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210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毕业论文.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题 目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研究 学院 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BE1091 学 号 BE109126 姓 名 苏霄龙 导 师 万宁 定稿日期: 2012年 5 月 10 日摘 要随着国际化市场趋势的越发显现,不断扩大和加深着国际分工的广度与深度,现如今,在国际合作和世界贸易中机电产品已经开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又由于比较利益“陷阱”,我国比较多的是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但是一旦出口,在国际上又并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所以为了实现我国机电产品能在出口上的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就必须让我们认清国际和国内的现状,推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因此我

2、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如何获得竞争优势这个课题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的。本文从阐述竞争优势理论及其理论模型入手,结合世界机电产品现状及其现实问题,使用钻石模型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从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并针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关键词;机电产品,竞争优势,出口ABSTRACT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rends more obviou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continued to expand and deepen. now,

3、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world trade has begun to play a vital role, Also, because comparative advantage trap, China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However, if the export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

4、s not necessarily. Therefore, Chinas ex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ed and healthy growth, we must recognize the status quo, Promote the ex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in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Therefore, Chinas export of el

5、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is subject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analysi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its theoretical model to star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with the status quo and real world problems, Model using the d

6、iamond ex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in China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the six study area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port of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s, Related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proposed.Key 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 export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

7、e目 录引言11 竞争优势理论概述21.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1.2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和联系32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概述62.1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现状62.2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73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103.1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要素条件103.2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需求条件103.3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相关支持产业113.4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123.5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机遇133.6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政府行为134 推动机电产品出口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对策和建议144.1不断改善生产要素条件144.2不断完善需求条件144.3

8、加强零部件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 促进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144.4 建立明确的企业战略154.5 面对机遇时的准备164.6 加强政府职能165 结论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引言机电类产品的出口一直以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都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出口产品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大类, 多年以来一直是我国出口第一大类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的快速发展, 不仅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而且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自1992 年开始, 机电产品的出口迅速增长,所占份额比重也不断上升。机电一类设备的出口比重由1985年的2%上升到2011 年的53.6% , 目前已成为

9、我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所以深入的去研究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 对于巩固和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在世界上的贸易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入世以来,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对我国是否能步入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乃至于国民经济能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增长,起到的贡献作用也越来越大。机电产品的出口已经连续17 年位列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的总额比重由“九五”期间的3.4%提升至“十一五”期间的11.3%。2006 年机电产品出口一跃超过了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和美国。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和出口双双跃居世界第一。长期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这是

10、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而且与我国原来薄弱的工业发展基础分不开的。也因此占据第一位的就是加工贸易,包括来料的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的加工贸易,以这一方式出口的机电产品一直占总额的70%左右,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目前中国机电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于, 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便宜从而加工成本低。现如今,全球机电产品发展新的趋势,不仅表现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也已趋向饱和。想要增强机电产品出口的发展后劲,就必须以认清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强化企业原有的比较优势,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 尽快发展出新的竞争优势,所以为了实现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增长,就必须认清现状

11、,推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所以本人认为通过研究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来巩固和扩大我国机电产品的贸易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想要保持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占据较大的份额是现如今十分重要且急迫的,我们必须认清现状,从竞争优势入手,尽快培养出新的发展思路。1 竞争优势理论概述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书中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称“波特菱形理论”),便是这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最新成果。波特所提出的理论与其他理论相比,优势在于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它不仅仅只是做出对如今世界经济格局的

12、总结,而且对未来贸易的走向和趋势做出了一定的前瞻和预测,所以可以说,他的理论帮助我们拓展了新思路,开拓对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道路。1.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 MichaelEPorter) 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再通过对美日德等数十个国家的上百种产业进行研究归纳,得出了钻石模型。钻石模型阐述了四个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以便于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产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具体包括: 需求条件,要素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此外,机遇和政府行为作为两个辅助因素出现,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可

