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3367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公司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公司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公司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公司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运行维护部 2014年11月,目 录,集团公司及省公司顶层设计,1,2,本地落实执行内容及计划安排,1.1,根据集团公司及省公司改革整体安排,以问题为导向,为了使网络维护工作由以网络为中心”向“以业务质量和客户感知为中心”转变,通过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面向市场需求和客户感知,建立端到端透明化、扁平化、专业化的维护响应支撑体系,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改善客户感知、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顺应当前形势需要,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网络保障。,背景,1.2,部门职责与权利不统一,部分职责缺失或重叠,不利于全网统一工作部署。,流程梳理,支撑系统,网管设备老化严重,部分设备还没有监

2、控手段。网络监控节点多且分散,造成人员需求大,很多设备无法异地集中。,人员问题,维护人员众多,老化严重,工资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差,人员技能不能满足新技术的需要。,成本费用,电费成本和维保成本居高不下,用于设备维护的成本严重不足。长期低成本运行导致设备隐患众多,网络安全受到严重挑战。,职责分工,流程层级多,效率低,穿透能力弱。复杂的工作流程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需要统一规范,减少环节,提高穿透能力。,生产组织体系存在问题,1.3,需要具备面向客户/业务方面的监控能力,关注重点客户、重点区域和重点业务,做到业务质量可评可视,建立业务质量和用户感知的关联关系。,全专业的资源配置信息、告警信

3、息、实时性能数据等各类信息存在不同系统中,导致数据采集、获取不便,实现跨专业场景监控难度大。,业务承载跨专业,跨系统,操作需要频繁切换系统,增加维护人员工作量同时,也无法满足提高业务处理和维护工作效率的管理需要。,系统众多管理复杂,缺乏跨专业的场景监控,缺乏面向客户业务监控,分专业维护运维效率低,众多相似系统的维护管理占用了运维人员大量的精力,单个系统无法宏观的展示通信网全网整体运行情况。,网管体系存在问题,1.4,集中监控:集团实时掌控全网情况,重要事件、重要活动、重要保障、重大故障指挥调度。省公司实现省内网络集中监控、统一派单、故障分层处理;集中维护:集中维护与现场操作相结合,集团负责移动

4、核心网等骨干网局数据、软件版本的集中管理;省公司实现除接入网专业外的局数据、软件升级、网络分析等的省集中管理;地市层面负责执行省公司层面指挥调度及现场维护。集中管理:网络资源、资产统一管理和调配。全过程透明管控运维成本,建立集团和省两级的全网共享技术专家团队。,集约化维护实施内容,1.5,实施对象,传输网,交换网,承载网,互联网,IP承载网,接入网,移动核心网,移动无线网,动环监控,增强预处理,实现故障根原因的快速定位,准确派单,工单直达末端维护班组;强化远程维护和本地网现场维护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完成支撑系统部署,提升集中化信息化程度;通过资源信息核查更新,实现综合资源管理;最终实现故障处理全

5、流程的监控督办和维护工作管理穿透,实现全省各专业所有可网管设备的集中监控;实现省公司一点监控,取消市县公司监控职能,实施目标,通过“三集中”,实现对集客、公客投诉等业务的快速响应,提升网络维护对服务的支撑效率,一级监控,精准派单,管理穿透,服务支撑,力争用2年时间,依托集中化信息支撑手段,实现以集团和省为单位集中监控,实现移动核心网跨地域集中维护,初步建立集约化维护体系,为最终实现全国集中奠定基础。,集约化维护实施对象及目标,1.6,四大领域,生产组织机构,生产组织流程,网管系统改造,支撑系统构建,集约化维护体系的建设是网络运维模式的重大变革,涉及到组织/人员、流程/制度、系统/工具等多方面因

6、素的协同转型,需要严格按照变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强化前期规划,制定科学实际的推进计划,实时关注风险管理。,告警监控、故障处理等核心流程的梳理优化与再造,省市标准化班组和岗位设计人岗匹配测算与能力提升,结合运维模式调整和流程梳理明确系统/工具支撑需求,明确网元监控上收范围,分层分级梳理省市职责,重定考核体系,职责分级化,组织标准化,流程规范化,系统集约化,集约化维护落实推进,1.7,现状,目标,集中设置省网管,实现省内网络集中监控、统一派单、故障分层处理。实现除接入网外其余专业的局数据、软件升级、网络分析等维护工作的省集中管理。,增加集客业务监控职能,开展省内集客业务7*24小时端到端统一监控、

