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计划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计划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某某易地扶贫搬迁某某某某安置房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某某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7年6月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工程名称:某某某易地扶贫搬迁某某某安置房建设工程 编号:致: 本工程已根据施工合同有关规定完成了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方案 的编制,请领导(项目负责人)予以审批。 项目经理:施工单位章: 年 月 日审核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审核意见:总 监监理单位(章) 年 月 日 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三章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第四章 钢筋安装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第五章 混凝土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第六章
2、 砖砌体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七章 防水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八章 地面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九章 门窗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十章 抹灰饰面工程 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十一章 饰面砖工程 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十二章 涂饰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十三章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十四章 暖卫管道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十五章 室外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一章 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12)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GB50208-2002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该工程一共九栋住宅建筑物和一栋物业及公厕建筑物,建筑地上面积41592.09,其中商业面积5783.73,公共卫生间面积463.36,地上6层,地下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14279.6,建筑物总高20.45m。地下室及一层为框架结构,二至六层为砖混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0以下防水等级为一级,0.00以上防水等级为二级,0.00以下地下停车库耐火等级一级、0.00以上部分耐火等级二级。建
4、筑一层为商业门面,二至六层为住宅;地下室层高3.9m5.1m,地上一层层高3.85m,二至六层为均为3.00m,屋顶为平屋顶。 地下部分砼采用p6抗渗抗裂C35、C40,地上部分砼采用C40、C35、C25,钢筋采用三级HRB400,墙体采用MU10.0黏土砖,M5.0砂浆,内隔墙采用A5(B06)一等品加气砼砌块。外墙装修:一层外立面为水泥砂浆抹灰再贴外墙砖,其余为水泥砂浆抹灰刷外墙涂料。内墙面:厕、厨间水泥砂浆抹灰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其它部位混合砂浆抹灰。楼地面:均为水泥砂浆、泡沫砼找平层。门窗:外窗采用隔热铝合金窗中空玻璃(6mm+12A+6mm),进户门为防盗门。室内给水工程:
5、 管道采用PPR管,电熔连接。排水部分:室外管道采用HNPD、紫外线光抗老化性能的塑料管,承插、R-R承口橡胶密封圈连接。二、编制目标及原则: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为主”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
6、、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2.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严格执行强制性
7、标准。2.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2.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 2.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 2.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
8、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 3、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成员:质量员、施工员。 第三章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1、轴线位移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防治措施 :1.1、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1.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
9、底部位置准确; 1.3、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1.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1.5、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1.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标高偏差 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防治措施: 2.1、 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2、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10、 2.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张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2.4、 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2.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3、接缝不严 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线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防治措施: 3.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
11、,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3.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3.4、 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3.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3.6、梁、桩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4、模板未清理干净 现象:模板内残留木板、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防治措施: 4.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
12、模板内垃圾; 4.2、 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4.3、 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外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5、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现象:由于模板支撑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防治措施: 5.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5.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
13、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5.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 5.4 、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5、 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第四章 钢筋安装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1、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现象: 下柱外伸
14、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预防措施: 1.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现浇筑混凝土; 1.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筋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 2、露筋 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预防措施: 2.1、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进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丝与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
15、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3、箍筋间距不一致 现象: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预防措施: 3.1、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4、钢筋遗漏 现象: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 预防措施: 4.1、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
16、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4.2、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第五章 混凝土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1、 麻面 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预防措施: 1.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1.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1.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1.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1.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17、 1.6、拆模不应过早。 2、露筋 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预防措施: 2.1、 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未注明时,可参照相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2.2、 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2.3、 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2.4、 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 2.5、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18、 2.6、 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 2.7、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 3、缝隙、夹层 现象: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预防措施: 3.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3.2、 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 3.3、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19、) 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相关规范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时间超过上表规定的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3)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4) 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浇51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
20、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3.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 (1)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0; (2)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街面也应补插钢筋; (3)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表面上抹1015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声能水泥砂浆。 4、凹凸、鼓胀 现象:柱、墙、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 预防措施: 4.1 、模板支架及墙模板斜撑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
21、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如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应有防水措施,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变形; 4.2 、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庆适当加密; 4.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 4.4、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1.0m,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4.5、为防止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应在外墙每隔1m左右设两根拉条,与构造柱模板或内墙拉结。 5、混凝土裂缝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
22、,裂缝的原因也极其错综复杂5.1、混凝土干缩裂缝(1) 裂缝特征混凝土干缩裂缝特征具有表面性,缝宽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较薄的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平面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2)原因分析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1)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较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2) 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
23、化。3) 采用含泥量多的粉砂配制混凝土。4) 混凝土受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3)、预防措施1) 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2)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曝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3) 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4)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4)、处理方法:此类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会使钢筋锈蚀,且有损美观,故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5.
