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论文盈余管理目标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理论论文盈余管理目标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盈余管理目标研究 摘要:盈余管理的目标是对会计盈余产生影响,以使之符合自身的利益需求。本文从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产生的影响出发,分析会计盈余在盈余管理行为下所表现出来的态势。经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盈余管理的目标表现为利润平滑、特定的盈余临界点和利润最大化及利润最小化。关键词:盈余管理,目标已有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的动机多种多样。但是从根本上说,盈余管理是管理层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这也符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利益最大化出于两种目的,一种是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例如契约动因研究表明,管理层使用不同的盈余管理方法以获得最高奖金;一种是组织利益最大化,例如垄断行业保住自身的既得利益,通过
2、盈余管理以逃避外部影响。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从原因到结果。在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分解出各种各样的动因。再到结果,就是对会计盈余产生影响。对会计盈余产生影响,以使之符合自身的利益目标,是盈余管理的目标所在。1. 利润平滑目标利润平滑一般是指调节报告利润以降低各期报告利润波动,以体现利润的稳定性。有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改变的只是会计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而不改变会计盈余的总量。其主要依据就是盈余管理活动产生的利润平滑效果。但是管理层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以及一些特定的交易,可以调整会计盈余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分布。1.1 利润平滑目标存在的理论基础现代财务理论中一个
3、重要方面是价值管理,即实现价值增值、增加股东财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股东财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每个年度获得股利;另一个方面其价值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公司的股价。根据有效公开市场理论,股价综合反映了公司的业绩,是公司所有的相关信息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很难找到符合有效公开市场理论的资本市场。这也就导致以利润平滑为目标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并能带来利益。利润平滑是盈余管理的一个目标。为了平滑利润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只是通过会计准则范围内的会计政策改变、安排特定交与时间,安排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而不会改变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利润总量。通过消除利润波动,从而向外部传递公司稳定、收益
4、稳定的信号,有利于保证公司价值的稳定,有利于保护股东的利益。从这一方面说,利润平滑有其积极的一面。1.2 利润平滑目标的影响因素由于利润平滑传递出公司发展平稳的信息,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利润平滑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手两个因素制约。首先是市场因素。如果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投资者能够识别所有与该公司相关的一切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对未来的预测。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盈余管理导致的利润平滑与不进行利润平滑,其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效果是一致的。其次,是投资者自身的素质。由于投资者本身素质参差不齐,不能识别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现象,即市场对上市公司股票的定
5、价与名义会计收益正相关。在这样的情形下,平滑利润可以减少其股价波动性,稳定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甚至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2. 盈余临界点目标在利益最大化原则下,盈余管理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达到特定的盈余临界点。一般认为,盈余临界点是指净资产收益率。从现有研究看,盈余临界点分成不同的类型,其原因也多种多样。一般说来,导致在特定的盈余临界点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与外部监管以及内部管理层利益最大化有关。2.1 外部监管对临界点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发现在0、6和10处有明显异常。这三种盈余临界点的驱动因素是外部监管。国内外有学者将盈余临界点作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但是,盈余临界点只是
6、一个中间变量,不能简单将盈余临界点作为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在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第五十五、五十六条规定了上市公司股票暂停或终止上市交易的条件。在”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条件下,证券交易所可以”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在”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在其后一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条件下,证券交易所可以”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还有以前年度的配股和发行新股中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导致了出现以上三种盈余临界点。外部相关的监管要求,是盈余临界点出现的主要原因。2.2 管理层利益最大化对盈余临界点的影响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管理层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管理层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
7、,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在存在股权激励的情况下,管理层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对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引导和约束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导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经营权赋予职业经理人即通常所说的管理层。公司所有者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或者公司价值最大化。在目前的股权激励方案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业绩条件是指公司达到特定的业绩指标的条件,通常情况下,是与会计盈余相关的财务指标。这样,管理层为了达到该财务指标以获得股权激励,存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3. 利润最大化和利润最小化目标一般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或者利
8、润最小化不是孤立存在的。例如在上述的利润平滑目标中,其中的某些会计年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对会计盈余进行最大化或最小化调整。从整体上看,上市公司一般在IPO时存在利润最大化行为。国外的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多,发现上市公司在股票方向前后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以获得较高的股票发行价,募集到更多的资金。笔者认为,在此要着重注意的是,这时候进行盈余管理往往不是管理层的单独行为,往往与股东的利益相关,不能排除股东为了其利益最大化而授意管理层进行这样的盈余管理行为。因为较高的发行价,更符合股东的利益。为了提高发行股票价格,进行盈余管理,在季节性股票发行中也得到了验证。国外有学者检验了股票季节性发行前经理人的
9、盈余管理行为,发现股票发行当季的盈余高于其他时候的盈余, 且这一高估的盈余是通过随意性应计项目取得的。显然,为了提高股票募集的资金,股票发行方倾向于进行正的盈余管理。利润最小化目标主要集中在特殊的部门,例如垄断部门。无论是国内国外,对相对垄断的部门都会施加严格的监管,控制其收益率,以提高公众的生活水平。这样情况下,垄断部门的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的高收益,就有很大的可能进行以利润最小化为目标的盈余管理。另外,实现利润最小化的目标,有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提高自身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则可能获得政府补助。从目前来看,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原因在于收集资料的难度以及无法用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但是,从盈余管理的根本动因出发,以利润最大化或最小化为目标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是现实。参考文献:【1】张菊香. 基于动机视角的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肖淑芳,张晨宇,张超,轩然.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盈余管理.南开管理评论.2009【3】Beatty,A., Ke,B. and Petroni,K. Earnings management to avoidearnings declines across publicly and privately held banks.The AccountingReview.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