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357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 集团用户专线典型接入方案应用场景研究 项目第一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申请单位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2012年 11 月目 录=项目结题报告1第1章 项目背景和意义3第2章 项目特点和功能描述4第3章 项目主要内容53.1 业务需求分析53.2 承载技术分析63.3 承载方案建议19第4章 主要创新点26第5章 实际应用效果总结275.1 SDH光纤直趋+单独组环方式275.2 MSTP光纤直趋+单独组环方式285.3 PTN光纤直趋+汇聚单独组环方式28第6章 其他说明30第1章 项目背景和意义随着全业务运营的深化,集团专线等有线接入业务已逐步成为主要业务之一。

2、而此类业务在业务接口、带宽、资源和保护等级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同的要求。且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数据业务的大量普及,用户对网络的带宽要求和安全要求也在逐渐提高,IP化和高带宽已成为集团专线业务的发展趋势。目前,移动已建成SDH/MSTP、PTN、OTN和PON等设备承载网和面向全业务的光缆承载网,原则上可以满足各类业务的承载需求。但是受到网络资源的限制和基于项目收益的考虑,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承载方案。即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类网络的资源和优势,选择安全、经济、易维护和易扩容的承载方案。基于以上分析和考虑,本项目将分析和研究现有各类有线承载技术的优劣势和各类专线的需求特点,研究各种方案的

3、应用场景,为全业务运营中的各类专线需求的承载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意义是:(1)梳理了各类专线解决方案,清晰了各类方案的应用场景,为专线接入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2)将各种专线接入技术和网络进行了明确定位,指导了各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方向,避免多网重复建设等问题。图1-1 带宽需求发展趋势示意图第2章 项目特点和功能描述本项目充分分析集团专线业务需求特点,根据需求的接口、带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归纳分类,并结合主流承载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以及网络资源情况,制定各类需求相对应的承载方案。承载方案具有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和经济可靠的特点,为全业务运营中的各类专线需求提供借鉴和参

4、考。本项目的主要功能架构如下:(1)针对各专线的接口、带宽和网络结构等特性进行研究和归纳,得到专线用户的分类集;(2)分析各类传输技术和网络的特点,提出可行的专线解决方案;(3)综合分析专线需求和技术特点,研究各类技术的应用场景。图2-1 项目功能框架示意图第3章 项目主要内容3.1 业务需求分析集团业务是全业务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大运营商争夺最为激励的战场。集团业务也是客户种类最多、要求最复杂的业务需求,必须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采用最佳的技术手段予以接入。从客户类型角度分析,集团客户主要分为政府机构、行业用户和企业用户;而从业务角度分析,主要包括裸纤出租、专线业务、VOIP语音和互联网业

5、务等。表 3.11集团用户主要类型统计表用户类型用户特点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内部专网的应用较多,如党政专网、国税地税内部网络等,其对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但对接入技术一般没有明确要求,带宽要求不一。行业用户主要包括学校、银行等,该类用户对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且对接入技术一般有明确的要求,带宽一般为10M左右,但已呈现增长的趋势;比如金融业要求为10M的MSTP专线。大型企业一般有多个分支机构,主要用户分支机构间的办公网络互联,一般只对带宽敏感,对网络其他性能没特殊要求。中小型企业一般没有多个分支机构,以互联网接入为主。表 3.12集团业务主要类型统计表业务类型业务等级带宽需求对传

6、输网的要求裸纤出租对管线资源的要求较大专线接入高2M/10M/100M/GE均可能具有高可靠性、高私密性VOIP语音接入高64K/2M具有高可靠性、低时延互联网接入低2M/10M/100M/GE均可能安全性、私密性要求一般3.2 承载技术分析全业务需求的承载技术以有线技术为主,无线技术为辅。在未来全业务均向IP化方向发展的形势下,IP核心的技术是大势所趋。综合技术成熟性、可持续性和移动现网资源情况,现阶段移动能够用于专线接入的有线技术主要包括光纤直连、IP over WDM/OTN、MSTP、MSAP和GPON,而无线技术主要为数字微波、WIFI和Wimax几种方式。3.2.1 有线传输技术3

