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3451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9章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9章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9章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9章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公共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公共卫生监管法律制度,院感科兼公共卫生科科长 陈泽芬2015年12月2日,教学目标,1、掌握公共卫生的概念、公共场所卫生要求、法律责任;2、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防与应急准备、报告与 信息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法律责任;3、熟悉公共场所的概念及其分类、公共场所卫生的管理和监督 4、了解卫生监管的法制建设、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法制建设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概述。,公共卫生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和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监督和管理!,案例,2009年11月30日16:30,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称

2、2009年11月29日晚21:50,北京市海淀区某酒店出现9名客人不明原因头晕、恶心、呕吐,其中6名较为严重的客人已被送往医院治疗。经调查,事故原因为该酒店11月29日晚在二楼餐厅开展灭蟑作业,使用灭蟑烟剂,灭蟑烟剂沿楼梯弥散到三层,污染客房空气所致。而该酒店在事发后并未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海淀区卫生局依法给予了该酒店3000元罚款,并责成其停止使用客房,加强室内通风,待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求该酒店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这是北京某酒店发生的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处罚的依据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在细则里明确规定“发

3、生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该酒店在施法后未按规定及时向海淀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根据细则应处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但由于该酒店事发后采取了必要救治措施,避免了事件进一步扩大,因此给予了3000元行政处罚。,第1节 概述,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是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共同 努力来预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提高效益的科学和技术,其范围 涉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休闲娱乐等相关环境条件的一 切卫生问题,包括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

4、水卫生、食品卫生、学校卫 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放射卫生、化妆品卫生、保健用品卫生、国境卫生检疫、特殊人群卫生保健、传染病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公共卫生的四大任务 防控疾病与伤残 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培养公众健康素养,第1节 概述,公共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国家卫生行政 机关依照其法定职权,对社会各部单位和个人执行卫生法律法 规的状况进行督导,对违反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危害健康 的行为进行处理的具体行政行为。为了保障和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共卫生监

5、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公共卫生监管法律制度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预防疾病,促进人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活动中 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第2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公共场所是指为了满足公众对生活、文化和人际交往的需求而设立、供公众共 同使用的、具有一定封闭性的社会公共设施。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环 境的封闭性、人群的流动性和活动的固定性。,公共场所分类按其用途目前分为七类 住宿和交易场所;宾馆、饭馆、招待所、咖啡厅、酒吧、茶室;净身和美容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文化娱乐场所

6、:影剧院、录像厅、游戏厅、舞厅、音乐厅;体育休息场所: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文化交流场所: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业活动场所:商店、书店;就诊和交通场所:医院候诊室、候车室、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并没有将所有的公共场所都纳入法定监督对象,如集贸市场、邮电局、证券交易所、营业厅等。,一、公共场所概念及分类,第2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法制建设 为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事件的发生,保障人 体健康,国务院于1987年4月1日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卫生部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大纲,1988

7、年制定了旅店的卫生标准等十一项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2011年2月1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这些卫生法规、标准和文件,是目前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主要法律依据。,三、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室内空气卫生要达标 微小气候适宜 采光、照明良好 噪音符合标准 用品用具符合卫生标准 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室内装饰的卫生要求 设施设备的设置及卫生符合要求 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建立健全为是管理制度 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 制定公共场所危害健康应急预案 发生

8、危害健康事故及时报告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具有卫生知识 取得健康合格证搞好个人卫生,第2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危害健康事故报告,报告范围,因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饮用水遭受污染或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或水源性中毒;放射性物质污染公共设施或场所造成的内照射或外照射健康损害;公共用具、卫生设施被污染 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意外事故所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 中毒。,报告责任人,公共场所的经营单位及卫生负责人,其他人也有报告义务。,报告时间和处理,发生死亡或者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之内,电话

9、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国内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等所属经营单位,应同时报告本系统卫生监督机构,随即报告主管部门,必要时(如重大事故和可疑刑事案件等)必须同时报告公安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在接到报告24小时内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于1周内写成“公共场所危害事故现场调查报告书”,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级卫生监督机构、事故的主管部门和事故单位并建立档案。,第2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五、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督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实施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职能,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国境口岸及入出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按照国境卫生检疫法

