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3091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式方法胡象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案例教学的三种基本做法,1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方法。教师准备案例,并认真备课,要求教师写好案例和分析的脚本。教师课堂讲授案例,并就案例提出需要分析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发言。学生发言,针对案例的内容和问题做相关分析。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问,或相互追问,相互补充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点评,并做最后的补充分析。,一、案例教学的三种基本做法,2.学生自己主导、学生主动参与法教师在上一堂课结束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查找案例,必做必要的准备。由准备好的学生课堂讲授案例,并就案例提出需要分析的问题,以引导其他同

2、学发言。学生自由发言,针对案例的内容和问题做相关分析。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提问,或相互追问,相互补充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点评,并做最后的补充分析。,一、案例教学的三种基本做法,3.模拟式参与法师生互动预先设计一个决策或管理议题。由学生自己按组织学原则设计一个决策或管理组织,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由学生自己按相关制度和理论设计一套具体的决策或会议程序。按设定的议题和组织,模拟召开一次决策或管理会议。学生代表点评。最后教师点评。,二、案例分析的五要素,五个基本要素:1.案例描述:收集材料编写案例脚本要求:真实(不可虚拟);切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突出主要情节;把握关键因素。,二、案例分析的五要素,

3、2、案例背景大的时代背景案例发生的现实背景背景的意义:为理解案例提供历史视角为理解案例与相关情况的联系提供钥匙,二、案例分析的五要素,3、分析工具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案例分析一定要有理论支撑在分析案例前必须阐述所涉及到相关概念要有一个分析框架,作为分析的工具分析工具也可以是一种相关理论原理作为分析工具的理论阐述必须简明,并且与下面的分析很好地相呼应。,二、案例分析的五要素,4.案例分析要求:要有分析的理论框架要把理论与案例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要有重点要有目标性指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及其原因,二、案例分析的五要素,5.结论与讨论要从理论与案例结合中寻找结论结论应有一定的普遍性讨论的内容要求有前瞻性可提出需

4、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也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建议,三、案例教学所希望达到的三个效果,1.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四、案例分析示范,(一)案例描述四川什邡发生群体事件,民众反对钼铜项目(2012年7月)报道称,钼铜项目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区产业发展振兴重大支撑性项目、四川“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四川总投资上百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之一。钼铜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过500亿元,利税超过40亿元,项目固定用工能解决当地约3000人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超过400亿元。中华工商时报报道中说,钼铜项目已经通过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估,按照环评要

5、求,钼铜项目的治污设施建设占项目总投资的14%,全部采用国外先进技术,高端的治污设备对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将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同时,钼铜项目开工建设后,本地环保部门还将在施工现场安装监测设备并配备监测人员,对工程进行全方位观察测评。经国家环保部审批同意,于2012年6月29日在什邡举行开工典礼。随后爆发了较大规模的民众反对钼铜项目的群体事件。据报道,这次反对钼铜项目的群体事件是由当地一些中学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对中学生进行支持钼铜项目的教育引起的,最初参与的主体也主要是中学生。由学生引起到市民参与,规模不断扩大,最后对政府形成强大压力,迫使项目停工。,四、案例分析示范,四、案例分析示范,四

6、、案例分析示范,四、案例分析示范,四、案例分析示范,四、案例分析示范,四、案例分析示范,(二)案例背景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在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伴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大变革,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疼痛。东西部差距的拉大,贫富差别的拉大,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已有的矛盾。这个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容易激发的时期,以及突发事件不断增多的时期。目前我国的群体事件的发生数量和频率都在不断上升。2005年的社会蓝皮书指出,从1993到2003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每年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每年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2007年已经超过8万起。2008-2009年更是群体性事件频发时期,有人

7、统计截止2011年已18万起。,四、案例分析示范,在我国目前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大型工程引起的环境性群体事件。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大型工程,如化工厂、核电站、垃圾处理场、殡仪馆等工程项目,最易诱发群体事件。一些学者把由这些项目引起的群体事件称为邻避事件。2012年10月2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闭幕,随后环保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举行讲座中称,近年来,重特大环境群体事件高发频发。其中2011年重大事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0%。当前应对重大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已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中共十八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地方已出台相关落实文件,如北京市

8、出台的此类文件有:市维稳办关于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办法、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市级重大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推进建立重大决策信访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试行)等。,四、案例分析示范,(三)分析工具:概念与理论邻避效应与公共信任的视角1、基本概念:(1)邻避事件邻避事件,又称邻避现象、邻避运动、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指居民或在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设施,有人把这类设施称为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