7、.2.1.1光纤直连光纤直连即采用光纤资源直连将IP网络业务节点路由器/交换机连接组网。通常利用路由器/交换机提供的各种IP业务接口:FE/GE/10GE/POS等直接承载在光纤上,实现IP业务的传输连接。采用光纤直连的方式,虽然实现方式较为简单,但随着IP业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本身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广泛应用: 需耗费大量的光纤资源,光纤利用率低,快速消耗管线资源,增加现网管线资源压力; 存在“黑光纤”隐患,即无法监控、定位、管理光纤出现的问题故障,故障的发现和定位均需要用户配合,抢修效率低; 网络保护由用户设备实现,移动无法对业务提供多路由电信级保护; 缺少有效的资源与QoS的映射关

8、系,无法规划网络QoS,端到端的QoS使业务(VoIP、VOD、VPN等)难以开展。正是由于光纤直连方式存在上述缺陷,故光纤直连被认为是解决业务承载的初级方案,在接入末端可适当的选用,但对于长距离端到端的连接(接入点至局端),不建议大规模使用。3.2.1.2 IP over WDMWDM传输技术具有带宽高、传输效率高和距离长等方面的优势。IP over WDM技术,是利用SDH帧或者GE/10GE帧结构,将IP业务直接映射进WDM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减少了网络各层间的中间冗余部分,也减少了SDH、ATM和IP等各层间的功能重叠以及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费用。同时,由于省去了ATM层和SDH层,所

9、以传输效率高,额外开销低,简化了网管,并可与IP的不对称业务量特性相匹配,充分利用带宽,大大节省网络运营商的成本,从而间接地降低了用户获得多媒体通信业务的费用。IP over WDM优势主要有: 超大的系统传输容量:通过波道复用技术,现网中常用的WDM系统已能提供1.6T的系统容量,支持40/80/160波的波道复用,超大的系统传输容量非常适合现日益增长的IP业务传输的带宽需求,更大大节省了光纤资源; 灵活的组网方式:WDM系统可灵活的组建成链形、环形等网络结构,便于网络的规划和后期的工程维护操作; 灵活的业务调度能力:WDM系统中OTM、OADM站型的应用,可依据IP业务网络的需求,实现波长

10、级的IP业务调度。同时,随着ROADM节点设备逐步运用,在大大增强WDM系统中的业务调度的灵活性的同时,也会提高WDM系统对新业务需求反应速度; 超长的传输距离:WDM系统自身具备超长距离传输能力,能够有效减少长距离数据设备的成本建设要求。现在成功商用的超长传输WDM系统(ULH),已实现1000KM以上无电中继的传输; 丰富的业务接口:WDM系统能支持的2.5G POS、10G POS、10G WAN、10G LAN的接口,丰富的接口类型,能满足各种IP业务接口类型的传输需求; 完善的保护恢复能力:WDM系统已能提供的完善的保护功能:光线路复用段保护、光通道的11和1:N保护、光线路保护,1

11、:N的OTU保护等。通过WDM系统完善的保护功能,大大增强了IP业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当然,IP over WDM也同样存在的问题,它只是提供了大量原始的传输带宽,不具备业务快速配置及调度功能,不具备业务多路径保护能力,在网络IP化的进程中,很难满足业务迅速开通,管理方便,高安全等级的要求,因此它是传输网络IP化过渡时期承载大颗粒业务的可选技术之一。3.2.1.3 OTN技术OTN技术是在WDM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电交叉功能,实现了电路的灵活交叉和开通,从而解决了WDM技术组网及业务的保护功能较弱,无法满足大颗粒宽带业务高效、可靠、灵活、动态的传送需求。为了逃离这一困境,新一代基于OTN的智能光

12、网络应运而生。OTN以多波长传送(单波长传送为其特例)、大颗粒调度为基础,综合了SDH的优点及WDM的优点,可在光层及电层实现波长及子波长业务的交叉调度,并实现业务的接入、封装、映射、复用、级联、保护/恢复、管理及维护,形成一个以大颗粒宽带业务传送为特征的大容量传送网络。多层面调度的互相配合与统一控制,使OTN实现更加精细的带宽管理,提高调度效率及网络带宽利用率,满足客户不同容量的带宽需求,增强网络带宽运营能力。同时,可实现不同层面的通道保护或共享保护。OTN的主要优点是完全的向后兼容,它可以建立在现有的SONET/SDH管理功能基础上。它不仅提供了存在的通信协议的完全透明,而且还为WDM提供

