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2701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 .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谁能带来更大收益。星期一,青岛机场海关加工贸易备案科的一位同志打电话问我,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在税收上有什么不同的政策,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海关,税务向来都是各扫门前雪,就是同属海关,备案也绝对不回答核销的问题,刚接电话觉得蹊跷,原来是因为来料加工今年的备案增幅太过异常了,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权威的合理的解释。据上海当地媒体的报道,今年第一季度,浦东企业受规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一般贸易比例下降,来料加工贸易剧增。一季度来料加工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数据表明:出口退税率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呈负相关效应。按现行政策,我国对出口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时,针对不同的贸

2、易方式,采取不同的退(负)税管理办法。对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出口的货物,我国实行的是“免、抵、退”税收政策,“免”是指出口自产货物免征本环节增值税,“抵”出口耗用的国内进项抵顶内销的应纳税额,“退”出口耗用的国内进项抵顶内销的应纳税额,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对来料加工实行的是“免税不退税”的税收政策,出口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而不同贸易方式采用不同退税管理办法,对生产型出口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首先明确两个概念:1、出口退税退什么,出口退税:退的是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转环节已经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如果出口的是属于免税的商品 :混合饲料,是不能退税的,所以,在跟很多外企老总探讨退税

3、时,由于语言等等原因,他们往往错误的认为,如果征17,退13的商品,我出口100,就应按13,退税额=出口销售额x退税率,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如果企业出口100万商品,国内采购的原辅材料,水电燃油,未能索取到1分钱的专用发票,请问他能不能退税,-不能2、 退多少:是不是把所有的进项都退给你。 也不是:明确了出口退税的概念,我们接着说出口退税的计算。尽管免抵退有5步计算公式,这五步公式能够现场列示的企业我想不会太多,因为现在上免抵退操作系统以后,电脑已经代替了人脑,每个月的汇总表计算是自动生成的,少去了人工计算,使得对于免抵退的计算的理解更加不够深刻。其实这五步公式,是为了控制一般贸易进料加工和内

4、销等多种经营在不同的情况下的不同退税,例如-内销大了会免抵掉了,没有退税,-进项大了不会把所有的进项都退给你按照销售额x退税率计算的最大退税额退税后,剩余的要结转下期留抵,-外销大了,抵顶内销应纳税额还有剩余的会产生退税。加上进料,情况就更多了,尽管情况多多,但是,退税就是退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转环节已经交纳的增值税,从一个长远的正常的期间考虑,企业“免抵退”最终退的是进项-进项税额转出=国内进项-(出口收入-进口料件)x(征税率退税率)所谓正常:不会出现进项过大,超过出口x退税率,需要结转下期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出口收入大于进口料件,结转下期继续抵减的情况。并且不考虑内销,仅对出口退税进行的

5、考虑和计算。简单说企业就生产这么一批货出口,购买的和进口的原料数量严格按照预算的理论数据。刚才的退税公式会产生三种计算结果:,1、 国内进项等于征退差: 2、 国内进项小于征退差:3、 国内进项大于征退差*下面介绍一个案例:*是我的一个客户,生产PE管,是台资企业,台湾的橡塑制品一直非常有优势,台塑大王王永庆在江浙的企业有关联关系,这些是题外话这个企业2003年出口收入2000万,进口PE颗粒1000万,国内进项36万,去年征17,退15,企业去年全年退税36-(20001000)x(0.17-0.15)=16万-退税16万用2003年的财务结构计算2004年退税36-(20001000)x(

6、0.17-0.13)=-4万也就是说退不着税,要征税4万也就是说由3国内进项大于征退差变为2国内进项小于征退差。由免抵退,变为免抵征。我们开始为企业定制的方案一 -A改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来料加工,不退税也不征税。免掉了4万的应交税金了,大家知道,进项税额转出是转到成本去了,所以贸易方式的改变使成本直接降低了4万。但是进料来料转换条件: 1) 进料:付汇来料不付汇2) 对于来料转进料,想节省购付汇费用,或资金不够充足的企业是可以选择-进料抵扣,此种贸易方式的核销仅限于外商投资企业,且进口方和出口方为同一客户,事先必须抱经外汇局批准。中资企业不能做进料3) 3)进料从A进,出口到A,B,C,D,都

7、可以 来料只能从A到A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进料加工都可以转换为来料加工,由于企业从美国进口的料件,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且是台资企业,无法利用本社把进料加工改变为来料加工B国内改一般纳税人为小规模,1000万收入,改不了(增值税实施细则:第三十条一般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 (二)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我们在深入企业财务和经营后又定制了方案二-进项-(出口收入-进口料件)x(征税率退税率)原因1 )增值大2),进项少,3)征退税率差

