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如何辨别财务报表的真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166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 如何辨别财务报表的真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转 如何辨别财务报表的真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转 如何辨别财务报表的真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转 如何辨别财务报表的真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 如何辨别财务报表的真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 如何辨别财务报表的真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 如何辨别财务报表的真假第一次被骗,可能是疏忽;反复被骗,就需要检讨自己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尤其是在转型的市场经济中,幻想财务造假的消失,是非常不现实的。如何辨别财务造假?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常识,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反常收入、尤其是关联交易,现金流状况,应收账款情况,重要财务指标的连续性。常识常识,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投资者识别造假的主要途径。比如,在电脑制造业,多年以来,整个行业的平均税后利润率为5%左右,最好的公司戴尔可以达到6%,在国内最大的电脑制造公司是联想,税后利润率一般为3%,这些都是可信的。但有一年,同样从事电脑生产的上

2、市公司长城电脑税后利润率达到10%,让人感到惊讶,再仔细看年报,原来公司利润中,超过一半的总利润是来自一次重大的股权转让交易。国内还有一家大型电脑制造公司,规模比联想公司小,业务收入基本上都来自电脑生产,但有一年,其税后利润率却达到这个行业的上限,并大大高于同期的联想。普通投资者看半天报表,也不会找到原因或问题,除了佩服这家公司的水平以外,就要多留一个心眼。比如,今年以手机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获得了惊人的利润,税后利润率高达10%左右,个别公司接近15%。这时候,有兴趣的投资者就要思考一些问题了:这么高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收入是怎么计算的?成本是怎么计算的?营销成本(尤其是巨额的广告

3、投入)是怎么计算的?巨额投入的资本品(如生产手机的设备)如何摊销?回款情况怎么样?这个行业的门槛高不高?如果不高,为什么能不寻常地实现比相近的制造业要高很多的利润率?这么高的利润率能维持多久?如果这些问题都想一想,就能及时发现一些新情况。比如,对一些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如银行,最需要关注的财务指标不是利润,而是坏帐比率。对于银行类上市公司,利润这个指标是既没有什么意义,也很容易被操纵,因为银行的资本金低于10%,银行的总资产是银行资本金的十几倍,银行资产中超过90%是负债(存款),银行必须把大部分存款贷出去,如果银行的贷款中坏帐比率稍微提高一点,银行那点可怜的利润或资本金就可能会全部被消灭。中

4、国当前的大环境下,银行的坏帐率非常高,官方的说法是25%左右。有些中小股份制银行,确实有很好的运行机制等一些特点,但它们的坏帐率不可能偏离总的平均水平。香港学者郎咸平曾预言,如果花旗银行早十几年就进入中国,现在的坏帐率不会比国内银行好多少,因为银行贷款的主要客户是国营企业,这些国营企业经营不善,还不了钱,难道花旗有更好的办法吗?所以,如果看到一家银行的呆坏帐比率只有10%,甚至只有5%或者更低,而且这家银行开展业务的年头并不短,那么作为想要买银行股票的投资者,在为这家银行高兴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是真的吗?这么低的坏帐率到底怎么来的?如果是真的,它能维持多久?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来计

5、算,坏帐率是否会增加?这些问题不搞清楚,银行的利润再高,都华而不实,哪一天再追溯调整,所有的利润还会一笔勾销。那些已经被发现财务造假的公司,如银广厦、蓝田股份、东方电子,其从事的业务一般(如银广厦、蓝田股份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东方电子在电网自动控制领域并不是最一流的公司),但它们税后的利润率却曾连续多年达到20%、30%,甚至40%,这样的利润率世界上恐怕只有微软等几家公司才能达到。已经被确认财务造假的美国世界通讯公司,当年的利润率可以比竞争对手(朗讯、SPRINT)高出近一倍,搞得朗讯、SPRINT一头雾水,找不出原因,后来大家发现,原来世界通讯是财务造假的高手。所以,常识,对于那些对财务

6、不太了解的投资者,非常重要。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反常收入、尤其是关联交易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前面列举的两个案例都涉及到重大交易,这是很多非法、灰法(看似合法,但既不道德,又缺乏合法原则支持)的财务造假最常采用的手段。那些重大交易,表面上大股东或者关联方吃了大亏,但它们最终会大笔地从其他普通投资者手中赚回来。靠重大交易而取得利润,往往不会创造太多的现金流,产生的利润也是一次性的,不会持久。而且,经常搞重大交易的公司,往往对老老实实搞经营已经没有了兴趣,这种染上坏习惯的公司,也很难变成真正的蓝筹公司。反常收入,关联交易。如果一家公司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一家公司,就需要警惕了。当年的银广厦,取得

7、的惊人利润大部分来自出口,而出口又主要通过一家德国公司完成,事后发现是一场银广厦自编自导的骗局。过去一年,上市公司四川长虹销往美国的电器基本上也是由一家叫APEX的美国公司代理,最近关于APEX公司传出很多报道,在国内证券市场引发了对长虹业绩真实性的很多争论。应收账款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增加、或者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速度、平均应收账龄在增加,这往往是公司要出问题的先兆。美国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把某一软件产品卖给客户,按照协议,只要该客户每年向软件公司支付一笔使用费,就可以在未来很多年里使用该软件。这家软件公司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却把未来的软件使用费全部折现处理为当年的收入,把

8、根本还没有收到的未来收入列为应收账款。这种做法是前面提到的所谓提前计算收入法,有欺诈投资者之嫌,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利润的产生伴随着应收帐款的大幅增加。国内一些上市公司经常在年底搞突击销售,最后几天的每天销售额是平时的几十倍,造成大批的应收账款,投资者对这样依靠大量应收账款而实现的收入要格外警觉。重要财务指标的连续性。如果一家公司变化太快,玩蹦极运动,一下从连续多年的亏损变成每股1元多的赢利,一下从垃圾股ST变为绩优成长,同时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也提前高歌猛进,此时,普通的投资者就要分外留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利润高速成长的背后故事。从成熟资本市场的上百年历史看,乌鸡变凤凰的故事确实有,但概率极

9、低,不超过10%,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基本上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很少有重组、突变、大跃进出来的。重组文化是中国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重组出来的财务指标,往往是不连续的,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在不成熟的、只有十多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根据观察,真正乌鸡变凤凰的比例更低,不会超过5%。绝大部分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事后看都是一场闹剧:很多乌鸡暂时打扮成凤凰,但卸了装,还是乌鸡;有些还没卸装的乌鸡,站在凤凰的架子上,到现在还没有下来,它们不是不想下来,而是实在下不来,但随着岁月推移,鸡老珠黄,最终要完成高台跳水;真正修成正果的凤凰,到现在可能用十个指头就可以数出来(不要忘记,中国现在有1300家上市公司,曾经发生的重组故事不下几百起)。乌鸡变不成凤凰,但把乌鸡打扮成凤凰的人却赚了钱,相信乌鸡是凤凰的人却成了真正被煲汤的乌鸡。可惜的是,现在的中国股票市场上,这种皇帝的新装童话总是在不断上演。乌鸡寄托了太多人发财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