13、端到端的连接和组网能力。OTN有能力支持40Gbit/s和未来的100Gbit/s线路传送能力,是真正面向未来的网络。OTN为GMPLS的实现提供了物理基础,扩展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到波长领域,虽然目前尚未实现内置控制平面的设备商用,但其显著的优势使得OTN技术将成为未来核心层面大颗粒业务调度的优选技术。3.2.1.4 MSTP技术MSTP(多业务承载平台)技术是在SDH系统中增加IP功能模块,通过类HDLC的PPP、LAPS、GFP等协议将IP业务包封装进SDH的VC12、VC3、VC4等容器中,利用SDH网络做为IP业务的承载平台,实现在SDH平台上传输IP业务。运营商大力建设的SD

14、H传输网络,是在主干网上实施MSTP技术必要的物理基础。SDH标准本身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较低的协议开销和较高的带宽利用率,不同体系、不同速率的信号都可以在SDH信道上复用和解复用,并且在SDH传输平台上方便地实现全球性网络互连,缓解城域网资源紧张的压力,同时SDH技术利用其完善的OAM(操作、管理、维护)功能,克服了“黑光纤”的问题。SDH技术固有的50ms电信级网络保护能力,则为IP网络的安全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展示了MSTP技术的优越性。MSTP技术可以对现有的多种成熟的网络协议(如IP、IPX等)进行封装,支持多业务传送,可以同时兼顾TDM业务与IP业务的承载需求。在实现SDH

15、网络透明传输IP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在IP功能模块上开发二层交换功能,引入数据网络层的MPLS、STP等协议,便可在SDH网络上实现IP业务的二层网络交换功能,从而提高了SDH网络中IP业务调度的灵活性。此外,在目前多媒体网络尚不能够有效支持大量用户同时使用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时候,MSTP技术充分利用IP广播的优点,合理利用网络带宽,因而具有相当大的竞争优势。MSTP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可以有效保护现有投资,业务开展迅速;新建网络可以兼顾语音接入,成本较低; 支持多业务传送,且多种业务统一网管,便于运营管理,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模式; 安全可靠,实时传送,专线业务模式下性能好; 技术

16、和设备成熟,应用非常广泛。虽然MSTP作为IP业务的承载平台相对采用光纤直连方式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SDH环网过长,和上层IP网的网状需求差异大; 网络带宽资源利用率低,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动态化和差异化的传送需求。这主要是因为SDH网络为固定带宽分配网络,而IP业务具有突然性强、流量变化大的特点,所以在网络设计规划中需按照IP业务的峰值带宽需求在SDH网络预留的固定带宽,由此造成网络带宽利用率较低; 主要基于SDH VC的调度和交换,大带宽的提供能力较小,难以满足业务IP化、高带宽、大颗粒化的发展需求,比较适合小颗粒IP业务(FE)的承载。MSTP技术统计复用能力较弱的特点

17、决定了其提供大带宽的成本较高,尤其是随着GE业务的大量出现,若采用MSTP作为IP业务的承载平台,其所能提供的传输带宽资源已经显现出力不从心的局面,但在全业务开展初期,考虑到业务IP化程度不高,仍然以E1颗粒为主,对统计复用要求实际并不高,MSTP 的弱点并不明显,因此仍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3.2.1.5 MSAP技术MSAP(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多业务接入节点)是融合SDH、PDH、以太网技术的多业务接入设备,定位于城域网接入层。能够同时实现TDM业务和以太业务的接入、汇聚和传输,并提供统一的网络管理。(1)网络位置MSAP系统作为末端接入系统,能

