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198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来源:马可波罗摘要: 本报告结合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市场2003年以来市场数据的变化,形象具体的描述了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市场的发展概况; 根据2008年1-7月份的行业数据分析,从鞋类产品的产品结构变化、出口口岸发展走势、出口贸易方式的走向等方面,综合分析目前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市场面临的问题,并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建议; 对行业的典型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从微观角度解剖企业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方式; 分析主要进口市场的容量、需求、进口国家和产品结构等因素的变化,为中国鞋类产品出口企业在该市场中的经济行为导航; 最后,预测中国鞋类产品出口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鞋

2、、出口、数据分析、发展战略目录:第一章 中国鞋产品出口市场概况 1.1 2003-2007年中国鞋类产品出口概况 1.2 2008年1至7月份鞋产品出口数据分析 1.3 我国鞋出口的产品结构 1.3.1 皮 鞋 1.3.2 塑 胶 鞋 1.3.3 纺织面鞋 1.4 我国鞋出口的主要口岸分析 1.4.1 广东口岸 1.4.2 福建口岸 1.4.3 浙江口岸 1.4.4 新疆口岸 1.5 我国鞋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 1.6 我国鞋出口市场的企业构成第二章 主要进口市场分析 2.1 美国 2.1.1 美国市场概况 2.1.2 中国鞋类产品对美国出口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2 欧盟 2.2.1 欧盟市场

3、概况 2.2.2 中国鞋类产品对欧盟出口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2.3 发展欧盟市场的前景分析 2.2.4 发展欧盟市场的应对策略 2.3 日本 2.3.1 日本市场概况 2.3.2 中国鞋类产品对日本出口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3.3 中国鞋出口到日本面临的挑战 2.3.4 发展日本市场的市场策略 2.4 俄罗斯 2.4.1 俄罗斯市场概况 2.4.2 中国鞋类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4.3 发展俄罗斯市场的策略第三章 中国鞋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1 贸易壁垒 3.2 技术壁垒 3.3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第四章 中国鞋出口竞争分析 4.1 进口市场的机会 4.2 出口市

4、场的威胁-国际竞争对手 4.3 中国鞋业出口的比较优势 4.3.1 总体因素 4.3.2 产品价格与质量优势分析 4.3.3 生产区域优势分析 4.3.4 我国鞋类出口竞争力的劣势分析 4.4 提升我国鞋类出口竞争力的战略思路第五章 意大利和韩国鞋业发展的启示 5.1 意大利鞋业的制胜之道 5.1.1 意大利鞋业的发展起伏 5.1.2 意大利鞋业的成功之道 5.2 韩国鞋业的衰落 5.2.1 韩国鞋业的发展历程 5.2.2 韩国鞋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第六章 出口型中小鞋业的经营战略分析 6.1 出口型中小鞋企面临的困难 6.2 中小企业的出口经营战略 6.3 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 6.3.1 竞争

5、战略联盟 6.3.2 企业聚集战略 6.3.3 资源外取战略 6.3.4 集中一点战略 6.3.5 特色经营战略 6.3.6 柔道战略 6.3.7 空隙战略 6.3.8 信息化战略第四章 中国鞋出口竞争分析 总结 -中国鞋的出口市场报告 鞋类产品是我国十大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满足消费、拉动内需和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1995年到2007年的短短的十几年间,依靠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材料资源等有利因素,我国鞋类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逐渐成为全球鞋类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2007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金额241.4亿美元,出口量81.7双,分别比

6、2006年增长14.9%和6.8%。 主要出口品种为皮鞋(2007年出口额为94.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9.1%,同比增长8.5%)、塑胶鞋(2007年出口额为94.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9.1%,同比增长16.8%)、纺织面鞋(2007年出口额为34.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4%,同比增长20.8%)、其他鞋(2007年出口额为17.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4%,同比增长31.6%)。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2007年出口额为81.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3.7%,同比增长8.1%)、欧盟27国(2007年出口额为4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9%,同比增长16.9%)、日

7、本(2007年出口额为15.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4%,同比增长14.9%)、俄罗斯(2007年出口额为15.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5%,同比增长26.2%)、香港(2007年出口额为1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1%,同比增长3.8%)。 主要出口省份为广东(2007年出口额为9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8.3%,同比增长12.3%)、福建(2007年出口额为47.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6%,同比增长11.8%)、浙江(2007年出口额为36.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5.1%,同比增长20.3%)、新疆(2007年出口额为1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3%,同比增长34.

