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37030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84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件.pptx(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第四章 紧急情况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 个人责任、群体责任对控制事故的重要性一、海上事故中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直接或间接的船舶安全和污染事故是事故总量的80。人为因素涉及到人的知识水平、技能、心理素质、技术安全管理、生理状况、安全意识和特定环境等广泛的领域。沉痛的海难事故的教训,使国际社会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共识,即全面地重视人的基本素质提高和安全管理。通过对人的有效控制规范船舶、船员的技术状况和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海上事故的发生,保障船舶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二、船上组织系统与人员职责 船员组织系统分为甲板部、轮机部、事务部 从群体职责而言,甲板部主要负责船舶航海、船

2、体保养和船舶营运中的货物积载、装卸设备、航行中的货物照管:主管驾驶设备包括导航仪器、信号设备、航海图书资料和通讯设备;负责救生、消防、堵漏器材的管理。轮机部主要负责主机、锅炉、辅机及各类机电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保养;负责全船电力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事务部主要负责全船人员的伙食、生活服务和财务工作。,1管理级(1)船长 船长是船舶领导人,负责船舶安全运输生产和行政管理工作,对公司经理负责。(2)政委 政委是船舶领导之一,受上级党委和行政双重领导,负责船舶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工作,保卫工作(3)大副 主持甲板部日常工作,并协助船长做好安全生产和船舶航行,担任航行值班(0400-08

3、00,1600-2000);,(4)轮机长 轮机长是全船机械、电力、电气设备的技术总负责人。全面负责轮机部的生产和行政管理工作;检查轮机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以使各种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5)大管轮 在轮机长领导下,参加机舱值班(0400-0800,1600-2000),维持机舱正常的工作秩序;主管推进装置及附加设备、锅炉以及润滑、冷却、燃油、起动空气、起重电力和应急装置的使用和维护。,2操作级(1)二副 履行航行和停泊所规定的值班职责;(0000-0400,1200-1400)(2)三副 履行航海和停泊所规定的值班职责:主管救生、消防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0800-1200,2000

4、-0000)(3)二管轮 履行值班职责,主管辅机及其附属系统、应急发电系统与燃油柜、驳运泵、分油机、空压机、油水分离设备和污油柜的使用和维护工作(0000-0400,1200-1400)(4)三管轮 履行值班职责,主管副锅炉及其附属系统、各种水泵、甲板机械,应急设备和各种管系,(0800-1200,2000-0000)(5)事务员(管事)具体负责全船的生活服务工作;办理进出港有关手续和有关客运工作(6)无线电人员(报务员)负责船舶无线电通讯和无线电导航仪器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3支持级(1)水手长 在大副领导下,具体负责木匠和水手工作(2)木匠 执行木工及有关航次维修和保养工作;负责起锚机的操

5、作和保养工作;负责淡水舱、压载水舱及植物油舱的测量及维护工作。(3)一水 执行操舵、航行值班职责和日常甲板部维护保养工作。(4)二水 执行带缆、收放舷梯和甲板部各项水手工艺工作。(5)机工 在轮机员的领导下,执行机炉舱和机械设备的检修、保养工作。(6)服务员(大台)负责生活场所卫生、生活用品保养以及接待工作。(7)厨师 执行船员伙食工作。,第二节、船舶的安全评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方针。船舶安全性评估的通常方法是:(1)事故苗子和潜在危害的识别;(是正确评估和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2)危害性判断和评价;(3)检测危害的方法和途经的选择;(4)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因此,

6、对事故苗子和潜在危害的正确判断和评价是有效控制事故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航海人员已总结出许多十分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办法和应急措施,这将有助于当事的船员选择必要而合理的措施用之。对新船员来说,首先是认真学习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与安全操作规程;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的要领;并且虚心向同行学习,使自己掌握良好的安全操作技能。,第三节 安全教育和培训 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一般内容有:(1)熟悉安全教育和培训 凡是新船员,或者以前未做过的工作岗位的新任者都应接受基本的岗前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尤其是涉及到海上安全的关键操作项目、救生、求生、应急处理和急救等工作内容,岗位工作人员不仅要获得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熟