7、统一派单、统一考核。,调整本地网维护职能和机构,取消地市监控职能,上收局数据、软件升级等维护工作。保留本地障碍处理及其他现场维护职能,实现末梢综合代维,实现现场维护高效调度。,集中设置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全省资源数据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负责全省标准地址库的集中管理。对属地维护的号线等资源进行质量管控。,取消地市监控职能示例,实现以省为单位的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取消地市监控职能。,职责调整,1.8,机构调整,具体明确了运行维护部的责权利,运维部网络责任一点负责,生产指挥一点调度,确保维护指令畅通无阻。建立省和地市的大维护体系。,网优中心,网管/平台,省运维部,集响中心,维护中心,地市运维部,县维

8、护中心,集响中心,移客中心,网维中心,公响中心,线路中心,资源中心,网络维护班,综合响应班,综合支撑班,公响中心,资源中心,管线,市县一体化网络维护职能整体思路,固网交换,移网核心,数据网,传输网,动环,无线,接入网,市,县,跨专业的告警监控,专业维护+现场维护,资源管理与调度,现场综合维护,专业维护+现场维护,专业维护+现场维护,专业维护+现场维护,专业维护+现场维护,专业维护+现场维护,专业维护+现场维护,实施市县一体化后,市公司的维护模式将转变为“综合监控+专业化维护”的运维模式,市区内各专业的硬件维护也由专业维护团队承担,同时在市公司层面实现跨专业的资源管理和调度;县公司将全面实现跨专

9、业的现场综合维护。,专业维护+现场维护,1.9,固网交换、移 网交换、分组设备设备的告警监控值班和派单,传输、IP网、承载网、接入网、基础数据的告警监控值班和派单,移网无线专业的告警监控值班和派单,地市综合值班室组织架构和班组职责说明,各班组定位和主要职责明确,地市网络设备维护中心采取“值维合一”的模式,按照专业线设置维护班组,传送、交换、无线、动环专业班组的所有维护人员均轮流参与7*24小时监控值班。,传送网值班组,交换值班组,无线值班组,监控值班,监控值班,监控值班,动力环境值班组,监控值班,基站动环和机房动环的告警监控值班和派单,1.10,流程梳理优化,13,适配扁平化的组织机构,适应移

10、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面向客户、面向业务,按照扁平高效、公开透明、可视可控的原则,新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资源管理流程、业务质量管理流程,优化业务实现、业务保障流程,实现统一化、标准化,设置关键管控点,实现闭环管理。,故障派单流程优化示例:直接派单到人,业务实现流程,优化跨地域集团客户端到端资源核查、调度、开通流程。优化固网装拆移流程。,业务保障流程,优化告警派单流程,压缩环节,直接到人。优化集客投诉处理流程,优化固网修障流程、投诉处理流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按照运维部门深度参与新产品开发测试全过程的思路,新建新产品设计支持、开发支撑、测试上线流程。,资源管理流程,优化资源入库、资源入网

11、、资源核查、资源调度、资源变更、资源割接流程。,业务质量管理流程,新建业务质量、客户感知问题派单流程,以及端到端分析优化流程。,1.11,1.12,重点梳理市县公司维护职责分工界面,明确职责调整目标。首先实现市公司集中监控、集中派单和故障处理的集中指挥调度;强化市公司集中故障处理职责;简化县公司的专业维护职责,强化现场综合维护职责;强化县公司预检预修等基础维护职责。,市县一体化,按照省市监控集中化的目标,构建省级监控平台,实现省公司集中监控、集中派单和故障处理的集中指挥调度;重新梳理优化省市县的维护职责界面;强化省公司集中监控、运维生产管理职责;强化市公司属地化维护和服务支撑职责;强化县公司现

12、场维护职责。,省市集中监控,按照市县一体化省市集中监控的思路分阶段分批扎实推进地市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环节中的疏漏和错误,总结完善规划方案,有效降低市县运维模式转变风险。,分阶段分批实施集约化维护体系建设,目 录,集团公司及省公司顶层设计,2,1,本地落实执行内容及计划安排,2.1,落地实施,传输网,交换网,承载网,互联网,IP承载网,接入网,移动核心网,移动无线网,动环监控,六县市服务器整合,六县市监控终端反拉,实现集中暂不调整,实现集中不需改造,实现集中不需改造,实现集中不需改造,实现集中不需改造,新增采集服务器,目前牡丹江本地网传输网元监控率为40.83%;交换网元监控