24、2、现浇楼板、阳角、转角处裂缝的控制 (1)、裂缝产生的原因:1)阳角、转角处,梁板配筋不足或截面过小,使板成型后刚度较差。2)沉降裂缝。3)建筑单体长度太长。4)施工不当,如支撑钢度较差,施工负弯矩筋踩扁。楼板早期受压过大。5)砼配合比达不到设计要求,浇好后保养不及时,使砼强度降低或过早上人放料施工。(2)、治理措施和操作方法1)在现浇板每个阳角和转角处增加5-7根10的放射筋,长度不小于1500mm,圈梁转角处,增加212转角筋。转角处圈梁钢筋应伸入另面梁内40d搭接,提高转角的整体性。 2)屋面及楼层阳角处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中间二间的楼层钢
25、筋宜采用双层双向。3)浇筑砼的砂、石子、水泥必须符合要求,砂石的含泥量不超过2%,对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要复试合格。4)平板模采用夹板支模,碗扣架支撑,木方支垫,加强模板的钢度,以减少上部受重压而产生的挠度。拆模时楼板砼强度应达到80%以上,一般在上层砼浇完三天后才能拆下层的模板。5)砼要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坍落度控制在160mm以内。浇筑时应防止负弯矩筋施工时踩扁、位移。对于踩扁处钢筋工要及时修补,放料时不能集中放在一个地方,应均匀铺开。加强转角处砼的振捣以提高砼的抗拉强度。6)砼浇完后楼板不能过早地在其上进行施工、堆料,须砼强度达到1.2mpa才能在上施工,以免施工材料对砼产生碰砸或
26、楼板局部超压,砼楼面产生伤痕。7)以防砼干缩裂缝,在砼浇完根据气候情况,12-24小时后进行浇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天,使整体刚度上升,抵御裂缝。第六章 砖砌体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1、砂浆强度不稳定 现象: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较多。 预防措施: 1.1、 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比,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如低强度等级砂浆受单方水泥预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应适当调整水泥预算用量; 1.2、 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1.3、
27、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用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应配备一台抹灰用麻刀机,先将塑化材料搅成稀粥状,再投入搅拌机内搅拌。人工搅拌应有拌灰池,先在池内放水,并将塑化材料打开到不见疙瘩,另在池边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颜色均匀时,用铁铣将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匀撒入池内,同时用三刺铁扒动,直到拌合均匀; 1.4、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应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的规定执行。 2、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现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
28、低于80%;竖缝出现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至达20mm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防治措施: 2.1、 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2、 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2.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C时,不得超过500mm; 2.4、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
29、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8%12%; 2.5、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浇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 3、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 现象:砌筑时不按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 防治措施: 3.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