7、练掌握专业技能,例如,特定船舶的应变部署、油轮安全工作规范和危险品装卸等。,(2)公司和船舶安全管理体系的学习(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污染管理规则的核心是要求上述船舶及负责其安全和防污染营运管理的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安全管理体系(详细内容见本章第四节)。因此,每位船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船上安全管理手册。由于不同类型的船舶,其操作要求和规范不一样,船上安全管理手册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初次上船者应当仔细阅读船上安全管理手册,并着重掌握不同的设备操作要求和管理规范。,(3)船舶安全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学习 船舶各项规章制度是船员在船上进行各种操作的准绳,每个船员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各岗位

8、的船员必须熟知与本人职责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并做到严格遵守,按章操作。,船舶的规章制度可以分为国际公约和规则、国内法规和规定、船舶的规章和业务指导书等。(A)主要的国际公约规则是: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SOLAS1974)7378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修正案(MARPOL 7378)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的1995年修正案(STCW 7895),(4)遵章守规教育 每位船员应自觉接受遵章守规教育,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真正明白安全与完成任务、维护国家利益和声誉、提高企业与个人经济效益以及与个人家庭幸福的关系,牢固地树立安全是

9、生命,做到警钟长鸣同时,每位船员应认识到规章制度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科学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因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可以最大限度消除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率。总之,船员应自觉地与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作斗争,互相监督,形成人人自觉维护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风气。,(5)日常防火防暴及人身安全教育(详见第六章第二节)(6)事故案例学习 事故案例多种多样,通过事故案例学习,有助于从事故的实例吸取教训,尤其是经过分析事故原因和后果,联系本船的实际操作,总结经验,举一反三,使各种不安全的隐患消除在预防措施之中。案例分析详见第六章第八节。,(7)消防、救生知识及其它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应变知识教育、训练与

10、演习 应急应变教育、训练与演习是船舶安全制度不可缺少的内容。船舶安全活动日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主要内容是训练活动,查找问题,总结讲评和落实措施。具体要求如下:(a)火灾预防和训练 船舶应结合实际每月至少一次消防训练与演习(b)救生培训和演习 船舶救生培训和演习每月举行一次。,一、船员安全教育的功能和目的 安全教育的功能是:提高公司管理者和船员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学会预测、预防和消除事故,为保护船员人身安全,保证船舶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条件。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船员和岸上人员的安全素质,使之积极响应公司的安全管理,最大限度

11、地防止和减少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污染水域环境。,二、船员安全教育的主要方面 安全教育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将尊重人的生命、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放在首位。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救育,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方针和规章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正反典型教育等。对船员应突出人身安全和健康。对新人应突出安全意识的树立。,安全教育,一:安全教育是提高人员安全素质和控制人为因素的有效途径之一。二:安全教育要一人为本,注重人为因素,对新人要突出安全意识的树立。三:四阶段安全教育法适合于新船员的安全和职业技能教育。四阶段安全作业法适合于新老船员的安全和职业技能教育,第四节 国际安全管理规

12、则 1993年,国际海事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了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简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CODE)的第A741(18)号决议。1994年5月,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缔约国大会又通过了SOLAS第IX章“船舶安全营运管理”,使该规则成为强制性规则。,按照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第章规定,包括载客高速艇在内的客船,50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化学品船、气体运输船和散货船,以及载货高速艇,应不迟于1998年7月1日满足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500总吨及以上的其它货船和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应不迟于2002年7月1日满足该规则的要求:上述船舶及管理公司应分别在上

13、述日期前取得“安全管理证书”SMC和“符合证明”DOC。否则,这些船舶将不可从事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交通部“关于做好实施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准备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我国是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缔约国,负有履行该公约的义务。交通部授权中国船级社为实施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所有船舶发证机构。交通部海事局负责对发证工作实施监督。船公司符合证明由交通部发放。”,一、安全管理的目标 安全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保证海上安全,防止人员伤亡,避免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安全管理的内容(1)预防一营造安全营运的环境(2)预控一有效的防范措施(3)预案一完善的应急措施 安全管理内容的涉及面很广,

14、它不仅与航务管理、设备管理、调度指挥和人事管理等有直接关系,而且涉及到业务支撑系统。但是,最关键的是人为因素,因此,人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二、实施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关键是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实施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的实质是建立船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SMS),而这个体系的建立是形成安全管理新机制的基本保证(见图4-1)。安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自我调整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的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安全管理的闭合环系统,这个安全管理的闭合环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作为基本的支撑:组织机构体系、规章制度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对SMS规定了六方面的功能:1)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2)确

