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磨损正常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3608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胎磨损正常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轮胎磨损正常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轮胎磨损正常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轮胎磨损正常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轮胎磨损正常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胎磨损正常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胎磨损正常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车轮与悬架检修,工作情景描述:某汽车维修站接收一辆轿车,车主反映该车在平路直线行驶时会出现跑偏、车轮摆振、车身下沉等现象,严重影响行车速度,乘坐也不舒服;而且轮胎也出现异常磨损。请通过检测车轮与悬架等总成,判断他们的技术状况;若需要修复,请制订修复方法和工艺流程。,3,4,一、车轮与轮胎检修,二、车轮与轮胎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三、悬架检修,四、悬架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知 识 准 备,轿车子午胎结构示意图,胎侧标识中英文对照表(以205/55 R 17 93V ER33)为例,(1)汽车起步不可过猛,无论空、重车都应低速平稳起步。(2)在良好路面上行驶,应保持直线前进,禁止左右摇摆和急剧转向,以

2、防轮胎和轮辋之间产生横向的切割损伤轮胎。(3)车辆下长坡时应根据坡度大小,长度和道路情况,适当控制车速。不但可以避免紧急制动,减少轮胎磨损,对安全行车也有保障。(4)行车转弯不要高速转弯,否则车辆产生较大的离心力,使车载货物倾斜,质心偏移一侧,单边轮胎超载拖曳,加速磨耗,同时还会使轮胎被轮铜横向切割,造成损坏。,(1)车轮及轮胎外观检查检查轮胎胎面和胎壁是否有裂纹、割痕或其他损坏。检查轮胎的胎面和胎壁是否嵌入任何金属微粒、石子或其他异物。,一、车桥主要零部件检修,(2)轮胎磨损检查用胎纹规或游标卡尺检查所有轮胎的胎纹深度,测量值小于1.6mm,需更换轮胎。检查轮胎整个外圈是否有不均匀磨损和阶段

3、磨损。通过检查胎面花纹深度,判断轮胎磨损程度。测量时应使用深度尺,花纹磨损残留小于极限尺寸时,应停止使用。,磨损标志,(3)轮辋检查-铝轮检测检查车轮是否磨损和充气不当。检查车轮是否变形,有裂纹和其他损坏。如果变形,请拆下车轮检查车轮跳动量。从铝轮上拆下轮胎,并装在轮胎平衡机上。,(4)轮胎胎压及气密性检查检查轮胎气压,拧下气门嘴帽,将胎压表接到气门嘴上,用胎压表测量轮胎气压。检查气压后,通过在气门嘴周围涂肥皂水检查是否漏气。,车轮与轮胎在使用前应进行平衡试验,试验的方法可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车轮动不平衡的危害 车轮动不平衡时,造成车轮的跳动和偏摆,使汽车的有 关零件受到损坏,使用寿命下降

4、。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来说,还难以掌控方向,易造成行驶不安全。车轮动不平衡的原因 车轮动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质量分布不均匀;轮辋、制动鼓变形;轮毂与轮辋加工质量不佳,如中心不准、轮胎螺栓孔分布不均、螺栓质量不佳、安装位置不正确等。,2.车轮动平衡试验与校正,车轮动不平衡的检测和调整 车轮动不平衡对汽车的危害很大,因此必须对车轮进行动不平衡的检测和调整,车轮动不平衡的检测和调整要在专用的仪器上进行,如图所示。,图 离车式车轮动平衡仪,车辆前后轮胎承受的负荷不同,前后轮胎的运行状态不同:1.驱动方式不同2.转向轮受到更多的横向力,不同位置的轮胎定位参数不同,不良的驾驶习惯,3.轮胎换位,厂家一般推荐8

5、00010000km应将轮胎换位一次。,(1)四轮二桥汽车轮胎换位法交叉换位:斜交胎单边换位:子午线胎,(2)六轮二桥汽车轮胎换位法循环换位法交叉换位法左右两交叉:主胎(后内)换前胎,前胎换帮胎(后外)、帮胎换主胎。,1.轮胎噪音、振动和不平顺性故障,二、轮胎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表 轮胎噪音、振动和不平顺性故障分析表,(1)现象 轮胎的胎肩和胎面出现了磨损。(2)故障原因 集中在胎肩上或胎面中间的磨损,主要是由于未能正确保持充气压力所致。,胎面中部偏磨较重,轮胎外侧偏磨较重,(3)故障诊断与排除:检查是否超载。检查充气压力。如果充气过量或充气不足,应调整充气压力。调换轮胎位置。,(1)现象如图

6、所示,为轮胎的内侧或外侧异常磨损。,(3)故障诊断与排除:询问驾驶员是否高速转弯,如果是则要避免。检查悬架部件。如松动则将其紧固;如变形和磨损,应 修理或更换。检查外倾角。如不正常,应校正。调换轮胎位置。,(2)故障原因 在过高的车速下转弯会造成转弯磨损。转弯时轮胎滑动,就产生了斜形磨损。悬架部件变形或间隙过大,会影响前轮定位,造成不正常的轮胎磨损。如果轮胎面某一侧的磨损,快于另一侧的磨损,主要原因可能是外倾角不正确。,(1)现象如图所示,车轮出现了前束和后束磨损。,(3)故障诊断与排除检查前束和后束。如果前束过量或后束过量,须调整。调换轮胎位置。,(2)故障原因用手指从轮胎的内侧至外侧划过胎

