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摘 要: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适应现代社会经济信息化发展这个全球性大趋势的结果,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它不仅改变了会计的账务处理方法,同时为会计理论、教育和管理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我们新一代会计人员应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理论;会计实务 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当今社会正在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大环境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深谙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而且还要学习一些组织观念、行为因素、决策过程和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
2、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进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形成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会
3、计系统和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又一个崭新阶段,与会计电算化相比,具有全面性、复杂性、开放性、智能性、多元性和渐进性,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质”的飞跃。在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开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在互联网上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从而弥补了单机或局域网环境中出现的如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共享性差、信息交换不畅、信息使用者查看数据资料不方便等诸多问题。这是企业由会计电算化开始向会计信息化迈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为赶上时代步伐,必
4、须提高工作效率以增强竞争能力。未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信息的竞争。这就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方法的更新,公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为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目前,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点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
5、。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以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这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影响 会计理论是由具有一定客观逻辑关系的会计理论要素组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化的有机整体。我国的传统会计理论体系是以会计目标为理论起点,以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和会计应用理论为内容的有机整体。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的理论,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是引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传统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有基本会计
6、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计量等层次。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的目标就是会计的目的,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会计目标是决定会计实务发展的方向性因素,是会计最终所要求达到的目的。目标是把会计职能具体化,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会计的目标将发生变化,会计的具体职能也将进一步发展。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的基本目标仍然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7、。但由于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更容易满足公众对企业经济信息的需要,它为企业外部各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在信息技术例如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下会计信息处理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预测与决策变得更容易、准确。然而这种发展并未改变原有目标,相反它促进了传统会计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如
8、果偏离其所服务的目标,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无异于南辕北辙,失去其前进的方向。 (二)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传统会计理论认为,要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明确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主体,也就确定了会计工作所需核算和监督的范围,也为确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对会计主体假设产生影响的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网络公司”。它是一种临时结盟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也没有确定的空间范围。笔者认为,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观转向网络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我们可以将虚拟
9、公司或者是类似的虚拟组织、虚拟联盟确认为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的单位时,它仍然能够和其他主体相对立,并可据此反映其资产、负债、权益、损失等等。因此,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因网络经济的发展而改变。会计信息化则极大的拓展了会计主体的外延,各种 “网络公司”处于媒体空间中。然而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无论会计主体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存在介质如何变化,今后会计服务的对象仍旧为某一特定主体,并以其客观存在或发生的经营行为或事项作为处理会计信息的唯一依据。无论会计电算化还是网络化,只是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储存介质与传输方式,因此,不可能动摇会计基本理论的根基会计主体假设。这一实质无论是在会计主体假设的形成初期,
10、还是在网络公司兴起的今天,都未发生改变。所以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更需要全体会计人员从本质上审视会计主体,充分挖掘假设的内涵,从思想上树立起会计主体意识。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持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生成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进行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在这种假设下,会计人员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选择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网络公司的生产经营的范围和规模起伏不定,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有可能立即解散,企业存续的时间长短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一系统会计原则和处理
11、方法,如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变得不能切合实际,不能正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部分会计理论研究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按历史成本计价原则、配比原则等基本会计原则进行会计处理,那么得到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使财务报告成为例行的形式,将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比性会比过去面临更大的挑战。但综合来看,虚拟企业的设立目标是为了实现合作各方的经济发展,而不是为了解散,破产清算或倒闭仍然是一种极端情况。在目前的情况下虚拟组织所形成的经济总量微乎其微,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并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没有必要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来核算的虚拟组织,那
12、么也就不需要考虑其能否持续经营的问题,如果值得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来核算的虚拟组织,那么它就有一定的持续经营的能力。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按会计期间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在实现电算化的环境下,会计人员或只需要将各类明细信息搜集并录入计算机中,形成一个具体而齐全的基础数据库,以后各种报告及报表的生成即可由计算机依据一定的指令从基础库中自动搜集、分类和汇总而得到,而且成本较为低廉。按日、按月、按季或按年统计汇总,任意指定起止日期统计都容易实现。这也会计信息化的多元性的体现。但是,会计
13、联机实时报告并不能取代会计分期的作用。因为对会计信息的及时反映只是会计分期的目的之一,会计分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分期核算经营成果,定期反映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这两个目的之间并不矛盾,而联机实时报告只是多了一种信息呈报的方式。分期信息与时点信息各有其统计作用。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贷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尽管会计数据多种多样,不只限于货币单位,但传统会计报告主要包括以货币计量的财务信息。货币计量假设有两层含义,第一,以货币作为会计的统一计量单位;第二,作为会计计量单位的货币,其币值是稳定不变的。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在持续的通货膨胀面前显
14、得是那么的“苍白”。但是,除了个别国家的个别时期外,通货膨胀还是可以限制在一个认可的范围之内的。尽管有人设想了种种的会计模式,企图对货币计量假设提出质疑,但是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复式簿记系统仍然被人们采用,货币计量假设便必不可缺,因为在商品和货币仍然存在的社会里,没有任何计量单位能够取代货币这种统一的计量尺度来完成复式簿记内在的平衡机制,至少目前是如此。企业最终生成的财务报表上体现的数字也具有概括性的特征,而货币则是惟一的、统一的计量尺度,所以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存在。但是,货币计量假设的子假设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则成为财务会计和会计计量乃至财务报表改革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币值稳定不变假设是历史成本计量的