15、保船舶的安全营运和环境保护符合有关 的国际和船旗国立法的指令和程序;3)船、岸人员的权限和相互间的联系渠道;4)事故和不符合本规则规定情况的报告程序 5)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和反应程序;6)内部评审和管理性复查程序。安全管理新机制是由三个体系为基础的四个运作机制所组成的。,三、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SMS)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安全管理手册是公司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法规性文件,是公司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纲要,它通过正式公布公司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针、目标、职责、措施等一系列规定明确了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管理程序文件是在安全管理手册的基础上,把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活动进行分解,通过工作流

16、程及其具体操作要求的规定落实到各部门各工作岗位,以使安全工作职责分明,任务落实,工作有效。安全工作规范与记录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基本的支持文件,它是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和安全记录的汇集。,第五节 港口国监督与控制(port state control)PSC 建立船旗国之间的国际监督与控制的机制,使国际公约得到有效的履行。许多IMO公约赋予缔约国政府以一定的权利,让它们可以检查停靠其港口的外国船舶,以确认这些船舶的技术状况及管理水平是否完全符合和达到公约的要求。就IMO和船旗国政府对海上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而言,港口国监控是实施国际海事标准的重要的外部力量,它是通过检查到港的船舶来

17、促进国际海事标准的执行。所以港口国监控是继船旗国政府监控之后,形成的保障海上安全和防止海洋污染的第二道防线。,最早建立区域性港口国监控体系的是欧洲,即“巴黎备忘录”(PARIS MOU)。1978年3月2日十五个欧洲参加国签署该备忘录,另外还有5个“合作国”。该“备忘录”自生效日起三年内,年度抽检每个国家进入该成员国区域的船舶的百分率为25。另一个地区性港口国监控组织是“拉丁美洲协议”(LATIN AMERICA AGREEMENT),1992年11月5日签字,有拉丁美洲10个国家参加。这个协议生效后三年内,每个国家年度抽检船舶的百分率为15。1993年12月2日签字的“亚洲一太平洋备忘录”(

18、ASIA-PACIFIC MOU,又称东京备忘录),有亚洲、太平洋地区共1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该备忘录规定,在2000年之前,该地区年度抽检船舶的百分率为25。,一般地,检查官在船长或其助手指定的负责人陪同下,在对船舶进行初步检查中涉及船舶的各种法定证书,其中还有最低配员证书、人员资格。如果船舶没有有效的船舶证书或检查官在初次检查中得出结论;有理由相信船舶可能不适航或为非标准船,则应进行详细检查。在进行详细检查时,港口当局要通知船长或其代表、船旗国领事、代表船旗国签发有关证书的船级杜和船舶代理等。,上述三个地区性港口国监控组织特别关注的检查项目都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客船、滚装船、散货船;(集装

19、箱船不在此列)可能产生特别危险的船舶;具有明显缺陷的船舶;、半年内还没有一个主管机关检查过的船;在以住三个月内因船舶缺陷发生过延误或滞留,而出现在“事故通报表”中的船舶。,港口国检查船舶时依据的主要国际公约、规则,包括: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及其修正案公约 经1995年修订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国际劳工组织第147号公约。,练习题,1。下列人员不属于支持级的是()。A一水 B水手长 C三副 2。通过对()有效控制规范船舶,船员的技术状况和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

20、低海上事故的发生。A船舶设备 B人 C船舶设备、人3。在公司管理、船况、船员配备状况一定的条件下,船上的安全管理就取决于船长。()A对 B错4.统计分析表明由于船舶设备和技术原因造成的船舶安全和污染事故是船舶事故总量的80%以上。()A对 B错,5船舶安全性评估的通常方法是()。(1)事故苗子和潜在危害的识别;(2)危害性判断和评价;(3)检测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的选择;(4)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A(1)(2)(4)B(1)(2)C(1)(2)(3)(4)6对新船员的安全教育应突出()的树立。A安全意识 B劳动纪律 C涉外纪律7.四阶段安全教育法适合于()安全和职业技能教育。A老船员 B新船员

