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化学实验教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355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振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振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振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振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振化学实验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振化学实验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振化学实验教学.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振化学实验教学王以权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200032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理论和规律很大的一部分是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我们认为,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同样,化学教学也离不开化学实验。目前我们的教学中似乎离开实验照样能“教好”化学,如果纯粹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课堂上不做任何实验,一些老师还是有办法让学生在中考、高考中考出不错的分数。但,事实上长期缺失实验的化学教学,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对化学学科在认识上产生偏差,学生中喜爱化学学科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化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实验意识及实验能力方面和国外的学生差距拉大了,我们的学生比较怕进实验室,不愿意沉在实验室里

2、开展实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然而,从事化学工作的人员数量、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我国化学学科的研究和化工生产在国际上还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我们化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在升学考中考出优秀的成绩,我们还要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培养我国的优秀化学工作者打好基础。我们的化学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必须符合化学学科本身的规律。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中学化学实验尽管只是非常基础的、比较初级的实验,但,却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只有经过教师加强在实验上的精心引导,严格、规范的实验训练,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化学学科

3、的领域。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古人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我曾作过“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课题研究,研究结果是学生学业成绩和非智力因素相关程度远高于智力因素,特别和非智力因素中的求知欲等方面特性相关更为显著。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实验能提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被实验现象所吸引,会产生对实验结果的期待,有时还会发生认知冲突,会引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从而在学

4、习过程中产生兴趣。我们老师有这样的体会:大多数学生几乎对所有的化学实验都感兴趣,特别对有声、光、电现象的实验更是兴趣倍增。因此,化学教师要把化学实验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法宝”。“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氢氯爆鸣”、“铝热反应”、“银镜反应”等实验一定会引起所有学生热烈的反响,久久保留在学生的记忆中,“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压力对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平衡的影响”等实验则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深入的思考。所以,有经验的老师一定会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安排相关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情意发展的目标。2)加深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听到学生抱怨化学内容太多

5、记不住,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感到化学很难学。学生受到一些化工厂重大事故和污染环境等事件的影响,认为化学是一门危险的学科,今后不愿从事化学化工事业。化学学科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名称、俗称、颜色、状态等等,如果学生把这些内容作为无意义的符号来记忆,光靠死记硬背确实很难记住,更谈不上理解了。化学实验具有直观,能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特点,所以学生对做过的实验往往记得比较牢。我们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记住和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方程式,那应该是相当有效的。如,硝酸铜受热分解,实验中可以观察到蓝色的硝酸铜逐步变为黑色的固体,试管中产生大量棕色的烟,并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

6、燃。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毫不费力地记住和理解这一性质和相关方程式。化学是和生活、生产、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我们可以用化学的方法生产必不可少的产品,可以用化学的方法测定周边环境的状况,也可以用化学的方法治理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自己。如,可以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自制硫酸铜试纸检测周边环境中或阴沟附近是否有硫化氢气体的存在,从而要否采取通风等相应的措施,保护自身的健康。再如,用硫酸铜制作新制氢氧化铜检测尿液中有无葡萄糖,以监控糖尿病患者的大致病况。人们的生活、生产,社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化学,所以,化学不是污染、危险的代名词。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验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

7、培养。课堂实验,通常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实验,则要求学生实验前要熟悉实验目的、过程和要求,实验中注意训练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学会如何观察,要仔细观察实验的全过程,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学生实验还要作好记录。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出现实验偏差或失败,要找出原因,在重做时取得实验成功。拓展实践,侧重知识的拓宽,思维广度的加大。严格的实验训练,除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操作、观察、思维、推理、分析等能力外,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观点。如,金属钠和水反应,学生看了教师完整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就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一个简单的钠和水

8、反应的实验,贯穿了一系列细节,每一个细节都说明一个问题。如,我们把金属钠放在煤油里、塑料片能把钠切开、钠浮在液面上、钠熔为球状、反应一段时间后产生火光等现象逐一分析,可以得出金属钠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实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把每次实验的作用积累起来,学生能力就能得到较大发展。二、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化学实验是一种教学手段,也可以看成一种教学资源,作为资源是不可废弃的,应很好地加以利用,并进行多层次的开发,使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不是简单地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些实验,而是要有指导思想,要有一套较完整的实验构思和安排,明确

9、和强化实验的功能,把实验和教学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观察、思维、推理、分析、综合、创新等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兴趣、学习动机、求知欲、满足感、爱好志向等情意方面得到发展。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要求,从几个不同层次进行梳理、开发和利用。1)用好实验内容经统计化学教材中的课堂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践等各种实验,初三年级有73个,课堂实验占43.9%,学生实验占47.9%,探究实践等占8.2%;高一年级有64个,课堂实验占57.8%,学生实验占25.0%,探究实践等占17.2%;高二年级有35个,课堂实验占54.3%,学生实验占34.3%,探究实践等占11.

