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财务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财务管理.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财务管理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述一、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容(一)财务管理的概念1、社会产品的两个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2、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表现为使用价值的生产与交换过程及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统一。3、资金的概念和实质:资金:财物价值的货币表现资金的实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资金与社会产品(商品)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关系:4、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实物商品运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运动。5、资金运动的形式、实质和特点(1)形式:资金的循环与周转(2)实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关系。(3)特点:综合性、独立性和客观性6、企业财务的概念:企业财务是
2、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7、财务管理的概念: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二)财务管理的内容:1、财务活动(四大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营运资金活动和分配活动。(1)投资活动:A:广义投资:包括对外投资和内部投资B:狭义投资:仅指对外投资投资须考虑的因素: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方式、投资结构等。投资管理的目标: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2)资金营运活动:营运资金的概念:指为满足企业日常营业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营运资金管理目标:加速营运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营运资金使用效
3、率、降低营运资金占用(3)筹资活动:指为满足投资和营运资金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筹资需考虑的主要因素:筹资规模、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筹资结构等。筹资管理的目标: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4)资金分配活动:广义的分配: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狭义的分配: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属于内部筹资。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及留分比例。分配管理目标:确定合理的留分比例,使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2、财务关系:财务关系: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过程中与有关各方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关系的特征: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 轴心是以本企业为轴心主要的财务关系包括:(1)企业与
4、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2)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3)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5)企业与供货商、与客房之间的财务关系(6)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7)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8)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既包括内部关系,也包括外部财务关系。二、财务管理环节(五大环节)主要包括:1、财务规划和预测2、财务决策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3、财务预算4、财务控制5、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与种类(一)、含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它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
5、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标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为导向,是财务人员工作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属。1、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还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层次性。(二)财务管理目标的种类(总目标)1、利润最大化(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的原因(2)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的问题: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没有反映创造的价值与投资入资本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2、每股收益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是相对数,弥补了上述缺点3、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
6、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1)其优点: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反映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2)存在的问题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很有法人股股东为了稳定控股关系,对股票价值的增加没有足够的兴趣;对于非股票上市公司,须进行资产评估才能确定其价值。注意: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在权衡企业相关者利益的约束下实现所有者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强调在企业价值增值中满足以股东为首的各利益群体
7、的得益。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在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总和的前提下,要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就要考虑哪些利益关系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理财主体更加细化和多元化。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承担最大的权力、义务、风险和报酬,但是债权人、员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股东,还包括债权人、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等。因此,在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不能忽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具体内容: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并强调企业与股东之间利益的协
8、调关系;加强对企业代理人即企业经理人或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便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关心本企业一般职工的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合理恰当的福利待遇,培养职工长期努力地为企业工作;不断加强与债权的关系,请债权人参与重大财务决策的讨论,增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关心客户的长远利益,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的增长;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并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遵守承诺,讲究信誉;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优点:(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2)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这一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元化
