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目 录1 总 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工作原则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自然概况3.2 锅炉基本情况3.3 应急救援资源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危险源的分析辨识4.2 灾害后果预测4.3 常见事故和原因分析5 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5.1 预警机制基本要求5.2 预防机制5.3 常见事故预防措施6 应急响应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6.2 事故确认、分析和应急启动程序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6.4
2、事故监控措施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10 现场恢复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应急作业技术内容7.2 常见事故处理措施8 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8.3 应急队伍保障8.4 经费保障8.5 培训和演练8.6 其他保障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3 应急预制的制订与发布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9.5 预案上报9.6 监督检查10 事故调查10.
3、1 事故现场的保护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0.3 情况调查10.4 资料调查10.5 现场调查11 附则11.1 有关术语和定义11.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11.3 制定与解释12 附件12.1 相关的图表12.2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表12.3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4、、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1.3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1.4 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
5、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
6、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1.1 企业可视自身规模、拥有锅炉的热功率、数量、使用依存度,成立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实行分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应由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2.1.2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事故应急办公室、专家技术组、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见图1。图1 应急救援组
7、织机构图2.1.3 应急救援岗位设置、人员组成及组织结构图应在应急救援预案中明确。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1) 组织制订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 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3) 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 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 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7)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8)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9) 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10)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3 相关操作岗
8、位职责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3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分析3.1 单位自然概况3.1.1 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3.1.2 生产规模、人员数量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3.1.3 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距离)。3.1.4 必要时,应说明当地的气象、环境情况。3.2 锅炉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包括锅炉型号、型式、燃料、额定参数、运行参数;锅炉设计、制造、安装、检验、运行管理单位;制造、安装、投产日期、下次检验日期、修理改造情况等。企业还应当分析锅炉的实际安全状态,是否发生
