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4976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比较毕业论文.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代码:11517学 号:201110310217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题 目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比较学生姓名梁文韬专业班级会计1141学 号201110310217学 院会计学院指导老师(职称)孙蕾(讲师)完成时间2015 年 5月3 日河南工程学院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2、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河南工程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题目 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比较 专业 会计学 学号 201110310

3、217 姓名 梁文韬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1.主要内容:(1)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特点;(2)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在各记账阶段的区别。(3)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趋势。2基本要求:(1)文献综述要求: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的综合性叙述和评价的文章,不能简单罗列文献。(2)在阐述所选论文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比较时注意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创新性。同时注意结合当前国内外环境,分析所选论文的可行性,是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3)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比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区别,分析信息化会计的优点及弊端

4、,提出改建的意见。(4)论文内容要完整,立论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推理严谨。同时,注意各项数据的引用的可靠性,确保材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5)必须保证论文工整、无错误,并且能够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切忌抄袭和拼凑;论文内容及装订格式严格按照学校或会计学院公布的格式要求进行。3.主要参考资料:(1)陈圆.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的对比分析与转化研究J. 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6:48-49.(2)肖斌. 传统手工会计与用友软件对项目管理处理方法比较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4:109-112.(3)侯红英.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异同点分析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2011,06:67-69.(4)通过互联网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完 成 期 限:2014年12月29日-2015年6月19日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2014年12月27日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比较摘要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最后发展到现在的信息化社会。会计领域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从最初的“刻记记数”到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化将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处理转变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不仅让会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记账,而且使会计信息的处理变得更为迅速精准。信息化会计解决了手工会计的局限性,因此,只有信息化会计才能使会计有更好的发展

6、。本文通过对手工会计和信息化会计的异同点比较,分析会计信息化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未来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趋势,从而阐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手工会计产生的巨大影响。关键词:手工会计;信息化会计;比较分析MANUAL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OMPARISIONABSTRACTThe human society after several year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agricultural society to the industrial society, the last to the development

7、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ow.The accounting field has also experienced similar changes, from the original engraved notation to the single entry bookkeeping and bookkeeping, has now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ill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anu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8、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not only let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from heavy manual bookkeeping, and mak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To solve the limit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manual so, only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make a better deve

9、lopment of accounting.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manual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so as to clarify the accounting i

10、nformation to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raditional manual accounting.KEY WORDS:manual accoun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1绪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经济信息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信息化会计会逐步取代手工会计。信息化会计更加符合各类企业的管理要求,与此同时,也对手工会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了提高,使核算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增强,同时还使经济能够

11、持续健康发展。手工会计和信息化会计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从本质上说,二者只是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不同,而会计目标、需要遵守的会计法规等都是相同的。所以,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1.1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我国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在会计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在各地开始有了信息化会计的实验试点,并进入了研究阶段,传统的手工会计计量模式开始不断的向信息化会计模式转变。信息化会计不仅是数据处理自动化得以实现,而且使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转化为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1.2研究意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会计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化已

12、经成为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随着各种财务软件的运用,会计工作开始由手工转变为电子介质,明确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在建立方式、输入方式、检查方式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注意信息化会计在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对策,对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世界各国的学者对于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研究都有着各自的见解,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意见。2008年Christopher E. Beaudoin在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Taking into Account

13、 Motivation and Information Overload一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技术及其自身的完善也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目前推出的数据仓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Data Mining)等技术,将有力地支持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支持数据的多维分析和多维观察。因此,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提升和发展上,如何建立符合各自国情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正成为相关人士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Anant Malewar, Aniket Bahadarpurkar, Vikram Gadre(2013)在

14、A linear rate control model for better target buffer level tracking in H.264一文中提出需要设计一种计算机会计专用语言,研制支持会计语言的计算机辅助工具,让会计人员直接承担AIS专业模块开发。在日本,以“三法体制”(即日本企业会计要受商法、证券交易法和法人税法3个法律的规范)著称的日本会计信息系统,在承认财务报告形式多样化的同时,要求实质内容的一元化;并建立了注册会计师、监事和内部审计的“三员审计”制度及内部和外部会计监察人的“双重监察制度”,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保障财务会计活动的依法进行,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

