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客运北站建设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客运集团有限责任见附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334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4.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客运北站建设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客运集团有限责任见附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客运北站建设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客运集团有限责任见附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客运北站建设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客运集团有限责任见附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客运北站建设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客运集团有限责任见附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客运北站建设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客运集团有限责任见附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客运北站建设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客运集团有限责任见附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公路客运北站建设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客运集团有限责任见附环评报告.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榆树市公路客运北站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盖章):榆树市客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6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

2、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榆树市公路客运北站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榆树市客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吴世民联系人刘晓辉通讯地址榆树市向阳路1626号联系电话13756970002传 真邮政编码130400建设地点 榆树市榆树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建 扩建

3、 行业类别及代码道路运输业;G54占地面积(平方米)13933.12绿化面积(平方米)161.32总投资(万元)3357.72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背景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处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市构成的三角区中心,吉林省北部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社会事业中心、现代化新型城市中心、东北亚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现有的榆树市公路客运北站建成于2001年,占地面积近7000,建筑面积1000,属于二级客运站。近年来随着榆树北部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来往旅客的数量呈上升

4、趋势。现有客运北站功能落后,面积不足,存有安全隐患,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榆树经济社会发展及旅客对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需求。新建榆树市公路客运北站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现有客运站存在并难以解决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满足当前及长远客运发展需要,还能推动榆树市交通客运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优化运输体系,提高社会综合效益,作为榆树市的对外窗口,榆树客运北站的建设对提升榆树市城市品质和形象、优化榆树客运站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榆树客运集团拟投资3700万元在榆树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新建榆树市公路客运北站建设项目。 根据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受榆树市

5、客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吉林灵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现场踏查、收集有关资料、对拟建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污染源排放源强及排放特征,分析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最终形成本报告表,以便作为环保部门管理及设计部门环保工程设计的依据。2、主要编制依据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

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4.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1.1)。2.2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2)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61号文件;(4)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107号文件;(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文件;(6)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9)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1.16)环境保护部5号令;(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11) 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

8、200325号; (1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与项目有关的资料.3. 建设地点拟建项目位于榆树市榆树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项目东侧,北侧均为平房,西侧为榆树大街,南侧为榆三公路.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4. 工程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3933.12m2,建筑面积为3126.16m2。本项目建2栋建筑,主要为客运站主站房和其他用房。详见表1。表1 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组成工程内容建筑面积(m2)备注主体工程客运站主体2326.16共二层其他工程附属建筑800共二层广场、停车场、发车位10110消防水池400m3环保工程废气治理设施废水治理设施排水管线固废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固废暂存设施5. 技术

9、经济指标本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详见表2。表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占地面积m213933.122总建筑面积m23126.163容积率-0.224建筑密度%155绿地率%16总投资万元3357.72本项目总投资额为3357.72万元,由省级主管部门的投资和企业自筹资金共同组成。6.能源及动力消耗项目运营期能源及动力消耗见表3。表3主要原材料及动力消耗表序号原料名称年耗量来源1水21000t/a市政给水管网2电44.25万kwh/年当地供电管网 7. 公用工程 (1)给排水 建设项目用水取自市政管网,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员工60人, 用水量为50L/人.d,则用水量为(3t/

10、d)1095t/a;根据可研计算本项目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5012(人次/d),旅客用水3L/人.d,则用水量为(15.036t/d)5488.14t/a;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排水量为(14.43t/d)5266.5t/a。污水经榆树大街市政污水管线进入榆树市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客运站内不设置洗车台,无洗车废水。 (2)供电 本项目用电由厂区北侧的10kv高压线路,以电缆埋地方式引入项目设10/0.4kv配电所。(3)采暖和通风 本项目供热由榆树市供热公司并网供热。项目采用置换通风系统通过挤压原理排走。8.工作制度及定员本项目建成后的劳动定员为60 人。365天/年,采用两班工作制

11、,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不涉及原有污染及其它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处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市构成的三角区中心。地理位置为东经1260144-1270509,北纬443057-451502。北与黑龙江省的双城市、五常市隔河相望,南与舒兰市毗邻搭界,西与松原市垄亩相连,略呈椭圆型,幅员面积4723km2。建设项目位于榆树大街与榆三公路交汇处,其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2地质与地貌榆树市属长白山前台地