21、 C新老船员8.四阶段安全作业法适合于()安全和职业技能教育。A新船员 B老船员 C新老船员 9。ISM规则是()。A一般要求 B强制性 C没有要求10港口国监控检查官在对到港船舶进行PSC检查时,通常有()。(1)初次检查;(2)不定期检查;年度检查;(4)初步检查;(5)详细检查。A(2)、(5)B(1)、(3)C(4)、(5),第五章 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措施第一节 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一、概述“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 污染海洋的途径,主要有陆

22、源和船舶的故意和意外排放,船舶和飞机的倾倒,大气沉降等。排放方式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喷出和倒出等。,对于营运船舶,污染途径主要有操作性排放污染和海难事故所致污染。其污染程度以石油类污染为例,工业排放和城市排泄占37,船舶操作性排放占33,油轮事故排放占12,二、操作性污染 船舶营运中造成操作性污染途径主要有:(1)船舶运输石油(原油、成品油)和船舶使用燃油可能造成的油污染;(2)船舶运输散装液体化学品可能造成的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3)船舶运输包装有害物质可能造成的包装有害物质污染;(4)船舶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5)船舶垃圾造成的污染;(6)船舶废气造成的污染,操作性油污染的具体形态有:

23、(1)机舱含油污水排放浓度超过15ppm(百万分之十五):(2)排放油轮压舱水、洗舱水时,油量瞬间排放率超过 30升海里,排油总量超过上航次载油量的130000;(3)在绝对禁止排放的海域排放油类或含油污水;(4)将油类、残油和油泥排放入海;(5)管系泄漏事故;(6)舱柜满溢事故,(7)船壳泄漏事故;(8)为了船舶安全的故意排油(如脱浅、镇浪):(9)为了救助海上人命的故意排油等。,三、海损事故所致污染 海损事故意味着人命损失,船舶和货物等财产的损失,而海事引起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则危及人类的现在和将来,是难以用金钱估量的。引起污染的海损事故主要有:搁浅;火灾或爆炸;碰撞;船壳破损;严重横倾等。

24、其中严重横倾通常是由进水或货物移动引起。,著名的海损所致污染事故摘要如下:1、“托利坎荣”(Torrey Canyon)触礁溢油10万余吨。由于了望、定位和操舵等的综合失误,导致船舶在七岩礁触礁,船身折成两截。2、“阿莫柯卡迪兹”(Amoco Cadiz)舵机损坏导致触礁溢油22万吨 3、“埃克森瓦尔迪兹”(Exxon Valdez)避让不当触礁溢油1100万加仑 到1996年,该事故有关费用已达50亿美元,第二节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基本要求 该公约由公约正文、议定书、六个附则及其修正案组成,这六个附则是:附则I:防止油污规则,1983年10月2日生效;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

25、染规则,1987 年4月6日生效;附则: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1992 年7月1日生效;附则: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2003.9.27 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1988.12.31生效;附则: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1997年9 月26日制定,2005年1月19日生效。,一、附则I 防止油污染规则 附则I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适用于所有船舶。(一)定义(1)油类系指包括原油、燃料油、油泥、油渣 和石油炼制品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石油.(2)油性混合物系指含有任何油类的混合物o(3)燃油系指船舶所载并用作推进和辅助机器 的燃料的任何油类。(4)油船系指建造为或改造为主要在其装货处 所

26、装运散装油类的船舶,并包括油类散货两用 船以及全部或部分装运散装货油的化学品液货船。(5)最近陆地系指按国际法划定的领海基线,(6)特殊区域由于其海洋学和生态学的情况以及其运输的特殊性质等方面公认的技术原因,需要采取防止海洋油污的特殊强制办法的海域。本附则的特殊区域有:波罗的海区域、西北欧水域(含北海)、地中海区域、黑海区域、红海区域、亚丁湾区域、“海湾区域”、阿曼海域和南极区域。,(7)油量瞬间排放率任何一瞬间每小时排油量(公升小时)除以同一瞬间的船速(海里/小时),其单位为“公升海里”;(8)清洁压载系指装入已清洗过的货油舱内的压载水,从静态的船舶排入清洁而平静的水中,不会在水面或邻近的岸