8、9%)、山东(2007年出口额为10.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同比增长7.7%)。 主要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2007年出口额为122.4亿美元,占出口额的48.4%,同比增长19.7%)、加工贸易(2007年出口额为94.2亿美元,占出口额的37.2%,同比增长9.6%)。 主要出口企业为三资企业(2007年出口额为97.2亿美元,占出口额的38.4%,同比增长11.5%)、私营企业(2006年出口额为93.3亿美元,占出口额的36.9%,同比增长27.8%)。 2006年全部出口企业总计14945家,其中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15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0.1%,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额的

9、12.7%)、1000万美元以上的466家(占企业总数的3.1%,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额的61.9%)、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539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17.0%,出口额合计占总出口额的93.5%)。 目前,我国制鞋业已具备了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制鞋业进入门槛较低,我国制鞋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大,导致生产企业多、产能过剩,造成经营秩序混乱,低价竞争现象严重; 第二、我国现代制鞋业的发展历史短,以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缺乏自有品牌的问题仍旧突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竞争力; 第三、我国制鞋工业的科研投入不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

10、加值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技术竞争力; 第四、我国制鞋行业的设计力量落后,科技、管理人才奇缺,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新成果的成功率较低; 第五、对部分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易受国外关税和非关税贸易政策的影响。本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因此产品分类以中国海关HSCode鞋类产品编码分类为准,具体如下: 商品编码 商品名称 6401橡、塑外底及鞋面防水鞋靴 64011000橡或塑外底及鞋面有金属防护鞋头的防水鞋靴 64019200橡或塑外底及鞋面的中、短统防水靴 64019900其他橡或塑外底及鞋面的防水鞋靴 6402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鞋靴 64021900橡

11、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运动鞋靴 64022000用栓塞法装配鞋底及面的橡、塑鞋 64029100橡、塑外底及鞋面的短统靴(过踝) 64029900未列名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鞋靴 6403橡、塑、皮革或再生革外底,皮革鞋面的鞋靴 64031200橡、塑、革外底,皮革面滑雪鞋靴和板靴 64031900橡、塑或革外底,皮革制鞋面的其他运动鞋靴 64032000皮革外底,脚背交叉绕大脚趾皮革带鞋面的鞋 64034000其他橡,塑,革外底的皮革鞋面有金属护头鞋靴 640351皮革制外底及鞋面的短统靴(过踝) 64035191皮革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短统靴,内底24cm 64035199其他皮革制外

12、底及鞋面的短统靴 64035900其他皮革制外底及鞋面的鞋靴 640391橡、塑或革外底,皮革鞋面的短统靴(过踝) 64039900其他橡、塑或再生皮革外底,皮革鞋面的鞋靴 6404橡、塑或革外底,纺织材料鞋面的鞋靴 64041100橡或塑外底,纺织材料鞋面运动鞋靴等 64041900其他橡胶或塑料外底,纺织材料鞋面的鞋靴 64042000皮革或再生皮革外底,纺织材料鞋面的鞋靴 6405其他鞋靴 64051000其他皮革或再生皮革制鞋面的鞋靴 64052000其他纺织材料制鞋面的鞋靴 64059000未列名鞋靴 注:本报告不包含鞋材类产品。第一章中国鞋产品出口市场概况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

13、行业。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这个行业的产能总是向着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迁移。从历史上来看,世界制鞋业的重心从意大利、西班牙转移到日本、台湾、韩国,再转移到中国大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鞋业有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转移的趋势。1.1 2003-2007年中国鞋产品出口回顾 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出口鞋81.7亿双,价值241.4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分别增长6.8%和14.9%。表1-1为2004到2007年间我国鞋出口数量与出口金额及均价的统计情况。表1-1 2004

14、-2007年间中国鞋类出口数量与金额统计情况年份出口数量同比出口额 同比出口均价同比20045,884,740,595.0017.7%14,626,360,118.0012.9%2.49-4.1%20056,913,609,729.0017.5%18,433,691,569.0026.0%2.677.3%20067,654,895,347.0010.7%21,014,634,227.0014.0%2.753.0%20078,174,774,404.006.8%24,137,770,861.0014.9%2.957.6%6402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鞋靴 随着近年来我国鞋出口行业的发展,出