12、平原区,是松花江与拉林河河间地块一部分。大体分为东南部丘陵台地、中西部低平原、沿江河低洼平原三个类型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处海拔302m,最低处海拔137.5m,全市仅有4座海拔200m左右的土石山,其余皆为沃坦平原,全市被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两水环抱,卡岔河由南向北纵贯中部,另外还有大荒沟、卡岔河、新开河等支流或季节性河流。地质构造系中生代侏罗系晚期形成,由于燕山运动影响,东南部地壳凹陷沉降,沉积以粗碎屑物质为主的侏罗系砂岩,白垩系初期松辽平原大面积沉降,松辽水系入侵,榆树市大部分形成湖泊,这个时期为湖相沉积,主要是细砂、粉砂、泥岩至层。松花江自东南流向西北,沉积的砾石、砂岩沿着河床两岸

13、分布延续至今。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根据省地探队地表8m地质勘探报告,土质含铁加砂,土质硬塑可塑中密密实。地层承载力15-18t/m2。3水文状况榆树市域内水系发达,10以上河流35条,按流域面积划分为第二松花江、拉林河、卡岔河三个水系。年平均径流量为3.66亿m3,水域面积413.2km2。榆树市的地下水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与较丰富的隐伏构造裂隙水,地下水总储量52亿m3,含水层一般厚6-22m,水埋深6-36m。属第四纪承压富水层,含水层由白头山组砂石和黄山组底部纱层组成,承压水顶板埋深26-56m,上部为亚粘地盖层,单位涌

14、水量为80-100m3/h。城市用水主要水源为地下水,年均开采量约为1000万m3。水质化学类型属碳酸镁型。根据榆树市市供水规划,榆树市将投资4.7亿元建成“引松入榆”供水工程,每年可引松花江水3685万m3,为榆树市提供更充足的水源。4气象条件该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漫长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4.9,年平均风速为4.3m/s,主导风向为西南,多年平均降水量606mm,降雨集中在6-8月,7月最大,三个月降水量占全部降水量的70,秋季为16,其余在冬春之间只有14。多年蒸发为1720mm,4-6月较大,5月最高,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冻结

15、深度为1.7m,最大可达1.8m,结冻期自11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长达5年月之久。5土壤与植被榆树市广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覆盖,地形较为平坦,土质肥沃,地面层为0.51m的耕土层,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占总面积35%,其次是黑灰土、草甸土和白浆土。适合多种作物种植,盛产玉米、水稻、大豆、高梁等经济作物。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社会经济榆树市设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38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128.9万,其中农业人口109万。2011年,榆树市生产总值实现3012277万元,同比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868918万元,同

16、比增长2%;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759833万元,同比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83526万元,同比增长13.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榆树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发展到28.825.345.9,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1.5个百分点。2011年,榆树市民营企业户数发展到61915户,同比增长9.2%,从业人员达到243092人,同比增长5.1%。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6724895万元,同比增长20.6%。利润总额实现532968万元,同比增长7.9%,实交税金69261万元,同比增长47.6%。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187468万元,按

17、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6%。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榆树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3%。榆树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被国家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中食协”命名为“中国北方酒业基地”。2农牧业发展榆树市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也是畜牧业大县。农业是榆树市最亮的一张名片,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处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上,盛产玉米、大豆、水稻、高粱,素有“粮豆之乡”的美誉。榆树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上,现有耕地34.7万公顷,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80%以上的农户种植粮食,农民人均收入50%以上来自粮食。榆树市的粮食产量占

18、全国的1/180,吉林省的1/10,长春市的1/3,粮食商品率占70以上,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连续六年国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2009年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达到54.39亿斤,在全国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称号,是继2004年以来,吉林省获得此项殊荣“六连冠”的唯一县(市)。榆树市畜牧业发展迅猛,专业化、特色化牧业小区初具规模,总数达到380个,规模饲养户7万户,畜禽饲养量居吉林省之首,猪、牛、禽分别发展到415万头、140万头、4000万只,2009年榆树市农业总产值114亿元,牧业总产值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3%。肉鸡产业是榆树市畜

