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207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OC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OC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OC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OC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r三农问问题研究l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孙宝民(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文章首先明确了适度进出13粮食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并研究了我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与合理结构.经过研究认为我国粮食净进口的理论规模可确定在国内需求量的%左右,而lO;j;作为粮食净进口率的安全线.从比较优势角度考虑,我国应当适量出13稻谷和玉米,进13小麦,在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大豆的同时也充分拓展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贸易.【关键词】粮食安全;进出口;贸易;适度规模;合理结构【中图分类号】F752.61【文献标识码】A【文

2、章编号】10042768(2012)02005202一,适度进出口粮食是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粮食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粮食自给为主,进出口调节为辅”的基本方针.充分利用国内资源来提高粮食产量,成为政府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政策取向.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同深入,粮食生产条件和国际贸易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作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调节供求的重要手段,粮食进出口调节作用日趋明显.因此,从国际市场适度进出口粮食可以作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的必要补充.(一)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我国粮食总量平衡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水

3、平和社会粮食消费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对粮食的依赖不仅仅局限于口粮,并且要不断满足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的发展.因此,未来对粮食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粮食消费量将持续增加.而粮食生产则受资源,技术,资金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的影响,产量增长难度很大,产需缺口出现不可避免.据农业部测算,2015年我国粮食产需缺口达到2200万吨,2020年达到28002900万吨.存在的产需缺口正是由进口粮食来弥补的.但是,我们也要强调”适度”进口粮食,不能过度依赖进口,造成粮食净流入过多有可能造成国内供应过剩,进而引起”谷贱伤农”局面,并进一步对粮食安全带来长期隐患.(二)适度出口粮食有利于我国粮食

4、结构性平衡我国应充分发挥部分粮食品种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出口该产品,获取一定收益.应从品牌,品质等方面提高我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努力拓展出口贸易,抓住国际市场粮价不断上涨的有利时机,获取更多出口收益,促进粮食市场结构性平衡.多年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稻谷和玉米是粮食产品中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种,而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也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的特色.因此,我国应当充分挖掘粮食品种中的比较优势,利用该优势获取超额收益.(三)适度进出口粮食有利于国内粮食价格稳定粮食价格一头连接着”三农”,一头连接着广大消费者,其涨跌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也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乃至政权的稳固.何蒲明

5、(2009)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证明了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粮食生产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程度.也就是说,粮食价格的稳定与否是衡量粮食安全程度的重要测度因素.粮食进出口贸易通过调剂余缺的手段可以使粮食供求总量趋于平衡,进而实现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稳定.例如,对丰收年份过剩的粮食产品进行出口,扩张其需求总量,避免”谷贱伤农”;同时在欠产年份增加粮食产品的进口总量,保证粮食市场的基本供应,避免”米贵伤民”.因此,适度进出口粮食有利于国内粮食价格稳定,有利于巩固国内粮食安全的大好局面.二,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分析从国际上的一般经验来看,如果一国国内粮食生产量能够满足该国粮食需求总量

6、的90%ft,该国的粮食自给率就是较高水平的.例如,目前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约23%,墨西哥约为79%,巴西约为86%.而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对于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7%而人口总量却占世界22%的发展中国家,倘若能实现90%的粮食自给率,就可以称得上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从现在一直到2030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将快速提高,必将进一步tJtJ对粮食的需求.许多研究机构及学者对2010-2030年的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表12010203O年的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变化情况预测单位:亿吨数据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得【收稿日期】2

7、0101213【作者简介】孙宝民(1977-),男,黑龙江依兰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区域经济.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虽然不同研究机构及学者对20102030年的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变化情况的预测结果不尽相同,但从中还是能够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首先,从所有研究机构及学者对2010-2030年粮食生产量与需求量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粮食生产量都不能够完全满足粮食需求量,粮食供需缺口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我国粮食自给率不能达到甚至超过100%.其次,对比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的预测结果,仅有黄季口与梅方权两位研究员预测的粮食自给率(2010i2030)出现了上升,其余粮食自

8、给率的研究结果均出现了下降,表明大多数学者及研究机构对未来我国粮食自给能力表现出了担忧,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是仍然不及粮食需求的增长速度,进而带来了粮食自给率的下降.再次,在各位学者及研究机构对2030年粮食自给率的预测中,仅梅方权研究员预测的粮食自给率超过了95%.200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规定:”保障粮食等重要食物基本自给,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按此规定,我国粮食95%应该自给,那么进口粮食就应保持在5%以下.因此,我国粮食净进口的理论规模可确定在国内需求量的5%左右.但是从各位学者及研究机构的预测结果来看,实现