18、够向用户提供E1/V.35租用线和专线业务以及以太网专线业务MSAP系统通过SDH接口或以太网接口与SDH/MSTP传送网或IP城域网相连;通过E1,10/100BASE-T接口或V.35接口和客户设备相连。MSAP系统通常采用两种总线方式:一种为TDM总线;另一种为TDM和IP总线,能够将以太网业务不经SDH交叉直接汇聚到IP城域网,并实现各种业务板内以及业务板之间的以太数据交换。MSAP系统可以通过带内和带外方式和网元管理系统相连。(2)功能模型MSAP设备包括局端、用户端和网元管理系统3部分。局端设备具备SDH交叉功能,和用户端设备通过PDH光接口或者100BASE-FX接口相连。MSA

19、P局端设备的线路口可以提供STM-1光接口,SMT-4光接口,E1接口。业务板可以提供PDH光接口,100BASE-FX接口,10/100BASE-T接口,GE接口,E1接口,V.35接口,STM-1光接口。用户端设备包括3类:PDH光端机,光纤收发器和SDH/MSTP光端机。可以提供E1接口,V.35接口和10/100BASE-T接口的一种或者多种。MSAP系统的管理信息通过以下方式传送: 带内方式:采用专用E1电路(利用STM-N中的一个VC12实现通道)或SDH的DCC通道。 带外方式:IP网,通过外部10/100BASE-T管理接口通过IP网络接入到网元管理系统(EMS)。(3)MSA

20、P功能MSAP设备可以满足SDH节点的基本功能要求、支持SDHSTM-1和STM-4光接口能力、具有灵活的交叉连接处理能力,支持业务板到线路板,业务板到业务板以及线路板到业务板交叉连接类型,交叉连接方向支持单向、双向、广播(可选)和环回方式。可以提供低阶通道VC-12级别的虚级连功能,并提供级联条件下的VC-12颗粒的交叉处理能力。MSAP的以太网业务组成透传和交换两种方式,透传功能是指来自以太网接口的数据帧不经过二层交换,直接进行协议封装和速率适配后,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然后通过SDH节点进行点到点传送。MSAP局端设备的以太网透传功能包括: 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应保证以太网业

21、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 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GFP协议。 数据帧应采用VC通道的虚级连映射,可选采用连续级联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MSAP的以太网交换功能是指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VC通道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MSAP局端设备的以太网交换功能包括: 传输链路带宽可配置。 实现以太业务汇聚和端口收敛功能。 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GFP协议。 数据帧可以采用VC通道的虚级联映射,采用连续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实现转发/过滤以太网数据帧的功能,该功能应符合IEEE 802

22、.1D协议的规定。 能够识别符合IEEE 802.1Q规定的数据帧,并根据VLAN信息进行转发。 识别符合IEEE 802.1ad规定的数据帧,并根据S-VLAN和C-VLAN信息进行转发。 提供自学习和静态配置两种方式维护MAC地址表。 IEEE 802.1D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或支持IEEE 802.1D生成树协议(STP)。 IEEE 802.1p CoS优先级队列。 (4)保护倒换功能MSAP设备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护功能。MSAP局端设备可以支持主控模块的保护、交叉盘的保护、上联光口保护、电源模块的保护以及时钟模块的保护。在倒换的过程中,所有业务配置和业务连接不会发生差错或丢失,业

23、务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保护倒换时间不超过50ms。同时,倒换支持人工倒换和自动倒换模式。 (5)MSAP传送以太网协议MSAP设备采用GFP协议封装以太网MAC帧,GFP是数据信号映射到SDH的通用成帧协议。同时,MSAP设备支持LCAS功能,LCAS在虚级联源和宿的适配功能中提供了控制机制,能够无损地增加或减少VCG链路容量,以满足带宽需求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提供了临时删除失效链路成员的能力。 (6)定时与同步要求在自由振荡状态下,MSAP设备时钟的频率准确度优于4.610-6。当MSAP设备正常锁定参考源一段时间后丢失参考源,其将进入保持状态。MSAP局端设备时钟的最小牵引范围应为4.610-