8、大1)增值是可以控制的调整,对于运费,保费和佣金的处理,直接影响增值的大小。例如CIF价一定要调为FOB,不要随意按报关行的任意录入数,佣金一定要签定明佣暗佣,调减收入,而不要签定累计佣,列支在营业费用是不能冲减收入的,企业在2003年的全年佣金支出100万列支在营业费用,此项支出影响进项转出100x0.04=4万。建议企业签定明佣,直接冲减收入,以上方法目的是减少增值,对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缴税的企业同样会诱发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高报进口料件金额,低报出口成品金额,从而导致企业偷逃增值税和所得税。在这个反避税的问题上税务征管和稽查一直都没有很好的措施, 2)、进项在目前的中国行情中是可以控制的,

9、对于采购国内材料的企业,注意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是对方为小规模,也可以换开税务局代开的可以抵扣的发票。例如:此企业从小规模企业购买的原材料索要的普通发票万有100万,即使不能开具专用发票,换开税务代开的可以抵扣的发票,一项就可增加抵扣100/1.06x0.06=5.66万,而且,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对于有家不换开普通发票的企业,我们敏感的推测对方发票开具有可能是阴阳联。有利的避免了发票发票犯罪的潜在风险、此外,企业会计在增值税进项抵扣的政策理解不到位,仅耗材和备品备件,低植易耗全年就少抵扣20/1.17x0.17=2.9万此方案使企业免抵征变为免抵退,(36+5.66+2.9)-(2000-

10、100-1000)x0.04=8.56方案二主要的思路是开源节流,增加进项,减少增值。3)对于征退税率差,要谨慎选择商品编码,我曾经亲见企业由于编码选择的不同,-A例如一家生产火柴的企业,出口的半成品火柴杆-编码45020000块,板,片或条状的天然木块 ,征17,退0同样一家企业编码 44219090.90 ,为未列明的木制品 ,征17,退13。所以涉及木材加工工序少的,要严格界定是否天然-是区分是否取消退税的原则-B还有一家企业生产泡菜,出口编码 ,征13,退5另一家企业,进行了工艺改革,添加了甜菊糖,把泡菜的这种朝鲜族民族的就餐小咸菜,变成了佐餐食品,出口日本,他选用了编码 200600

11、90,其他糖渍蔬菜,水果,坚果,征17,退13,我们不是专家很难说清泡菜是盐渍还是糖渍涉及对于农副产品的要严格界定是否是咸菜,是否是罐头,是简单的晾晒,冷藏,冷冻,包装,脱水还是有其他深加工工序,曾经有一个日资企业要求我们作筹划。他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紫菜,征13,退5,当时我们知道江浙的一家企业因为紫菜生产的工艺和工序的复杂,为紫菜的加工产品申请了征17,退13的新编码,所以我们建议他把出口后在日本的部分再深加工精加工的工艺放在国内,直接增加收益4%,他的经理接受的我们的建议。企业近两年发展很迅速。当然,并不是所有产品都会有模糊点和边缘状态,但是,企业首先要有筹划意识,从哪几个方面来着手考虑。后

12、来企业又提出了要求,希望做一般贸易,于是,我们结合企业的经营和税务,做了第三套方案对于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同样享受免抵退政策,采用什么方式,除了退税和征税的考虑,离不开价格因素:例:一般贸易:出口A,国内采购B,征17,退13 进料加工: 出口A,国内采购B1,进口料件C1一般贸易出口成本=B+Ax(0.17-0.13)进料加工出口成本=B1+C1+(A-C1)x(0.17-0.13)最后比较: C1X0.04=(B1+C1)-B 即B-B1/C1=0.96时,即国内采购的价格是进口料件的0.96倍时,两者相当,*大于0.96时,进料合算(显然)例如:客户介绍:大口径塑料制品,假设B1=0,一般

13、贸易国内采购PE,B=9000/吨,C1=8000/吨,B-B1/C1=1.130.96,进料核算。*小于0.96时,一般贸易核算(显然)例如:假设B1=0,一般贸易国内采购B=7000/吨 ,C1= 8000 /吨 ,B-B1/C1=0.880.96 ,一般贸易国内采购核算*我们一般认为,谁价格便宜,谁核算,但是在B-B1/C1(0.96-1)的区间上会出现尽管国内采购价格小但是综合成本却较高的异常,。例如:假设B1=0,一般贸易国内采购B=7700/吨 ,C1=8000 /吨 ,B-B1/C1=0.970.96 ,按常规理解77008000,国内采购核算,但是由于进料的进项税额转出中有抵减

14、额8000X0.04=320,所以进项税额转出影响的成本增加因素比一般贸易要小。所以会出现国内采购价低但是整体计算成本并不低的情况,折这时的利益取舍是选择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我们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进料一般贸易都是0.96的临界状态,我们的公式推导的前提是征17,退13。-以上介绍的是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的选择,综合算来3、 即增值大,进项少,征退差大的企业国内进项小于征退差:免抵征企业选来料可以从征税变为免税4、 国内进项大于征退差:选进料或一般贸易,但是不选来料,一旦选来料,就从退税变成了免税,这个帐大家应都会算。5、 在价格相同的条件下,进料比一般贸易更优惠,因为进项税转出递减因为有进口料件而减少,所以多退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