15、口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出口稳步增长,2007年一般贸易项下出口鞋58.9亿双,增长8.8%,占当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总量(下同)的72%;加工贸易出口15.8亿双,下降1.1%;边境小额贸易出口3.5亿双,增长12.9%。表1-2为我国鞋出口行业2004到2007年间出口贸易方式发展变化情况:表1-2 2004-2007年间中国鞋类出口按贸易方式统计情况2007200620052004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数量金额单位(亿双)(亿美元)(亿双)(亿美元)(亿双)(亿美元)(亿双)(亿美元) 一般贸易58.90122.4055.30102.2048.0084.5039.3064.70加工贸易

16、15.8094.2016.6085.9016.7079.3016.7070.20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我国鞋类主要出口省份为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2007年广东省出口34.7亿双,增长10.9%,占42.4%;福建省出口16.6亿双,增长9.8%,占20.3%;浙江省出口12亿双,增长10.1%,占14.7%。表1-3为2004到2007年间我国鞋类出口主要出口省份出口数据:表1-3 2004-2007年鞋类出口各主要口岸出口额年份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新疆山东黑龙江200792.347.436.425.712.910.18.5200682.242.430.321.99.59.47.1200571

17、.938.223.120.68.88.36.5200460.631.315.818.33.77.03.5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图1-1、1-2、1-3、1-4展示了2003到2007年间我国鞋类出口数量、出口金额和出口均价的增长变化情况:图1-1 2003-2007年鞋类出口金额与同比增长情况图1-2 2003-2007年鞋类出口数量与同比增长情况图1-3 2003-2007年鞋类出口均价与同比增长情况图1-4 2003-2007年鞋类出口金额、数量与均价变化情况1.2 2008年1至7月鞋产品出口数据分析 近期在原料价格持续高涨、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出口退税率下调等诸多因素

18、的作用下,我国鞋出口量出现明显下降。据海关统计,今年1-7月我国出口鞋48.7亿双,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9%,而去年同期出口同比增速为13.2%;价值156.9亿美元,增长13.0%;出口平均价格为3.76美元/双,上涨37.0%。表1-4和图1-5、1-6、1-7、1-8、1-9为2008年1-7月份我国鞋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及与2007同期相比增长情况:表1-4 2008年1-7月鞋类产品出口数据2008年出口数量同比出口额 同比出口均价同比1月766,344,596.00-2.1%2,482,788,467.0014.2%3.2416.7%2月549,440,882.00-26.7%

19、1,684,678,776.00-12.5%3.0719.3%3月639,098,417.0020.0%1,798,891,126.0033.1%2.8110.9%4月747,253,153.002.2%2,038,532,289.0012.2%2.739.8%5月693,933,703.00-4.9%2,219,728,328.0016.8%3.2022.8%6月694,235,653.00-9.7%2,548,911,491.0011.2%3.6723.1%7月776,030,355.000.9%2,916,452,268.0020.2%3.7619.1%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1-5

20、2007、2008年1-7月鞋类出口数量同比增长比较图1-6 2007、2008年1-7月鞋类出口金额同比增长比较图1-7 2007、2008年1-7月鞋类出口均价同比增长比较图1-8 2008年1-7月鞋类出口数据同比增长趋势比较其出口主要特点有: 一、月度出口量有所回升,出口均价大幅上涨。7月份当月出口鞋7.8亿双,同比增长0.9%,环比增长11.8%。7月份当月出口均价达3.76美元/双,同比涨幅达19.1%,比5月和6月份略有下降。图1-9和图1-10分别为1-7月份我国鞋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走势情况:图1-9 2008年1-7月我国鞋出口数量量走势图图1-10 2008年1-7月我国鞋

21、出口金额走势图 二、一般贸易出口占主导地位,加工贸易出口小幅增长。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鞋类产品64.5亿美元,增长11.7%,占同期我国鞋类出口总值的47.9%;同期,加工贸易出口49亿美元,增长7.4。此外,边境小额贸易出口12.4亿美元,增长36.4%。 三、半数以上为私营企业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小幅增长。今年1-5月,我国私营企业出口鞋17.4亿双,下降1.8%,占同期我国鞋出口总量的51.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鞋8.6亿双,增长2.7%,占25.4%;国有企业出口6亿双,下降10.8%,占17.8%。 四、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鞋出口国,对欧盟出口明显增长。上半年,美国是我国最大的