15、提高。崔永艳(2011)指出手工会计模式下,当发现账簿登记错误时应使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改正。这样既可以留下更改痕迹,还可以划分更改者的责任。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修改错误是将原数据清除,重新记入数据,且不留任何痕迹。所以,“划线更正法”就不能再使用了。为了防止发生篡改账目和为日后进行审计留下线索,应规定:凡已输入计算机并存储在账簿文件中的数据,如需要修改,都必须按正常处理程序,编制修改数据的记账凭证,凭以输入修改原有的数据;并且所设计的程序,对已输入账簿文件中的数据都应摒弃直接修改数据的功能。肖斌(2014)指出各类会计软件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扩展功能,并针对国外一些优秀财务软件的进入和开始在国内

16、市场立足的现状,部分较具实力的商家开始了管理型财务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功能,提高了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中的应用程度。在中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中,会计软件已成为发展最快、国产化最好、自主版权最多、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软件之一。虽然信息化技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随着国外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国也认到信息化会计的重要性,因而这些年来我国学者对其也进行了研究,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至今也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各种类型的会计软件陆续出现在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中。此外,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对在校财会学生的教育,使会计信息化能够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1

17、.4研究内容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信息化会计对手工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个规模的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在这个经济背景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会计正在逐步的替代传统的手工会计。本文阐述了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说明了信息化会计终将取代手工会计的必然性。2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概述会计是一项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能是为人们提供经济活动(价值运动)的状态、结构、历史及未来趋势的画面。会计的各项活动均可以体现为对信息的某种作用,比如,原始凭证的审核与记账凭证的填制,是信息的提取与确认;登记账簿是信息的分类存储;成本计算是信息的计量

18、;账务检查与核对,是会计内部信息的反馈;编制会计报表是信息的输出等等。具有这些特征的会计活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序的信息处理过程。对这一信息处理过程,从技术手段上可以分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与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二者所呈现出的完全不同的技术特性。2.1手工会计的概念及特点2.1.1手工会计的定义所谓传统手工会计,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价依据的会计实务。由于它在西方国家沿用已久,所以称为传统会计。美国早期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早在1040年,为美国会计学会所编写的一篇专著公司会计准则介绍曾对西方国家传统手工会计实务所依据的理论,作了十分清晰的说明,直

19、到今天,仍然被广泛地引用。2.1.2手工会计的特点(1)强调收益的计量。 (2)强调利益的行为属性。 (3)强调成本归属概念。 (4)强调成本流转观念。换言之,传统会计的特点为: (1)它所履行的主要是对投资者的会计责任,特别是资产的经营职责,即投资的结果。 (2)强调收益的计量,并依据以下原则计量收益:a.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即在销售后确认收入;b.按配比原则确认费用;c.以历史成本对资产计价。(3) 强调成本归属和流转观念。即将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主观地分配于各会计期,并将已耗用设备和原材料的原始成本归属于产品成本。传统会计认为会计不是一个计价过程,而是一个历史成本的分配或归属过程,它并不考

20、虑已耗用资产的现时成本。2.1.3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特性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纸张、笔墨、算盘等物质工具作为技术支持,其对会计信息的处理表现为如下特征:(1)复杂性具体有:a.信息关系复杂,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几大部分。这些信息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如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成本与损益之间的消长关系,总括信息与明细信息的核对与统辖关系;b.信息接口复杂,会计信息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信息的源点和终点触及供、产、销每个环节以及人、财、物每个部门或单位;c.信息计算复杂,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自始至终离不开各种计算方法

21、,如;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存货计价的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认定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2)有序性会计系统对经济活动的反映与监督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即根据主体每一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试算和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其间,涉及会计信息的判断、确认、分类、计算、组合、复核、记录、再分类、再重组等多个技术环节来生成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财务报告,从而,再开始下一个会计期间的循环。这些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不得随意打乱和跳跃。(3)规范性会计信息处理具有一整套系统

22、、完整的程序和方法,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均必须以有形的实物为载体,如出库单、发票等原始凭证,活页式、订本式的账簿,具有一定格式的会计报表等,对于每一环节的处理结果都具有可验证性,并可追溯其来龙去脉,提供清晰的审计线索。(4)分散性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综合、系统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使得会计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很大,在手工条件下需要由多名会计人员分工协作才能完成。为避免人工在任何环节与任何时侯都可能出现的计算、记录等方面的差错,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环环检查、平行登记、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试算平衡等技术要贯穿于整个处理过程