13、率为75%;移动核心网元监控率为100%;无线网元监控率为100%;数据网元监控率为66.7%;互联网网元监控率为55.02%。,本地基本情况及实施对象,传输网,现状:目前牡丹江本地网传输设备主要厂家有华为、贝尔、中兴和格林威尔、正友等。厂家网管集中情况如下:华为:目前共有2台服务器,其中一台T2000用于接入市内华为设备及原联通B网华为设备,一台U2100服务器用于接入其他外县华为设备,已能对在网的市内及区县华为设备实现了全部监控。贝尔:目前牡丹江市内现有贝尔1353和贝尔OTN两台服务器,分别用于管理市区及本地网贝尔设备。各外县分别设有网管,管理各自县域网内设备,外县网管都未接入到市公司。

14、下一步计划在市内新建一台13500MS服务器,将所有外县贝尔设备集中到新建服务器上。中兴:中兴IPRAN设备现有服务器一台,能管理网内所有IPRAN设备。东宁县分公司现有中兴SDH设备,网管在当地,不能在市公司监控,计划将其网管反拉至市公司进行监控。PDH设备:目前全区PDH共有680对。MSAP:目前网内MSAP设备有2台服务器,分别是格林威尔、正友各1台。能完成对网内设备监控,计划增加2台监控终端,其他不做调整。,2.2,传输网络现状,实施集中监控具体解决方案:1、在市内新建一台贝尔13500MS服务器,将所有外县贝尔设备集中到新建服务器上。2、增加3台监控终端,分别用于中兴E300监控和

15、格林威尔、正友监控。,改造前,改造后,2.3,传输网络改造方案,现状:牡丹江固网交换目前共有局点23个,都已具备可网管条件,具体厂家及设备情况如下:S1240交换机:包括市内汇接局1/2、关口局1/2、LSTP1/2、4分局语音交换共七台(可网管)。C&C08交换机:海林、柴河、宁安、林口、东宁、穆棱及市内6个分局语音交换机共7台(可网管)。E10B交换机:市内1、2局两台语音交换机(网建已经安排整体退网)(可网管)。中兴交换机:宁安、东宁两台中兴交换机容量小(不具备网管条件,所带用户少,优先安排退网)。智能网:SSP交换机一台。软交换:TG设备一对,C5设备一对。,合计,2.4,交换网络现状

16、,实施集中监控具体解决方案:由市公司网络设备维护中心统一负责本地网内设备集中监控、数据制作及故障管理工作。如果涉及到需属地配合处理的硬件问题,通过派发故障单,指挥协调属地网络维护班人员配合处理。1、通过DCN网将外县语音交换机(中兴除外)连接至市公司网络设备维护中心。2、县公司交换专业监控职能上移到网络设备维护中心。3、县公司交换专业局数据、用户数据制作职能上移至网络设备维护中心。,改造前,改造后,2.5,交换网络改造方案,现状:牡丹江互联网全区核心层现有核心路由器2台(华为NE5000E),汇聚层现有SR8台,BAS30台,交换机236台。牡丹江互联网目前网管监控模式采用的是IP方式登录省网

17、管监控服务器,查询设备状态。此模式不具备本地网实时网络监控能力,现有监控模式针对一市六县汇聚层以上设备及交换设备未实现集中网络监控。,2.6,互联网(IP)网现状,实施集中监控具体解决方案:计划增加数据采集服务器1台,数据备份服务器2台,监控终端1台,维护终端7台,具备100M电口与光口交换机1台,改造后网络监控能力达到可实现牡丹江本地网汇聚层以上设备及数据交换机设备的网络实时监控。,改造前,改造后,2.7,互联网(IP)网改造方案,黑龙江省固网IP承载网采用双星型网络结构,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了三个大区,西区包括齐齐哈尔、大庆、黑河、大兴安岭、牡丹江;东区包括绥化、佳木斯、鹤岗、双鸭山、牡丹江、

