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489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Ar)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氩气 Argon UN:1006 CN:220111.2生产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05008 025-527023331.6电话:025-52702000 025-52702111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SY001 危险品国家代码 221031.8生效日期:2008年09月30日2成分/组成 纯品,名称:氩气 99.99%99.999% 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2.2类 压缩不燃气体。3.2侵入途径:吸入,皮肤、眼睛接触液氩。3.3健康危

2、害:过量吸入使人窒息,最初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减退,肌体运动失调,继而出现判断力下降,失去感觉,情绪不稳,全身疲乏,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衰弱、意识丧失、痉挛、昏睡以致死亡。皮肤、眼睛接触液氩会引起低温冻伤、红肿、起泡。3.4环境危害:无。3.5爆炸危险:无。4急救措施4.1吸入 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4.2皮肤、眼睛接触液氩 用自来水冲洗,就医。5消防措施本产品为惰性气体,无火灾危险。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对火场中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的空旷处。6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良好通

3、风,加速扩散,泄漏处修复后再使用。处理液氩泄漏应防止冻伤。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7.2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压充装。7.3使用时保持通风,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7.4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7.5操作液氩容器时,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使用防寒手套,防止液氩冻伤。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最高允许浓度:空气中浓度超过33%时有窒息危险。浓度达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8.2监测方法:无资料。8.3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自然通风。8.4呼吸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8.5眼睛防护:操作液氩设备时可使用防护眼镜防

4、止飞溅冻伤眼睛。8.6皮肤防护:操作液氩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9理化特性9.1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嗅惰性气体,比空气重,不燃烧也不助燃。分子式:Ar,分子量:39.9489.2熔点:-189.29.3沸点:-185.99.4临界温度:-122.49.5临界压力:4.864MPa9.6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101.325KPa)1.389.7液体密度:(83.78K,68.749KPa)1416.6Kg/m39.8气液容积比:(15 100KPa),835L/L9.9主要用途:焊接保护气、不锈钢制造、冶炼、半导体工艺、标准气。10稳定性和反应性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11毒理学资料高

5、浓度氩气可引起窒息,液氩可引起冻伤,此外无毒性。12生态学资料无生态危害。13废弃处置空气中正常浓度约为1%,氩源自空气分离,因此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14运输信息14.1按第2.2类危险货物运输(钢瓶包装压缩气体)14.2运输注意事项货车运输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且总数不得超过5层,防止阳光曝晒。15法规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16其他信息16.1参考文献:气体安全手册李文洙主编 科技出版社 96年第一版16.2 CSDS编制时间:2008年9月30日。16.3 CSDS编制部门:南京上元工

6、业气体厂安全科。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O2)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液体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UN:2187 CN:220201.2生产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050081.6电话:025-52702000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SY002 危险品国家代码 221041.8生效日期:2008年09月30日2成分/组成 纯品,名称 液体二氧化碳,9999.5%。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2.2类 液化不燃气体。3.2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3.3健康危害: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

7、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皮肤、眼睛接触干冰或液体二氧化碳会引起冻伤。3.4环境危害: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大气能破坏地球臭氧层,少量二氧化碳废气可直接排放。3.5爆炸危险:无。4急救措施4.1吸入 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4.2皮肤、眼睛接触液体二氧化碳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就医。5消防措施产品系灭火剂,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对火场中的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转移至安全空旷处。6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良好通风,加速扩散,泄漏处修复后再使用。处理液体CO2泄漏

8、应防止冻伤。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7.2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重充装。7.3使用时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7.4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最高允许浓度:5000PPm(9000mg/m3)8.2监测方法:无资料。8.3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自然通风。8.4呼吸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8.5眼睛防护: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设备时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一般情况下不需要。8.6皮肤防护:操作液体二氧化碳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9理化特性9.1常温下为无色无嗅稍带酸味的惰性气体,比空气

