低廉等;二,投资推动阶段。其主要取决于资本要素,因为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三,创新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

22、来源于研究和开发要素能力;四,财富推动阶段。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还要求政府加以适当的干预,进行产业政策的支持与保护,完善制度法规,强化培育本国高级要素的形成等。(4)战略性贸易政策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利润转移理论;二是外部经济理论。1)利润转移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实现双赢不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提出把垄断利润国外转移到国内。其解释了利润转移的三种类型:一,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二,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争夺市场份额;三,以进口保护作为促进出口的手段。2)外部经济理论外部经济指厂商(个人、社会)从某种社会经济活动中获得有利影响,受益者原则上不必为

23、此付费。某些产业或厂商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出口的扩张,但外部经济不能完全被厂商占有,厂商可能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和开发。如果政府对此给予适当的保护和扶持,则能促进这些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获得长远战略利益。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的政策主张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及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通过关税、出口补贴、进口保护等政策措施,对现在或潜在的战略性产业(部门、企业)进行支持与资助,增强其竞争能力,谋取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额外收益,并借此掠夺他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最终实现增加本国福利的目的。(5)产业内贸易论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

24、型的制成品,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贸易的商品一般具有消费上的可替代性以及生产中要素投入的类似性。造成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主要是:产品的差异、需求偏好相似、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各国不同的收入分配。产业内贸易使得各国贸易利益增加的同时,促进了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企业家精神在不同国家同一行业的传播与扩散。通过规模经济,实现不同国家在产品层次上的分工,实现生产的国际化,加以促进一国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国家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是提高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产业内贸易的缺陷是处于一种静态分析中。3 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3.1思想渊源分析新

25、的国际贸易理论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和新增长理论(新要素理论)、制度创新论(战略性贸易论、竞争优势论为代表)为基础,认为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经济学家运用现代数学分析工具将古典经济学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并加以形式化,使得新兴贸易理论得到了发展。传统的贸易理论以古典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认为自由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竞争的经济形态,不存在规模经济。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是: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劳动分工使生产效率提高并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3.2产生和利益主张分析 新兴的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两国之间不存在要素禀赋的差异,由

26、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也会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国内贸易产生是因为一国的交易效率的改进。效益与费用负相关,费用越高效率就越低。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要素禀赋差异等的比较优势是造成国际贸易的原因。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存在外生比较优势,在没有政府干预情况下,国际贸易必定会产生,而且实行自由贸易能够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存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市场结构情况下,经济能在一种次优状况下运行,但是与开展贸易前相比,各国的利益得到了提高。交易效率与分工的提高,促进市场规模扩大,通过国际贸易各国的利益得到改善和提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利益来自生存专业化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

27、贸易各方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3.3前提假设、分析方法分析新国际贸易理论在存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采用实证研究和超边际分析方法对国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更加贴近国际贸易的现实状况。传统的贸易理论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和总体均衡方法,其研究重点是一定的经济组织结构下最优资源配置问题和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关系。3.4对贸易基础的认识分析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外在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强调国内需求与贸易、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带来的贸易推动力。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基础在于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的绝对差

28、别和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不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主要是生产要素的禀赋和使用比例的相对差别。4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及问题4.1 我国外贸发展总体状况1 对外贸易总额高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领域的最大变化应该就是中国以出进口大国姿态重返世界市场。1978年我国当年贸易规模只占世界贸易额的0.78%,名列世界第34位;到2006年进出口商品总额就已达到176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近90倍,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在2010 年有望超过德国,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另外我国很多行业和产品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如纺织品行业已占据全

29、球70%的纺织品市场。2 加工贸易出口占据半壁江山。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加工贸易出口额从占有我国出口额的不足6%上升到50%左右,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贸易方式,也成为推动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大部分年份里加工贸易出口额都保持了近15%的增长率,超过我国总出口增长率。加工贸易对出口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3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 从79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外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引进FDI最多的国家。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我国出口加工额绝大部分来自非外资企业,非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率在四分之三左右,处于主