27、线上产生明显痕迹,或形成油泥或乳化物沉积于水面以下或邻近的岸线上。(9)专舱压载系指装入与货油或燃油系统完全隔绝并固定用于装载压载水的舱内的水。,(二)检验与证书 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应进行初次检验、定期检验、期间检验、不定期检查或年度检验,以保证船舶的结构、设备、各种系统、附件、布置和材料完全符合本附则的要求。对通过该类检验的船舶,发给或签署国际防止油污证书(IOPP证书)。IOPP证书的有效期最长为5年。,(三)控制操作性排油 1在特殊区域外的排油控制 1)除另有规定外,任何油轮及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不得将油类或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除非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28、1)油轮(机器处所除外)的排放条件:油轮不在特殊区域之内,油轮距最近陆地50海里以上:油轮正在途中航行:油量瞬间排放率不超过30公升海里 排入海中的总油量,现有油轮不得超过该项残油所属货油总量的115000,新油轮不得超过所属货油总量的130000;本附则要求的船上排油监控系统及污油水舱设施,正在运转。,(2)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油轮机舱含油污水的排放条件(不包括货油泵舱的舱底,也不得混有货油的残油):船舶不在特殊区域之内:船舶正在途中航行;未经稀释的排出物的含油量不超过15ppm;本附则要求的船上滤油设备,正在运转。但是,清洁压载或专舱压载可以直接排放入海。,2在特殊区域内的排油控制

29、任何油轮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在特殊区域内时,禁止将油类及油性混合物排放入海。但是(1)清洁压载或专舱压载,可以直接排放入海。(2)经处理的机舱含油污水的排放,只要满足下列所有条件,可以排放入海:含油污水不是来自货油泵舱的舱底,也未混有货油残余物;船舶正在途中航行:未经稀释的排出物的含油量不超过15ppm;本附则要求的船上滤油设备,正在运转;当排出物含油量超过15ppm时,该过滤系统备有的停止装置能确保自动停止排放。,(四)油类记录簿 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应各有油类记录簿第一部分(所有船舶);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还应备有油类记录簿第二部分(货油和压载作业

30、)。油类记录簿均应按本附则规定的格式。上述每项作业由驾驶员或作业负责人员记入油类记录簿并签字,每记完一页由船长签字。记完最后一项后留船保存3年。油类记录簿应存放在船上随时可取来检查的地方。缔约国政府的主管当局,可检查在港船舶的油类记录簿。,(五)结构、设备及其他要求 1993年7月6日起签定合同建造的5000载重吨及以上的油轮,应采用双层船壳或中高甲板结构设计。专用压载舱设置要求:20000载重吨及以上的新原油油轮;40000载重吨及以上的现有原油油轮;30000载重吨及以上的新成品油轮 40000载重吨及以上的现有成品油油轮。对原油洗舱的要求:20000载重吨及以上的新原油油轮;40000载

31、重吨及以上的现有原油油轮,均应设置原油洗舱系统,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应设置一个或几个足够容量的舱柜接收残油(油泥),并能方便清洗和将残油排至港口接收设备。所有船舶应设置标准排放接头。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及以上的非油轮,应备有经主管机关认可的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缔约国港口应设置足够的处理船上残油和油性混合物的接收设备。,二、附则 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 附则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适用于所有运输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一)定义 化学品液货船系指建造或改建为主要用于装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船舶,并包括全部或部分散装有毒液体物质货物的油轮。(二)检验与证书 NLS证书的有效期最长为

32、5年。,(三)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分类系统 IMO MEPC(52)通过修正案,将原来的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分类系统,从“5类”系统(A、B、C、D和(其它液体物质),改为新的“4类”系统(X、Y、Z和OS(其它物质),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分类系统如下:(四)货物记录簿 适用附则的船舶,应备有一本规定格式货物记录簿。规定的每项作业由驾驶员或作业负责人员记入货物记录簿并签字,每记完一页由船长签字。记完最后一项后留船保存3年。货物记录簿应存放在船上随时可取来检查的地方。缔约国政府的主管当局,可检查在港船舶的货物记录簿。,三、附则 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则 附则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适用于所

33、有运输包装有害物质的船舶。“有害物质”,是指在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中列为海洋污染物的物质。附则的主要内容有:(1)盛装有害物质的包装件,应耐久地标以正确的学名(不应仅用商业名称),并加以耐久的标记或标签,以指明该物质为海洋污染物。(3)对于某缔约国政府可能指定的某些有害物质,船方至少应在该船开始装卸这些物质前24小时告知港口当局。,四、附则V 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 本附则的规定适用于一切船舶。(一)定义 垃圾系指产生于船舶通常营运期间并要不断地或定期地予以处理的各种食品、日常用品和工作用品的废弃物(不包括鲜鱼及其各部分,也不包括本公约其他附则中所规定或例举的物质)。特殊区域:地中海区域;波罗的