9、重,可液化、固化。气、液、固三相均不燃烧也不助燃。分子式:CO2,分子量:44.019.2熔点:-56.69.3沸点:-78.599.4临界温度:319.5临界压力:7.38MPa9.6蒸气压(20):5.72 MPa9.7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101.325 KPa)1.539.8液体密度:(0 3.485 KPa)929.5Kg/m39.9气液容积比:(15,100 KPa)845L/L9.10主要用途:冷却剂、焊接、灭火剂、杀虫剂、标准气、食品级用于饮料、干冰用于食品保鲜。10稳定性和反应性稍呈惰性,有水存在时生成碳酸而腐蚀普通钢。在高温能被铁、锌等还原为一氧化碳。11毒理学资料

10、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可引起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等症状。 12生态学资料向大气中大量释放CO2会破坏臭氧层使全球气候变暖,少量废气释放不会造成生态危害。13废弃处置 少量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14运输信息14.1按第2.2货物运输(钢瓶包装压缩气体)14.2运输注意事项货车运输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且总数不得超过5层,防止阳光曝晒。15法规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16其他信息16.1参考文献:气体安全

11、手册李文洙主编 科技出版社 96年第一版16.2 CSDS编制时间:2008年9月30日。16.3 CSDS编制部门: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安全科。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N2)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氮气 Nitrogen UN:1066 CN:220051.2生产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050081.6电话:025-52702000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NT0031.8生效日期:2008年09月30日2成分/组成 纯品,名称:氮气 98.5%99.999%。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2.2类

12、压缩不燃气体。3.2侵入途径:吸入,眼睛、皮肤接触液氮。3.3健康危害:过量吸入使人窒息,最初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减退,肌体运动失调,继而出现判断力下降,失去感觉,情绪不稳,全身疲乏,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衰弱、意识丧失、痉挛、昏睡以致死亡。皮肤、眼睛接触液氮会引起低温冻伤,红肿、起泡。3.4环境危害:无。3.5爆炸危险:无。4急救措施4.1吸入 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4.2皮肤、眼睛接触液氮 用自来水冲洗,就医。5消防措施产品本身无火灾危险,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对火场中的气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转移至安全空旷处。6泄漏

13、应急处理切断气源,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良好通风,加速扩散,泄漏处修复后再使用。处理液氮泄漏应防止冻伤。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7.2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压充装。7.3使用时保持通风,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7.4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7.5操作液氮容器人员应经专门培训,使用防寒手套,防止冻伤。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8.2监测方法:无资料。8.3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自然通风。8.4呼吸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8.5眼睛防护:操作液氮设备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8

14、.6皮肤防护:操作液氮装置时使用棉手套,防止冻伤。9理化特性9.1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嗅惰性 体,比空气轻,不燃烧也不助燃。分子式:N2,分子量:28.019.2熔点:-2109.3沸点:-195.89.4临界温度:-146.99.5临界压力:3.4MPa9.6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20,101.325 KPa)0.9679.7液体密度:(-196)810Kg/m39.8气液容积比:(15,100 KPa)691L/L9.9主要用途:化肥、液氨、硝酸、食品速冻、低温粉碎、冷却剂、惰性保护气、电子工业外延扩散、化学沉积、标准气。10稳定性和反应性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11毒理学资料高浓度氮气

15、可引起窒息,液氮可引起冻伤,此外无毒性。12生态学资料无生态危害。13废弃处置空气中正常浓度为78%,氮源自空气分离,因此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14运输信息14.1按第2.2类危险货物运输(钢瓶包装压缩气体)14.2运输注意事项货车运输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且总数不得超过5层,防止阳光曝晒。15法规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16其他信息16.1参考文献:气体安全手册李文洙主编 科技出版社 96年第一版16.2 CSDS编制时间:2008年9月30日。16.3 CSDS编制部门: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

16、安全科。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O2)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氧气 Oxygen UN:1072 CN:220011.2生产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050081.6电话:025-52702000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SY0041.8生效日期:2008年09月30日2成分/组成 纯品,名称:氧气 99.2%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2.2类 压缩不燃气体。3.2侵入途径:吸入,眼睛、皮肤接触液氧。3.3健康危害:空气中正常含量为21%,氧分压过高超过40%会引起氧中毒,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伴轻咳