30、砌筑,如外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面互不干扰。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房屋的整体性; 3.2、执行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的规定,斜槎宜采取18层斜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清水墙留槎,如遇有门窗口,应将留槎部位砌至转角门窗口边,在门窗口框边立皮数杆,以控制标高; 3.3、非抗震设防地区,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120m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筋,使咬槎砖缝便于接砌,以保证接槎质量,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3.4 应注意接槎的质量。首先应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 3.5、后砌非承重隔墙
31、,可于墙中引出凸槎,对抗震设防地区还应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非抗震设防地区的120mm隔墙,也可采取在墙面上留榫式槎的作法。接槎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 3.6、外清水墙施工洞口(竖井架上料口)留槎部位,应加以保护和遮盖,防止运断小车碰撞槎子和撒落混凝土、砂浆造成污染。为使填砌施工洞口用砖规格和色泽与墙体保持一致,在施工洞口附近应保存一部分原砌墙用砖,供填砌洞口时使用。 4、大梁处的墙体裂缝 现象: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预防措施: 4.1、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
32、加垛); 4.2、梁下应设置足够面积的现浇混凝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 4.3、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 第七章 防水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1、屋面、卫生间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1.1、防水材料、瓦进场后应提供材料出厂质量证明,进行现场复验,监理单位应严格做到见证取样,保证样品的真实性。1.2、防水施工单位应编制防水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应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确定检验项目,对防水细部处理应画出详图,并报监理单位审批。细部处理应提前做好样板,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1.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及防水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应做好工序交接,未经
33、检验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做好成品保护。1.4、管道根部的预留洞口应用膨胀混凝土填塞密实,管道根部四周用硅酮密封胶或防水涂膜处理。1.5、控制好找平层质量,包括坡度、平整度、强度、表面质量及含水率。1.6、屋面女儿墙等突出部位必须进行保温处理。1.7、脊瓦在两坡面瓦的搭盖宽度,每边不小于40mm。瓦伸入天沟、檐沟及挑出封檐板的长度为50-70mm。1.8、卫生间地漏、下水管、套管应预留适当的高度。1.9、卫生间防水上返高度不得低于250mm,带淋浴的卫生间防水高度应达到1800mm。1.10、卫生间防水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20mm,应采用1:2水泥砂浆,强度不低于M15,
34、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1.11、屋面防水施工完毕后应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应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小时后进行,检验屋面有无渗漏、积水,排水系统是否畅通,验收人员应做好记录,并留下影像资料。做好屋面保护工作,工程竣工前应再进行一次检验。1.12、卫生间防水应进行两次蓄水试验,防水施工完毕后应进行一次蓄水试验,时间为24小时,蓄水深度20-30mm,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并办好工序交接。在防水材料保护层做完后,应再进行一次蓄水试验,时间为24小时,蓄水深度20-30mm。2、管道洞口的渗水控制2.1、洞口渗水的原因(1)、填充料质量达不到要求,填充料收缩与管道之间形成缝隙。(2)、管