30、导地位。到九十年代中期,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仍处于次要地位,但其重要性已经上升。九十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外资企业对出口增加额的贡献率继续大幅上升,贡献率接近四分之三,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推动外贸出口的主导力量。4出口市场集中。 我国出口商品主要去向是美国、香港、日本、欧盟、东盟、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等主要国家和地区。我国前几大贸易伙伴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双边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近45%左右,对其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3%左右。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之和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1%,出口市场集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4.2 我国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呈现

31、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主要问题:(1)外贸对象过于集中,对传统市场依赖大。 美国、日本、欧盟、韩国、香港、台湾、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贸易的传统主要市场。与欧盟、美国、日本双边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的45%以上,其中,对其三个市场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3%左右。对外贸易对象的过于集中,一方面导致我国外贸发展对上述几个市场的依赖,受到制约,另一方面易同这些国家地区产生贸易摩摖与纠纷,增加市场风险,给我过外贸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2)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技术产品比重依然较低。依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确定的中国高技术产品统计目录,高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电子技

32、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光电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和其他共9个领域。尽管01年以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出口商品及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连年增长,但比重还是很低,仍以资源禀赋和劳动力优势为基础的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为主。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以来料加工为主要形式。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产品出口很少,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僵化了产业结构。(3)外贸出口过分依赖数量扩张,外贸效益偏低。我国外贸近年来增长迅速,但出口经营以粗放经营为主,谋求数量规模,附加值低的产品在出口中比值大,低效益、低规模效应现象普遍存在。制成品出口相当部分为低档工业品,如服装、玩具、中低档机电

33、产品等,由于技术、附加值、价格等低,效益较为低下;即便是高技术产品,也处于加工制造等低增值环节。(4)出口企业生产经营较困难、贸易便利化程度低等。我国外贸现实状况中:许多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效益状况不理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比较突出,各个出口企业盈利和出口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出口企业分类考核标准不合理,海关对非质量、规格的产品退货征收进口关税,增加了企业负担;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后不能进入出口加工区维修,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不便,影响了内销的顺畅进行。5基于新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5.1立足现实,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论认为:一国能否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关键在于能够在国际市

34、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一国的主导产业是否具有相对优势,而优势建立的基础在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具有多层次性,长期以来,我国贸易按照劳动要素与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体,进口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家竞争力上处于劣势地位。改变现状需要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发挥后发优势。我国应在原有比较优势基础上发展本国竞争优势,基本方向是发展产业竞争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技术密集型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规模,引进与开发技术相结合,推动国家创新与企业创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

35、级,转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力求与世界经济发展主导方向一致并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5.2依据规模经济贸易理论,重视规模经济作用规模经济贸易说明了当代国际市场以垄断竞争和工业制品贸易为主的特征,工业品多样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留用本国资源生产所有工业制品,即使同一行业也有进出,贸易空间愈加广泛,为贸易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可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但是,我国现有外贸企业存在规模小、分布分散、整体资金实力弱、外贸效益低等缺陷削弱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得国际竞争力下降;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类型企业数量庞大,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建立规模经济良好的基础条件。因此,依靠市场

36、机制和政府引导,以提高企业内部经济规模和外部经济规模,建立产业集群,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道路。如温州轻工业城显示了对外贸易的外部规模经济优势,外贸企业在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后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道路,从而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的整体实力。5.3培育和发展对外贸易的要素基础新要素理论扩大了生产要素范围,符合当今贸易对外发展状况。在重视要素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同时特别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国工业信息化水平较低、整体从业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已经确立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为主的发展方针后,利用市场机制与竞争机制诱导要素市场成长,我国东部沿海较发达地区发展证实了这一要素市场发展成功的经验,尤其要优

37、先发展技术市场、研究与开发和信息市场,促进这些生产要素转化为外贸企业增长的内在动力基础,逐步改善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品、机电和纺织等为主的出口格局。5.4发展高层次的产业内贸易,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产业内贸易使得各国贸易利益增加的同时,促进了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企业家精神在不同国家同一行业的传播与扩散。通过规模经济,实现不同国家在产品层次上的分工,实现生产的国际化,加以促进一国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国家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由此看来,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是提高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我国目前的贸易格局基本上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产业间贸易,产业内