13、用图1-1表示。图1-1 完整的钻石模型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第119页钻石模型提供了一个全面分析产业竞争优势的全新模型:第一,不是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角度来分析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而是从产业价值链出发;第二,结合企业、产业和国家,全面透彻分析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于其他产业竞争理论比较,钻石模型对于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明显的优势,原因如下:首先,钻石模型具有全面系统性。因为钻石模型不在受到以前产业竞争优势理论的束缚,突破了局限,着眼于不确定因素机会的影响,它的立足点有三个方面,宏观的政府行为,中观的产业层面和微观的企业战略,同业竞争等,综合分析三者

14、的关系。如熊彼特的创新说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因为他仅分析产业内某一单一要素对竞争力产生的影响。其次,钻石模型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传统的比较优势论无法解释一些国家资源丰富但却并没有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反而一直落后于某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因为它只强调静态的比较利益,注重的是国家的自然要素禀赋。而钻石模型则更加注重各国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它认为竞争优势不是本身就存在的,需要自发的去创造和开发利用。然后,钻石模型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钻石模型提出了一个常常被传统产业竞争理论忽略的事实,它认为国内需求才是产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因为国内需求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决定了产业发展

15、的规模,而且也会影响着产业适应产品或服务更新的速度及范围。最后,钻石模型强调国家在决定产业竞争优势中的能动作用。钻石模型认为,国家在确定本国有竞争潜力的产业和在促进这些产业取得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传统的产业竞争理论则很少考虑国家的作用,因为他们认为企业可以摆脱国家而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组织经营活动,比如说,企业可以在成本最低的国家生产,在利润最高的国家销售,这样一来就使国家在决定产业竞争优势方面将失去作用。1.2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和联系对于中国来说,长期战略一直是以比较优势开拓市场。但现如今我们发现比较优势已经逐渐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思路,根据两种理论的特点

16、和自己国家的经济形势,把比较优势战略逐渐转变为竞争战略优势。1.2.1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别如果说,李嘉图提出的比较成本学说,奠定了近代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分工的基础。那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超越,二者相比较,有以下不同点:第一,前提不同:理论前提是有所不同的,因为一个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研究条件,而另一个则研究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从目前来看,后者当然比较符合当前的现实。第二,角度不同:两个理论的出发角度是不同的,一个是以全球为基准,而另一个则考虑的是单一的国家。一个认为只要一个国家能按照比较成本的原则进行分工,就会增加自身福利,并为提高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效率做出贡

17、献。另一个考虑的却是,如何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怎样才能使本国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福利更多,生产效率更快。第三,范围不同:比较优势理论的范围围绕着成本,也就是价格所具有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它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在国际上所具有的竞争能力。而竞争优势理论则需要到考虑到现实情况,并且发掘对比潜在的利益,还要将一国的生产力与不同国家国进行对比。第四,性质不同:从概念上看,比较优势是相对而言的,而竞争优势则是绝对而言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一国具有比较优势,就一定必定会有比较劣势。在这种理论逻辑下,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现状。而竞争优势则提出,一个国家不是处于竞争优势,就是处于竞争劣势,界限划分相

18、当清晰。所以任何国家想要取得或保持竞争上的优势,就必须不断的付出努力,研究创新,发展变革。第五,原因不同: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看来,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初始条件,如自然原因,历史原因等等,比如说一个国家由于这些原因而经济较为落后、开发能力不足、技术条件低下,那按照比较优势的理论分工,就只能生产和出口比较低等的矿产品和农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就会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但是竞争优势理论则认为,一个国家竞争优势还是应该来源于创新机制和企业是否具有进取精神和后天努力。只要奋发向上、敢于研究创新,那么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有竞争优势的国家也是必然的结果。 1.2.2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联系虽

19、然对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来说,它们存在着根本上的区别,但于此同时,它们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第一,竞争优势不能完全消除或替代比较优势。因为只要国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发生对外经济关系,那么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就会同时发生作用。不论哪一个国家,即使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实现一切产业同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第二,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常常比其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更容易形成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可以说,比较优势是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因,可以促进某些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明显提高。因为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在于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具