9、、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4)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二、利益冲突与协调(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1、矛盾:享受成本的高低(高薪、闲暇、风险)2、协调措施:(1)解聘:所有者约束经营者(2)接收:市场约束经营者(3)激励:经营者自我约束激励的措施:股票期权:允许经营者以固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当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固定价格时,经营者所得报酬就最多,经营者为获取更大的股票涨价益处,就职必然采取提高股价的行动。绩效股:它是公司运用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给予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经营者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
10、经营者也将丧失原先持有的“绩效股”。(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1、矛盾(1)所有者未经债权人同意,将债务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2)所有者未经债权人同意,在现有债务基础上举新债。2、协调:(1)限制性借债(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第三节 财务管理体制概念: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企业各财务层次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模式。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一)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含义:是指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的所有财务管理决策都进行集中统一,各所属单位没有财务决策权。企业总部财务部门不但参与决策和
11、执行决策,在特定情况下还直接参与各所属单位的执行过程。优点:1、企业内部各项决策均由企业部门制定和部署,企业内部可充分展现其一体化管理优势,利用企业的人力、智力、信息资源,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和风险损失,使决策的统一化、制度化得到有力保障;2、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优化资源配置;3、有利实行内部调拨价格;4、有利于内部采取避税措施及防范汇率风险。缺点:1、集权过度会使各所属单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2、也可能因为决策程序相对复杂而失去适应市场的弹性,丧失市场机会。(二)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含义: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是指企业将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完全下放到各所属单位,各所属单位只需对一些决策结果报请
12、企业总部备案即可。优点:1、由于各所属单位负责人有权对影响经营成果的因素进行控制,加之身在基层,了解情况,有利于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进作出有效决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各项业务;2、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进所属单位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的成长。缺点:1、各所属单位大都从本位利益出发安排财务活动,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2、可能导致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三)集权与分散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含义:其实质就是集权下的分权,企业对各所属单位在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处理上实行高度集权,各所属单位则对日常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意在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
13、目标为核心,将企业内重大决策权集中于企业总部,而赋予各所属单位自主经营权。其主要特点:1、在制度上,企业内应制定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财务权限及收益分配方法,各所属单位应遵照执行,并根据身特点加以补充;2、在管理上,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3、在经营上,充分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二、集权与分权的选择企业的财务特征决定了分权的必要性,而企业的规模效益、风险防范又要求集权,集权和分权各有特点,各有利弊。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聚合资源优势、有利保障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施。但应具备下列条件:1、企业管理高层必须具备高度的素质;2、企业内部还必须具有一个能及时、准确
14、地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并通过信息传递过程的严格控制以保障信息质量。其不利之处:1、发生信息传递与控制成本;2、各所属单位或组织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可能会不断削弱。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1、可以缩短信息传递时间,减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控制问题,降低信息传递与控制成本;2、能大大提高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利用效率。但会产生企业管理目标换位问题。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2、考虑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与业务关系;(1)资本越集中,越宜采用集权(2)业务关系越密切,越有必要采权集权3、考虑集权与分权的“成本”和“利益”(1)
15、成本:集权的成本:A、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B、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分权的成本:A、可能发生的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目标及财务行为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背离B、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2)利益:集权的利益:A、容易使企业财务目标协调B、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权的利益:A、提高财务决策效率B、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积极性。4、考虑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三、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或变更应当遵循如下四项原则:(一)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产权制度,它是以产权为依托,对各种经济主体在产权关系中的权利、责任、义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调节的
16、制度安排,它具有“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必须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以财务制度为依据,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管理的思想。(二)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分立的原则(三)明确财务综合管理与分层管理的原则。(四)与企业组织体制相对应的原则。四、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是:企业总部应做到制度统一、资金集中、信息集成和人员委派。具体11权(7集中、4分散)1、集中制度制定权2、集中筹资、融资权3、集中投资权4、集中用资、担保权5、集中固定资产购置权6、集中财