23、。(5)单一性具体表现为:a.会计主体的单一,会计信息系统仅收集、处理和交换与主体直接相关的经济事项的信息,而不包括所在行业的信息,以及与企业有关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市扬信息,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有关股票市价:b.会计期间的单一,在手工条件下,会计系统只能以“月”作为最小会计期间来提供会计信息,而不能提供更小单位期间的信息,如某产品的“周成本”或“日成本”;c.货币计量的单一,会计系统只收集、处理和交换能够用货币描述的经济事项的信息,而不包括非货币计量的信息,如企业人力资源的投资与更新、企业环境绿化与“三废”治理的信息;d.核算方法的单一,会计系统只确认主体认定的核算方法所生成的信息,而不包括

24、其他备选方法或程序所可能生成的信息,如主体认定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系统便不能存储和生成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的存货信息;e.信息确认的单一,会计信息系统仅收集、处理和交换已发生的经济事项的信息(历史成本),而不包括未发生的经济事项的信息,如未决诉讼、潜在的市场利润与风险等。2.2信息化会计的概念及特点2.2.1信息化会计的定义狭义的会计信息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信息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

25、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与会计工作信息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会计信息化的宏观规划,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会计信息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会计信息化是一个人机相结合的系统,其基本构成包括会计人员、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要素,其核心部分则是功能完善的会计软件资源。目前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在经济管

26、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会计信息化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信息化所取代。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配置合适设备的基础上,需要经过制订总体规划与解决方案、培训人员、重整业务流程、形成信息规范、制定管理制度、配置系统与测试、试运行,才能最终实现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为此人们常用实施这个词来表述它。实施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对于ERP之类的大型系统,甚至关系到成败,因此近年来有“三分软件七分实

27、施”之说。2.2.2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特性在人类即将跨人21世纪之际,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已得到很大发展。电子技术与会计二者相互交融、渗透,使会计系统功能空前的强大。电子计算机这种新型的信息处理工具,置换了传统的纸张、算盘,它的介人引发了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与手工系统比较,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在保持原有共性(规范性)的基础上,又别具如下技术特性:A、集中性具体表现为:(l)信息处理的集中,会计信息化后,原在手工条件下需要由多人不同岗位分别完成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往往只需一二台计算机即可实现。在网络或多用户的环境下,同一组信息可以被不同的用户共享,信息处理集中化的特性更加明显;(

28、2)信息存储的集中,在信息化条件下,系统信息是集中连续存储的,只要计算机有存贮空间,可跨年度储存和利用会计信息。如此,对财务分析与管理尤为重要。B、自动性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系统由计算机来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技术环节,如平行登记、错账更正(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过账、结账、对账试算平衡等,再者,计算机又承担起计提折旧、存货计价和成本计算等繁杂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对于手工系统而言,信息化会计系统的技术性及其复杂程度也大幅度降低。C、多元性具体表现为:(l)收集信息的多元化,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的

29、基础上,会计系统通过对各个部门的信息接口转换、接收货币形态的信息,同时亦可接收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宽敞;(2)提供信息时间的多元化,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期间已不再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约束条件,不仅可以按照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会计信息,而且可以随机快速地生成所需信息,如某种产品的“日成本”、“周成本”。并可对系统实施实时控制;(3)处理信息方法的多元化,电算化会计系统在主体认定的计算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直线法)的同时,如果需要亦可选用其他备选方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进行试算,比较差异。此外,由于系统接收(或调用)了大量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便于系统运用有关数学模型

30、和方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4)提供信息空间的多元化,借助于信息处理方法多元化的结果,电算化会计系统提供信息的空间非常广阔,根据需要,有货币形态的信息,亦有非货币形态的相关信息(如职工的招聘与下岗、社会公益事项),既有历史信息(历史成本),也有现在信息(重置成本、市场公允价值)和未来信息(预定成本、目标利润);(5)提供信息形式的多元化,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信息化系统除了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图形化信息(如财务分析的直方图、折线图)以及语音化信息(如有声分析报告)。3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联系3.1目标一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把计算机用在单位工资计算方面,通过试