20、有比较优势,而一国能获得持久的比较利益也是因为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产生的。第三,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相互依存的。因为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必须得靠竞争优势才得以体现,所以即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果没有竞争力的支持,也无法体现出其自有的比较优势;相对来说,严重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通常来说都较难形成竞争优势,其实,在一些国家中,由于比较利益的变化,使得其本身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行业,失去竞争优势的例子,或者一些行业在国际发生转移的情况,也是很好的说明。第四,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各国产业间生产力优势的不同表现。其本质来说,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但有所不同的是,虽然都是生产率的比较,但一

21、个是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而另一个则是强调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的。2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概述入世以来,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对我国是否能步入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乃至于国民经济能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增长,起到的贡献作用也越来越大。机电产品的出口已经连续17 年位列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在世界机电产品出口的总额比重由“九五”期间的3.4%提升至“十一五”期间的11.3%。2006 年机电产品出口一跃超过了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和美国。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和出口双双跃居世界第一。机电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出口产品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大类, 多年以来一

22、直是我国出口第一大类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的快速发展, 不仅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而且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1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现状2.1.1机电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自1995 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额每年都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到2004年为止,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3234 亿美元,位居世界机电出口第四位,而到了2006 年,已稳步上升至第三位。2010年开始,我国的进出口双双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机电出口大国。表2-1 2002-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总体情况金额 单位:亿美元年份机电产品出口全国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

23、出口之比总额增速(%)总额增速(%)比值(%)20021570.8 32.33255.722.348.220032274.644.84382.2834.651.92004 3234.0 42.35933.2635.4 54.520054268.1327619.5328.456.020065494.228.79689.7827.256.720077011.727.812204.5626.057.620088217.317.114306.9317.357.520097131-13.412016.12-16.059.32010933430.915779.3231.359.120111085618.5

24、18986.020.357.1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2.1.2机电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这十几年来,我国机电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全球机电产品市场中已经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还是以亚洲地区为主,北美和欧洲也是较为重要的出口地,如拉丁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只有较为少量的出口,主要的出口市场还是美,欧,日三个市场,2011年,110月,对美国、英国和意大利分别出口1022亿、97亿和83亿美元,对日本出口368亿美元,从其中可以看出,美国是我国机电产品最大出口市场。2.1.3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有所优化机电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我国明显增大了对于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较高的商品出口,

25、因为这些产品的出口增长带动力较强,而大额产品的出口,也是每年不断提升,比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占外贸出口比重从十五末期的28.6增长到31.2%,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在机电产品出口中的占比达到52.8%,比十五末期提高2.5个百分点;虽然传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出口实力,但是我国已经开始向新的方向转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在经过数十年的引导与扶持下,出口结构已逐渐向合理化方向调整,从一开始的劳动密集型,到后来的资源密集型以及现如今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转移,2.1.4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长期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这是因为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26、劳动力成本低,而且与我国原来薄弱的工业发展基础分不开的。也因此占据第一位的就是加工贸易,包括来料的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的加工贸易,以这一方式出口的机电产品一直占总额的70%左右,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2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2.2.1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在我国,90%以上的机电产品出口,都是以类似加工贸易的方式完成的,而其中75%以上,都是以外商在华投资企业来进行的,其实,我们不少出口企业主要从事的仅仅只是简单的组装和加工,对引进技术的根本没有消化和吸收,创新和开发能力严重不足,所以非常难以实现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如电子信息技术类产品,这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项目,但其中核心技术和关

27、键部件竟然是需要进口的。尽管目前我国政府在税收上对于新兴企业有一定的支持,但许多中小企业并不重视,而且在资金的投入方面,在科研人员的培养方面,也远远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造财富这一理念完全没有得到体现。并且,我国政府虽然说在对于科学技术上的投入表现的非常不俗,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2.2.2发达国家日益苛刻的技术贸易壁垒虽然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逐年增加,但是一些对中国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却也在飞速的增多。其中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代表,它们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以提高机电产品的合格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法律法规发生变化等来阻止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许多发达国家的

28、环境标准要求都非常严格,规定从产品的所有步骤都要符合环保的要求。WEEE 指令要求生产商(包括进口商和经销商)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电器和电子产品,并在此后对投放市场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上加贴回收标志,ROHS 指令明确规定了六种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值,EUP 指令是集成产品策略(IPP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潜在可能性,涉及其各个阶段相关人员,对各种产品确定责任和提供开放式工具)框架的一部分,考虑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循环周期对资源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这三大指令基本涵盖了我国所有不论是出口还是未出口的电子产品,这直接影响到我国传统家电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与否。此外,它们还以保护