35、道根部排水不畅,积水。(3)、洞口处砼振捣不实。预留洞口位置不正确安装管道时重新开洞。3、治理措施与操作方法3.1、管道安装固定后其管壁与楼面接合处应用砂子打毛,再均匀涂上一层塑料胶,以便与砼连接牢固。洞口应清理干净,剔去浮动石子浇水湿润后托模。用107胶素浆,刷一道再用细石砼加(掺入量)分二次捣实、压平。3.2、为了防止根部积水在管道周围用1:2防水砂浆做成伞状。3.3、砼中预埋套管外壁清理干净,生锈要除锈。3.4、砼中的套管按预留位置用钢筋焊接固定牢固,振捣时避免振动棒直接接触套管,在套管和预留洞边30cm处加强振动,使之与砼握裹密实。厨卫间预留洞口的位置应正确固定牢固,防止位移,安装时避
36、免重新开洞。3.5、管道与套管之间的缝隙采用沥青麻丝一点点填补,再用木棍捣实,离外口1cm用油膏填补封堵。4、窗周边渗水控制4.1、窗周渗水的原因(1)窗质量不合格,窗框固定不牢,经碰撞或振动出现裂缝,窗边嵌缝不严密,嵌缝材料不符合要求。(2)、窗台砂浆吃框,砂浆空鼓,外墙窗台没有做流水坡。(3)、窗洞口上滴水槽不符合要求。(4)、窗洞口预留过大造成抹灰过后易产生裂缝。 4.2、治理措施与操作方法(1)、窗进场前应按规定进行三项性能的检验,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2)、塑钢窗在安装吊正后先用木契固定好,再用射订枪把固定在框边镀锌铁皮固定在墙面上,这时不要取出木契,应把洞口四周清理干净
37、,采用专用的PU发泡填充料填缝,PU填缝大约在10分钟固化后,再取出木契填补PU填充料。固定后手摇晃不动,再用美工刀在窗四周里外剥去10mm深的凹槽,再用1:1的水泥砂浆勾缝并养护,待砂浆干燥后用硅硐玻璃胶密封。(3)、窗台做法:做窗台前应浇水湿润基层并清理干净,再用1:2水泥砂浆,找坡,压光压实,厚度超过3cm处用C20细砼找坡,散1:1水泥砂压光。窗下框的底部与窗台之间应留8mm做成凹槽,填补玻璃胶。窗口两侧和顶面应用1:2.5水泥砂浆应分次粉刷,砂浆的厚度只能盖框0.5-0.8cm。框与砂浆接触处待砂浆干后用玻璃胶堵严,在窗台顶面离外墙边4cm处,做成1010的滴水槽,滴水槽要顺直,两边
38、到头。5、 刚性防水屋面 5.1、屋面开裂 现象:混凝土刚性屋面开裂一般分为结构裂缝、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三种:(1)、 结构裂缝通常产生在屋面板拼缝上,一般宽度较大,并穿过防水层而上下贯通。 (2)、 温度裂缝一般都是有规则的、通长的,裂缝的分布比较均匀。 (3)、 施工裂缝常是一些不规则的、长度不等的断续裂缝,也有一些是因为水泥收缩而产生的龟裂。 预防措施: (1)刚性防水层面的适用范围,除应遵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要求外,且不得用于有高温或振动的建筑,也不适用于基础有较大不均匀下下沉的建筑。 (2)为减少结构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在防水层与屋面基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纸筋灰
39、、麻刀灰、低强度等级砂浆(如1:3石灰砂浆垫层)、干铺卷材或聚氯乙烯薄膜等材料。 注:采用石灰砂浆垫层不仅有隔离作用,且起吸收水分和扩散的功能。在雨天,如伸缩缝、泛水等处渗漏少量雨水时,会被石灰砂浆吸收,并迅速扩散和蓄存于垫层内;当晴天时,这部分雨水就会通过原有渗漏进室内。 (3)防水层必须分格。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并应与板缝对齐。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此外,分格线应纵横对齐,不要错缝。 (4)刚性混凝土防水层板块的外形以方形或接近方形为宜,不宜做有阴角的形或形;如遇到此类形状时应将防水层至少分成三块或两块。 (5)混凝土防水层厚度不应
40、小于40mm, 内配46mm100200mm的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宜放置在混凝土防水层的中间或偏上,但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mm,并应在分格缝处断开。 (6)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m,水灰比不应大于0.55,含砂率应为35%40%;灰砂比应为1:21:2.5。并宜采用收缩较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但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用减少泌水性的措施。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防水层厚度的1/3,且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5mm;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或粗砂。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1%,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 (7)细石混凝土中掺入膨