9、过事故,是否有严重事故隐患尚未治理,各种安全附件和装置是否齐全、灵敏、有效;锅炉岗位持证人员保证在岗;现场紧急处置的器材是否具备等安全状况。3.3 应急救援资源3.3.1 不同类别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资源类型(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供应)、具体数量及保障措施。3.3.2 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集成整合的建议方案。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危险源的分析辨识工业燃油燃气锅炉生产运营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标准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归类。运行操作人员要能够辨识危险源。参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工业燃油燃气锅炉进行危险因素分类,考虑锅炉正常运行、异常(检修)和紧急(事
10、故)状态,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比较多,主要有锅炉爆炸、火灾、灼烫、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等。企业开展锅炉事故应急救援应综合考虑这些危险因素。4.2 灾害后果预测工业燃油燃气锅炉生产运营单位应对灾害后果进行预测,对灾害影响的地域范围、人员数量、重要或居民建筑物等因素也应予以考虑。4.3 常见事故和原因分析4.3.1 锅炉爆炸 (1)定义锅炉爆炸事故是指锅炉主要受压元件在承压状态下瞬间破裂,使锅炉压力突然降到等于外界大气压力的事故,一般来说,这是锅炉事故中最严重的事故。(2)事故特征或现象爆炸的一瞬间伴着巨响,具有一定压力和相应温度的汽水几乎全部冲出炉外。爆炸时释放的能力形成强大气浪的冲击和大量
11、沸水的飞溅,使锅炉本体破裂、移位,特别是产生巨大的冲击波,能够摧毁和震坏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3)原因分析超压。运行压力超过锅炉最高许可工作压力,钢板(管)应力增高超过极限值。出汽口堵塞、安全阀门失效、到额定的压力时不能自动排汽降压、压力表失效等都可引起超压。过热。钢板(管)的工作温度超过极限值,不能承受额定压力而破裂。这主要是由于严重缺水或受热面水垢太厚等造成的。腐蚀。钢板(管)内外表面腐蚀减薄,强度显著降低,不能承受工作压力而破裂。裂纹和起槽。在长期运行中操作不当,使锅炉骤冷骤热,或者负荷波动频繁,钢材承受交变应力,产生疲劳裂纹,同时由于腐蚀的综合作用形成起槽开裂和
12、强度下降。先天性缺陷。例如,设计时采用不合理的角焊结构,强度计算错误,用材不当,制造、安装及修理的加工工艺不好,特别是焊接质量不合格等隐患,在使用中扩大发展,直至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其他锅炉事故时处置不当,导致爆炸事故。4.3.2 火灾燃油燃气锅炉可能引起火灾的原因:油(气)罐、油(气)管等泄漏遇高温明火引起火灾。4.3.3 炉膛爆炸(1)事故特征或现象发生轻微爆炸时,炉膛呈正压,防爆门有可能被冲开。发生严重爆炸时,防爆门全开或防爆膜冲破,有强烈的爆炸声,其后果可能是震坏烟道、风道,造成炉墙开裂、倒塌,甚至出现钢架变形、位移等重大事故。(2)原因分析炉膛爆炸大都发生在锅炉启动点火、熄火及低负荷运
13、行的过程中。锅炉无点火控制程序或程序失灵。点火前,由于阀门关闭不严密、操作失误、先开油门或先通入可燃气体、上次点火不成功等原因,燃油燃气进入炉膛,使炉膛在点火前已存在一定量的可燃气体或油雾,当点火时引起爆炸。无熄火保护装置或装置失灵。锅炉熄火后,运行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未能及时切断燃料供应,使燃油燃气继续进入炽热的炉膛,引起爆炸;熄火后未按照规定程序操作而立即点火,引起爆炸。当负压运行锅炉燃烧不良时,可燃气体在锅炉尾部烟道与漏入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在高温作用下,造成尾部烟道爆炸。当风机因故障停止运转,锅炉熄火后未及时切断燃气供应,燃气进入鼓风机或风道内,重新点火时在鼓风机或风道内发
14、生爆炸。锅炉停炉后,由于阀门关闭不严或吹扫时间不够,燃油燃气进入或残存在炉膛中,当检修引入明火时引起局部爆炸。4.3.4 受热面管爆破受热面管爆破是锅炉运行中性质严重的事故。一旦发生爆管事故,会损坏邻近的管壁,冲塌炉墙,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造成锅炉严重缺水。使事故扩大。4.3.4.1 省煤器管爆破(1)省煤器管爆破的现象锅炉水位下降,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省煤器附近有泄漏响声,炉墙的缝隙及下部烟道门处向外冒汽漏水。排烟温度下降,烟气颜色变白。省煤器下部的灰斗内有湿灰,严重时有水往下流。烟气阻力增加,引风机声音不正常、电流增大。(2)原因分析给水质量不符合标准,水中含氧量较高,在温度升高时分
15、解出来腐蚀管壁。给水温度和流量变化频繁或运行操作不当,使省煤器管忽冷忽热产生裂纹。给水温度偏低,排烟温度低于露点,省煤器管外壁产生酸性腐蚀(又称低温腐蚀),使管壁减薄。管子材质不合格或在制造、安装、检修过程中造成缺陷。非沸腾式省煤器内产生蒸汽,引起水冲击。无旁路烟道的省煤器,再循环管发生故障,导致管壁过热破坏。4.3.4.2 水冷壁管(炉管)的爆破(1)水冷壁(炉管)爆破的现象水冷壁管或对流管束破裂不严重时,可以听到汽水喷射的响声,严重时会发出明显的爆破响声。炉膛由负压变为正压,蒸汽和炉烟从炉墙的门孔及漏风处大量喷出。水位、汽压、排烟温度迅速下降,烟气颜色变白。给水流量增加,蒸汽流量明显下降。
16、炉内火焰发暗,燃烧不稳定,甚至灭火。引风机负荷增大,电流增高。(2)原因分析运行水质不良,造成管子结垢过热或者管壁腐蚀。水循环不良。机械损伤。烟灰磨损。吹灰不当,冲刷减薄。管材质量不合格。升火速度过快,或者停炉放水过早,冷却过快,管子热胀冷缩不匀。严重缺水时,管子缺水部分过热。4.3.4.3 过热器管爆破(1)过热器爆破现象过热器附近有蒸汽喷出的响声。蒸汽流量不正常的下降,严重时过热器蒸汽压力下降。炉膛负压降低或变为正压,严重时从炉门、看火孔向外喷汽和冒烟。排烟温度显著下降,烟气颜色变白。引风机负荷加大,电流增高。(2)原因分析运行水质不良、蒸汽大量带水,使管内积垢,导致管壁过热;蒸汽流量不够
17、,造成管壁过热。过热器长期超压。过热器长期超温。管壁腐蚀减薄。管材质量不合格,制造质量缺陷。吹灰不当,冲刷减薄。结构缺陷。4.3.5 烟道二次燃烧(1)二次燃烧现象排烟温度急剧上升,烟囱冒浓烟,甚至出现烟火。炉膛压力升高。严重时烟道外壳呈暗红色。有空气预热器时,热风温度急剧上升,风压不稳定。严重时尾部防爆门动作。(2)原因分析炉膛或烟道内积存有没有完全燃烧的可燃物。当温度逐渐升高并有足够氧量的条件下,这些可燃物发生燃烧,导致烟道二次燃烧。4.3.6 锅炉缺水(1)锅炉缺水现象水位低于最低安全水位线或低于水位计最低可见边缘。高低水位警报器发出低水位警报讯号。蒸汽流量不正常地大于给水流量。但若因炉
