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杨华.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342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杨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杨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杨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杨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杨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杨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杨华.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 系 别: 人文科学系年级专业: 10级公共管理事务学 号: 1001076027学生姓名: 杨华论文成绩:指导老师: 朱丽丽 目录1.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1.1 内在激励理论1.2 过程激励理论1.3 外在激励理论2.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类型2.1 薪酬激励2.2 情感激励2.3 融入式激励2.4 荣誉激励2.5 职业培训激励2.6 权力激励2.7 负激励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中存在的问题3.1 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3.2 激励机制缺乏个体差异性3.3 不善于授权3.4 人力资源的再开发力度不够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策略4.1 个性化薪酬策略4.2

2、多层次激励策略4.3 通过科学民主的员工管理体系实现人性化管理策略5. 企业激励机制的三个构成要素5.1 经济福利激励5.2 绩效考核激励5.3 价值满足激励6. 结论7. 参考文献摘要: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本管理,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激励是管理的催化剂,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策略,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和优质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文章在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励策略。关键词:人力资源;激励;薪酬激励机制,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迅

3、速、有效地去追求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团结职工、凝聚职工,决定着组织是否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否见效,效益是否好,类似于“人推磨”,是为人们发挥优势和最大潜力来增效,还是“磨洋工”,这值得企业深入研究。无可否认,人的积极性、创造力是企业高效益、高效率的来源和动力。权力和奖金等方式都是激励机制的重要措施。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本管理,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尤其是优质型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如何最大效果地发挥出来,这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激励是管理的催化剂,综合运用多种激励策略,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和优质员工需求的开放的

4、激励体系,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1激励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激励理论可分为:内在激励理论、过程激励理论以及外在激励理论。内在激励理论主要考虑的是导致一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产生的那些内在需求是什么,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过程激励理论所强调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最典型的代表是期望理论;而外在激励理论所关注的则是通过了解一些环境变量来预测人在工作中的行为,最典型的代表是学习理论。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不难得到以下三方面启示:1.1 内在激励理论人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并且这种需要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为此企业必须随时注意了解和掌握在

5、自己的员工中所存在的多方面、多层次需要及其变化情况,并在一定的前提下通过管理实践、政策等等去调整,尽量去满足他们的各种个性化需要。1.2 过程激励理论人的行为是由他们的需要、动机及其所导致的态度所决定的。而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态度又不一定是对企业有利的,所以员工的需要获得满足并不一定能够导致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况“满意的员工并不一定就是高生产率的员工”。1.3 外在激励理论人的行为是可以塑造的。有意义的目标确实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引导和指引作用,从而强化他们的努力程度。因此,企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确定富有挑战的绩效目标,制定客观、准确的绩效评价系统,提供及时的绩效反馈意见,为员

6、工提供绩效改善的机会和条件,才能确保员工业绩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2. 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类型2.1 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是企业激励机制的核心,可以吸引、保留和激励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一个完整的激励报酬体系,应充分考虑报酬的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建立一个报酬合理的结构将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薪只是短期内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而福利则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深得人心的福利,比高薪更能有效的激励员工。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员工的差异性福利需要,可推行弹性的员工自助性福利计划,即允许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和要求内,不同等级的员工以及不同工作绩效表现的员工可以选择不同等

7、级的福利计划。这样可以加强员工对自己福利计划的参与,使员工产生有权利和价值的感觉。2.2 情感激励情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是人的行为最直接的一种激励因素,领导者的情感感染力能够控制和影响下属的情感,形成激励。领导者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动和征服下属的感情。同时,管理者应表现对员工的诚挚关心和热情,多从员工的角度来想问题,理解员工的需要。比如,在施工企业中,大多数一线员工都是从各地到一起。他们远离家人,更需要管理者的关心、认可与信任。基层管理者更要注意感情的投资,对员 的感情,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自内心情感的关心员工的家人,从员工家人的角度出发,家

8、人在工作上首先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和鼓励员工,更能有效的激励到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中来。2.3 融入式激励如果一个单位领导者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广大下属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机会,那么这个单位的生产、工作和群众情绪,内部团结都能处于最佳状态。广大员工参与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员工参与能使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的重大问题,可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参与管理为员工提供了获取他人重视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就感。管理者应当为广大员工参与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4

9、荣誉激励荣誉是贡献的象征,每一个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可以迸发出强大的能量。许多企业从员工这种特殊需求出发,通过给予员工各种荣誉,收到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佳激励效果。员工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获得奖金、奖状,上光荣榜,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要,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2.5 职业培训激励培训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员工来说,职业发展是人生大事,如果企业能够给予帮助和指导,并且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员工就会为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忠诚和业绩来回报企业。2.6 权力激励除了报酬激励最见效外,还有发展机会的激励,对