29、环境为目的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惩罚措施,比如环境附加税等,这对我国一些生产低端机电产品的生产商和出口企业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2.2.3我国国内技术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权威的认证机构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现在我国根本没有任何一种统一的质量认证体系,技术标准。目前在产品质量管理上存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这些标准有些互相矛盾,有些定义不清,有些相互交叉,完全可以说,令企业无所适从,并且这些标准都是低于国际通用标准的,更不可能在未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虽然说大多数企业都知道有ISO9000 和ISO14000 这两种标准体

30、系, 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国际标准就一无所知, 更不用说欧盟、美国等地的区域性标准了。可以说政府在对法规的完善,质量标准的确立,宣传指导力度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我国机电企业出口产品受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2.2.4品牌战略实施力度不够任何产业,能有一个好的品牌都非常重要和必要,因为它不仅仅是意味着产品质量令人满意和放心,能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追逐,而且更可以摆脱陷入价格竞争的不利局面,它往往增强了抵御成本增加的能力。我国机电产品在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企业普遍具有同中缺陷,那就是缺乏高研发、高投入的自主创新基础,没有技术创新能力,大多数的机电产品没有任何品牌而言。因为一些机电产品质

31、量参差不齐,根本难以满足形成固定的品牌的条件。而且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机电产品,所以那些借助了国外品牌来进行生产或来料加工的企业,它们的产品就无法进入国外高等市场,不经妨碍了产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而且也使得我国机电产业很难形成大的规模效应。2.2.5缺乏全面、系统的并且实时性的专业信息平台如何能迅速有效的应对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在我看来建立一个专业信息平台是必要的。如果能有政府牵线,联合行业协会及出口企业共同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并且实时性的专业信息平台,那么我国在处理类似事件上,会有非常有利的条件。然而, 事实上正是因为我国缺少这样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使得政府的调控和监督作用无法

32、发挥出应有的能力,而行业协会的协调和指导作用也作用很小,所以企业往往会因为对国际标准或进口国标准等信息获得的难度和滞后性而处于被动地位,遭遇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3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优势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波特通过对全世界数十个主要的贸易国和其上百种不同产业的历史研究,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了“钻石模型理论”,这是一套用来诠释一个国家、产业或企业竞争优势的全新理论。该理论提出,所谓国家竞争优势,就是一个国家能使其本国产业或者企业在其自有的领域内,获得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国家竞争优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企业或产业在国际上是否具有竞争力;而要形成国家整体的竞争优势

33、,关键在于钻石模型提出的六大要素,他们分别是:需求条件、要素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者、政府行为和机遇。这六组要素的每一组都可单独发生作用,但又同时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六组因素结合成一个体系,共同作用决定国家竞争优势。3.1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要素条件相对于比较优势理论,波特并没有在要素禀赋方面提出新的见解,但是他却从生产要素的特性入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类。他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天气状况、地理条件等,而高级要素包括生产设施,人才,技术,知识等。他认为,从许多产业的竞争优势中已经可以发现,初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取代,取而代之的则是我

34、们创造出来的,或者一些专业化的高级要素,这些高级要素要比初级要素重要的多。若是企业希望能获得比较高层侧的竞争优势,那必须要具有高级要素不可。而且,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高级要素非常困难,只能在母国寻找开发,因为它需要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投资。要是以波特的观点看中国机电产品拥有的要素条件,我认为那一定是初级要素比较丰富的,而高级要素可以说是非常的缺乏。因为,在中国,拥有最多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初级的要素在中国的机电产品发展史上可以说,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国内市场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此,而且也是目前中国开发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手顿。我国一向是以劳动力输出为发展基础的,在业务方面,也是擅