15、坚实根基,而与公允价值则是不相称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要想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至少在未来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必须排除在会计基本假设之外,但可以降格为会计假定,仅适用于利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经济业务。(三)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居于指导性地位,同时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核算一般原则受到了挑战。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有用,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而对会计信息质量起修订作用的操作限制主要
16、包括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和谨慎性。这些原则与财务报告相协调,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共同要求,是会计核算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信息化条件改变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设计的基点和约束条件,也使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笔者认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当表现为:可理解性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可信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是财务会计信息的核心质量,重要性是会计信息报告的组织形式要求。(四)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的会计核算要求下,计量方法已发展成为以历史成本为主,以公允价值、市场
17、价值、重置价值等其它计量方法为补充的相互结合的多元计量模式,使会计信息既反映历史成本,又反映现时价值。在不同的会计领域使用不同的价值计量形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系统和以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为依据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使各种计量方法适应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并发挥更好的作用。 (五)对部分会计原则的影响对于部分会计原则,是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是采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完全取决于会计管理的需要。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中,以上原则均能比较容易地满足,甚至可以一种原则为主,其他原则并用,为管理者提供多方面的参考。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没有计算机环境,当前企业仍然会面对这些问题,而计算机信息处理环
18、境只是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供了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而已。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是建立会计与社会、会计与技术、会计与管理等高度融合、实时、互动和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使会计工作从思想观念到核算方式、核算手段都将有重大变化,代表了21世纪会计发展的方向,标志着一个全新会计核算时代的来临。信息化促进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深度、广度和活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时效。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传统会计的核算流程一般包括设置账户
19、、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会计处理流程将采用集成化的软件代替,可以与业务处理流程实现无缝链接和实时处理。由于会计数据采用与其他管理数据记录、处理完全不同的借贷记账法,难以实现会计信息与其他信息处理的统一,因而,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繁多,系统间数据调用要重新输入或者要经过复杂的程序转换,容易产生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性,增加了系统编程和使用的难度,不利于企业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的方法将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会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会计日常事务中得到解放,
20、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选择核算方法的主要考虑因素。信息在传递中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网络会计环境下,仍存在着信息失真的风险。虽然无纸化传递可有效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信息失真,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和账簿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发生,传统上依靠鉴章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已不复存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使得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更多地转向非事务性工作,如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二)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会计分析是指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
21、应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和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存储在系统数据库中,既可以按约定的格式和内容提供会计信息,也可以由用户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在数据库数据的基础上加工生成个性化的会计信息。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会计信息,从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对客观经营活动进行调节、指导、控制、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会计人员不但可以制定有关的信息纪律、储存、维护和报告的规则,还可以制定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用到的相关模型和方法等,并将这
22、些结果经过信息系统的处理后传递给相应的用户。会计分析的结果是进行会计预测和会计考核的主要依据。会计分析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统计核算、业务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采用专门的方法,从相互练习的各项经济指标中进行分析对比,查明各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客观地评价计划和预算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对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信息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
23、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信息化系统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四)对会计检查方法的影响 会计检查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及方针政策、制度和规定,利用会计凭证、账簿、
24、报表等资料,对经济业务活动、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以及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所进行的检查。会计检查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保证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单位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通过发现问题,查明原因,找出漏洞,进行分析总结,寻求改进,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必要补充。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应用,企业将利用互联网络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工作流程简化且易于管理。网络型的数据结构能达到信息高度共享,冗余度降低。各管理、生产组织部门的数据信息都将通过网络直接进入会计处理系统,每个员工都
25、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会计信息可随时监督和检查。企业领导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实现生产现场管理,对产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处理。这样就形成了相对集中的会计控制职能,使会计管理层次减少整个会计组织呈现扁平化的趋势。于是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将逐步代替原有的垂直组织结构,大大的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此外,由于在业务过程高度集中的网络组织中,企业员工可以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完成以往需要多个业务单元完成的工作,因此出现各个职能业务相互融合同时在会计专业人员的配备上要增加和充实如系统维护员系统管理员等新岗位。为了防范计算机舞弊,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也要改变,随之应建立新型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四、结束语综
26、上所述,会计信息化的出现,给会计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有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方式和数据处理程序及方法,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信息化的进一步完善。同时现代的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懂会计又懂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既熟悉会计电算化知识,又要熟悉网络知识。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求所有的会计工作者必须积极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投入到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历史进程。所以,我们要更好的学习。参考文献1 谢诗芬会计信息化概念、特征和意义湖南财政与会计 20092 杨周南张瑞君.会计信息系统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3 王宗台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财务会计 20084 何日胜会计信息化产生的背景及对会计实务的冲击财会研究 20075 王宗台,刘中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财务会计 20066 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