24、6,牵引出范围不小于4.610-6。局端设备支持的同步参考源可以为: 线路板提供的STM-1/4线路信号。 2Mbit/s或2MHz外定时信号。 PDH支路信号。MSAP局端设备能支持同时设置多路参考源信号,并对每路参考源设置一定的优先级。局端设备时钟能正常跟踪并锁定于高优先级的同步参考源,当高优先级参考源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倒换至低优先级参考源。当高优先级参考源恢复后,被测设备在恢复等待时间(WTR)后又自动倒回线路参考源。若所有参考源均发生故障时,MSAP局端设备将进入保持或自由振荡状态。(7)网络管理MSAP相比较协议转换器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其可管性,可以提供集中的网络管理功能。MSAP

25、的网络管理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报表管理。配置管理可以包括对网元初始化配置;建立和修改网络拓扑图、网元、光链路、子网等拓扑元素的显示;配置和监视网元状态,包括网元的管理状态、通信状态、可用状态等;对网元数据的管理功能,支持网元数据查询、打印、输出和一致性检查等网元软件下载功能,具备在线升级功能和实现用户侧端口状态链路转移功能。配置管理可以实现对以太网业务进行配置,包括以太网端口,VLAN,带宽以及以太网过滤表等信息进行配置。配置管理可以对V.35业务和E1业务进行配置。配置管理还包括对用户端的远程配置,可实现远程配置用户端设备的10/100Base-T接口状态和速率,包括

26、自适应、双工、流控等远程配置用户端设备的E1接口相关参数、配置用户端设备的V35接口,包括速率、时钟模式、接口方式以及对用户端设备进行复位功能和配置用户端设备的远程环回测试功能(E1,V.35)。配置管理还可以实现对SDH,同步定时,网元时间以及保护倒换等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包括SDH性能监测参数,以太网性能监测参数,E1业务性能监测参数和V.35业务性能监测参数,以及对性能数据的查询、显示、统计和保存等。告警管理的告警源包括对SDH物理接口告警,再生段告警信息,复用段告警信息,高阶通道(HOPL)告警信息,低阶通道(LOPL)告警信息,PDH性能告警,PDH物理接口告警,以太网业务告警和用户端

27、设备告警。告警管理还可以包括告警的收集、分类、显示、查询、统计、告警的处理以及告警的清除等。安全管理可以按照管理区域细分操作权限。管理区域可以通过不同客户所辖范围或者地域进行划分,可以实现不同客户的安全管理。不同级别的管理员有不同的权限,确保访问请求的发起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执行管理操作。敏感信息或固定用户终端鉴权属性,数据库和配置数据只能由授权的个人和管理系统进行操作。报表管理是针对上述管理功能进行再次汇总,包括告警汇总报表、路径汇总报表、性能汇总报表等。 (8)与MSTP互通情况MSAP使用标准的STM-1接口与MSTP对接,可以为不同的业务配置不同的时隙。双方使用标准GFP封装的以太

28、网业务,便可以实现以太网业务的互通。同时,通过支持标准的SDH开销字节,可以大大提高设备运行时的维护管理能力。3.2.1.6 PON技术无源光网络(PON)是指在OLT(光线路终端)和ONU(光网络单元)之间的光分配网络(ODN)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其典型的拓扑结构为点对多点的星型结构。 图 3-1 PON组网示意图PON系统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星型组网系统,特别适合末端接入层面的组网环境,实现FTTx的各种场景:FTTB(大楼)、FTTC(交接箱)、FTTH(到户)、FTTO(办公室),而且OLT有丰富的接口,可承载TDM到IP分组等多种业务,带宽吞吐能力巨大。PON的技术优势主要为: PON

29、为无源纯介质网络,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系统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 业务透明性好,带宽较宽; 节省光纤:点对多点技术单纤双向传输,减少了光纤占用; ODN用户共享,成本较低; 节约光口成本,适合大量用户的接入PON的技术劣势主要为: 一次性投资较高; 常用的树型拓扑使用户的保护功能成本较高; 保密性、安全性有待提高; 时钟的漂移有待提高。目前PON技术在各大运营商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DSLAM上行接入的光进铜退计划、商务楼宇的光纤到楼层、小区接入的光纤到楼和到户、偏远农村的信息化接入以及城市视频监控等数据类业务的接入应用。3.2.2 无线传输技术目前常用的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微波、Wi