17、,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浓度80%以上时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皮肤、眼睛接触液氧会引起低温冻伤,红肿、起泡。3.4环境危害:无。3.5爆炸危险:本身无爆炸危险,但氧气容器沾染油脂时能引起燃烧、爆炸。4急救措施4.1吸入 将氧中毒患者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安静休息,重者立即就医。4.2皮肤、眼睛接触液氨 用自来水冲洗,就医。5消防措施氧气为助燃气体,本身无火灾危险,周围10米内应无可燃物。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对火场中气瓶用大量水降

18、温,防止爆炸,并迅速转移至安全空旷处。6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良好通风,加速扩散,泄漏处修复后再使用。处理液氧泄漏应防止冻伤。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7.2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严禁沾染油脂的气瓶充装氧气,防止超压充装。7.3使用时保持通风,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7.4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5,不得与氢、乙快等可燃气体同室存放。7.5操作液氧装置时,人员应经专门培训,戴防寒手套,防止冻伤。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最高允许浓度:空气中浓度超过40%时有中毒危险,超过80%时有窒息危险。8.2监测

19、方法:无资料。8.3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自然通风。8.4呼吸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8.5眼睛防护:操作液氧设备可使用防护眼镜,防止飞溅冻伤眼睛。8.6皮肤防护:操作液氧设备应戴防护手套,防止冻伤。9理化特性9.1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嗅助燃性气体,比空气略重。分子式:O2,分子量:32.09.2熔点:-218.89.3沸点:-183.09.4临界温度:-118.69.5临界压力:5.04MPa9.6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101.325 KPa)1.4299.7液体密度:(90.18K,101.325 KPa)1141Kg/m39.8气液容积比:(15,100 KPa)854L/

20、L9.9主要用途:化工、冶金的强氧化剂、输氧呼吸、金属焊接切割、标准气等。10稳定性和反应性助燃,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元素化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燃烧。遇油脂可燃烧、爆炸。11毒理学资料高浓度氧气可引起中毒和窒息。低温液氧可造成眼睛、皮肤冻伤。12生态学资料 无生态危害。13废弃处置空气中正常浓度为21%,氧源自空气分离,因此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14运输信息14.1按第2.2类危险货物运输(钢瓶包装压缩气体)14.2运输注意事项货车运输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且总数不得超过5层,防止阳光曝晒。不得与可燃气体或可燃物混装。15法规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21、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16其他信息16.1参考文献:气体安全手册李文洙主编 科技出版社 96年第一版16.2 CSDS编制时间:2008年9月30日。16.3 CSDS编制部门: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安全科。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2H2)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乙炔 Acetylene UN:1001 CN:210241.2经销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 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50081.6电话:025-83868208025-83868208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SY0051.8生效

22、日期:2008年 09 月 30 日2成分/组成 纯品,名称:溶解乙炔 98%。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2.1类 压缩溶解易燃气体。3.2侵入途径:吸入 。3.3健康危害:过量吸入使人窒息。吸入乙炔气后出现症状有眩晕、头痛、恶心、面色青紫,中枢神经系统受刺激、昏迷、虚脱等,严重者可导致窒息死亡。3.4环境危害:无。3.5爆炸危险:乙炔溶解在溶剂丙酮中非常安全,与空气混合有爆炸危险,爆炸浓度范围1.5%85%。4急救措施4.1吸入 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4.2皮肤、眼睛无伤害。5消防措施产品为可燃气体,存放时应远离火种、热源。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

23、可就近配备1211灭火器或CO2灭火器,也可使用雾状水灭火。6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强制通风,加速扩散,泄漏气瓶移至空旷处让其缓慢漏出后,返回生产厂修复再使用,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修理。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7.2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压充装。7.3使用前应对气瓶进行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乙炔气瓶不应使用且不得自行修理。使用时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严禁卧放使用,在用气管道上应装专用减压气和回火防止器,减压器指示的放气压力不得超过0.15MPa,放气流量不得超过0.05M3/h.l,乙炔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剩余压力不得低于0.05MPa 。严禁