18、管或省煤器管破裂造成缺水时,则出现相反现象。(2)原因分析司炉人员疏忽大意,忽视对水位的监视;不能识别假水位,造成判断错误。水位表安装位置不合理;汽水连接管堵塞;或冲洗水位表后,汽水旋塞未拧到正常位置,形成虚假水位。用汽量增加后未加强给水。给水设备发生故障;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或水源突然中断停止给水。给水管路设计不合理;并列运行的锅炉相互联系不够,未能及时调整给水。给水管道被污垢堵塞或破裂;给水系统的阀门损坏。排污阀泄漏或忘记关闭。炉管或省煤器管破裂。4.3.7 锅炉满水(1)满水现象水位高于最高许可线或高于水位计最高可见边缘。双色水位计呈全部水相指示颜色。高低水位报警器发出高水位报警信号。过
19、热蒸汽温度明显下降。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蒸汽管道内发出水锤声,连接法兰处可能向外冒汽滴水。(2)原因分析锅炉运行人员对水位的监视不严,调整操作不及时或操作有误。给水装置或者监视表计出现故障。给水管路的压力突然升高,或者备用给水管路截止阀泄漏,也会引起满水事故。4.3.8 燃气锅炉的回火、脱火(1)回火及脱火的现象炉膛负压不稳定、忽大忽小。烟气中CO2和O2的表计指示值有显著变化。火焰长度及颜色均有变化。(2)原因分析可燃气体在燃烧器出口的流速低于燃烧速度时,火焰就会向燃料来源的方向传播而产生回火。回火将烧损燃烧器,严重时还会在燃气管道内发生燃气爆炸。若燃气体在燃烧器出口的流速高于燃烧
20、速度时,会使着火点远离燃烧器而产生脱火。脱火将使燃烧不稳定,严重时可能导致单只燃烧器或炉膛熄火。燃气管道压力突然变化,或调压站的调压阀、锅炉的燃气调节阀性能不佳,入炉燃气压力忽高忽低,以及风量调节不当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燃烧器出口气流的不稳定,引起回火或脱火。5 预警和预防措施5.1 预警机制基本要求 根据当地政府应急管理要求,结合设备所在企业应急预案的规定与程序,在编写本专项应急预案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5.2 预防机制5.2.1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5.2.2 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5.2.3 定期分析工业燃油燃气锅炉安全状况
21、,完善事故应急预案。5.2.4 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5.2.5 企业日常检查制度。5.2.6 消除事故隐患制度。5.2.7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5.2.8 XXX锅炉安全状况的定期报告制度。5.3 常见事故预防措施5.3.1 锅炉爆炸预防措施为了杜绝锅炉发生爆炸事故,除了要对锅炉正确设计和选材,确保制造和安装质量,以及进行定期检验,保持设备完好外,在运行中还要特别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防止超压。保持锅炉负荷稳定,防止骤然降低负荷,导致汽压上升。防止安全阀失效,定期做自动排汽或人工排汽试验。定期校核压力表。(2)防止过热。防止缺水,每班冲洗水位表,检查所显示的水位是否正确。定期
22、清理旋塞及连通管,防止堵塞。定期维护检查水位警报器或超温警报设备,保持灵敏可靠。严密监视水位,万一发生严重缺水,绝对禁止向锅炉内进水;防止积垢,正确使用水处理设备,保持锅水质量符合标准。认真进行表面排污和定期排污操作。定期清除水垢。(3)防止腐蚀。根据锅炉和水质采取有效的水处理和除氧措施,保证给水和锅水质量合格。加强停炉保养工作,及时清除烟灰,涂用防锈油漆,保持炉内干燥。(4)防止裂纹和起槽。 保持燃烧稳定,避免锅炉骤冷骤热。加强对封头(管板)板边等应力集中部位的检查,一旦发现裂纹和起槽必须及时处理。(5)对其他锅炉事故采取及时、正确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5.3.2 火灾预防措施(1)确保油(气
23、)罐和油(气)管道的安装质量。(2)定期检查油(气)罐和油(气)管道,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3)锅炉房和油(气)罐区域内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5.3.3 炉膛爆炸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点火控制程序进行点火操作。(2)停炉或熄火时,应快速关闭燃料供应管道上的总切断阀,而且关闭所有分阀门。关闭必须严密。(3)提高燃油燃气锅炉燃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包括点火程序控制、熄火自动保护、火焰检测装置、燃烧自动调节、鼓风机和引风机和电磁阀的联锁装置和各种信号装置等。(4)锅炉运行中,操作人员要严密监视各种仪表和燃烧状况,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并正确处理。5.3.4 受热面管爆破预防措施
24、(1)预防省煤器管损坏的主要措施控制给水流量。减少给水中的含氧量并保证一定的省煤器管内水速。提高给水温度,使壁面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2)预防水冷壁管(炉管)爆破主要措施有检修时及时修复管子的缺陷。加强水质监督,保证锅炉水质合格。做好排污工作。锅炉运行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密监视锅筒水位的变化,经常检查、及时发现并立即消除设备出现的故障。 (3)预防过热器管爆破主要措施有保证合格的炉水品质,提高汽水分离器的效率。及时调节锅筒水位,防止和减少蒸汽的带水量。保证正常的燃烧工况,尽可能减少热偏差。锅炉升火、运行、停炉时严格执行规程,操作准确无误。5.3.5 烟道二次燃烧预防措施提高油喷嘴的雾化
25、质量,加强燃气或油雾与空气混合。合理配风,调整好燃烧工况,尽量减少不完全燃烧产物进入烟道并防止在受热面上的沉积。若发现对流受热面上的积灰加剧时,要及时进行吹灰,特别是停炉前要彻底除灰。锅炉运行时空气过量系数不宜过高,停炉后应严密关闭各门孔的烟、风道挡板,防止空气漏入。停炉后要加强尾部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在尾部安装的灭火装置应有足够的消防能力。5.3.6 锅炉缺水、满水预防措施加强运行人员责任心和业务素质,严密监视和检查水位计的变化情况,发现水位异常情况时应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处理。锅炉检修时,应确保给水装置及各种监视仪表的性能。运行中,要经常冲洗水位计。5.3.7 燃气锅炉的回