31、点取得了成功标志着我国“会计信息化”一词开始诞生,从此会计信息化就从缓慢发展阶段到自发发展阶段再到稳步发展阶段,由简单独立不具有相互联系的单个工资模块,到有计划的商品化多模块高冗余低耦合的软件以及逐步向网络化发展。无论是简单阶段还是复杂阶段,他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2遵守的会计和财务制度相同两系统都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会计法律规章制度,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主要是由以下几种构成:(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颁布的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等,它是调整各种会计关系

32、的法律规范,是从事会计工作、办理会计事务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2)国务院颁布的会计行政法规;(3)国务院财政部颁布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现代的电算化会计,都必须严格遵守我国会计法律规章制度,这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相同。都必须遵循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3.3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复式记账法分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对我国目前的会计记账方法统一按照借贷记账法进行记账。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它失去本来的“借主”和“贷主”的

33、含义,演变成了纯粹的记账符号,其使用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无论是手工会计和信息化会计,其记账原理都是相同的。3.4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一致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会计档案的保管是指从取得原始凭证到归档保管的整个过程,会计档案是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包括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会计档案管理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资料和证据,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会计信息化是以磁性介质为媒介存储大部分会计档案,但其存储信息资料的实质内容同手工会计相同,无论是传统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各个单

34、位每个会计年度形成的会计档案的作用都是不变的,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都应该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并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由专人加以妥善保管。当销毁会计档案时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由会计部门会同档案部门共同销毁。3.5基本功能相同手工会计和信息化会计为了达到基本目标都必须具备系统的功能,即:信息的采集与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传送以及信息的输出等。4手工会计与信息化的区别4.1会计工作的初始化设置存在区别传统的手工会计中初始化工作主要是指建账工作以及设立会计科目,也就是开设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并登记期初余额等。相比之下,信息化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则较为复杂,其内

35、容主要有系统的安装,帐套的设置,网络用户的权限设置,操作员及权限的设置, 软件运行环境的设置, 科目级别与位长的设置, 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最明细科目初始余额的输入并试算平衡, 凭证类型设置, 自动转账分录定义, 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4.2科目和账户的设置以及使用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设置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名称开设的,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的方法,是会计科目在核算中的具体形式。一般情况下,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与设置账户不同

36、的是会计科目通过开设账户的方法,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化。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设置账户”变成了“总账系统初始化”。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页和账簿的“账户”,一般由软件根据会计制度要求直接由软件给出。首先需要我们做的是进行基础档案设置,包括机构设置、往来单位设置、财务相关设置(外币种类、凭证类别、项目目录)、收付结算设置;其次是会计科目设置,包括增加、修改、删除、指定会计科目,有的财务软件中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37、第三是总账选项设置,包括凭证页签、账簿页签、会计日历页签及其他等;第四是设置明细权限,包括设置明细科目查询权限凭证审核权限设置制单审核权限;第五是录入期初余额。4.3财务处理的区别手工会计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账簿组织形式和记账程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但基本还是依照“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进行,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由相关会计人员手工处理。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

38、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信息化会计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由于计算机对数据处理有速度快、逻辑性强的特点,会计人员只需要利用会计软件把凭证的相关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会自动处理这些数据并进行记账工作,不但简化了账务处理工作,而且准确度也更高。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处理, 实现了数据处理一体化,有利于会计工作标准化, 给上级部门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条件。4.4提供的会计信息存在区别传统的手工会计中,需要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登记不同的账簿,这就造成记账

39、凭证上的数据被多次转抄,同一数据大量重复,不仅增加了财会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极易导致会计信息的不一致,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账证、账账、账实及账表的各种核对工作。而在电算化会计中,计算、整理、归类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手工干涉很少,并且会计软件内逻辑性校验程序,计算机本身具有数据处理准确性强、速度快的特点,只要原始数据输入正确,就不会发生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差错。相比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化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具有真实性、可理解性、一贯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的特点。4.5会计档案保管形式存在区别传统的手工会计中会计档案主要以纸质形式进行保管,容

40、易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查找相关资料时也不方便,并且容易毁损。在电算化会计中,会计档案主要是以磁性介质形式进行保管,具有占用空间小,查询速度快,保密性强的优点。4.6账簿格式和簿记规则存在区别在手工会计系统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并且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总账账页的格式有传统三栏借贷式总账和科目汇总式总账,后者可代替前者;明细账的格式可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转贴于手工会计系统中账簿记录的错误