30、Fi、Wimax、3.5G宽带无线接入和LMDS等技术。表 3.21常用无线传输技术对比表-1数字微波WiFiWimax技术特点 伸缩性大 建构容易:架设数字微波传播径路所需的时间较短,且受地形或障碍物影响较小 运用灵活,且通信效率也相当高 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WIFI技术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具有为可移动性、价格低廉的优点 由于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和可靠性的差异,WIFI技术在宽带应用上将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 技术相对成熟,可商用 无线城域网(MAN)接入技术 传输距离远(500m) 接入容量大(近70M) 无“最后一公里”瓶颈限制 提供广泛的多媒体通信服务 内建的QoS、高性能、

31、标准统一、有智能天线支持 不够成熟适用场景作为基站和大客户专线接入的补充手段适合商务、公共建筑、家庭的室内、室外覆盖适合城域无线、移动宽带接入3.5GHz无线接入和LMDS均属于固定接入技术,以点对多点无线方式支持固定用户的接入,不支持漫游功能。在接入网无法铺设管道光缆时,这两种技术可利用无线的方式实现接入,作为有线接入的补充。表 3.22常用无线传输技术对比表-23.5G宽带无线接入LMDS工作频段3.5GHz附近实用化的LMDS产品主要工作频段有24GHz、26GHz、28GHz、38GHz等覆盖范围一般可达10km;障碍物阻挡影响小,准视距传输典型覆盖范围为35km;雨衰影响大;视距传输

32、,不能有障碍物的阻隔系统容量30MHz2的带宽可用带宽在1GHz以上业务能力可支持数据、语音等多种业务;用户侧接口的速率也相对低一些,可提供接口类型包括10Base-T、E1、N64kb/s、FR、POTS或ISDN接口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接入、无线到大楼、基站传输、中继服务、DDN、IP电话等;用户侧可提供E1电路仿真、10/100Base-T、E1子速率等接口设备成本技术成熟度高、技术难度小,因而设备成本较低,同时覆盖用户数广泛,单用户分担的成本就较低工作频率高,对器件要求高,系统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开发出低成本的28GHz收发信机。由于覆盖范围小,用户数少,单用户分担的成本就较高使用范围

33、主要用于向中小企业用户提供数据服务,侧重于中低速的数据服务主要面向商业用户和集团用户,适合于业务量集中、用户群集中的地区。3.2.3 技术对比及应用分析通过上述对各类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未来全业务的运营场景下,MSTP、PON和PTN技术将是主要采用的有线接入技术。由于三种技术的核心技术、带宽利用率、成本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其适用的场景也会不同。表 3.23三种主流有线接入技术对比对比项目裸纤SDHMSTPPTNWDM/OTN核心技术-电路交换,时分复用电路交换,时分复用分组交换,统计复用波分复用业务承载均可TDM业务为主,IP业务为辅TDM业务为主,IP业务为辅IP业务为主,TDM业务为

34、辅均可带宽利用率很低较低较低高低QoS机制无刚性带宽分配,静态带宽预留刚性带宽分配,静态带宽预留层次化QoS,带宽动态分配提供独占通道网络保护无预留保护带宽的环网保护,50ms电信级保护预留保护带宽的环网保护,50ms电信级保护11,1:1 LSP保护,50ms电信级保护OLP保护,SNCP保护, 50ms电信级保护成熟度成熟十分成熟十分成熟技术基本成熟,规模商用化初期阶段成熟适用场合不推荐TDM,小带宽TDM,小带宽以太网业务,GE颗粒及以下GE及以上大颗粒业务建设成本(小带宽) 高低较高较低高建设成本(大带宽) 高-很高低较低通过对上述技术的对比分析,PTN技术在解决IP业务方面不但在安全

35、性和OAM方面满足电信级的要求,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是解决IP业务的最适合技术。而MSTP和SDH在承载TDM业务方面仍具有优势,是TDM业务的主要接入技术。MSAP在技术上基本与MSTP相同,但端口类型更为丰富,接入成本更加低廉,可以满足TDM和小带宽IP业务的接入需求。WDM/OTN技术具有带宽大的优势,主要适用于GE及以上颗粒的业务。裸纤方式在接入成本、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均不具有优势,只能做为满足用户特殊要求的备选方案。3.3 承载方案建议3.3.1 TDM类专线TDM专线,即用户侧接口和业务核心为TDM(2M电口等),一般为语音接入为主的小带宽需求。 根据前述分析,