26、火、脱火预防措施控制燃气的压力保持在规定的数值内。为了防止回火可能产生的事故,在燃气管道上应装有回火器。6 应急响应6.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6.1.1 明确事故发生后内部报告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内容和时限。6.1.2 事故发生后, 当班作业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现场处置,同时迅速向应急值班室和本企业最高负责人报告。6.1.3 报告的内容事故发生地点。事故设备型号、部位。事故类型(如爆炸、火灾等)。有无人员伤亡情况。周围环境情况(如有无易燃易爆危险品、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影响范围。报告人姓名。6.2 事故确认、分析和应急启动程序事故确认
27、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建立的应急启动程序,要明确应急启动的条件并规定进入应急启动程序时的责任人和岗位,即明确什么岗位、谁、在什么条件或情况下采取什么方式、按照什么路径实现启动。6.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6.4 事故监控措施监控措施应当采用人员监控、设备监控等有效措施进行,对监控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分析。对事故征兆明显或已发生事故
28、时,应在采取有效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监控。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6.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 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特别要注意结合设备实际位置,设立合理的疏散逃生路线,编入预案。6.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6.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可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总体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编制。6.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8.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
29、程序。6.8.2 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正确、合理的个人防护设备。6.8.3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当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抢修进度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人身安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安全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做好安全措施。发电企业应按要求在生产现场配置应急设备,参加应急人员要正确佩带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相关安监人员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以确保应急人员的安全。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当锅炉承压部件发生爆漏(泄漏)时,在系统隔离、消压前严禁采用拆保温的方式进行爆漏点检查、确认。(2)严禁带压对承压部件进行焊接、捻缝、紧螺丝等工作。(3)如需要进入炉膛、尾部烟道等设备
30、内部进行抢修,工作负责人必须检查确认内部温度、无炽热的积灰等,安全后方可进入。(4)应急抢修中高处作业,必须按规定搭设脚手架或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6.9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6.9.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6.9.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6.10 现场恢复6.10.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6.10.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6.10.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6.10.4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应急作业技术内容7.1.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7.1.2 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
31、所必需的装备、资源。必要的防毒器材、堵漏器材、灭火器材、应急设备或工具等应急物资应当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位置,该位置应当有明显标志。平时应当有专人进行维护。7.1.3 应急人员采用的具体应急技术(如承压设备封堵爆口、危险区域隔离等)。重点突出什么人、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机、干什么、用什么装备或手段、如何干。7.1.4 应急技术采用后的效果判定。如事态发展控制不利,如何报告,如何请求增援和支持,如何请求启动上级应急方案。7.2 常见事故处理措施7.2.1 锅炉爆炸事故处理措施 按照预案的要求报告,启动应急预案,疏散周围人员。一般锅炉爆炸后果严重,常伴随建筑物倒塌等,应在保证应急抢险人员安全的前提下,