35、长劳动密集型。但是,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普遍缺乏通晓国际市场运行规则的专业人才(高级要素)。在质量标准,技术体系等高级要素方面,我国的机电产业也并未在国内市场开发中得到积累,缺少大量新工艺和新技术,这其实与目前我国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规范在世界上,并没有得到认同。3.2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需求条件波特认为,产业竞争优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为国内的需求市场。因为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产业在国际竞争中,都有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企业对国内市场的需求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具有压力的,因为大多数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从国内市场的需求设计衍生而来的。国内市场需求基本从三个方面来影响产业

36、竞争优势:(1)国内市场的性质,也就是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否具有全球性和超前性,本国的客户的要求是否难以满足等。在这种需求环境下,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会受到很大的提高,往往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2)国内市场大小与成长速度。即国内市场的规模具有两面性,它可能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也可能对国内企业产生抑制,产生负面效果。(3)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能力。就是说国内市场的需求能否转化为国际市场的需求,其转化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把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的能力。从我国机电业国内市场需求情况来看,对于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可谓是“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因为中国机电产品对工期时间的严格要

37、求,所以中国机电产品在速度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往往能提前完成。在制造数量方面,也因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国的制造数量也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增长。另外,由于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巨大,所以,中国制造商在成本控制上也是非常的有利。但值得担忧的是,国内市场规模因素正在成为中国机电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双刃剑”。一方面,因为国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为满足旺盛的需求,国内不断有新兴企业建立,因而培养了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另一方面,因为国内市场的持续向好,需求的相对旺盛,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都把重心放在国内市场上,国内的顺风顺水和国际市场的不受支持和失意,使得国际市场被逐渐忽略。更因为中国国内市场需求模

38、式与国际市场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国内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优势的能力有限,所以更加使得国内企业安于现状。在国内市场,许多企业对机电产品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并且只知道ISO9000 和ISO14000 这两种标准体系。但其他国际标准很少知道, 更不用说欧盟、美国等地的区域性标准了。所以即使在国内市场竞争力很强的企业,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国际市场需求。3.3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相关支持产业一个产业在国际市场成功的第三个因素是该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支持产业。相关支持产业除了能在采购和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外,最关键的一点是,互相关联的各方能否建立和保持多方合作,形成产业群(cluster),取得

39、整体上的战略优势。波特认为,这种产业群的形成完全是依赖于各方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紧密配合,这对于地理位置的靠近也有影响。因为如果承包商和各供应商来自不同地理市场,就较难保持长期合作,这样就无法形成紧密配合的产业群。影响我国机电产业竞争优势的要素包括两个方面:(1)自上而下的扩散流程;(2)产业集群。我国拥有比较完整的制造业加工体系,尤其是与机电产品相关的电子元器件、纺织材料、橡胶加工、钢铁、机械产品、加工设备等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采购成本,使产品获得市场成本优势。这几年来,因为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引导,使得国企、民营企业及跨国公司的不断进入,我国机电产业也利用这一规模效应,出现了

40、区域积聚发展的趋势,在西南地区、华中地区、东北地区、京津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已经出现了机电产业集群的雏形。但是,这些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的显著的,比如重复建设,配套能力低,专业化程度低等等,这使得集群内部大大弱化了因互相合作而产生的提升效应,也完全不符合全球机电产品发展的新趋势。3.4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每一个企业,它们都有其各自的管理模式、规模、组织形式等,它们的运作和选择不仅取决于企业面临的外部坏境,更多的是取决于内部条件和产业性质。波特同时还强调,国内同行业间的激烈竞争是产生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激烈竞争,会给企业带来的是,不

41、断创新的压力、质量的提高和不断降低的成本,并且通过不断的投资来提升高级要素,这一切的压力刺激下都有利于产生一个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同时因为国内的激烈竞争,也会直接导致企业相较于国外竞争者所可能享有的一些优势的消失,从而促使企业不断努力创新前进,力争获得独特持久的优势地位。而同样的,因为国内激烈的竞争,将使企业迫于国内压力,不断想方设法向外部扩张,达到并超越国际标准,占领国外市场。目前我国公司普遍存在的情况为,战略不清晰,治理不健全和组织机构不合理。大部分公司都看重的是市场业绩和轻视产业管理的,不仅缺乏研发活动,而且没有主动创新。虽然我国机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在这种高强度的竞争下并没有为机电