17、务机构设置权7、集中收益分配权8、分散经营自主权9、分散人员管理权10、分散业务定价权11、分散费用开支审批权。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既包括宏观环境也包括微观环境,既包括主观环境也包括客观环境。主要宏观环境有:(一)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会计信息化: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1、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融合2、基本实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18、3、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二)经济环境(一)经济周期(二)经济发展水平(三)宏观经济政策三、法律环境(一)企业组织形式1、独资企业2、合伙企业3、公司(二)公司治理和财务监控公司治理: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套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的安排,涉及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等之间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这些安排决定了公司的目标和行为,决定了公司在什么状态下由谁来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分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明确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职责和功能的一种企业组织结构。2、公司治理机制是指公司治理结构在经济运行中的具体表现 ,包括内部治理
19、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内部治理机制:是指为保证投资利益在公司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明确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具体表现为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决策权力分配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外部治理机制:是通过企业外部主体如政府、中介机构和市场监督约束发生作用的,这些外部的约束包括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等条款。外部治理机制常表现为事后保障机制,需要充分准确的公司信披露。3、财务监控4、财务信息披露(三)税法1、税收的意义与类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征收货币或实物的一种经济活动,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一种方法。税收具有强制性
20、、无偿性和固定性三特征。税收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征税对象不同,分为流转税类、收益税类(所得税)、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等。(2)按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税收的管辖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三类。(3)按税务局收负担能否转嫁,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4)按征收的实体来划分,可分为货币税和实物税。2、税法的含义与要素税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征纳关系及其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税法的主要构成要素:(1)征税人: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2)纳税义务人:可以是个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的企业和单位(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依据的标志。(
21、4)税目:某一税种的具体征税项目(5)税率:是税法的核心要素,我国现行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6)纳税环节:(7)计税依据:(8)纳税期限:(9)纳税地点(10)减税免税(11)法律责任四、金融环境:是企业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一)金融机构1、银行金融机构2、其他金融机构(二)金融工具是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它对于交易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特征。(三)金融市场1、金融市场的意义、功能与要素(1)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
22、。(2)功能:(3)金融市场要素:市场主体 金融工具交易价格 组织方式2、金融市场的种类(1)按期限划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2)按证券的交易方式和次数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3)按金融工具的属性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还可按交割方式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按交易对象分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按交易双方地理位置不同:地方性、全国性、区哉性的金融市场(四)利率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一定时期内运用资金资源的交易价格。1、利率的类型(1)按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2)按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情况的关系:固定利
23、率和浮动利率(3)按利率的形成机制不同: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2、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收益率(1)纯利率:指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2)通货膨胀补偿率:是指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不断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补偿其购买力损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3)风险报酬率:包括违约风险报酬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违约风险报酬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资产流动性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出高的利率。期限性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债期限长而带来的风险,由
24、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第二章 预算管理第一节 预算管理概述一、预算的特征与作用(一)预算的特征1、预算的概念: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详细安排。2、预算的特征:(1)编制预算的目的是促成企业经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原定目标,因此,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2)预算作为一种数量化的详细计划,它是对未来活动的细致、周密安排,是未来经济活动的依据,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二)预算的作用1、预算通过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预算具有规划、控制、引导企
25、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 预期目标的功能。2、预算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3、预算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二、预算的分类与预算体系(一)预算的分类1、根据预算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经营业务的各种预算。专门决策预算: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的重要决策预算。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它是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企业业务预算与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即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中的资料都可以