36、首选接入SDH或MSAP网络。而末端接入,一般情况下采用光纤直趋或设备单独组环方式。 方式一:MSAP光纤直趋方式:用户机房建设1根光缆至就近辅配节点,通过主辅配光缆跳纤接入就近MSAP局端设备,用户机房配置光猫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光收设备的统一监控,但是末端接入光缆存在较长距离的单路由,安全性较低,且对光缆资源的占用较多。对安全性没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优选选择此方式。 方式二:SDH光纤直趋方式:用户机房建设1根光缆至就近基站,在基站配置光猫设备与SDH设备互联,用户机房配置光猫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无法实现光猫设备和末端光路的统一监控,但末端接入光缆距离较短,

37、故障率较低。对安全性没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在没有MSAP网络覆盖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此方式。 方式三:MSAP单独组环方式:用户机房建设2根光缆至就近辅配光交,经主辅配光缆跳纤至就近的MSAP局端设备,在用户机房配置小型MSAP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设备的统一监控,且全程双路由保护,安全性高,接入成本较高。是高端用户的优选方式。 方式四:SDH单独组环方式:用户机房建设2根光缆至就近基站,在基站SDH设备配置STM-1光口,在用户机房配置小型SDH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设备的统一监控,且全程的双路由保护,安全性高,但接入成本高。在没有MSAP网络的情

38、况下,高端用户的优选方式。 方式五:PTN光纤直趋方式:在SDH和MSAP均无法覆盖或网络带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改用PTN接入。接入方案与SDH一致,但考虑到PTN设备具有承载TDM业务能力弱、成本高和用户接受度较低的缺点,此方式为备选。 方式六:PTN单独组环方式:在SDH和MSAP均无法覆盖或网络带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改用PTN接入。接入方案与SDH一致,但考虑到PTN设备具有承载TDM业务能力弱、成本高和用户接受度较低的缺点,此方式为备选。图3-2 TDM专线接入方案示意图3.3.2 小带宽IP专线IP专线,即用户侧接口和业务核心为IP业务(FE/GE等),带宽需求各异。小带宽专线的带宽

39、一般在16M以内。根据前述分析,对于小带宽IP专线的用户,优先选择PTN方式解决。而末端接入,一般情况下采用光纤直趋或设备单独组环方式。在PTN无法覆盖或网络带宽不足,无法支撑业务开放时,或用户明确要求不采用PTN方式解决时,带宽在16M及以下的,可选择SDH 2M捆绑的方式解决;带宽在16M以上的,或用户明确要求传输设备直接出以太网口的,选择MSTP方式解决。 方式一:PTN光纤直趋方式:用户机房建设1根光缆至就近基站,与基站设备的以太网光口互联,用户机房配置光收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的监控,但无法对光收设备进行监控,且遇到收无光告警时,无法判断光缆和光收问题。对安全性

40、没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优选选择此方式。 方式二:MSAP光纤直趋方式:用户机房建设1根光缆至就近辅配节点,通过主辅配光缆跳纤接入就近MSAP局端设备,用户机房配置光猫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光收设备的统一监控,但是末端接入光缆存在较长距离的单路由,安全性较低,且对光缆资源的占用较多。因PTN无覆盖或用户特殊要求,无法使用PTN接入点的小带宽IP专线,优选选择此方式。 方式三:PTN单独组环方式:用户机房建设2根光缆至就近基站,在基站PTN设备配置GE光口,在用户机房配置小型PTN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设备的统一监控,且全程的双路由保护,安全性高,但接

41、入成本高。是高端用户的优选方式。 方式四:MSAP单独组环方式:用户机房建设2根光缆至就近辅配光交,经主辅配光缆跳纤至就近的MSAP局端设备,在用户机房配置小型MSAP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设备的统一监控,且全程双路由保护,安全性高,接入成本较高。因PTN无覆盖或用户特殊要求,无法使用PTN接入点的小带宽、且安全性要求高的IP专线,优先选择该方式。 方式五:SDH/MSTP光纤直趋方式:在PTN和MSAP均无资源或用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改用SDH/MSTP接入。SDH方案在基站侧需配置协转和光收设备,最高带宽为16M,且无法在中心机房对各分支点业务进行汇聚;而MSTP