10、于在企业起核心作用的员工,有专业技术特长与技术绝招、能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开拓市场客户、技术革新能手,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妨给之提供循序渐进的提升机遇,好钢使在刀刃上,升职是有别于提薪的更见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措施。权力这个激励措施,或与业绩挂钩,或与高薪结合使用,促进作用更大。2.7 负激励激励不仅仅只有正面的一些激励,也需要结合一些负面的激励方式,如批评、惩罚、降级、罚款等,通过这些手段给员工造成一定的压力,迫使其规范自己的行为。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中存在的问题3.1 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前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几乎都有企业所有者决定,以人治企的成分居多,过多

11、依赖传统式管理。在发展初期,很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一部分由业主的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担任。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传统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引发人才持续性增加的需求与家族式单一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这样,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3.2 激励机制缺乏个体差异性影响个体努力程度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外部因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影响。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员工还具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获得情感上的释放

12、或满足等。但在很多企业里,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为此甚至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3.3 不善于授权有些领导担心下级干不好,便不断干预下级的工作。下级被看作是赚钱的工具,是一个纯粹的“经济人”,没有自主权,时间久了,就会养成依赖心理,因为没有授予自主权,下属也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这对企业来说,也是资源的浪费。3

13、.4 人力资源的再开发力度不够企业需要的人才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获得:培训、留用和引进。但目前企业员工培训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如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培训理念落后等问题。企业中进行系统化培训的还很少,而且受行业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差别较大。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策略4.1 个性化薪酬策略企业员工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薪酬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员工不同的需要,因此针对不同的员工制订个性化的薪酬制度更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薪酬自助餐也就应运而生。自助式薪酬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企业与员工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制定个性化的薪酬菜单,一方面节约了组织投入的人力成本,提高了激励的效果,另一

14、方面是组织人本管理的重要体现,有利于组织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研究发现,从企业内部来讲,员工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对薪酬水平的关心。所以,薪酬体系要想有激励性,保证其公平性是必须的。公平性包括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对外公平,要求企业的薪酬水平与行业的薪酬水平要相当;对内公平,要求企业按贡献定薪酬。如果员工感觉报酬分配不公,他们就会感觉不满,只有保证公平,员工才能正常工作。但是,仅仅保证公平是不够的。要想有激励效果,还要提高薪酬水平。高的薪酬水平可以形成对外竞争优势,员工会有优越感,认识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4.2 多层次激励策略联想集团的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

15、一个秘方,联想集团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联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80年代第一代联想人,公司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联想人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联想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

16、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联想集团始终认为只激励一条跑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激励多条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哪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他们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固化操作。4

17、.3 通过科学民主的员工管理体系实现人性化管理策略首先要充分尊重员工意见。聘用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优秀的企业应能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通过让他们参与对企业发展、内部管理、组织活动和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让员工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建议权,从而凝聚其心、激励其人、发挥其力。其次,鼓励员工创新工作。企业管理者应当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鼓励员工创造性工作,特别是鼓励、支持优秀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市场主导创新、企业支持创新、员工推动创新的工作格局,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再次,关注员工的人性化机制。一方面可以在完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

18、,逐步建立更多层次的奖励措施,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通过增加工资、奖金、福利和赠送生日、节日小礼品和慰问品等方式,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富有企业特色的精神奖励制度,开展丰富多采的竞赛评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授予称号,赋予荣誉,给予表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5 企业激励机制的三个构成要素5.1 经济福利激励经济福利激励也就是通过企业薪酬管理,让人们的工作努力程度和对企业发展目标实现所作贡献的大小,与其所获得的经济福利工资的高低、奖励工资的多少、福利和津贴的多少直接而紧密地挂起钩来。让人所期望的实现经济福利增加的欲望的满足,只能选择通过多努力、多贡献来实现。并

19、且要让这种努力和贡献与他们在经济福利上的收益大小相适应,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但这里的劳不仅仅是指的努力的过程,而更多的是指的努力的结果,即为企业业绩销售收入的增加、市场份额的提升和投资回报率的提高,所做的贡献的大小。单有态度这种劳,是不能给予经济福利酬赏的。若其劳不能贡献于企业业绩的改变,对企业价值和目标的实现没有什么帮助,就只是一种空洞的苦劳。企业只能认功劳,不能认苦劳。只能按照功劳贡献的大小,从企业获取经济福利。企业是一个以获得现实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不能仅仅靠空洞的理想和苍白的意志实现存在和发展,必须有人为它创造实实在在的创造经济效益,使它获得存在和发展。一种不