26、用货币金额反映在财务预算内,这样,财务预算就成为了各项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的整体计划,故称为总预算。2、从预算指标覆盖的时间长短划分,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二)预算体系全面预算体系的构成: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三、预算工作的组织预算工作的组织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考核层。第二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程序一、预算的编制方法(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编制方法两者的区别:在于预算编制的业务量基础不同1、固定预算编制方法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根据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既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来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其缺点:1、过于呆板;2、可比性
27、差2、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不同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支出的成本费用水平。编制弹性预算所依据的业务量可能是生产量、销售量、机器工时、材料消耗量和直接人工工时等。优点:1、预算范围宽;2、可比性强。弹性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其编制方法主要有:(1)公式法:Y=a+bx(2)列表法(二)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预算编制的基础依据不同。1、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增量预算:是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
28、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的预算。其缺点:是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2、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方法。(三)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编制方法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编制预算的时间基础不同。1、定期预算编制方法:以固定会计年度为基础编制预算。2、滚动预算编制方法:以固定的期间为基础编制预算,预算期永远保持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二、预算的编制的程序1、下达目标;2、编制上报3、审查平衡;4、审议批准
29、;5、下达执行。第三节 预算编制一、企业年度预算目标与目标利润预算(一)年度预算目标作为预算管理工作的起点,预算目标是预算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企业年度预算目标的确定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建立预算目标的指标体系建立预算目标的指标体系,主要应解决以何种指标作为预算导向、核心指标如何量化、指标间的权重如何确定等问题。2、测算并确定预算目标的指标值(二)目标利润的预算方法预算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预计目标利润。在有关产品的销售价格、 经营成本、产销结构等条件明确的情况下,企业未来期间的目标利润预算通常可用下列方法进行:1、本量利分析法:F=px-(a+bx)=(p-b)x-a=M-a=EBITF或
30、EBIT:目标利润(或息税前利润)P:单价;a:固定成本总额b:单位变动成本;x:业务量(产销量)2、比例预算法是利用利润指标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的内在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主要有:(1)销售收入利润率法(销售利润率法)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2)成本利润率法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3)投资资本回报率法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4)利润增长百分比法目标利润=上期利润总额(1+利润增长百分比)3、上加法:它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等需要,匡算企业净利润,再倒算利润总额的方法企业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
31、配利润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率)或=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额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1)当以年度净利润为基础按一定比例计算分配股利时,可采用第一个公式(2)当以股本为基础按一定百分比计算分配股利时,只能采用第二公式。(三)企业年度预算目标各指标值的确定举例预算目标利润=预测可实现销售(预期产品售价-预期产品单位成本)-期间费用二、主要预算的编制全面预算的编制应以销售预算为起点。(一)销售预算:主要内容:1、预计销售量;2、预计单价;3、预计现金收入注意:遭到财务预算的关系(1)各季度的现金收入与现金预算的关系(2)销售收入与预计利润表的关系(3)第4季度的应
32、收账款与预计资产负债表的关系。(4)应收账款的期初与资产负债表的关系(二)生产预算是唯一的以实物量表示的预算编制的依据:销售预算主要内容:1、预计生产量;2、期初存货量;3、期末存货量。注意:第4季度期末存货量与期末存货成本的关系。(三)材料采购预算采购量预算、采购成本预算、现金支出预算编制依据:生产预算(1)与生产成本预算的关系(2)与现金预算的关系(3)与预计资产负债表的关系期末应付账款的计算(四)直接人工预算1、直接人工工时预算2、直接人工成本预算3、现金支出 预算4、编制依据:生产预算5、与生产成本预算的关系(五)制造费用预算1、变动制造费用预算2、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要点是
33、确定各个变动和固定制造费用项目的预算金额,并确定预计制造费用的现金支出。折旧等属于非付现费用(六)单位生产成本预算与上述预算的关系以单位产品成本预算为基础,还可以确定期末结存产品成本,公式为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期初结存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本期销售产品成本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预算的要点,是确定单位产品预计生产成本和期末结存产品成本。本期销售成本=销售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注意(1)与预计利润表中的销售成本的关系(2)与预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的关系(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要点:是确定各个变动及固定费用项目的预算数,并确定预计的现金支出。折旧属于非付现费用(八)专门决策预算又称资本支出预算。其要点:是准确
34、反映项目资金投资支出与筹资计划,它同时也是编制现金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依据。(九)现金预算(预计的现金流量表)现金预算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和现金筹措与运用四部分组成。现金预算的期末数与资产负债表一致。(十)预计利润表1、销售收入:来自销售预算2、销售成本:来自销售预算和成本预算3、销售及管理费用:来自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4、所得税:来自现金预算(十一)预计资产负债表1、现金:来自现金预算2、应收账款:来自销售预算3、存货:来自直接材料预算和产品成本预算4、在建工程来自专门决策预算5、短期借款:来自现金预算6、应付账款:来自直接材料预算第四节 预算的执行与考核一、预算的执行二、预算的调
35、整三、预算的分析与考核第三章 筹资管理第一节 筹资管理概述企业筹资的含义: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资本结构调整等需要,运用一定的筹资方式,筹措和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动转的起点。筹资的作用:一、筹资的分类(一)按企业所取得资金的权益特性不同股权筹资:形成权益资本,是企业自有的永久性资本。不需偿还。债务筹资:需按约定期限和条件还本付息。衍生工具筹资:包括混合筹资和其他衍生工具筹资。(二)按是否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直接筹资:企业直接与资金供应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间接筹资:是企业借助于金融机构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三)按资金的来源范围内部筹资:是企业通过利润留