24、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开关乙炔瓶阀。7.4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环境温度不超过40,不能保证时应采取降温措施。7.5 不得与助燃气体同室储存,隔离储存最小距离2米。7.6 贮存区临界限量10t。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最高允许浓度:1000PPm。8.2监测方法:可燃气体监测仪。8.3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良好通风。8.4呼吸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9理化特性9.1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嗅可燃气体,分子式:C2H2,分子量:26.0389.2熔点:-80.59.3沸点:-849.4自然点3059.5临界温度:-35.29.6临界压力:6.1MPa9.7气体相对密度:(

25、空气=1,0,101.325 KPa)0.9099.8液体密度:(-80.75)610Kg/m39.9气液容积比:(15,101.325 KPa)556L/L9.10空气中燃烧爆炸范围:(20,101.325 KPa)2.2%85%9.11空气中最低自燃点:(100 KPa)3059.12溶解性:微溶于水,25,101.325 KPa时为0.94。易溶于酒精、丙酮等。在丙酮中溶解度15,0.1MPa为25,1.2MPa时为300。9.13主要用途:金属切割、焊接、有机合成、光谱燃烧气、标准气。10稳定性和反应性可燃气体,加压时易分解、聚合,乙炔溶于丙酮时很安全稳定,与空气混合极易燃烧和爆炸,爆

26、炸下限1.5%,可与铜、银、氯反应,具有爆炸可能性。11毒理学资料 本身无毒,高浓度气体可引起窒息,最高容许浓度1000PPm。12生态学资料 无生态危害。13废弃处置 少量废气可缓慢地直接排入大气中。14运输信息14.1按第2.1类危险货物运输(钢瓶包装压缩溶解可燃性气体)14.2运输注意事项货车运输乙炔一般站立运输,横放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且总数不得超过5层,防止阳光曝晒,车上应配备灭火器。15法规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16其他信息16.1参考文献:气体安全手册李文洙主编 科技出

27、版社 96年第一版16.2 CSDS编制时间:2008年9月30日。16.3 CSDS编制部门: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安全科。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NH3)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液氨Liguid ammonia UN:1005 CN:230031.2生产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050081.6电话:025-52702000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SY0061.8生效日期:2008年09月30日2、成分/组成 纯品,名称:无水液氨 99.699.8%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2.2类,液化有

28、毒气体。3.2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3.3健康危害: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心、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胃痛、闭尿等症状。 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恶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聋等。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目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和糜烂。 3.4环境危害:具有碱性腐蚀,空气中浓度高时散发尿素臭味,溶于水时生成氨水(溶解度0.90.4),氨水显弱碱性,高浓度氨气和氨水对附近植物有一定烧伤危害。3.5爆炸危险:氨被空气和其他氧化剂氧化时生成氧化氮、硝酸等,与酸或卤素发生激烈反应并有爆炸危险。连续接

29、触火源就燃烧也可能爆炸。4、急救措施:4.1吸入过量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4.2皮肤、眼睛接触液氨,迅速用自来水冲洗,被液氨冻伤时适当解冻后脱下结冰的衣服,保护皮肤,立即就医。5、消防措施:氨在空气中可燃,但一般难以着火,若连续接触火源就燃烧,可能引起爆炸,一旦燃烧时应迅速关闭阀门,立即用雾状水、CO2、泡沫和干粉灭火剂灭火。6、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强制通风,加速扩散,泄漏处修复后再使用。 液氨泄漏时,用湿草席等盖在泄漏处或漏出的液氨上,然后从远处用水管冲洗。气体大量喷出时在远处用喷射雾状水吸收之。液体附着物要用大量水冲洗。处理液氨泄漏应穿防

30、护服和胶靴,防止冻伤、灼伤。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搬运气瓶应轻装轻卸,远离火源热源,防止碰撞和高温辐射。7.2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量充装。7.3使用和储存场所保持通风,防止阳光曝晒,不得与氧气和其他氧化剂和卤素同(如液氯)室存放。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最高允许浓度:25PPm(18mg/m3)。8.2监测方法:臭味探测,可燃气体浓度报警仪监测。8.3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良好通风,管道、阀门严格密封,防止泄漏。8.4呼吸防护:无泄漏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有泄漏浓度低时应带防毒口罩,浓度较高要用供气面罩。8.5皮肤、眼睛防护:处理氨水时要穿高腰胶鞋,带防护眼镜、胶手套。9

