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研究论文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4850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研究论文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会计研究论文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会计研究论文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研究论文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研究论文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 李世贤(齐鲁石化电信网络中心,山东淄博255400)摘要本文针对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态表现,及所带来的危害,剖析其失真的成因,阐述预防与治理之对策,明确指出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国有资产和财务监督管理体系,才能使国企在国际竞争中迎接挑战。 关键词国企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家在向企业充分放权的同时,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体系,一些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弱化,出现了日常财务运作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经济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的现象。这种财务监督弱化的状况已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现代企业制

2、度的建立与完善,同时给国家财政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笔者仅就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形态表现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它既能满足微观的经济管理需要,又能满足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粉饰经营业绩,亏损变成盈利;会计舞弊造假,乱账假账普遍;伪造账册凭证,贪污挪用肥己;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获利;货款大量沉淀,资金恶性循环;虚列费用项目,加大成本支出;关联交易暗箱操作,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等等。 由此来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甚大,若不认真治理

3、. 必将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从国家财政部门对100家企业抽查情况来看,其中81家存在资产不实,89家存在损益不实。抽查还发现,有27家企业明显存在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不真实、不合规定;有25家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账表不符严重。会计信息失真,制度,纪律、法律都将失去基础,成为空中楼阁。所以说,失真的会计信息从宏观上看,它不仅会危害国民收入的正确计算分配,而且影响正常的财政秩序,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宏观决策的失误,严重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影响国家调控经济的一些法规制度的合理性。从微观上看,它不仅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合理决策,也不利于企业

4、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长期稳定的发展,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竞争,助长了浮夸、虚假、腐败等不正之风的滋生。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剖析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成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行为动机的因素。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优劣的关键。会计人员为了迎合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可以选择对管理者有利而对其他契约人不利的会计方法。 甚至可以任意歪曲、篡改会计数据,提供虚假的信息等。那么,为什么会有会计人员选择这种行为呢,从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结果分析,动机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追逐经济利益的动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政企分开,企业改制,个人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的

5、绩效挂钩后,只要经营业绩达不到预定目标时,为了保护个人和小集体的经济利益不致受损,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自然会将目标转向篡改衡量其经营业绩的财务会计资料上,通过做假账来达到获取更多利益的目的。二是追逐地位和名誉的动机。由于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会计人员行为一般都会倾向于管理者的利益,服从管理者的命令。管理者为粉饰业绩,可能指示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 法规制度的因素。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家曾先后发布了新的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这些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减少因法规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法规制度制定过程中的

6、局限性,理解中的偏差性、执行中的选择性、效力的滞后性及各种法规制度之间的不协调性,使得它们有可能被人为钻了空子。有些单位领导人法津意识淡薄,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来处理会计事务,从本单位和个人利益出发,非法干预会计,导致会计工作组织不严密、手续不健全、行为不规范。 119新修订的会计法提出要建立以企业内部监督、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和财政部门为主的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但是,若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的主观授意,内部监督制度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些社会审计机构出具不实的审计报告,社会监督恐怕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而当前我国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状况令人堪忧,存在着“内部人控制”。一旦

7、经营者的价值目标得不到实现和保障,会计造假就成为他们手中的“魔棒”。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防假治假。修订后的会计法集中体现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同时还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依法建账、据实记账、真实反映,是每一个会计信息关联人员今后必须经常自我对照,自我反省的严肃问题。造假或授意、指示造假都是一种违法行为。这些规定的提出既消除了会计资任主体多元化而导致无人真正负责的弊端,又堵死了单位负责人借口会计专业性强而推诿自身责任的退路。修订后的新会计法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单位负责人出于对自

8、身的考虑和摄于法制的威力,收敛违法干预会计工作的行为,无疑为广大会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此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力度,发现违法乱纪问题要严肃查处。 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信息质量。新会计法的修订和实施对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明确单位责任人与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以及二者之间法定关系,能切实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第二,在会计核算上规定得更加详细,同时对虚拟经济业务、账外设帐、随意变更会计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等造假行为给予禁止性规定。第三,建立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督体系,对会计行

9、为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会计人员要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做到“四相符”、“四明确”: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 离,相互制约;重大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建立监督网络,强化内部制度。为消除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因素,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要有一定

10、比例的代表出资者利益的外部人进入,以保证董事会、监事会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包括政府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在内的严密而有效的监督网络。与此同时,要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根据新会计法,企业应抓紧时间对旧的会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对仍存在空白的环节要尽快制定出管理办法。企业内部不仅要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还要建立会计稽核制度和性账分管制度等。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与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后续

11、教育。理想的会计管理体制应做到会计管理权力结构与会计人员动力结构的协调和统一。 在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的合理选择有两种:其一是让会计回归企业,一方面可解脱企业会计人员的无形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领导人解除对会计人员不必要的戒心,促使其重视企业行为的合理化与效益化;其二是推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政府以所有者身份向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控股公司派驻会计人员、会计负责人、财务总监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可以堵塞会计管理漏洞;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进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在后续教育中,一是要拓宽后续教育的内容,除了注重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教育外,还要注重职业道德、财经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二是要从高从严要求,切实注重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将后续教育与职业资格管理结合起来,实行强制性的后续教育制度;四是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能力的教育。 综上所述,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预防与治理,是所有现代国家都面临的课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经济秩序,只有根除会计造假现象,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强筋壮骨、迎接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