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4704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安徽省县级优课).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1、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在哪些方面?,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传 统 习 俗,(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的继承:A、含义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或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B、影响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

2、响 C、地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A、含义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B、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C、地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请欣赏我校高三14班曹宇同学的曲艺表演,传统文艺的继承:A、含义 文学艺术,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B、影响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C、地位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A、含义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B、影响 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C、地位

3、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贵”和谐社会,(传统)-(今天),(传统)-(今天),浩然正气-讲正气,?,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其基本特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4、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乡愁 余光中,学而思:材料:“清明祭祖”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借鉴西方的祭奠方式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清明节的祭拜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清明祭祖

5、”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形式,近年来有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有我们民族的特色和风格。(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属于我国的传统习俗,应该继承和发展。,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

6、,“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讨论: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我们是否应全部学习之?为什么?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必要性、原因),对民族、国家来说:一个民族、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对个人来说: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

7、新生活,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2015江苏高考,15)提示。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2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016天津高考,10)提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2015北京高考

8、,26B)提示。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其基本特征不变,具体内涵因时而变。,答题模板: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答题要素:批判继承发展创新反对错误倾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反对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传统文化,含义:,表现:,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历史继承性,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与时俱进积极作用,一成不变消极作用,取

9、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双重作用,(重点),小结:,谢谢 再见!,自主学习,1、什么是传统文化?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具体形式)有哪些?3、传统文化有哪些基本特点?4、传统文化的作用?5、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6、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及具体要求是什么?,课堂练习:,1(2016全国甲卷)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

10、众的审美需求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 B C D解析我国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与其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密不可分,这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运用现代艺术手段的创新,答案为D;材料未涉及大众传媒,不当选;错在“取代”。,D,2、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A,3“英国曾有很多殖民地,但即使300年的殖民地怎么看都不像英国。在几个华人社会中,新加坡西化的程度更高,同时,新加坡在社会结构上也更接近中国传统

11、社会。”可见 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 文化具有时代性ABC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英国殖民地的文化和华人社会中的文化,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是依然保留住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故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4、材料:“清明祭祖”是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借鉴西方的祭奠方式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清明节的祭拜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答案:传统文化具

12、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清明祭祖”是中华文化的传统形式,近年来有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有我们民族的特色和风格。(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属于我国的传统习俗,应该继承和发展。,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

13、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答案(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养儿防老”体现的“家”“孝”传统思想是维系家庭及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养儿防老”体现的“家”“孝”观念作为中华民族美德在世代相传中能长期保留着基本特征,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养儿防老”观念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4

1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养儿防老”观念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该继承和发扬“养儿防老”中“家”“孝”的中华民族美德观念;同时改造和剔除“养儿防老”中的愚昧封建思想。开辟多种养老途径,不断推陈出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作业: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为主题,展开了一场辩论。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双方观点进行点评。答案:(1)对于传统文化,不能绝对地说它是包袱,也不能绝对地说它是财富,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其影响和作用。(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成为财富。(3)传

15、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就不是财富,反而成为包袱。(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啮ni指痛心曾参shn,事母至孝。曾参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翻译: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评价:这就是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曾子是著名的孝子,因此对母亲传出的资讯有着很强的感知力。后人也以诗颂之:“母指方才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