36、存而形成的筹资来源。外部筹资:指企业向外部筹措资金而形成的筹资来源。(四)按所筹资资金的使用期限不同长期筹资:短期筹资:注意:各种筹资的风险、成本水平二、筹资管理的原则(一)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合法筹措资金。(二)分析生产经营状况,正确预测资金城要量。所筹资金并不是多多越善。(三)合理安排筹资时间,适时取得资金。既不应提前,也不宜滞后。(四)了解各种筹资渠道,选择资金来源。不同渠道,资金供应量不同;不同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不同。(五)研究各种筹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各种筹资方式的构成及比例关系即为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优化是筹资管理的核心问题。三、企业资本金制度概念:是国家就企业资本金的筹集、管理及
37、所有者的权、责、利等方面所作的法律规范。(一)资本金的本质特征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的投资者用以进行生产经营、承担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不同的企业,表现形式不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其他企业:实收资本法定资本金:法律规定设立企业必须有最低限额的本钱。资本金的特性:1、从性质上看:资本金是投资者创建企业所投入的资本,是原始启动资金。2、从功能上看:是投资者享有权益、承担责任的资金。3、从法律地位上看:投资者只能按所投入的资本金而不是所投入的实际资本数额享有权益和承担责任。4、从时效来看:投资者不得随意收回资本,企业可以无限期地占用。二、资本金的筹集1、资本金的最低限额:
38、(1)股份有限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4)公司制的会计师事务所(5)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保险公司(6)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证券公司(7)经纪类的证券公司(8)综合类的证券公司2、资本金的出资方式:投资者可以采取货币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两种形式出资。全体投资者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3、资本金缴纳期限:(1)实收资本制(2)授权资本制(3)折衷资本制我国公司法规定:资本金的缴纳采用折衷资本制,资本金可以分期缴纳,但首次出资不利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首次出资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缴足
39、,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而对于一人公司,股东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注册资本额。4、资本金的评估(三)资本金的管理原则总原则:资本保全具体要求:1、资本确定原则:即企业设立时资本金数额的确定。如果投资者没有足额认缴资本总额,企业就职不能成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一方面,投资者以认缴的资本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投资者以实际缴纳的资本为依据行使表决权和分取红利。2、资本充实原则:指资本金的筹集应当及时、足额。(1)投资违约的处罚:两种情况(2)验资要求:3、资本维持原则:指企业在持续经营期有义务保持资本金的完整性。不得随意增减资本金。企业不得随意回购本企业发行的股份。第二
40、节 股权筹资企业所能采用的筹资方式, 一方面受法律环境和融资市场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企业性质的制约。 中小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的筹资方式比较有限;股份制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筹资方式相对多样。股权筹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此外,我国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行为,也属于股权筹资的范畴。一、吸收直接投资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是非股份制企业筹集权益资本的基本方式。吸收直接投资实际出资额,注册资本部份形成实收资本,超出注册资本的部分属于资本溢价,形成资本公积。(一)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1、吸收国家投资国家投资是指有权
41、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资本叫国有资本。其特点:(1)产权归属国家;(2)资金的运用主处置受国家约束较大;(3)在国有公司中采用比较广泛。2、吸收法人投资法人投资:指法人单位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公司,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资本称为法人资本。其特点:(1)发生在法人单位之间;(2)以参与公司利润分配或控制为目的;(3)出资方式灵活多样。3、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吸收社会公众投资是指社会个人或本公司职工经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这种情况 下形成的资本称为个人资本。其特点:(1)参加投资的人员较多;(2)每人投资的数额相对较少;(3)以参与公司利润分配为基本目的。
42、(二)吸收直接投资的出资方式1、以货币资产出资是吸收直接投资中最重要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2、以实物资产出资3、以土地使用权出资4、以工业产权出资上述三种出资方式:(1)非货币资产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用;(2)作价需公平合理。此外,以无形资产出资方式的限制,公司法规定,股东或者发起人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出资,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以用货币计价;可以依法转让;法律不禁止。公司法对无形资产的出资比例要求没有明确限制,但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另有规定,外资企业的工业产权
43、、专有技术的作价应与国际上通常的作价原则相一致,且作价金额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0%。(三)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1、确定筹资数量2、寻找投资单位3、协商和签署投资协议4、取得所筹集的资金(四)吸收直接投资的筹资特点1、能够尽快形成生产能力;2、容易进行信息沟通;3、吸收投资的手续相对比较简单;4、资本成本较高;5、企业控制权集中,不利于企业治理;6、不利于产权交易。二、发行普通股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措股权资本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持有公司股份的凭证。股票只能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一)股票的特征与分类1、股票的特点:(1)永久性:公司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属于公司的长期自有资金
44、,没有期限,无需偿还。即一般情况下不得退股,也不得回购。(2)流通性:股票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自由转让、买卖和流通,也可以继承、赠送或作为抵押品。尤其是上市股票流通很强。(3)风险性:股东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风险的表现形式有:股票价格的波动性、红利的不确定性、破产清算时股东处于剩余财产分配的最后顺序。(4)参与性:股东有权参与公司的管理。但承担有限责任,同时遵守公司章程的义务。2、股东的权利股东最基本的权利是按投入公司的股份额,依法享有公司收益获取权、公司重大决策参与权和选择公司管理者的权利,并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1)公司管理权:主要体现在重大决策参与权、经营者选择权、财务监控权
45、、公司经营的建议和质询权、股东大会召集权等方面。(2)收益分享权:即利润分配权(3)股份转让权:虽不得退股,但可依法转让。(4)优先认购权:即优先认购新发行股份的权利(5)剩余财产要求权:即当公司解散、清算时,股东有对清偿债务、清偿优先股股东以后的剩余财产索取的权利。3、股票的种类(1)按股东权利和义务分:普通股股票:(普通股)是公司发行的代表着股东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不加特别限制的,股利不固定的股票。普通股是最基本的股票,股份有限公司通常只发行普通股。优先股股票:(优先股)是公司发行的相对于普通股具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优先权主要表现在:优先分配股利、优先分配剩余财产。但优先股股东在股东大会上通常无表决权,在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仅对涉及优先股权利的问题有表决权。(2)按票面有无记名分:记名股票:即股票票面记载有股东姓名或将名称记入公司股东名册的股票。无记名股:不登记股东名称,公司只记载股票数量、编号及发行日期。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为记名股票;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