22、鞋类产品出口市场,我国对美国出口鞋类43.5亿美元,小幅增长6.8,占同期我国鞋类出口总值的32.3%。同期,对欧盟25.8亿美元,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9.3亿美元,增长13.9%,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3.9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对俄罗斯、香港分别出口7.4亿美元和5.1亿美元,下降7.8%和24.6%。表1-5为上半年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表1-4 2008年1-7月鞋类产品出口数据 贸易伙伴 2008年上半年 2007年上半年 出口值(亿美元) 增速(%) 出口值(亿美元) 增速(%)美国 43.56.840.811.6欧盟 25.812.422.918.7日

23、本 9.313.98.210.0俄罗斯 7.4-7.88.139.3吉尔吉斯斯坦 6.0208.22.0162.2香港 5.1-24.66.815.8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五、主要出口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上半年,广东、福建、浙江和新疆鞋类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上述4省市(区)合计出口107.1亿美元,占同期全国鞋类出口总值的79.6%。其中广东是最大的出口省份,出口52.4亿美元,增长12%,占同期全国鞋类出口总值的38.9%;福建出口25.3亿美元,小幅增长7%;浙江出口19.4亿美元,增长12.4%;新疆出口10亿美元,增长1.2倍。六、皮面鞋出口量价齐跌,橡胶或塑料制鞋、纺织材

24、料为面的鞋出口量跌价扬。受欧盟对我国皮鞋实施反倾销的影响,上半年我国皮面鞋出口5.6亿双,下降15.8%,价值44.8亿美元,下降0.2%。同期,橡胶或塑料制鞋、纺织材料为面的鞋分别出口22.6亿双和6.8亿双,分别下降13.6%和6.8%,价值52亿美元和18.6亿美元,分别增长11.6%和10.2%。上述3大类产品合计占同期我国鞋类出口总值的85.7%。 尽管当前我国鞋类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欧盟反倾销措施延长的可能性较大。欧盟自2006年10月6日开始对来自我国的皮鞋征收为期两年16.5%的反倾销税,今年5月又将征收范围扩大到经澳门转口的内地产皮鞋,致

25、使近期我国鞋类产品对欧盟出口明显放缓。而欧盟鞋类制造商已公开宣称将向欧委会提请,把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措施再延长3年,并同时提出期中复审和日落复审,要求进一步提高反倾销关税。 二、成本上升挤压鞋类企业利润空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高居不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国内制鞋企业的成本大幅上升,而出口成品的价格却因国际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制约难以得到提高,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 三、产品档次较低且缺乏营销网络支撑。目前我国鞋类生产仍以贴牌代工为主,出口品种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价格优势仍然是主要的竞争手段。此外,我国制鞋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对国际市场鞋类分销的中间环节还缺少

26、控制能力,零售环节的网络建立仍然处在初始阶段。 1.3 我国鞋出口的产品结构 我国鞋类产品的出口主要包括皮鞋、塑胶鞋、纺织面鞋和其他鞋类等四类。 今年上半年,受欧盟对我国皮鞋实施反倾销的影响,我国皮面鞋出口5.6亿双,下降15.8%,价值44.8亿美元,下降0.2%。同期,橡胶或塑料制鞋、纺织材料为面的鞋分别出口22.6亿双和6.8亿双,分别下降13.6%和6.8%,价值52亿美元和18.6亿美元,分别增长11.6%和10.2%。上述3大类产品合计占同期我国鞋类出口总值的85.7%。图1-11为2007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结构占比:图1-11 2007年我国鞋类产品结构占比(按出口金额)表1-6

27、为1994至2007年间我国鞋类出口分品种统计数据:品种 皮面鞋 塑胶鞋 纺织面鞋 其他鞋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数量 金额 单位 (亿双)(亿美元)(亿双)(亿美元)(亿双)(亿美元)(亿双)(亿美元)19944.726.19.818.58.711.90.50.519954.927.411.522.18.612.70.40.519965.329.812.824.87.912.00.40.419976.336.415.631.57.713.10.30.519986.537.616.53.07.711.90.40.719997.239.518.431.18.212.10.50.82

28、0008.343.720.235.39.414.10.81.620018.743.421.136.49.315.90.61.020029.648.222.840.59.816.50.81.7200310.453.627.247.911.018.81.64.5200411.563.233.157.112.521.91.74.1200513.680.738.268.614.627.42.77.7200613.987.743.680.816.232.72.89.0200712.994.346.694.414.634.77.617.9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1.3.1. 皮面鞋 皮面鞋是指橡胶、塑料、