19、牧业的支柱产业,几年来,榆树市在发展畜牧业上,始终把肉鸡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肉鸡产业产值占牧业产值的15%左右。榆树市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并通过国家验收,连续三年被国家评为生猪调出大县。3交通运输榆树市交通便利,榆陶铁路、榆舒铁路与哈大铁路连接,榆陶、科铁、榆江、黑大四条公路贯穿全境,公路与铁路枢纽站遥相呼应,以榆树市为中心的“米”字型公路架构已贯通省内外,形成内引外联的交通格局。由榆树到五常、三岔河、山河屯、五棵树等主要公路构成了全市交通网络,村村畅通工程稳步实施,乡与乡之间全部通公路,村与村之间通水泥路。环 境 质 量 状 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

20、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本次环评委托吉林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监测。 监测点布设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采用2个点位,各监测点布设情况详见附图1和表4。表4 环境空气监测点名称及布设情况编号位置1榆树市客运北站2榆树市第一小学 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项目:PM10、SO2、NO2 共3项。监测单位:吉林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监测时间及监测频率:监测时间为2016年10月18日到10月22日共5天。 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详见表5。 表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序号监测点污染物日均浓度范围(mg/m3)标准值最大浓度占

21、标率%评价结果日均值日均值1榆树市客运北站SO20.0230.0250.1517.7不超标NO20.0220.0230.1219.2不超标PM100.0380.0470.1531.3不超标2榆树市第一小学SO20.0220.0240.1516不超标NO20.0250.0270.1222.5不超标PM100.0400.0460.1530.7不超标根据上述监测结果,评价区内各监测点SO2、NO2 、PM10均浓度均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环境质量较好。(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2、。 评价方法利用污染物占标率进行评价区环境空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计算公式: Pi=(Ci/Coi)*100%式中:Pi污染物i的质量浓度占标率,%;Ci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mg/m3;Coi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mg/m3。 评价结果及分析评价区环境空气监测与评价结果详见表6。表6 环境空气监测与评价统计结果一览表序号 指 标项目PM10SO2NO21日均浓度(mg/m3)0.0470.0250.023超标率(%)000最大超标倍数-占标率(%)0.310.180.192日均浓度(mg/m3)0.0460.0240.027超标率(%)000最大超标倍数-占标率(%)0.310.160.23 由

23、表6可以看出,各监测点为的PM10、NO2、SO2三项指标的占标率均小于1,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断面布设本次环评地表水现状数据引用榆树市新庄镇直立村正大五号养殖合作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监测数据,布设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详见表7。根据原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吉环管字200513号文“关于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和原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吉环管字200514号文“关于印发吉林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程序与要求(暂行)的通知”,利用现有数据,数据时效性与监测点位吻合度符合环

24、评技术导则及上述两个文件相关要求。因此,该项目可用于本项目现状评价,数据利用较为合理。 表7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序号地表水体监测断面W1兴隆沟榆树市污水处理厂上游0.3kmW2榆树市污水处理厂下游0.5kmW3榆树市污水处理厂下游2km监测项目根据各纳污水体水质状况,监测项目共选择8项指标:pH、COD、BOD5、NH3-N、SS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监测单位及监测时间由吉林省中实检测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5日-7日进行监测。评价方法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表达式: Pi=Ci/Si (pH、DO除外)式中:Pii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Sii污染物的标准浓度。PpH计算公

25、式如下: (pHj7.0) (pHj7.0)式中:PpHpH的标准指数; pHjpH的监测值; pHsd标准规定pH值的下限;pHsu标准规定pH值的上限。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Pi1时,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Pi1时满足。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评价结果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8。 表8 地表水监测及评价结果一览表项目监测点位监测值(mg/L)标准值(mg/L)最大标准指数pH(无量纲)W16.75-6.87690.25W27.13-7.210.105W37.18-7.250.125CODW1

26、351-3832019.15W264.4-68.13.41W338-422.1BOD5W170.2-76.6419.15W212.9-13.63.4W37.6-8.42.1氨氮W140.5-43.81.043.8W220.9-23.723.7W315.2-16.916.9SSW199-105254.2W292-1004.0W327-321.28总磷W15.89-6.100.230.5W21.18-1.216.05W30.827-0.8614.31总氮W162.5-64.51.064.5W25-24.5-25.325.3W323.3-24.024.0粪大肠菌群(个/L)W1140000-1600