34、海区域;黑海区域;红海区域;“海湾区域”;北海区域、南极区域;泛加勒比海区域。,(二)垃圾处理规定1、在特殊区域外(1)一切塑料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缆绳、合成渔网及塑料垃圾袋)均不得处理入海;(2)不得在距最近陆地25海里以内将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处理入海;(3)不得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内将食品废弃物和一切其他的垃圾,包括纸制品、破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及类似的废物处理入海;但经粉碎,粒径不大于25毫米的,可在距最近陆地3海里以外投弃入海。,2、在特殊区域内(1)一切塑料制品(包括合成缆绳、合成渔网和合成塑料垃圾袋等),一切其它的垃圾(包括纸制品、破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

35、、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禁止处理入海;(2)食品废弃物,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可以处理入海。(但在泛加勒比海区域内,经粉碎,粒径不大于25毫米的,可在距最近陆地3海里以外处理入海。)本附则规定禁止处理入海的船舶垃圾必须移入港口或装卸站的垃圾接收设施。缔约国的港口和装卸站,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接收设施。,(三)公告牌、垃圾管理计划和垃圾记录保存(1)总长12米及以上的所有船舶,都应张贴公告牌,向船员和旅客展示有关垃圾处理的要求。该公告牌使用船旗国官方文字,以及英文或法文的一种;(2)所有4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和经核准载运15人及以上的船舶,应备有一份“垃圾管理计划”,并备有一份本附则规定

36、格式的垃圾记录簿。(3)“垃圾管理计划”内容包括垃圾收集、存放、加工和处理的程序,船上垃圾加工设备的使用程序,以及实施计划的指定责任人。计划应用本船船员工作语言编写,符合IMO的编制指南。,垃圾的每项处理操作和完全焚烧,由负责的高级船员记入垃圾记录簿并签字,每记完一页由船长签字。记完最后一项后留船保存2年。船长须从垃圾接收者处得到一份具体说明所转移的垃圾数量的收据或证明,与垃圾记录簿一起留船保存2年 垃圾记录簿应存放在船上随时可取来检查的地方。缔约国政府的主管当局,可检查在港船舶的垃圾记录簿。,5、附则 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 有关的船舶排放控制要求如下 1)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2)关于氮氧

37、化物(NOX):3)关于硫氧化物(SOX):国际防止大气污染证书(IAPP证书)的有效期最长为5年。,第三节船舶压载水管理公约,一、压载水的污染性有害的水生物和病原体,外来水生物的侵害破坏当地生态平衡。二、压载水的作用控制船舶纵倾、横倾、吃水、稳性或应力而在船上加装的水及其悬浮物。三、压载水的处理方式1.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2.置换,压载水管理计划,每一船舶均应在船上携带并实施压载水管理计划。该计划以船舶的工作语言写成,如果使用的语言不是英文,法文或西班牙文,则应包括其中的一种。压载水的管理:1.将压载水排放至岸上接收设施。2.对压载水进行置换。3.经压载水管理系统处理。,第四节 我

38、国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立法概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83年3月1日生效,是我国第一部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海洋事业发展的法律。本法适用于我国的内海、领海以及我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违反本法,污染损害海洋环境,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致人伤亡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可以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一)概述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海港内的一切中国籍船舶、外国籍船舶及船舶所有人和其他个人。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环境的主管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以下简称港务监督)。在我国

39、管辖海域内的一切船舶,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本条例的规定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毒害物质。任何船舶不得向河口附近的港口淡水水域、海洋特别保护区和海上自然保护区排放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毒害物质。,(五)船舶其他污水 来自有疫情港口的压舱水,应申请卫生检疫部门进行卫生处理。,三、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现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3项污染物排放标准:含油污水排放标准,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本书略),船舶垃圾排放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籍船舶和进入我国水域的外国籍船舶。船舶含油污水排放标准(油船压载水、洗舱水及船舶舱底水),第五节 船员对防止海洋污染应承担的社会责