29、皮革或再生皮革制外底,皮革制鞋面的鞋靴。相对应的海关编码是6403及640510。 在我国鞋类产品出口中,皮鞋的出口所占的份额最大,据海关数据统计,从1994-2007年间,皮面鞋产品的出口份额基本维持在40%左右。2007年,受欧盟反倾销政策影响,我国皮面鞋出口12.9亿双,同比下降了6.5%,而出口金额为94.3亿美金,同比增长了8.5%,占我国所以鞋类出口份额的39.1%,这也表明我国皮鞋的出口均价告诉增长,增速远远大于出口数量下降的速度。 在世界鞋类市场上,我国生产的皮鞋以中低档为主,中低档次皮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2007年出口平均单价为7.33美元/双,比2006年增加0.99

30、美元/双,同比增速为15.9%。 我国皮鞋的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地,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目前,我国皮鞋业已经呈现产业集群式发展状态,皮鞋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大制鞋基地,即包括广州、东莞为中心的广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以温州、温岭、瑞安等地区组成的浙江生产基地,主要生产中低档鞋;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女鞋;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石狮、莆田一带的福建生产基地。最近,皮鞋行业出现了生产能力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1.3.2. 塑胶鞋 塑胶鞋主要包括防水塑胶鞋和其他塑胶鞋两种。防水塑胶鞋指用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防水鞋靴,其鞋面不

31、是用缝、铆、钉、旋、塞或类似方法固定在鞋底上的;其他塑胶鞋指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鞋靴。相对应的海关编码为6401及6402。 塑胶鞋的出口所占比重也很大,并且每年均有小幅度的增长,1994年塑胶鞋的出口份额所占比重为30.6%,1996年达到34.9%,而2007年我国塑胶鞋的出口数量为46.7亿双,同比增长了7.2%,出口金额为9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8%,占鞋类出口额的39.1%,出口平均单价为2.02美元/双,同比增速为9.0%。 我国塑胶鞋的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香港、加拿大、日本等地,主要出口方式是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塑胶鞋行业

32、已由过去以国营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企业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及部分大县城格局,发展变化成以民营、三资企业为主的格局,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近年来,在我国浙江的温州、瑞安,福建的福州、泉州,广东的东莞、中山,山东半岛和江苏的昆山以及辽宁的营口与四川的德阳、内江等地区,逐步形成塑胶鞋产业的区域性聚集群产业链,其塑胶鞋年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1.3.3. 纺织面鞋 纺织面鞋指橡胶、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制外底,用纺织材料制鞋面的鞋靴,相对应的海关编码为6404和640520,主要包括运动鞋靴、球类、体操、训练鞋及拖鞋、室内鞋等纺织面鞋。 据我国海关统计,纺织面

33、鞋的出口份额近年来一直保持在14%左右,2007年我国纺织面鞋出口14.6亿双,同比增长12.1%,出口金额为3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8%,占鞋类出口额的14.4%,平均单价为2.38美元/双,同比增加7.7%。 我国纺织面鞋的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欧盟、香港、加拿大、日本等地,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我国纺织面鞋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山东、浙江、江苏等沿海一带,近年来,生产地域逐渐由沿海向内地发展,基本形成以沿海为主,山东、江苏、京津及各地都有分布的格局。 1.4 我国鞋出口的主要出口口岸 我国的鞋业生产地理分布集中趋势明显,制鞋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

34、。目前,我国制鞋业已呈现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主要分为四大产业集群,被誉为:“三州一都”四大制鞋基地。 一是以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以台商为主体,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为代表的浙江制鞋基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主要是生产中低档鞋;三十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四是以福建泉州、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 所以中国鞋类产品的出口口岸也是集中在这些地方,其中广东、福建和浙江三地2007年出口总额为176.1亿美元,占全国鞋的出口总额的73%,是拉动中国鞋业出口的“三驾马车”。另外,新疆口岸近年鞋业出口发展迅猛,2007年新疆口岸鞋类产