20、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苦劳,或者空有美好愿望的态度,不能为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5.2 绩效考核激励很少有人把绩效考核当作激励机制的一个构成部分,认为它只不过是为工资的增减、奖励工资的发放提供一个依据。除此之外,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满足,相反是对人是种一种折腾。这是一种对人性没有深刻认知的偏见。人要获得“能”的欲望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尤其在企业内部实现自我价值,就需要通过绩效考核进行比较,为每个员工提供大家认同的“人无我有”结构。如果没有绩效考核进行科学地比较,也就难以确定每个人的“人无我有”,也就难以让人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定期的公正、公平、客观、准确、全面的绩效考核,会给积极工作、

21、努力作贡献的人带来极大的满足。这就像我们在学生时代希望自己所长的功课天天考试一样,以通过考试在考分上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己的满足。并且单有经济福利增加得比他人多,这种多还不一定能给他带来“能”的欲望的满足。如果没有严格而公正的绩效考核作基础,从企业获得了比他人多得多的经济福利,也会让人看不起,自己心里也会感到压抑。最典型的是老板的姘头,她从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可能比一般员工要多很多,可人们不一定认为她能,她自己也不会感到“能”的欲望的满足。中国有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也就是说读书知理的人非常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被人所知。如果有一个地位显赫的人赏识他,他会感到这是一种莫大的恩惠,因而他会以死相报

22、。在封建专制社会中,一个人能为有权力、有地位的人赏识,也就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具有较多平等的现代社会,众人能认同其价值,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正是这个原因,使绩效考核直接成为构成企业激励机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自我价值的满足,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的相互比较,对每个人独特的“人无我有”结构的进行确定绩效考核和各种形式的比赛来实现。这种比较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实施。海尔的日清考核体系是一种比较,各种形式的劳动比赛也是一种比较,通过赛马机制竞聘上岗,更是一种比较。在这里有意义的不仅是这种比赛的奖赏,而是这种比赛本身通过比较所形成的“人有我无”结构。这就是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5.3 价值

23、满足激励价值满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一是价值判断实现的满足。前者就是“能”的需求的满足,后者就是“善”的需求的满足。价值判断的实现,要依赖于企业的文化氛围。当这个企业有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的文化,每一个员工有相对较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大大小小的决策中来,使其自身的价值观念有机会得到表达和认同。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工作,他也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满足。他感到被人尊重、被人信任和被人关怀,他也就感到他自己和自己观点的重要,从而感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在这种文化氛围内工作,他的智慧和潜能就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发挥,进而使他感到自身的存在与这个企业的依存关系,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24、。尽管价值满足激励是一种相互的过程,但在并非完全平等的企业组织中,却首先需要老板和上司主管平等地对待下属员工,尊重、信任、关怀下属员工,让下属员工的价值判断有机会得以表达和实现。如果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下属员工就会感到在这个企业小社会中的权力和地位,感到自己的重要和价值,即获得“善”的欲望的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把自己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团队中来,与企业这个团队溶为一个整体,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团队的所有活动中,以这个团队整体的荣为荣,以这个团队整体的辱为辱,以这个团队整体的得为得,以这个团队整体的失为失。价值满足激励,不是简单地构筑一种边际处境,迫使人把潜能发挥出来,而是让人愉快、自豪、有抱负、

25、有信心,能使自己的潜能自然地发挥。当人的“善”的欲望得以满足时,他的意志方向就直接指向了他以之为善的活动,他是用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真正地自己为自己生活。他的精力就会格外地充沛,他的热情就会格外地高涨,他也就会微笑着面对着需要他所作的牺牲。所以,同是中国人,但只有共产党的部队才会有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而国民党的部队只会有逃兵。6. 结论总体而言,每个企业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发展背景、外部和内部环境,因此,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用人和留人方式,但激励是每个企业都会用到的管理机制。激励就是为每个职工提供一种追求与达到目标的手段,这些目标将会满足其个人的需要,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运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参考文献:薛军.浅谈企业如何有效利用激励理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0).刘乙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问题研究J.河北煤炭,2009(2).程特立.浅谈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J.世纪桥,2009(6). 孙平;基于能力的经理选择与激励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单文慧;TCL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及激励机制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5年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宋志鸿;以激励机制强化公司治理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