41、要用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账页中的空行、空页要用红线划销等。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可以不存在纸质账簿,一切数据均以文件形式存在机器内部,登账只是一个沿用的旧名词,而且文件也并不一定按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分别设置,有些系统甚至只设置一个凭证文件,根本就不存在机内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各种财务信息可直接从凭证文件中导出,划线更正法或红字更正法根本就不存在,代之的是负号更正法。实际上只要凭证输入正确,机器处理准确无误,即使由于凭证数据有错,导致机内账的结果有错,也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只能通过记账凭证去更正。4.7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存在区别 传统的手工会计中会计人员只是单纯的专业人员,只要求掌握

42、会计专业知识就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并且会计人员被日常重复繁琐的工作所累,会计的管理职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而在信息化会计中,首先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所以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也要懂得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也就是复合型人才。另外信息化会计中很多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把会计人员从简单而又繁杂的手工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真正意义的会计管理,对会计人员的在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4.8手工会计与信息化会计的在各记账阶段的区别 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会计核算方法也是会计方法的基础。在手工会计中,会计核算方法主

43、要有:建立账簿、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但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手工会计的不便性逐步显露出来,信息化会计的快捷、省力越来越受到认可。4.8.1建立账簿在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首先要建立各种账簿,包括:总账、日记账、各种明细账等;但是会计信息化核算方式下,首先要以系统管理员身份进入软件的系统管理模块,然后建立帐套,录入单位的基本信息,确定核算类型、基础信息分类、数据精度、编码方案,选择相应的使用模块,启用系统。4.8.2设置账户 在手工会计中,设置账户是按照会计科目名称开设的,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的方法,是会计科

44、目在核算中的具体形式。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设置账户”变成了“总账系统初始化”。“会计科目表”代替了所有分列在不同账页和账簿的“账户”,一般由软件根据会计制度要求直接由软件给出。4.8.3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法相反的,它是一种记账方法,主要针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相互联系的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复式记账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价值运动,因为复式记账不仅适用于手工处理会计数据,而且适用于会计信息化之后,在单式记账数据库文件中,借贷各方都分别以记录一张记账凭证的形式记载下来,但单式记账实质的内容依然是同复式记账一样的,都是在每笔经济业务时反映该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借贷两方(或两方以上

45、)。所以,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切实可行的也是科学的。4.8.4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一种书面证明文件,能作为记录依据!电算化会计区别于手工会计“凭证”的产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填制(输入),还有一种是由系统自动生成机制凭证,如:对于每个月都有的重复业务可以通过生成常用凭证,制单时调用常用凭证,修改相应内容,从而大大减少录入工作量;还可以进行转账定义,然后进行转账生成,如:“期间损益结转”对应结转等;手工核算方式下对凭证逐张审核,信息化会计方式下可以成批审核,只要鼠标一点,审核即可在瞬间完成。4.8.5登记账簿在手工会计之中,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会计核算形式,各部

46、分相互协作的才能完成。第一次的会计确认的完成就是这一核算形式有机结合的结果。账簿在整个登记账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既是书面记载又是直接的数据源。一旦手工会计离开了账簿,那会计报表的编制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在手工会计中,账户的设置与运用起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我们选择了复式记账这种方法,那么登记账簿时对会计数据进行的分类和归集就一定要运用到账户的设置与运用。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最基本的存储单元就是会计科目,而会计科目也是会计信息生成的主要依据。填制和审核完凭证后仍然需要进行记账处理,最后进行月末转账和结账处理。4.8.6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是指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手

47、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的根据有两个,一是生产企业的生产组织的特点,二是生产工艺的流程。因为不管未来企业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企业各自的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问题的所在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还要不要按照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来确定。 在手工会计的成本核算中,生产组织的特点是成本计算对象选择的主要根据,例如:对于成批生产或多步骤装配式单件的企业,适用于分批法;对多步骤装配式大量生产企业来说,宜平行结转分步法!但是现代企业的生产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是否仍然按照以上的标志呢? 今天计算机在成本核算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你想都可以随时查看所有有关的成本数据,因为所有数据就存储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