27、001000016W29000-920009.2W351000-540005.4 由监测及评价结果可知,评价区内兴隆沟各污染物除pH外,均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原因可能为区域内污废水未经处理随意倾倒所致。为缓解区域地表水的现状,必须加强污废水排放管理,并推进地表水治理工作的开展。 3、声环境本次评价委托吉林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于2016年10月19日对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进行检测,根据项目特点,按建筑边界选择性布点,共设4个监测点,连续监测一天,每天四次(昼、夜)。监测结果列于表9。 表9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点昼间监测值噪声标准评价结果

28、夜间监测值噪声标准评价结果155.760不超标48.350不超标254.160不超标48.150不超标36470不超标51.755不超标454.860不超标43.350不超标 注:其中1、2、3、4号点位分别位于拟选场址的东、南、西、北边界 。由上表可见,根据现状噪声监测结果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4a区标准相比较,得出评价结果为:拟建设项目周围环境声环境较好,各点均不超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建设项目周围区域声环境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4a类区标准的要求。保护地表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体的要求。保护环境

29、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控制本项目建成后生活垃圾的排放,集中送至定点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至垃圾场统一处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表10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环境敏感点相对方位与本项目的相对距离(m)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榆树市第一小学西27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2类区标准的要求榆树市第七小学北540榆树市人民医院西南790圣安医院南210复兴嘉园南320米兰阳光东南750北洋小区西南315东郡府南740仁爱医院西1000天博居西760福庭花园西北1100

30、榆树实验高中西北1800检察小区西1700雨蒙小区西1100康盛西区西南1200榆树市第四小学西南1400市东小区南950兴隆沟东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体的要求评 价 适 用 标 准环境质量标准(l)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标准;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辉发河为三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类标准,其标准值详见表11。pH、COD、BOD5、NH3-N、SS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 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 /L;pH除外污染物类标准值单位标准来源COD20mg/L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BOD54mg/LpH69mg/L总氮

31、1.0mg/L总磷0.2mg/L氨氮1.0mg/L粪大肠菌群10000个/LSS25mg/L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2)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二类区,故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评价标准采用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详见表12。表12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摘要) 单位:mg/m3污染物1小时平均日平均PM10SO2NO2PM10SO2NO2数值0.500.240.150.150.12(3)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4a类区标准。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执行2类、4a

32、类区标准,标准值见表13。表13声环境质量标准 (等效声级:LeqdB(A)类 别类别环境噪声标准值昼 间夜 间3厂区东、南、北侧3类60504a厂区西侧4a类7055污染源排放标准(1)本项目有职工生活污水产生,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一级A标准,详见表14。表14 废水执行控制标准一览表污染源标准级别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标准来源污染物SSBOD5CODcr氨氮本项目污水排放浓度(mg/L)4003005003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污水处理厂一级A

33、1010505(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2)施工期噪声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进行评价,详见表15;运营期厂界满足“2类”区要求,见表16。表15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时间、位置噪声限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 间施工阶段场界周围705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表1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LeqdB(A)区域位置类别标准限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厂界2605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总量控制指标:本评价在提出总量控制方案时,结合当地环

34、保部门对该区域的总量控制要求以及拟建项目的建设情况,只对建设项目服务期内的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并按环保部门的要求,以排放到外环境的污染物量作为该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建议值。根据吉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吉环办字201564号)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其附件中明确指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前,须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编制的是环境影响报告表,且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无受控污染物产生,因此本次环评无需提出总量控制因子建议值。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为客运调度服务中心项目,营运期主要为

35、客运调度及工作人员办公,调度过程主要车辆为进站、出站。运营期调度中心运行流程及排污点位示意图见图1。车辆 图1调度中心运行流程及产污环节图二主要污染工序 本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大气、声环境、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来往车辆产生的噪声、汽车尾气、职工生活垃圾等的影响。1. 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1.1废气 (1)由于建筑材料的运输、搬运、堆积以及土方挖掘、回填等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影响。 1.2废水(1)本项目施工人员平均以40人计,用水以30L/(人 d)计,生活用水量约为216t,产生生活污水约172.8t,主要污染物为COD、