7、面,就可以辨别羽状磨损。磨损主要原因是前束调节不当。过量的前束,会迫使轮胎向外滑动,并使胎面的接触面在路面上朝内拖动,造成前束磨损。,知 识 准 备,(1)检查球节端隙将前轮正直向前,请勿踩下制动踏板。将铁杆放置在横拉杆和转向节之间。上下撬动,测量轴端间隙是否为正常值(0mm),不要损坏球节防尘罩,勿用力过大而损坏安装部位。,三、前悬架检修,(2)检查减震器检查减震器有无机油泄漏,损毁,发现故障应更换。,(3)检查前轮定位检测车轮定位应在空载条件下测量,既燃油、发动机冷却液和润滑剂已满,备胎、千斤顶、随车工具和脚垫在指定位置。检测前轮定位,应检查确保以下项目正常:a.轮胎气压正确,轮胎磨损正常

8、。b.车轮跳动不超过极限。c.车轮轴承轴端间隙正确。d.横拉杆球节轴端间隙正常。d.减震器正常。e.车桥和悬架的各个固定零部件无松动和变形。f.每个悬架梁、减震器、上拉杆和横拉杆无裂纹、变形和其他损坏。f.汽车的高度正确。,检查外倾角、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和车轮前束a.外倾角、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一般无法调整。b.检查前,将前轮安装到转向半径规上,将后车轮安装到相同高度的支架上,使汽车保持水平。c.安装并使用车轮定位仪检测读取定位参数。d.如果外倾角、主销后倾角或主销倾角不在标准范围内,请再次检查前悬架零部件是否磨损和损坏。如果发现故障,更换可疑部件。e.如果车轮前束值不符合规定,应调整至规定值。

9、,检查减震器有无变形,裂纹或损毁,有无泄漏情况,发现故障应更换。检查活塞连杆有无损毁,不均匀磨损或变形,发现故障应更换。检查减震器安装隔垫是否有裂纹,橡胶零部件是否磨损,发现故障应更换。检查螺旋弹簧是否有裂纹、磨损和损坏,如果发现故障,应更换。,2.螺旋弹簧和减震器拆检,目视检查横拉杆和衬套是否变形、有裂纹或损坏。发现故障应更换。球节罩是否裂纹或其它损坏,以及油脂泄漏。发现故障应更换。球节检查用手活动球形螺柱,至少十次,检修确认是否活动灵活。摆动扭矩检查,在球形螺柱的切口上吊一个弹簧称,确认球形螺柱开始移动时,弹簧秤测量值在指定范围内,弹簧秤测量应为15.4150.8N,如果超出规范,更换横拉

10、杆总成。轴端间隙检查沿轴向移动球柱螺栓端部检查是否松动。正常轴端间隙应为0mm,如果超出规范,更换横拉杆总成。,3.横拉杆拆检,4.稳定杆拆检,检查稳定杆、稳定连杆、稳定衬套和稳定卡箍是否变形,有裂纹和损坏。发现故障应更换。,1.悬架噪音、振动和不平顺性故障,四、悬架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表 悬架噪音、振动和不平顺性故障分析表,(1)故障原因与排除两侧轮胎气压不等,应按规定压力充气,予以排除故障。两侧的轮胎花纹不一样或花纹深浅不一样。全车最好全使用同一种型号的轮胎,前轴及后轴的两个轮胎必须是同一型号,并且花纹深度必须一样,超过磨损极限必须更换。车轮定位失准,应调整车轮定位,达到规定参数要求。前减

11、震器失效。前减震器失效后在车辆行驶中两悬架一高一低,受力不均匀,导致跑偏。可以通过专用减振测试仪来检测减震器的吸收度,判断减震器的好坏;如无条件可拆卸后,用拉抻的方法来判断。若前减震器有故障,应成对更换。,(2)故障原因前两侧减震器弹簧变形、缓冲不一致。可通过按压或拆卸后比较,判断减震器弹簧性能。若有故障,应更换。某个轮的制动器回位不良,分离不完全。通过检查轮毂的温度情况判断,若有故障,应维修制动器排除故障。车辆底盘部件磨损过大,存在不正常间隙。如转向拉杆球头,支撑臂胶套,稳定杆胶套等是常见的间隙易过大的部位,应举升车辆仔细检查,予以排除。车架变形。两侧轴距相差过大,超出最大允许范围,必须用车

12、架校正台进行校正。,案例评析,检修方法:根据故障现象,认为是车轮不平衡。拆下前轮,在动平衡机上检查,4个车轮的不平衡量都没超过技术要求,即最大动不平衡量不超过2Nm,平衡机上显示为10g,说明车轮没问题。经检查前悬架和横拉杆各球头连接不松旷。检查前轮定位,也都正常,一时找不到故障原因。从另一辆正常的车上拆下4个车轮装到故障车上,试车时车身不再抖动,说明故障在4个车轮上。怀疑平衡机有误差,于是在另一台平衡机上测量动平衡,结构还是正常。更换4个轮辋,故障排除。,原来此车是售车部自行改装的豪华车,经鉴定这4个铝合金轮辋并非原厂件,平衡车轮时是以车轮的中心孔为旋转中心的,而车辆行驶时车轮是以4个轮胎固定螺栓定位的,以4个紧固螺栓孔的中心旋转,假冒备件的这两个中心不重合,造成在平衡机上检测正常,但行驶时抖动的故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