9、这一理论规模还是有难度的.最后,在以上诸位学者的预测结果中,国外学者对我国粮食自给率的判断比国内学者明显悲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着名的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BROWN.L).20世纪9O年代初以来,布朗先后两次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1994年9月,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指出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将急剧增长;但与此同时,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将缩小农田面积进而抑制粮食的增产潜力,粮食供需缺口不断放大,中国必将通过进口粮食缓解国内粮食供需矛盾,并且布朗强调中国政府有足够的粮食进口支付能力,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世界上不会有足够的粮食供中国进口.200

10、8年6月,布朗再次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他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多年来对粮食增产采取各种行动的有效性,承认中国成为了基本上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强调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粮食供给紧张的问题.面对着粮食供给紧张的局面,布朗认为中国必须进行选择,是继续过度抽取地下水,还是开始进口粮食.目前中国政府主要选择的是前者,但他认为这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言外之意,增加粮食进口数量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然而,进口多少粮食才是安全的呢?前文已经讲过,我国粮食净进口的理论规模可确定在国内需求量的5%左右,但是,不排除一些年份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会影响粮食进口数量,因此,存在一个粮食进口的安全线.首先,

11、粮食进口率在0-5%为”轻松区间”.根据我国历史的经验,粮食进口总量占到总需求的5%以内是不会存在任何问题的,这一进口规模无论是从我国的支付能力还是从国际市场的供应能力来看,都不构成压力,因此,05%应是我国粮食进口规模的”轻松区间”.其次,粮食进口率在6%10%为”安全区间”.10%的进口率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安全的.根据我国已有经验来看,如总需求5%左右的粮食通过国际市场来满足,能够明显减轻国内市场粮食生产的压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适当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因此,10%可作为我国粮食进口率的红线,即安全线.如此大规模的粮食进口在国际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或许能够做到,但毕竟风险极大.因此,考

12、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国际环境变化,国内粮食产量变化等因素,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极其重要,即使是大灾之年,进口率也不应该跨越这个红线.最后,大于10%为”黄牌区间”.粮食进口率在”黄牌区间”虽然并不意味着危险将至,但这必须引起政府对粮食问题的高度警觉,防止国内粮食危机的暴发.综上所述,我国粮食自给率若能长期保持在95%以上,也就是说我国粮食进口率在5%以内,这一规模是最为理想的;但从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分析预测中我们看出,实现粮食进口率5%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进口率在6%t0%之间的可能性还是最大的.同时,本文也强调了粮食进口率在6%10%为合理的安全区间,但必须把10%作为我国粮食进口率的安

13、全线.三,粮食进出口的合理结构分析我国多年粮食进出口的经验表明,我国的稻谷和玉米是粮食产品中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品种,而大豆和小麦则是具有比较劣势的品种.因此,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考虑,我国应当适量出口稻谷和玉米,进口小麦和大豆.首先,粮食进口以小麦为主.一方面,小麦本身就是重要口粮,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对大米替代作用的不断增强,将不断使国内小麦供求缺口趋于加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小麦的供应量较大,出口的国家也较多,比较有利于我国分散进口来源,降低小麦进口风险,因此,我国增加小麦进口的空间较大.其次,要适-3增加玉米的进口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针对玉米产量大幅提高,玉米总量平衡有余的情

14、况,我国积极利用出口手段调节国内需求,促进玉米出口.但近年来,我国玉米出口量逐年减少,2008年只有27万吨.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出现了明显改善,对肉,蛋,奶产品的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作为饲料的玉米需求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出现紧缺,而玉米作为能够生产替代能源乙醇的原料,其作为能源工业原料的需求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因此,适量进口玉米可以缓解国内玉米市场供求紧张的局面,有利于玉米市场价格的稳定.再次,稻米主要立足国内,利用国际市场适当调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播种面积的20%,水稻产量占世界总

15、产量的30%,单产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多年来,我国稻米市场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进口量和出口量都保持在较低水平,稻米进出口也主要起到品种调剂的作用.而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稻米供应量又较小,而且产地又比较集中,价格相较小麦来说又高得多,这也就不利于我国大量进口稻米.因此,我国应继续巩固原有的水稻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中西部和北方具有优势地区的水稻生产,尤其是北方地区稻谷质量好,价格又高.将我国的稻谷进出口贸易份额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避免稻谷进出口贸易的剧烈波动,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的整体安全.最后,在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大豆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比较优势进行出口.我国从1996年

16、开始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大豆的进口量就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大豆进口量从1995年的29.39万吨猛增到2008年的3743.6万吨.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大主要是由于国内压榨业对大豆的需求旺盛而国内供给无法满足这种巨大的需求.美国等大豆出口国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因产量高,出油率高,价格低廉迅速占领了我国大豆市场,而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低,价格高,蛋白质含量高而出油率偏低,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我国应在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大豆的同时,充分发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高的优势,进行国产大豆的出口,出口(下转第101页)区旅游发展的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更好地体现民族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激发民族社