35、品出口额达到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9%,增速全国最快。 图1-12 2007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口岸分布(按出口额统计)图1-13 2006与2007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口岸出口额比较表1-7 2004-2007年鞋类出口各主要口岸出口额年份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新疆山东黑龙江200792.347.436.425.712.910.18.5200682.242.430.321.99.59.47.1200571.938.223.120.68.88.36.5200460.631.315.818.33.77.03.5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1.4.1. 广东口岸 广东是全球鞋业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36、,除了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鞋业快速发展,广东省规模以上制鞋企业生产的皮面皮鞋和塑料鞋产量居全国首位,胶鞋产量居第二位,纺织面料鞋产量居第四位。出口额从当年的4.8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92.3亿美元,短短十几年,增长了19倍多。美国是广东鞋类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2007年,广东省鞋类出口量达34.7亿双,价值92亿美元,占中国鞋类产品出口总量的42.5%。但2008年以来,受人民币持续升值及原材料大幅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广东鞋类出口在连续多年增长之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据广州海关最新统计,广东省上半年出口鞋类产品

37、16.3亿双,较2007年同期下降15.8%。但出口总价49.6亿元,增长9.2%;出口均价3美元/双,增长29.6%。鞋类出口企业出现大幅减少,有出口实绩的企业由2007年同期的5811家降至2008年上半年的3924家。 表1-8、1-9和图1-14分别为2004-2007年和2008年1-7月的鞋类出口数据,以及2007年广东鞋类出口产品结构状况: 表1-8 2004-2007年鞋类出口广东口岸出口数据年份 数量(亿双)金额(亿美元) 均价(美元/双)2004年24.1860.552.502005年27.4771.852.622006年30.4382.222.702007年31.7992

38、.342.90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表1-9 2008年1-7月鞋类出口广东口岸出口数据月份 数量(亿双) 金额(亿美元) 均价(美元/双)1月2.859.553.352月2.026.503.223月2.677.562.834月3.207.882.465月2.738.733.206月2.599.903.827月3.0011.293.77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1-14 2007年广东口岸鞋类出口产品结构(按出口额) 目前广东省鞋类出口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呈现加速进行的趋势。一方面出口数量大幅下降,出口企业数减少近半;另一方面每双鞋的出口均价增长近30%,出口总值仍有所增长。 自2007年以来

39、,珠三角传统的制鞋产业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压力,2008年上半年鞋类出口的“一升一降”,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小而散的作坊式企业纷纷被淘汰,而优质企业正变得越来越强。图1-15为2007年广东口岸鞋类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变化趋势比较: 图1-15 2007年广东口岸鞋类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变化趋势比较 据广东鞋业厂商会分析,为应对市场局面,广东制鞋业发展出现一些新动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专业化生产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在市场上占有独特的优势;各企业开始大力拓展内销市场。 广东制鞋业基础雄厚,有制鞋企业6000多家,产品种类齐全,上下游产业配套完善,此次调整既是挑战又是机

40、遇,经历磨炼之后,中国制鞋业在全球制鞋产业的中心地位仍将稳固。广东鞋业的发展优势: 规模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快速发展,广东的鞋类产量占全国的1/2,占全世界的近1/3左右,鞋的产量已超过了全球十大制鞋国中的印度、印尼、越南、泰国、巴基斯坦等亚洲五国的总和。 据统计,2005年广东省皮革、制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74个,工业总产值679.20亿元,占全国同行业的19.65%,出口创汇114.87亿美元,占全国同行业的35.12%,年产各类鞋40亿双(其中出口近30亿双),占全国近50%,居全国同行首位。广东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鞋类贸易中心、设计开发中心、信息中心。 产业链优势 广东具有全世

41、界最为庞大和完善的制鞋产业链,形成了广州(白云区)、惠东(吉隆、黄埠)、东莞(厚街)、深圳(龙岗)、鹤山(沙坪)、南海(平洲、里水)、潮州(揭阳)等一批鞋业生产基地,拥有花都狮岭、中山、茂名(高州)、南海(罗村)、江门(新会)等一批皮具箱包、劳保手套、制革、鞋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广州站西路的鞋业商圈和梓元岗的皮具商圈则分别是各自领域全球最大的贸易批发市场,加上东莞、深圳、惠东等地各类专业市场,形成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广州价格”。 泉州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旅游鞋生产基地。 泉州拥有4000多家制鞋企业,从意大利、日本、台湾等地引进的数百条完整的生产流水线、数千台(套)塑胶成型注射机和各种制鞋专用设备,能够生产各类男女时装皮鞋(靴)、户外休闲鞋、运动鞋、工作鞋、布面胶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