9、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目前中国的邻避事件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具有中国人特有的抗争行为方式。,四、案例分析示范,(2)社会稳定风险社会稳定风险,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不确定性,以及这些因素对社会稳定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四、案例分析示范,(3)公共信任信任是一种与未知领域的行动相联系的信念。公共信任是公共生活特有的一种信任。公共信任有两层意思:一是普遍的公共信任,即对一般他人的信任,

10、公共信任其中更重要的是制度信任,尤其是公民对政府等公共机构的信任,这也可称为公共信任环境;二是特定的公共信任,即特定公民群体在特定问题上对特定公共机构的特定行为的信任。公共信任的基础是利益关系,即信任者与被信任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信任者对被信任者的信任是基于被信任者能够对信任者利益的有效维护,否则,信任可能转化为不信任,二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博弈。利益相关者对利益的认知,取决于其掌握的信息。在信息不全或信息失真的状态下,可能产生错误的利益认知,从而影响信任关系。,四、案例分析示范,2、理论模型:公共信任模型基本假设:与大型工程相关的主体通常有三个,即政府、项目方和周边居民。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

11、系。在这种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它们之间的信任关系。信任关系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行为后果。在上述诸关系中,设政府为A,项目方为B,居民为C,可构建如下模型:,四、案例分析示范,利益信任行为,利益信任行为,利益信任行为,四、案例分析示范,进一步假设:一般说来,项目的存在是以A、B两方的利益一致、相互信任且存在合作行为为前提的。我们把居民C与项目方B之间的信任关系定义为准公共信任关系;居民C与政府A之间的信任关系定义为公共信任关系。准公共信任关系失衡状态下的行为后果可能表现为较小规模的邻避事件;公共信任失衡状态下的行为后果可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邻避事件。准公共信任关系失衡状态下的行为后果与社会稳定风险

12、之间的因果关系相对较弱;公共信任失衡状态下的行为后果与社会稳定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较强。,四、案例分析示范,推论:当C与B利益不一致时,二者之间可能形成不信任关系,即出现准公共信任关系失衡,二者可能产生冲突行为,由此可能产生邻避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风险,但尚处于可控阶段;当C与A利益不一致时,二者之间可能形成不信任关系,即出现公共信任关系失衡,二者可能产生冲突行为,由此可能产生邻避事件,对社会稳定产生较大风险,而且有可能失控;,四、案例分析示范,(四)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公共信任问题什邡市政府A和项目方B钼铜项目不会对市民的健康造成危害(利益一致,信任,合作)什邡市民C钼铜项目会对市民的健康造成

13、危害(C对B不信任,且对A不信任)利益关系:B与A之间的利益关系:市政府为GDP,项目方为利润;周边市民虽享有一定公共财政增加的好处但承担更多风险,且好处可能小于风险。,四、案例分析示范,邻避事件:项目开工;政府要求机关、学校及基层组织做思想工作,市民发出强烈反对声;社会稳定风险形成。博弈行为:市民抗议;政府发表告市民书;市民抗议规模扩大;政府维稳;媒体介入。结果:中止项目:邻避事件消失,社会稳定风险消除。,四、案例分析示范,(五)结论与讨论结论:1、某些大型工程可能会产生邻避现象,甚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特别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大型工程,如核电站,垃圾处理场,化工厂,火葬场等对环境有可能造成破坏作

14、用的设施建设工程;2、在政府A、项目方B和居民C之间出现信任失衡有一定必然性,公共信任环境的破坏会加剧这种失衡;3、一旦公共信任或准公共信任失衡,就有可能产生冲突行为,形成邻避现象,进而对社会稳定构成风险;4、利益是信任的基础,消除邻避现象的根本办法是搞好利益协调。,四、案例分析示范,讨论1、大型工程建设前,是否可用环境评估代替社会稳定或社会风险的评估?2、在预防和处置邻避事件时,仅仅依靠宣传解释来化解邻避矛盾有效性到底有多大?这样的宣传是有利于提高公共信任水平?3、坚持公开透明、扩大公众参与,对提高公共信任水平有何重要意义?4、政府和开发商如何通过切实解决利益矛盾,来提高提高居民对政府和开发商的信任水平?5、政府在安排大型工程建设时如何处理好公共利益与周边居民利益的关系?,游滇池及龙门庙有感,飞越滇池瞰海境春城风光胜杭城朝天桥上方知险达天阁里实无惊三清庙内叹赵五孝牛泉边思母恩三教合流儒佛道心中和谐世安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