10、4%。从统计可以看出教材实验安排的特点,初中实验内容数量多于高中,初三是化学教学的起点年级,提高实验的密度,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由浅入深的了解。进入高中后,随着化学理论内容的增加,适合高中学习的相关实验有所减少。三个年级课堂实验所占比例基本为百份之四十几到五十几,较明显的是高中的探究实践比例有所提高,说明对高中学生在开拓视野,开阔思路方面要求更高些。实验要发挥作用,首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看得真切,让学生看到最真实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目前教材中提供的实验,通常没有太大的难度,实验成功率比较高,问题在于教师要在加大实验的可见度方面做足文章。如,有些实验可以把用试管

11、改为用烧杯,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传看,有些实验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打在屏幕上,有些实验可以把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会不断产生新的体会,会对现有的部分实验会感到不满足,尝试突破,根据教学实际对一些实验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更易操作,现象更明显,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如,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硫和铁反应生成的硫化亚铁制硫化氢气体等等。课堂教学中有些实验主要是要达到让学生体验实验现象和掌握操作方法的目的,有些实验是要达到让学生验证结论的目的,有些实验是要达到让学生探索新知的目的。实验的这些目的要求各有各的作用

12、,都很重要。教材中很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进程,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实验方面进行不同目的要求的处理,对初学者侧重体验和验证,有一定基础后,则加强探索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教材强化了这方面的目标,除了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探究实践方面的实验,还把有些课堂实验和学生实验有意识编排成可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如,初三化学第一学期4.1章节的“白磷燃烧条件”的课堂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和现象的观察研究探讨白磷燃烧的条件。教材中更多的实验可提供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成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探索的方式,在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大有作为。如,初中的“水的分解实验”,高一的“电解饱和食盐水”,高

13、二的“比较苯和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等等。在教材中也有一些完全重复的实验,如,粗盐提纯、乙醇的催化氧化等,高中的要求应该不同于初中,教师可以增加内容,提高要求,使学生有新的感受。如果我们理科教师都能认真做好这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学生“高分低能”,“知识基础扎实,创新能力不强”的状况。2)引导实验延伸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不少教师常常采取加大解题训练的力度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反复的解题训练确实会有效果,但是,成绩上去了,学生负担加重了。学生长期超负荷学习会伤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学习变得消极被动。我们化学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实验来改变这样的局面,减少重复

14、的解题训练,安排布置一些易做、安全、趣味性强的实验作为家庭作业,把实验从课堂延伸到家庭,让学生从实验中恢复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地学习。虽然家庭做实验的条件十分有限,但,只要做有心人,会发现中学阶段适合做家庭实验的内容有不少。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固体酒精、除臭剂、汽水、硫酸铜晶体的制作等有好几十个实验可做。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设备,把化学实验拓展到课外,开展拓展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对化学学科有特别爱好的一部分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引导他们走上献身科学之路。3)研究实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

15、们的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学校教育中,除了通过改进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要以教师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上海的化学教师曾经在这方面非常活跃,发明创新了不少效果极好、构思独特的实验仪器。如,当时上海市化学实验小组几位老师发明制作的“电解质溶液导电实验仪(发光二极管)”、“硫化氢气体系列实验仪”、“气体性质综合实验仪”等。这些创造发明不仅在各类评比中获奖,更可贵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学生对创新的热情。我们要发扬上海教师的创新精神,继续探讨实验创新,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4)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懂得方法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崇尚实践精神,养成

16、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确立坚持不懈的研究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体现科学和人文的统一,达到教育的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课堂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要取得实验成功,必须在实验前周密准备,实验中正确操作,仔细观察记录,实验后分析,得出结论,实验失败要寻找原因,继续实验,直到成功为止。如果每次实验都做到严格要求,决不马虎,尊重客观,杜绝做假。学生长期在这样氛围的熏陶下,会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化学实验教学在上海是有较好的基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化学实验曾被多数教师充分重视过,化学是当时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学科。一些教师在实验方面很有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不少实验创作在“京、津、沪、渝、川化学实验评比

17、”和“全国教育工作者创造发明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上海的化学实验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化学实验教学对于促进化学学科教学方面在全市范围内有过比较典型的案例。当前,上海的二期课改,为开展实验教学创设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一旦,我们师生从应试教育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将化学实验教学深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我们的化学教学一定会更加有效。参考文献1. 无机化学北师大、华中师范、南京师范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

18、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

19、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

20、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

21、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

22、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

23、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