32、立即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注意切断锅炉的油气供应,断水、断电,关闭各系统阀门,相关承压的设备注意减压,防止因锅炉停运造成的系统(工艺)性的次生灾害。7.2.2 火灾事故处理措施切断锅炉的油气供应,并按照消防安全的要求处理。7.2.3 炉膛爆炸事故处理措施 (1)立即切断燃料供应,关闭引风机及送风机和因爆震开启的人孔门、看火孔等,严密关闭烟道、风道挡板。然后,仔细检查各项设备,并修复好防爆门。(2)如果爆炸严重,使炉墙倒塌,横梁变形,管子弯曲,锅筒移位等,必须立即紧急停炉检修。7.2.4 受热面管事故处理措施 确定爆管事故发生后,应紧急停炉,尽快停止燃料供应,减少锅炉过热程度,引风机必须继续运行,待
33、排尽炉烟和蒸汽后方可停止,以降低炉膛温度。如有数台锅炉并列供汽,应将故障锅炉与蒸汽母管隔断。具备条件后,进行检修。7.2.5 烟道二次燃烧事故处理措施 发生烟道二次燃烧后,应立即切断燃料和空气的供应,严禁启动引风机通风。必须严密关闭烟风系统各处的挡板和炉膛、烟道各孔、门,防止空气漏入。(3)省煤器须通水冷却,或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以保护省煤器。(4)同时投入蒸汽灭装置,燃油锅炉也可利用喷油嘴的冲洗蒸汽进行灭火。(5)当排烟温度接近喷入的蒸汽温度,并已稳定1小时以上,才可打开检查门检查。(6)确认二次燃烧已完全扑灭后,启动引风机抽出烟道中的烟气和蒸汽,通风后方可重新点火。(7)如果锅炉运行中发现
34、有烟道二次燃烧现象,经调整后仍无效,当排烟温度超过250时,应立即停炉,以防止引风机损坏,造成更大损失。7.2.6 锅炉缺水事故处理措施 先校对各水位表所指示的水位,正确判断是否缺水。在无法确定缺水还是满水时,可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若无锅水流出,表明是缺水事故,否则便是满水事故。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叫水”;先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再关闭汽连接管旋塞,然后缓慢关闭放水旋塞,观察水位表内是否有水位出现。此时,水位表的上部没有压力,只要水位不低于水连管孔,借助锅筒内的汽压就能将水位表内的水位升高,以至能够看到,表面是轻微缺水。如果经过“叫水”水位表内仍无水位出现,表明是严重缺水。必须注意,“叫水法”不适
35、用于水位表的水连管孔口低于最高火界的卧式锅炉,因为即使“叫”出了水,锅炉内的实际水位仍在最高火界以下,这是非常危险的。锅炉轻微缺水时,应减少燃料和送风,减弱燃烧,并且缓慢地向锅炉进水,同时要迅速查明缺水的原因,例如,给水管、炉管、省煤器管是否漏水或阀门是否开错等。待水位逐渐恢复到最低安全水位线以上后,再增加燃料和送风,恢复正常燃烧。锅炉严重缺水,以及一时无法区分是否缺水时必须紧急停炉。7.2.7 锅炉满水事故处理措施 (1)首先对照各水位表计的指示值,并冲洗锅筒水位计,确定表计指示值的准确性。当看不见水位时应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若有锅水流出,表明是满水事故,否则便是缺水事故。当确认锅炉发生满水
36、时,可将给水调节由自动改为手动操作,同时关小给水调节阀,减少给水量,必要时关闭给水阀。若手动给水调节仍无效时,可能是调节阀失灵,此时可暂时用给水切断阀进行调节,也可切换到备用给水管道向锅炉供水。(2)如果是轻微满水,还应采取一些其他措施。开启锅炉的下部排污阀门或事故排水阀门;降低锅炉负荷并打开过热器及蒸汽管道的疏水阀;根据过热器蒸汽温度的下降情况,关小减温器的冷却水阀门或者停止减温器的运行。待水位恢复正常后,关闭各疏水阀门,逐步开大给水调节阀,恢复正常运行。(3)如果是严重满水,则应立即熄火,紧急停炉。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锅炉受热面。7.2.8 燃气锅炉的回火、脱火事故处理措施首先应检查燃
37、气压力是否正常。若压力过低,应对整个燃气管道进行检查。若锅炉房总供气管道压力降低,先检查调压站的进气压力,进气压力降低时应联系供气站提高供气压力;若进气压力正常,则应检查调压阀是否有故障并及时排除,同时可切换投入备用调压阀并开启旁通阀;若采取(1)中措施仍无效,则应检查整个燃气管道中是否有泄漏,应关闭的阀门(如排空阀)是否未关等情况,并设法消除和纠正。若仅炉前燃气管道压力降低,则应检查该段管道上的各阀门是否正常,开度是否合适,是否出现泄漏现象。当燃气压力无法恢复到正常值时,应减少投运的燃烧器数目,降负荷运行,直至停止锅炉运行。若燃气压力过高,应分段检查整个燃气管道上的各调节阀门是否正常,其次检
38、查各燃烧器的风门开度是否合适,检查风道上的总风压和各燃烧器前风压是否偏高等,并作出相应的调整。8 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8.1.1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8.1.2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8.1.3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8.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8.2.1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8.2.2 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8.3 应急队伍保障明确本企业各专业应急队伍及负责人的通信联络方式,要求附人员联络表。8.4 经费保障 在编制预
39、案时应当明确应急所需专项经费来源,规定使用范围和管理监督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及时到位。8.5 培训和演练8.5.1 应急救援培训企业应当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提出重点岗位,对重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的培训。提出对所辖范围的应急队伍与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实施培训。(4) 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与能力。8.5.2 演习(演练)(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3)根据演练后实际对预案进行改进的要求。8.6 其他保障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化工设备、危化品和锅炉等相关行业的专家信