31、、理化特征9.1氨在常温常压下具有特殊刺激恶臭的无色有毒气体,毒性2级(液氨3级),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1。 9.2熔点:(101.325 KPa )-77.79.3沸点:(101.325 KPa )-33.49.4临界温度:132.49.5临界压力:11.277MPa9.6蒸气压:(20)0.83 MPa9.7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25,101.325 KPa)0.5979.8液体密度:(-73.15,8.666 KPa)729Kg/m39.9气液容积比:(15,100 KPa)947L/L9.10在空气中燃烧爆炸范围:(20,101.325 KPa)15%28%9.11溶

32、解性:易溶于水0,100 KPa时,溶解度=0.9,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下降,30时为0.41,并可溶于甲醇、乙醇等。9.12主要用途:氮肥、铵盐、无机试剂、药品、染料、金属表面氮化、制冷剂、化学气相沉积、标准气。10稳定性和反应性常温下稳定,高温下(450500)分解成氢和氮。有铁、镍等催化剂存在时可在300分解。在空气中连续接触火源或在N2O中可燃烧爆炸。在湿气环境下对铜、银、锡、锌及其合金发生激烈作用,也能与钠、镁等金属反应。氨可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氮、硝酸。与酸或卤素反应激烈可能爆炸。11、毒理学资料人体吸入氨转变为尿素。(1)减少三磷酸腺甙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

33、。(2)脑氨增加,可引起神经方面障碍;(3)高浓度氨的强烈刺激性引起组织溶解和坏死。12、生态学资料 实验表明氨蒸气除对人的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损伤外,可使植物发黄、枯萎、死亡。氨水对鱼类水生物造成生存危害和危险。13、废弃处置废气用水吸收后用酸中和,再用水稀释后排入下水道。也可用水吸收后再用大量水稀释排入下水道。14、运输信息14.1按第2.3类危险货物运输(钢瓶包装液化气体)14.2运输注意事项货车运输液氨钢瓶应卧放,400L以上钢瓶最多不超过2层,防止阳光曝晒,车上应配备灭火器和防毒口罩。15法规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4、编写规定(GB16483-2000)16其他信息16.1参考文献:气体安全手册李文洙主编 科技出版社 96年第一版16.2 CSDS编制时间:20083年9月30日。16.3 CSDS编制部门: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安全科。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2)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氢气 Hydrogen UN:1049 CN:210011.2经销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 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050081.6电话:025-852702000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SY0071.8生效日期:2008年 09 月28 日2成分/组成

35、H2 99-99.999%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2类 压缩气体: 第一项 易燃气体。3.2侵入途径:吸入 。3.3健康危害:高浓度过两吸入使人窒息3.4环境危害:无。3.5爆炸危险:氢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浓度范围4-75%4急救措施4.1吸入 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4.2皮肤、眼睛无伤害。5消防措施 产品为可燃气体,存放时应远离火种、热源。气瓶出气口着火时应迅速关紧瓶阀,为防止火灾对包装气瓶造成的爆炸危险,应就近配备1211、干粉或CO2灭火器,也可使雾状水灭火。对火场中的气瓶应浇大量水降温以防气瓶爆炸。氢火焰不易察觉,救护人员应防止皮肤烧伤。6泄漏应

36、急处理切断气源,保持通风(风机就用防暴型)。泄露气瓶移至空旷处让其缓慢漏出后。返回生产厂修复在使用,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修理。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7.2使用氢气时,现场数量不得超过5瓶,与氧化性气体气瓶距离不小于8米,与明火设备距离不小于10米。开关瓶阀应缓慢,严禁用金属器具敲击,防止产生火花和静电放电。应保证管道严格密封,防泄露i。气体严禁用尽,应留余压0.05MPa。7.3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压充装,充装后复验保证无泄露。7.4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环境温度不超过40,不能保证时应采取降温措施。7.5 不得与助燃气体同室储存