41、胀剂、减水剂或防水剂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并应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 (8)当屋面基层变形较大时或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以减少刚性屋面的开裂。补偿收缩混凝土一般渗入U型膨胀剂,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10%14%,其技术参数为: 自由膨胀率:0.05%0.1%; 约束膨胀率:稍大于0.04%(配筋率宜大于0.25%); 自应力值:0.20.7MPa。 (9)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施工时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搅拌投料时膨胀剂应与水泥同时加入。混凝土连续搅拌时间不应少于3min。 (10)刚性防水层浇筑厚度应均匀一致,每一个分格板块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浇筑
42、时应振捣密实,压实、抹平,收不后随即二次抹光。抹压时不得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加水泥浆或撒干水泥。 (11)混凝土浇筑1224h后应立即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且在养护初期屋面不得上人。 治理方法: (1)刚性屋面防水层发现裂缝后,首先应查明原因。如属于温度裂缝,应先在裂缝位置处用电动切割机将混凝土凿开,形成分格缝(宽度为2030mm为宜,深度宜凿至结构层表面),然后按规定嵌填密封材料。最后还应在裂缝处200mm范围内,涂刷有二层脂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此时涂层厚度不应小于2mm,刚性屋面温度裂缝治理方法 :1涂膜防水层;2刚性防水层;3基层; 4裂缝位置;5凿开的分格缝 (2)刚性屋面防
43、水层如出现结构性贯穿裂缝时,宜用化学灌浆的方法进行补强封堵,并在裂缝处150mm范围内,涂刷有一层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此时涂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 (3)刚性屋面如出现一般性收缩裂缝时,应沿裂缝方向凿开20mm宽、10mm深的V形槽,将槽边清洗干净且干燥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并在裂缝处150mm范围内,涂刷有一层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此时涂层厚度不度小于1mm。 6屋面渗漏 现象:混凝土刚性屋面的渗漏有一定的规律性,容易发生的部位主要有山墙或女儿墙、檐口、屋面板板缝、烟囱或水落口穿过防水层处。 防治措施: 6.1、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板作为屋面结构层时,在选择屋面板荷载级别时
44、,应以结构板的刚度(而不以板的强度)作为主要依据。另外,为了保证细石混凝土灌缝质量,在板缝底部应吊木方或设置角钢作为底模,屋面板灌缝方法 .6.2、非承重山墙与屋面板连接处,先灌以细石混凝土(或干硬性砂浆),然后分二次嵌填密封材料嵌缝深30mm、宽1020mm。再按常规做卷材防水,并宜增加干铺卷材一层。民用建筑空心板与山墙圈梁或嵌缝板相连接,应设置不小于25mm25mm的嵌缝槽。 6.3、当屋面坡度大于或等于1:5时,宜将天沟板靠屋面板一侧的沟壁外侧改成斜面,构成合理的接缝。 6.4、在女儿墙与防水层相交处,将分格缝做到女儿墙边,使泛水部分完全断开。另外可在分格缝两边的防水板块中,配置平等于女
45、儿墙方向的26或28温度筋,以抵抗低温区的温度应力。 6.5、在屋面烟囱与防水层相交的阴角处,其泛水宜做成圆弧形,并适当加厚。施工时应注意拍打密实,不留空隙。另外在设计时,宜将防水层以上的混凝土烟囱改为砖烟囱;施工时砖烟囱底部砂浆必须饱满密实,泛水顶宽不庆超过烟囱壁厚,以免因顶部积水而降低防水效果。 6.6、为确保屋面横式水落口处的防水质量,在设计时应选用定型钢制或铸铁的水落管。另外,水落管与防水层之间的接缝,应用优质的密封材料嵌填。 6.7、为防止因屋面温度应力较大而推裂屋面楼梯间的矮墙,可在矮墙与防水层之间设置膨胀缝,并嵌填密封材料。 6.8、伸出屋面的管道,与刚性防水层相交处应留设缝隙,
46、用密封材料嵌填,并应加设柔性防水附加层;收头处应固定密封。 6.9、分格缝应设置合理.此外,普通细石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防水层的分格缝宽度宜为2025mm。分格缝中应嵌填密封材料,上部铺贴防水卷材。 6.10、密封材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或行业标准。施工时,应将分格缝两侧清洗干净并达到完全干燥状态,确保密封材料在和基面脱开情况下,与两侧混凝土粘结牢固,防水可靠。 7、防水层起壳、起砂 现象:防水层混凝土出现起壳、起砂及表面风化、酥杉等现象。 预防措施: 7.1同 “屋面开裂”的预防措施。 7.2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过高,细骨料应尽可能采用中砂或组砂。如当地无中、粗砂时,宜采用水泥石屑面层。此时配合比为42.5级水:粒径36mm石屑(或瓜米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