40、息。主要指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9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9.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9.1.1 编制准备 (1) 成立编制小组,其组长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2) 制定编制计划。(3) 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基本情况和特种设备基本状况。(4) 安全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5) 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9.1.2 编制预案 9.1.3 审定和演练 9.1.4 改进措施 9.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9.2.1 格式(1) 封面。包括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
41、,编制、审核、签发人(签字)、公章。(2) 目录。(3) 总则(引言、概况、目的、原则、依据)。(4) 预案内容。(5) 附件。(6) 附加说明。9.2.2 基本要求(1) 使用A4纸打印文本。(2) 正文采用仿宋四号字,标题采用宋体三号字。9.3 应急预案的制订与发布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修改、验证。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9.4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9.4.1 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9.4.2 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9.4.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
42、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9.5 预案上报预案发布或更新后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9.6 监督检查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10 事故调查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1) 强调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
43、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2)工业燃油燃气锅炉事故发生后,相关人员应收集相关的证据并保全。10.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0.2.1 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10.2.2 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10.2.3 确定事故调查内容。10.2.4 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10.2.5 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10.2.6 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10.2.7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10.2.8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10.3 情况调查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
44、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0.3.1 有关人员基本情况10.3.2 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10.3.3 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10.3.4 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10.3.5 其他情况10.4 资料调查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调查组重点查阅以下资料。10.4.1 工业燃油燃气锅炉的生产档案资料工业燃油燃气锅
45、炉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工业燃油燃气锅炉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工业燃油燃气锅炉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10.4.2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10.4.3 安全责任制、相关制度落实情况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10.4.4 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10.5 现场调查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
46、真实。10.5.1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特种设备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10.5.2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10.5.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爆炸源,收集设备爆炸碎片及其残余介质。10.5.4 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2)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3)收集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