17、区居民主动积极介入社区旅游的开发.建立社区主导民族旅游发展的民主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社区主导民族旅游发展的民主管理渠道和机构,并赋予一定的职责和权限,使民族社区的管理协会行使管理职能,让协会成为民族社区居民表达意见和主导旅游发展的民间组织.二是在管理活动中,对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收益分配的问题等,应广泛听取民族社区居民意见,协商制订合理方案.良好的管理带来好的局面和好的效益,科学有效的旅游管理机制有利于社区导向的民族旅游持续,健康,文明发展.3.建立法律保障机制.法律法规是民主法治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是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定.目前,我国的

18、旅游法尚未颁布,虽有国务院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诸多行业法规,但在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方面的立法目前是缺失的.社区主导民族旅游发展是依托民众的,甚至民众本身就是难得的资源,同时也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环境,社区主导了民族旅游发展,而主导作用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利益得不到保障,这恐怕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在社区主导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方面,亟待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居民参与的目标,性质,权限,程序,组织,方式,途径等做出明确规定,通过立法明确社区居民在的责,权,利,使社区主导民族旅游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建立市场机制.社区主导民族旅游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导向,建立市场机制:一是要立足市场,打造旅

19、游产业化发展模式,小打小闹产生不了效益,社区主导民族旅游发展,要注重规模,依托市场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二是要立足市场,畅通融资渠道,通过市场吸纳外界的资金来弥补社区旅游发展资金的短缺的事实.同时,社区居民的劳动,土地和房屋,古籍物件等以参与入股分红的方式,参与后期旅游的收益分配.三是旅游产品要推向市场,借助举行旅游文化节,旅游推介会等节会的契机,向市场宣传民族社区的旅游产品,依照市场需求打造民族社区特色旅游品牌,才能创造商机,创造收益.5.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建立专业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是保障旅游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嘲在以社区为向导的民族旅游发展中,针对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意识较低和参与旅游积

20、极性不高的实际,应对当地居民进行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民族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旅游参与能力.一是加强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包括基础层次教育和知识拓展性教育,方式上可以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和设施,举办夜校的方式给民族社区居民创造学习的环境.二是要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民族社区旅游参与能力.如果民族社区居民仅有参与主导的热情而缺乏主导旅游的能力,不仅不能实现以社区为导向的民族旅游发展的目的,而且可能导致民族社区的旅游走向歧途.社区牵头,政府配合,对民族社区居民进行旅游经营方式,旅游服务,旅游交通经营,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的旅游专业知识培训,力求使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区居民都能掌握一定的专业

21、技术,使社区居民真正主导民族社区旅游发展大局.【参考文献】1MuwhyPE.Tourism:acommunityapproachM.NewYorkandLondon:Methuen,1985.2张朋,王波.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以英国南彭布鲁克为例J.福建地理,2003(4).【3】佟敏,王文彬,王红姝.浅析生态旅游中社区参与机制的构建【J1.林业经济,2006(12).【4】姜莉.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J.承德民族师专,2006(I1).5马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6】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1_旅游学刊,2006(1O).(

22、责任编辑:L校对:Q)(上接第53页)对象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为主.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发展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贸易.综上所述,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对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基本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我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农户的粮食生产规模偏小,物质和技术装备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差等状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转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粮食产量的增长能力.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中长期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将始终存在,因此,从国际市场适当进出口粮食可以作为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国粮食消费量巨大,国际市场供给量有限,这就要求我国必须确定粮食进

23、1:3的合理规模与安全线.经过研究,本文认为10%以内的粮食进口率都是合理的,10%作为我国粮食进口率的安全线.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我国部分粮食品种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进行出口,既起到调节品种余缺作用又能获得超额收益.但无论如何,我国必须立足于国内生产,基本实现自给,在此基础上,通过粮食贸易弥补国内供需缺口,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外汇储备.【参考文献】【1】韩俊.中国食物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战略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104105.2何蒲明.基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3黄季馄.中国的食物安全问题中国农村经济,2004(10

24、):4-9.RuralaImSocialDevelopmentOperationsDivisionofWorldBank.China:LongterraFoodSecurityReport16419一CHAR.EastAsiaandPacificRegionalOfficeofChinaandMongoliaDepartment,WashingtonD.C,1997:2122.5朱泽.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1997(3):2227.6马晓河,李伟克.中国粮食贸易的不稳定性及影响J.管理世界,1998(1):186190.【7洪涛.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M1.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59260.【88梅方权.中国粮食综合生产力的系统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2):8-99周慧秋,李忠旭.粮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3144.(责任编辑:校对:Q)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