38、贸易水平低下,贸易便利化程度低,这种格局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缓了外贸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当加快知识、技术型高科技行业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同水平差异产品的贸易互动与增长。同时,完善并规范外贸进出口标准与政策法规,为企业合理发展提供便利,加快外贸竞争优势的形成步伐。5.5进行外贸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多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参与世界机构及大循环的一次总动员,民营经贸力量能否以符合国际规范的经营方式发展壮大,是衡量我国外贸战略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外贸企业必须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逐步建立起全面的出口促进体系,以顺应当前国际上对整体贸易的战略要求。今后应继续巩固和

39、拓展美日欧市场,同时适当扩大三大市场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以缓解贸易的不平衡。对亚非拉市场特别是周边地区,应加大开拓力度,建立紧密的经贸关系。着意开发国内短缺急需的战略性资源和产品,建立较为固定的外经贸根据地,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5.6大力支持战略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结构升级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大力发展战略和高科技产业行业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同种类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进而形成规模利于提高对外贸易竞争能力;就战略性贸易理论而言,扩大和获取规模效益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较为困难,政府当选取前途好且外部效应大的产业加以扶持和保护,况且战略性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之上,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

40、依据。当今全球竞争主要表现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竞争,在贸易上表现为出口商品的知识、技术密集化。而我国长期以来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为主,大量外商投资与合资企业存在,对外贸易中高技术产品比重低且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规模小、利润低、竞争能力不足等状况突出。因此,对于技术、知识密集度高,与国家利益关系较大的战略性与高科技产业,如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电子机电等高科技产业,通过补贴、增发科研经费和组织实施大型科研计划等手段,大力扶持其成长,以增强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获取外部经济效应等多种额外收益;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进入高科技行业,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5.7发挥

41、政府作用战略性贸易理论主张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政府通过进口保护、补贴等措施对现在和潜在新兴的战略性行业进行资助与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金融危机过后,贸易保护主义等现象抬头,而我国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严峻,融资出口等面临挑战。政府应当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出口促进服务体系,以经济与法律等手段为主导,引导和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与国家优势,推行自由贸易以强化企业竞争意识。同时通过开放部分国内市场,以竞争机制推动国内产业发展,适时的帮助企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以推动企业国际化。6 结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

42、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贸易发展成绩卓著,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但是我国外贸整体实力依然偏弱、国际竞争力不足,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如何面对和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贸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以增强我国外贸综合竞争力,必须研究国际经发展新动向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虚拟成果,以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外贸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阐述并将之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进而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国际贸易新理论的理论成果,对我国对外贸易平稳、长远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和启示:将自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重视规模经济的作用;发挥国家竞争优势,完善相关外贸法律法

43、规;大力扶持战略产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外贸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多元化;培育和发展新的外贸要素产业,适度的贸易保护;发挥好政府在调整市场与解决贸易争端等中的作用,创建有效的市场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加强技术开发力度,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对国外子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本文的研究旨在以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发展及结合我国外贸现状为我国对外贸易的良性发展提供政策措施。但由于受个人能力、时间等条件限制,文章探讨还缺乏深度;另外,由于缺乏实例调查的条件,许多数据无法搜集,缺乏一定的实例和图文数据论证。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以改进。参考文献1冯居君.国际贸

44、易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商洛学院学报 2007(2)21-242刘纯安等.国际贸易新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创新.当代经济2007 31-33 3郑吉昌.新贸易理论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浙江学刊 2001(1)13-154邱春叶等.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及其与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分析. 经济理论2005(5)1-35徐栋等.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对中国外贸政策的启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1(6)15-166汤尚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计划于市场2001(3)27-297纪昀.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0(5)12-158雷 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

45、展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经济研究 2003 14-169盛宝柱.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思想与我国对外贸易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5)72-7310詹洪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国际贸易 2006 13-1611刘涛.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战略的启示.产权导刊 2006(12)53-5412崔凡.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9)8-913郭冠男.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研究.财经界 2006(06)82-8314Dixit, Avinash, Norman V.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

46、04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5 Jiang-qiang .New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rategy and its inspiration. Contemporary Economic 2008(12)154-15516YI Xue-ling. On Theory of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Department of Journ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200717Land,N.R.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1978-1996. 199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