10、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职责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施量化分级管理;根据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公共场所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和日常监督频次;依据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公共场所,依法采取封闭场所、封存相关物品等临时控制措施。,卫生监督员,职责有权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经营单位不得拒绝或隐瞒。卫生监督员对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有保密的责任。,第2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六、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11、而继续营业的;未取得“健康合格证”而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拒绝卫生监督的;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营业的。以上述各项处罚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对卫生监督机构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对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控制的决定应当立即执行。对处罚决定送达后3个月内被处罚单位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诉的,由卫生监督机构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造成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者中毒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对受害人赔偿损失。案件的受理费应按赔偿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处理;致人死亡或者残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12、事责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氯气泄漏事件 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5日19时左右,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房随即进行紧急处置。到16日凌晨2点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化工厂周围1千米范围内的居民疏散。从16日中午,与化工厂隔江相对的重庆化龙桥片区部分居民也开始疏散。紧急组织专家对化工厂的4、5、

13、6号氯罐进行排氯,以防氯气罐发生更大规模爆炸。整个事件造成9人死亡、失踪和3人受伤,15万人大转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 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一是突发性,它是突如其来,不易预测,无预兆;二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发生,具有公共卫生属性,针对的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三是对公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概述,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2003年针对防治非典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如信息渠道不畅、信息统计不准、应急反应不快、应急准

14、备不足等),国务院于5月7日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于2003年5月9日公布与施行。旨在建立统一、高效、有权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法律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员流动的频繁,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一个国内暴发的传染病会迅速播及到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从而使一国的危机传导为全球危机。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信息通畅、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就显得极为

15、重要。,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事件分级(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级:特别重大 级:重大 级:较大 级:一般,适用范围,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工作原则,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1、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

16、批准。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内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任务(发生后临时成立);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二、预防与应急准备,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监测预

17、警机制,目的,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有效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建立起的反应灵敏、信息畅通、运转高效、指挥有力、责任与义务明确的机制,有利于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把灾害控制到最低程度。,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预防和其他公共卫生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对公众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3、国家建立统一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

18、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4.监测与预警工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对早期发现的 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报告。,监测机构平常没有设立,只有在事件发生后才成立指挥部,日常的监测由县级以上政府指定机构负责,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监测系统的分级:分为四级即社区、区县、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务院。,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急储备,1、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2

19、、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 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3、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开展突发 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急报告制度,(1)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20、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2)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街道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

21、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4)接到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5)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军队有个部门通报。(6)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通报。街道通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应及时通知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机构。(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发生火灾可能引起突

22、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三、报告与信息发布,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急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对举报突发事件有功 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奖励。,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

23、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一)启动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专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启动全国应急预案,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 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后向国务院报告。(二)采取应急控制措施: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 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并可以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对食 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24、。对突发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宣传防治知识。参 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应按预按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 指导下进行工作。专业机构进入突发现场进行带哦差、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 中毒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力量尽快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 控制措施。交通工具上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 等应立即 组织人员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置措施。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 需要转送的病人按规定转到指定医院,并按规范采取必要控制措施。(三)应急处理: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做好疫情收集和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落实

25、、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对传染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措施。有关部门、医疗机构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提供必要资金,保障因事件致病、致残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应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疫区:是指病毒或病菌所能传播的地区。,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五、法律责任,各级政府,1.县级以上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

26、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397条规定的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和第四百零九条规定的传染病防治失职罪。)2、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不

27、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妨碍公务罪)4、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28、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3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五、法律责任,医疗机构,单位和个人,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 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医疗卫生机构的刑事责任主要涉及到刑法第217条的妨碍公务罪;

29、第330条妨碍传染病防治罪;第331条的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有期徒刑。1.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2.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3.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4.拒绝接诊病人的;5.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1、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妨害传染病防治罪)2、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散布谣言、哄抬物价、欺骗消费者,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经营罪),课后练习题,1、公共场所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2、公共场所卫生的基本要求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控制措施,感谢同学们的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