36、BOD5、SS、NH3-N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等。(2)施工过程中施工用水,设沉淀池,沉淀后循环回用,不外排。 1.3噪声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为施工机械,新建工程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打桩机、挖掘机、装载机、吊车、升降机、振捣棒、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等,声源特点为移动性和固定性。施工期主要噪声源见表17。表17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一览表 序号机械类型声源特点噪声级范围dB(A)1轮式装载机不稳态源80-902平地机流动不稳态源75-853推土机流动不稳态源75-864轮胎式液压挖掘机不稳态源80-855吊车流动不稳态源80-856振捣器不稳态源70-757中型运输车流动不稳态80-85

37、8电锯不稳态源80-909升降机不稳态源80-8510打桩机不稳态源80-1001.4 固体废物(1)施工人员集中驻地产生生活垃圾3.6t(以40人施工180d,0.5kg/人d计),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1.5拆迁场区征用房屋涉及24户,涉及拆迁面积1600,现已全部完成,不在本次环评工作范围内。 2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 2.1废气(1)汽车尾气本项目汽车尾气主要来自于进出调度中心的汽车排放,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CO、NO2 和NMHC。站场车流量Q:本项目日营运车辆预计投入100辆,高峰车流量为30辆次/h,平均车流量为16辆次/h。站内车辆怠速行驶时间T:通常情况每辆车在站内

38、怠速停留时间约为5分钟。汽车燃油耗量A:车辆的运行状态即运行工况是由起步、换挡、加速、等速、减速滑行和制动等基本运行工况组成。在不同荷载条件、交通状况下以不同的驾驶模式运行时,其耗油量也有较大的波动。项目主要为大型车,根据类比调查结果,汽车进入调度中心站场的车速一般在14.5 时,燃油进行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当14.5 时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NMHC、NO2、CO 等污染物,经调查,在汽车停车时间(大部分处于变速状况)平均空燃比约为12。类比相关资料,大型车在怠速工况下的尾气组分的实测资料见表18。表18车辆在怠速工况尾气组分监测结果车型NMHC(ppm)CO(%)NO2(ppm)大型

39、车10804.4200由上述参数和下列公式可确定本项目停车场内客运车辆CO、NMHC、NO2 等的排放源强。排气量:D=QT(k+1) A/1.29G=DCF式中G污染物排放量,kg/h;D汽车废气排放量,m3/h;Q车流量,辆/h;T泊车时间,min/辆;K空燃比;A燃油耗量,L/min;C污染物浓度(容积比);F容积与质量换算系数;其中分子量 CO28,NMHC=15,NO246 空气比重1.29kg/m3采用上述公式及参数本项目高峰期流量下汽车尾气排放量为61.97m3/h,Gco为3.41kg/h、GNMHC 为0.26kg/h、GNO2为0.05kg/h,平均流量下汽车尾气排放量为3

40、3.05m3/h、Gco 为1.82kg/h、GNMHC 为0.14kg/h、GNO2为0.027kg/h。本项目汽车尾气污染物产生的情况见表19。表19项目汽车废气污染源强污染物废气污染物排放量高峰期/平均流量kg/h高峰期/平均流量kg/d高峰期/平均流量t/aNMHC0.26/0.143.94/2.11.31/0.7CO3.41/1.8251.19/27.318.56/9.9NO20.05/0.0270.77/0.410.26/0.14 2.2废水(1)生活污水本项目建成后,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建设项目用水取自市政管网,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员工60人, 用水量为50L/人.d,则用

41、水量为(3t/d)1095t/a;根据可研计算本项目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5012(人次/d),旅客用水3L/人.d,则用水量为(15.036t/d)5488.14t/a;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则全部排水量为(14.43t/d)5266.5t/a。污水经榆树大街市政污水管线进入榆树市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2.3噪声运营期的噪声主要为汽车进出站时的交通噪声等。进出站口的噪声值在65-78 dB(A),参照其他同类客运站类比调查结果,主要噪声源见表20。表20 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一览表 序号机械类型声源特点平均噪声值,dB(A)1进出站口车辆流动不稳态源75-782.4固体废物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以0.5kg/(人d)计,则生活垃圾产生及排放量为10.95t/a,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排放情况内容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