18、鸡西、七台河;中区包括哈尔滨。根据网络层次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牡丹江上联链路均采用2.5GPOS链路,本地市两台设备之间通过GE链路进行互联。承载网现有监控模式是省集中监控,牡丹江落地有一台维护终端,可进行远程登录维护。承载网维护不涉及六外市县,所以本次承载网集中监控模式保持原监控模式不变。,2.8,承载网现状及集中监控情况,牡丹江接入网设备主要有DSLAM813设备,OLT设备273台,PON设备9960台、FTTH设备23698台。全区接入网设备已全部录入IP接入网综合网管系统。实现了设备的拓扑管理,告警管理等综合管理功能。牡丹江接入网已实现集中化网络管理,本次集中化管理方案中接入

19、网监控模式保持原模式不变。,2.9,接入网现状及集中监控情况,牡丹江移动网现有2个SERV、2个MGW、2个关口局全部实现监控,监控率100%。,市区本地集中监控,省公司集中监控,MGW1,MGW2,FBSC2/4RNC3/4U900BSC/RNC5,FBSC1/3RNC1/2,MSCS,综合关口局、T局、哈局TMG,哈MME哈HSS,2.10,移动核心网现状及集中监控情况,牡丹江无线网有BSC4套,RNC4套,2、3G基站共1996个,全部基站已实现网管监控,监控率100%。,2.11,无线网现状及集中监控情况,牡丹江现有动环监控系统522套,其中市区220套,六县市302套,用于基站监控4

20、51套、用于固网端局监控71套,现网监控系统均已实现集中监控。,2.12,动环监控现状及集中监控情况,2.13,集中监控实现条件及投资需求,说明:三集中市收县后,固网交换、传输设备、基础数据及动环监控专业人员调整后,减少15人,集中后为了强化管理及各专业协调,增加综合管理1人,合计减少14人。,集中前,集中后,2.14,集约化维护市收县前后人员变化情况,市县集中后,目前的市/县(区)二级监控架构将变为以市为单位的一级架构,由市网维中心统一负责本地网内设备集中监控及故障管理工作,县(区)维护中心主要负责本地设备的维护:市区:1、移动客户服务中心:BSC维护管理人员划转网维中心。2、原设备维护中心

21、移动核心网值守人员划转网维中心。3、原网管中心综合监控人员划转网维中心。外县:县公司互联网、交换、传输等各专业监控值守职能上收市公司网维中心,县分公司原有人员转入综合维护及客响班组,人员原则上不上收到市公司网维中心。,市区:市网维中心负责九个专业网络集中值守、监控及故障管理,市网维中心发现告警后,对告警进行预处理,如果是软件、数据问题,直接处理;如果涉及到硬件问题,需要设备属地配合,通过派发故障单,指挥协调属地维护人员处理。外县:县(区)维护中心不再担负告警监控职能,只保留设备维护人员,承担设备硬件的现场故障处理及配合属地电路开通工作。,组织架构,职责界面,2.15,市收县组织架构及职责调整,

22、根据集团公司及省公司整体进度安排,牡丹江公司2014年年底前完成方案制定、上报及试点县上收工作;2015年6月底前完成市收县前期准备工作,待网管系统改造完毕后,正式实现市收县工作;2016年年底前,配合省公司完成省收市各项工作。,14年10月底前完成初步方案制定14年11月中旬前完成最终方案制定及各项准备工作,并经公司审核后上报省公司14年11月底前完成组织机构、人员、流程优化,并准备试点县上收相关工作14年12月份完成林口县交换专业、宁安传输专业、海林数据专业上收工作,15年3月份之前完成市收县运行期间流程、职责、工作机制及体系修订完善15年5月中旬前待省公司计划批复后完成网管系统改造15月

23、5月底前完成市收县各项前期准备工作15年6月底前完成市收县各项具体工作,15年6-12月份,市收县正式运行,16年4月份之前完成省收市本地流程、职责、机制及体系修订完善16年6月之前,配合省公司完成省收市各项准备工作16月6月份之后,按照省公司安排逐步上移各专业集中工作16年12月底前,完成本地省收市各项工作并正式运行,2.16,集约化维护工作推进计划,客户感知维度:网络障碍历时缩短用户感知明显提升 网络维护维度:规模基站退服次数、宽带共性故障次数下降 自动派单率提高 故障自动预处理率提高 外线工单减少 人员成本维度:网络监控人员减少节省监控场地能耗,预期效果,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质量,改善客户感知,集约化维护体系,一体化服务响应体系,业务质量管理体系,2.17,集约化维护工作实施后效果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