42、方案需在基站侧传输设备上新增以太网盘。此类方案一般只能解决小带宽需求,且一般无法实现末端光缆和设备的监控。考虑到现网资源有限,只能做为小带宽需求的备选方案。 方式六:MSTP单独组环方式:在PTN和MSAP均无资源或用户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改用MSTP接入。在基站侧需配置STM-1光口盘,用户侧机房配置MSTP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此方案接入成本很高,且受现网资源限制,只能解决小带宽需求,只能做为小带宽需求的备选方案。图3-3 小带宽IP专线接入方案示意图3.3.3 小带宽IP专线IP专线,即用户侧接口和业务核心为IP业务(FE/GE等),带宽需求各异。 大带宽专线一般是指带宽要求在16M以上

43、。根据前述分析,对于大带宽IP专线的用户,根据用户的安全性、带宽、就近资源和近期带宽扩容需求等情况,确定采用的方式。对于带宽需求在100M以下的用户,只需采用FE接口解决,因此优先选择PTN方式;对于带宽需求在100M以上的用户,根据用户附近基站的PTN资源情况,确定能否满足需求,若能满足需求,则采用PTN方式解决,若不能满足需求,则考虑采用汇聚机房PTN接入或WDM的方式解决。而MSAP和MSTP方式考虑到接入成本和后期带宽扩容能力等因素,一般不考虑采用。 方式一:PTN光纤直趋方式:用户机房建设1根光缆至就近基站,与基站设备的以太网光口互联,用户机房配置光收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

44、实现末端光缆的监控,但无法对光收设备进行监控,且遇到收无光告警时,无法判断光缆和光收问题。对安全性没有特殊要求、带宽在100M以内的用户,优选选择此方式。 方式二:PTN单独组环方式:用户机房建设2根光缆至就近基站,在基站PTN设备配置GE光口,在用户机房配置小型PTN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设备的统一监控,且全程的双路由保护,安全性高,但接入成本高。是高端用户的优选方式。 方式三:汇聚PTN光纤直趋方式:用户机房建设1根光缆至就近汇聚机房,与汇聚PTN设备的以太网光口互联,用户机房配置光收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的监控,但无法对光收设备进行监控,且遇

45、到收无光告警时,无法判断光缆和光收问题。对安全性没有特殊要求、带宽在100M-1000M的用户,优选选择此方式。 方式四:汇聚PTN单独组环方式:用户机房建设2根光缆至就近汇聚机房,在汇聚PTN设备配置GE光口,在用户机房配置小型PTN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设备的统一监控,且全程的双路由保护,安全性高,但接入成本高。是大带宽、高端用户的优选方式 方式五:WDM/OTN光纤直趋方式:用户机房建设1根光缆至就近WDM/OTN机房,与WDM/OTN设备的以太网光口互联,用户机房配置光收设备与用户侧设备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的监控,但无法对光收设备进行监控,且遇到收无光告

46、警时,无法判断光缆和光收问题。对安全性没有特殊要求、带宽在1000M以上的用户,优选选择此方式。 方式六:WDM/OTN单独组环方式:用户机房建设2根光缆至就近WDM/OTN机房,在移动机房和用户机房内各新增1套CWDM/OTN设备,组成OLP保护WDM段落,在新增的设备上配置相应业务盘,实现业务互联;该方案可以实现末端光缆和设备的统一监控,且全程的双路由保护,安全性高,但接入成本非常高,且对用户机房条件要求很高。所以一般不建议采用该方案。图3-4 大带宽IP专线接入方案示意图第4章 主要创新点本项目在对集团专线业务分析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类专线接入技术的特点、网络资源情况和接入成本等因素,提出了各类典型接入方案的应用场景,为集团专线接入项目的方案选择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本项目具有以下创新点: 从客户和业务两方面梳理分析了集团专线的类型和特点,得到专线用户的分类集; 全面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