37、,隔离储存(中间为防火墙)时最小距离4米。7.6 贮存区临界限量10t。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最高允许浓度:无毒性,无限值无规定。8.2监测方法:可燃气体监测仪。8.3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良好通风。8.4呼吸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9理化特性9.1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嗅可燃气体,为已知气体中最轻气体,相对比重0.0695。9.2熔点:-259.29.3沸点:-252.89.4自然点5609.5临界温度:-239.99.6临界压力:1.297MPa10稳定性和反应性可燃气体,与空气、氧、卤素亲和力,很容易着火,静电火花即可引燃。氢与卤素气体混合物在日光下也能爆炸,与空气混合物爆炸范围

38、4-75.6%,氢在高温下有很强的还原性,但一般没有腐蚀性,氢能侵入金属品格使金属材料造成“氢脆”11毒理学资料 本身无毒,高浓度气体可引起窒息。12生态学资料 无生态危害。13废弃处置 少量废气可缓慢地直接排入大气中。14运输信息14.1按第2.1类危险货物运输14.2运输注意事项货车运输气瓶应带瓶帽盒防震圈,瓶阀朝向一方,横放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且总数不得超过5层,防止阳光曝晒,不得与助燃气体混装,车上应配备灭火器。15法规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85)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16其他信息16.1参考

39、文献:气体安全手册李文洙主编 科技出版社 96年第一版16.2 CSDS编制时间:2008年9月28日。16.3 CSDS编制部门: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安全科。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e)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氦气 Helium UN:1046 CN:220071.2经销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 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050081.6电话:025-852702000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SY0081.8生效日期:2008年 09 月28 日2成分/组成 高纯品,名称:氦气 99.999% 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

40、第2.2类 压缩不燃气体。3.2侵入途径:吸入。3.3健康危害:本品为惰性气体,高浓度时可使氧分压降低而有窒息危险。当空气 中氦浓度增高时,患者先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出现疲倦无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致死亡。 3.4环境危害:无。3.5爆炸危险:无。4急救措施4.1吸入 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5消防措施本产品为惰性气体,无火灾危险。为防止外来火灾对压缩气体包装钢瓶造成的危险,可就近配备泡沫式灭火器。对火场中钢瓶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的空旷处。6泄漏应急处理切断气源,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良好通风,加速扩散

41、,泄漏处修复后再使用。7操作处置与储存7.1搬运气瓶轻装轻卸,防止碰撞和高温幅晒。7.2充装时严格气瓶充装前检查和防止超压充装。7.3使用时保持通风,对气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7.4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阳光曝晒,库温不宜超过30。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最高允许浓度:未制定标准。8.2监测方法:无资料。8.3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场所保持自然通风。8.4呼吸防护:通风环境下不需防护。8.5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8.6皮肤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9理化特性9.1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无嗅惰性气体9.2熔点:-272.19.3沸点:-268.99.4临界温度:-267.99.5临界压力:0.2

42、3MPa9.6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101.325KPa)0.159.7气液容积比:(15 100KPa),748L/L9.8主要用途:用于气球、温度计、电子管、潜水服等的充气。10稳定性和反应性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11毒理学资料高浓度氦气可引起窒息。12生态学资料无生态危害。13废弃处置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中。14运输信息14.1按第2.2类危险货物运输(钢瓶包装压缩气体)14.2运输注意事项货车运输气瓶不得超过车厢栏板且总数不得超过5层,防止阳光曝晒。15法规信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

43、00)16其他信息16.1参考文献:气体安全手册李文洙主编 科技出版社 96年第一版16.2 CSDS编制时间:2003年9月30日。16.3 CSDS编制部门: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安全科。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3H8)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丙烷 Propane UN:1978 CN:210111.2经销企业:南京上元工业气体厂1.3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 1.4邮编:2111031.5传真:025-527050081.6电话:025-8527020001.7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SY00111.8生效日期:2008年 09 月28 日2成分/组成 纯品3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2.1类 压缩易燃气体。3.2侵入途径: 3.3健康危害: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 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 意识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