42、产业积累起管理经验和新技术,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机电行业的价值链有相当严重的缺陷,准入门槛极低,价格竞争过多所致。就国际化而言,我国机电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还都没有符合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提升机电产业竞争优势应有如下要求: (1)企业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全球化的经营战略;(2)国内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第一,因为牵扯到集团利益和地方利益,所以我国的机电企业通常在选择供应商时,会优先考虑本地企业,有时甚至会以价格和质量作为代价,这不仅仅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是致企业的长远发展于不顾。而带来的后果就是,因为长期的高利润,和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国内的机电企业缺乏了竞争力和危机感,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43、和方向。第二,我国的机电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小,集中化低,分散等等,从根本上难以建立稳固的价值链。第三,因为政策导向,使得大量民营企业和外资的进入,加剧了机电产品市场的竞争态势。3.5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机遇波特认为一些突发事件或机遇有时也会对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偶然性的事件能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是因为它会打破原有相对平衡的状态,发现新的竞争空间,使原来竞争者的逐渐失去优势,但是却能为新形势下站住脚的企业提供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机遇包括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以及其它突发事件等。比如重大技术革新等一些机遇事件会产生某种不可

44、预料的效果,从而导致原有行业结构重构或解体,给一国的企业提供取代和排挤另一国企业的机会。但是能否利用机遇以及如何利用, 还是取决于上述四种决定因素。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这就是一个机遇,从现在来看,对我国发展机电产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机电产品在我国飞速发展,进出口已经2010年取代德国和日本,在世界上双双排名第一。3.6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政府行为波特认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去创造一个支持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环境。比如政府就应该制定一整套行业的标准制度,有产品的质量标准,技术的标准等等,而且政府本身就是国内市场最大的客户,所以它也应该适当去调控客户需求。它的作为可能成为

45、行业的发展推动力,也可能成为其绊脚石。另外,也希望政府能在开发研究方面起到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自从加入WTO后,我国机电产品市场不断的增大,为机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回望全世界,在过去的机电产业发展旅程中,政府始终贯穿其中。各国政府都会或多或少运用政治和经济等手段,来促进机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发展机电产业绝不是是企业的个人行为, 更涉及到了国家的战略意图,想要脱离国家政府的帮助,完全依赖市场经济来发展,是绝不可能的实现的。我国政府在机电产品发展中,一直担任着比较重要的引导作用,积极推动机电产品的发展,因此使机电产品的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速,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

46、用。政府推出新政策,配合建立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推进机电业,使的机电产品一直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4 推动机电产品出口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对策和建议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在全世界已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著名的出口大国,但是想要从大变强,继续实现机电产品快速稳定的高速发展,仍然需要经历长期奋斗。为了推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我们的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和紧迫感,为应对不断变化的贸易环境和不断出现的贸易状况作出努力。为了我国可以从机电产品的贸易大国走向机电产品的贸易强国,提出了以下几项对策和建议,以期待我国的机电产品贸易可以保持高速地持续地增长。4.1不断改善生

47、产要素条件建立我国机电产业相关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我们不应满足于现状,对现有的科研与技术体系,加大投入的力度,完善相关产业。还要重视培养和产业相关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完善激励体制,改善科研创新技术人员的研究环境,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注重激发起工作积极性,对于掌握了关键技术的这类人才,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等股权激励的办法吸引和留住。4.2不断完善需求条件4.2.1 建立统一体系构建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体系,严厉打击带有地方保护色彩,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违背的,影响统一市场形成的地方法规和政策, 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全国机电产品市场的交易行为。鼓励机电企业加大对国内零部件产品的采购力度, 政府应从税收优惠上予以引导。4.2.2 提高质量和标准首先,我们应该参照国际机电市场产品的质量标准,建立我国的机电产品零部件生产和流通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然后不断的引导生产企业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提高自有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在巩固本身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逐渐的加盟全球的采购系统。4.3加强零部件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 促进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首先应加强零部件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因为零部件产业与相关产业是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