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11-000-02 摘 要 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虚假会计信息 产生 原因 对策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使会计信息使用者难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需要企业主管部门和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笔者就
2、现阶段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原因 1、会计法规存在缺陷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养分因素 为有效解决会计造假的问题,我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但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制度的约束不可能涉及每一个领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原有规定也不能始终有效。在具体会计实践中会遇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法规中对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判定标准和判定方法有时难以把握,这样就在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上带来一定困难,给不法分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借口,为虚假会计信息乘虚而入提供条件;二是会计法规中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行
3、为的处罚和人的打击力度不够,这样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对财务违法行为的袒护和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在个别地方和领域甚至达到了泛滥的程度。 2、会计监督弱化、会计执法力度弱化,给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由于我国现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不够,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目前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政府监督各有其不同侧重,各部门在执法时一般是各自为政,各种监督措施没有有机结合,难以达到从整体上对企业财务行为实施监督检查的目的。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机制还不完善,加上其监督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经营活动,受自身利益的影
4、响和驱使,这些中介机构在发挥其规范、监督作用时就难免会有所保留、甚至会大打折扣。由于有关部门对企业财务行为监督弱化,对会计制假造假处罚不力,致使许多虚假会计信息既未能充分暴露,造假者也未受到应有的处罚,由于会计造假的风险成本往往低于会计造假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造假的蔓延。 3、价值取向的扭曲、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受各种利益的诱惑,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都有可能虚构会计资料或对原有的会计资料进行“修正”、“完善”,以实现领导者以及造假者不同的个人目的,这种目的有时可能表现为一种荣誉,有时可能表现为一项即得物质利益。可以说
5、,对物质利益的贪婪、盲目攀比和心理的失衡是导致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动力。 4、会计管理体制不顺,会计人员工作的从属性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和客观条件。按照目前的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人员属于单位的一名员工,其工资、福利、升迁云留等都与所在单位的认可 程度密不可分,单位负责人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整。有了这种职位上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在办理具体会计业务时,其会计处理方式方法就就可能受到来自所在单位的影响。当单位负责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要求会计人员对外编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往往会迎合领导意图,编制让领导满意的虚假会计信息。 5、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6、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基础条件。目前,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企业有的人连基本的会计技能培训都没有参加就开始财务工作;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不求上进,不注重对新制度、新知识的学习,缺少应有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不能按照新制度、新规定要求从事会计工作,受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就可能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自然产生的会计信息也只能是虚假的会计信息。 二、解决虚假会计信息的对策 1、国家应完善各项财经法规,使会计工作的各个层面都有与之对应的法律规范,这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在
7、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时,应将打击的重点放在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源头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非法利益;制定违反会计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应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 处罚、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力度;同时,注重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维护好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确保会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2、深化外部会计监督,加大会计执法和处罚力度,这是解决会计造假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同时,继续深化外部会计监督,整合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资源,建立监督检查的协调长效机制,从不同层面形成对单位财务行为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督。要下大力气解决执
8、法力度不够的问题,在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进行经济处罚时,处罚金额应数倍于造假单位或造假人员获得的经济利益和所造成的损失;对会计造假行为的相关责任人,除了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还应追究其行政或刑事责任。 3、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抑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这是防治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思想基础。各单位要教育职工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制定严格的内部会计违法处理办法,使会计造假行为没有市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做到自觉按照财经法规办事,以身作则,敢于制止和处理各种会计造假行为,积极支持和鼓励会计人员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对不能正确履行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及时调离会计岗位。会计人员自身要自觉坚守会计职业道德规
9、范,淡泊名利,自觉做到不做假账,及时发现和认真处理会计造假事件。 4、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逐步理顺会计管理体制,这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保证。会计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制定严格的会计从业资格和条件,提高会计从业的入门条件,健全专业资格考评制度,规定会计违规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员和间接参与者),在一定时期内不得参加各类职称的评聘工作,并将其违规情况记入个人档案,对主动参与造假的会计人员要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管理部门还应制定一套适合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体制,完善会计人员奖惩机制,逐步将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升迁等事关会计人员切身利益的事项与其服务的单位相分离,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从事会计工作。 5、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素质,这是解决虚假会计信息的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投入,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从业水平,只有练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会计队伍,才能从源头控制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辅以必要经济措施和行政管理手段,结合加强惩治腐败工作,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好转,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