40、任一、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不论是内陆还是沿海,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海洋;海洋向大气中提供着四分之三的氧气;海洋调节着全球气候,充裕的水汽和适当成分比例的空气通过大气经向环流向两极输送,通过世界风带遍布全球;随着世界人均耕地的减少,海洋中丰富的鱼类、贝类和藻类能向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海洋有着巨大的环境净化能力;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优良的休息和旅游场所 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海洋的世纪。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现在和未来。,海洋环境污染的历史教训,海洋环境严重污染的区域多出现在船舶密集区域和沿海工业发达的海区。波罗的海,地中海,日本的濑户内海和东京湾,墨西哥湾等一度成为污染最为严重的海域。,三、保

41、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环境是每个船员的社会责任 海洋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包括海洋水体、海底和海水表层上方的大气空间,以及同海洋密切相关,并受到海洋影响的沿岸和河口区域在内的自然环境。基于下列因素,每个船员都有责任保护海洋环境。(1)海洋表层被油膜或垃圾覆盖,会妨碍海水与阳 光、温度、风等的相互作用。(2)船舶的不当排放会污染水质。(3)船舶污染物的沉淀,会使海底生物污染和死亡,使滩涂荒废,使海岸污染,从而使人的食物源和健康、生活和旅游环境、滩涂利用和海岸工程都受到不良影响。,第六节 防止油污染器材的使用 这里概要介绍木屑、草袋、吸油毡、围油栏、消油剂等防止油污器材的使用方法。船舶

42、发生污染海域事情,应立即向当局(我国为港务(航)监督)报告。船舶使用消油剂,必须事先向当局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在海水中使用吸油和除油材料,应尽可能事先实施围控。一、木屑、草袋的使用 木屑、草袋属于天然有机吸油材料,具有吸油的表面,能够成功地吸着自重510倍的溢油,最适用于吸着风化原油和重油。木屑和草袋吸水性强,应贮存于干燥通风处,谨防潮湿,严禁雨淋。,用木屑和草袋吸附水中溢油时,应:(1)先用围油栏围控溢油,没有围油栏的船舶可用能漂浮的化纤缆绳代替,以控制溢油和吸油材料的漂散,方便吸油作业和回收吸油材料;(2)用小艇向溢油面播撒草袋或木屑;(3)在吸油后应立即捞出木屑和草袋,因其吸水量较大

43、,长时间留在水中会因吸水后重量变大而沉入水下;(4)已吸油的木屑不易回收,可用两小艇用拖网方式慢速拖曳少量围油栏聚拢木屑,边拖边捞;(也可自制回收装置或请专业船回收:)(5)最后一边收缩围控设施一边用小艇捞起积聚在围控设施处的木屑;(6)从水中捞起的吸油材料应尽快焚烧处理。,二、吸油毡的使用 吸油毡通常用聚丙烯等人造聚合物材料制作,也有用棉花纤维的。吸油毡的性能:吸油量通常为自重的1020倍;吸水量应小于自重的15倍;在通常保管情况下性能变化很小;在吸油状态下能长时间保持原来形状,使用后容易回收;可以燃烧处理,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少。,三、围油栏的使用 1、围油栏基本结构和种类 围油栏是一种用

44、于水域防止滥油扩散、缩小溢油面积、转移溢油和保护水域环境的防污染器材。围油栏的结构种类很多,但基本上由浮体、裙体和配重链组成,见图5-l。非充气式围油栏示例见图5-2。船用围油栏大都为固体浮体式,气体浮体式,充气式。轻型围油栏高500700mm,中型围油栏高700800mm,重型围油栏高9001000mm。,2、围油栏使用方法 固体浮体式围油栏大都为20m一节,充气式围油栏大都为30m一节,使用时需把多节围油栏连接起来。连接方法有卸扣连接,螺钉连接等。,四、消油剂的使用 消油剂是溢油分散剂的俗名,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溢油处理剂,通常由主剂和溶剂组成 分为普通型和浓缩型。船舶使用消油剂,通常是在回收大部分溢油后处理水面残油,或是因风浪大无法回收溢油时使用。消油剂的使用多采用直接喷洒的方式,浓缩型按说明书稀释后喷洒。但无论如何,在沿海国管辖区域内使用消油剂前,务必事先向当局申请,说明其牌号、用量和使用地点,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