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丰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624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93 大小: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丰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前丰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前丰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前丰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前丰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丰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丰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doc(1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版本号:GBJXQF2010 贵州省金沙县西洛乡前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颁布时间: 2010年 9月 20日 实施时间: 2010年 9月 30日编制单位:前丰煤矿联 系 人:许向前电 话:15908573679金沙县西洛乡前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GBJXQF2010 )编制:许向前审核:唐华利会签:李之利 罗江良 杜昌品 谢朝俊矿长:王 鹏法人:唐华利批 准 页本预案经前丰煤矿唐华利同志审核批准,于2010年9月30日颁布,2010年10月1日开始执行。 法人签字:2010年9月30日目 录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4第一章 总则4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8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35第四章

2、预防与预警44第五章 应急响应46第六章 信息发布50第七章 后期处置50第八章 保障措施52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55第十章 奖惩57第十一章 附则58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61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预案61第二章 地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3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预案82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91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01第六章 运输事故应急预案112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应急预案122第八章 火工品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35第九章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44第十章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156第三部分 现场预案163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63第二章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预案170

3、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72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预案174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预案179第六章 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80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现场预案181第八章 火工品事故现场预案184第九章 火灾现场处置方案187第十章 职业卫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91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 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保障前丰煤矿职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在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处理,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

4、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前丰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75号1996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5、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4月27日)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5月10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1月24日)14)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2010版)15)生产安

6、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二九年四月一日)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17)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22)对前丰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2009281号23)前丰煤矿方案设计说明书(毕节地区地方煤矿勘测设计队)(2008年9月)24

7、)前丰煤矿安全专篇说明书(毕节地区地方煤矿勘察设计队)(2008年9月)25)前丰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8月)26)前丰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27)前丰煤矿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操作规程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应于前丰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范围包括前丰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大部分。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1.5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

8、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前丰煤矿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前丰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总经理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

9、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2.1矿井概况2.1.1地理位置、交通东经1063044北纬272200。矿区面积0.8125平方千米。矿井位于金沙县城西,直距约4公

10、里,公路里程内5公里,有西洛乡至城关镇公路从矿区通过,由矿区至金沙电厂约8公里,交通方便。前丰煤矿取得的采矿许可证(5200000830954,生产规模:年产15万t)地形地貌:前丰煤矿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属以侵蚀作用为主、切割作用为辅的高中山山岳地貌类型。矿区地形总趋势,南东、南西、北西三面较高,最高山顶海拨为1137米,北东面较低,最低海拨950米,区内相对高差187米。矿界拐点坐标详见表121。表121 井田拐点坐标表拐点XY1304017061827923040370618489330405306189294304062061929953039794619345630394176187

11、31面积0.8125Km2开采标高1000m460m 2.1.2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一)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沙堡湾段及及玉龙山段(T1y1+2),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龙潭组(P3l)、中统茅口组(P2m)。由新至老层序分述如下:、第四系(Q):坡积、残积、碎石土层,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带、斜坡中下部及沟谷中,厚03m。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为紫红色泥岩、钙质泥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等,厚90120米.分布于矿区东南部。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及沙堡湾段(T1y1+2)为浅灰色薄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底部为厚515米的灰绿色、灰

12、黄色薄层状泥岩、钙质泥岩等,厚180220米。广泛分布于矿区南东大部地区,岩溶洼地较发育。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深灰色厚层状含遂石结核、条带灰岩,厚4050m,分布于矿区中部。节理、裂隙发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岩性以灰、黄灰、深灰色泥质粉砂岩为主,断续夹薄层菱铁矿、泥岩、粉砂岩及煤层,厚度95120m。共含五层可采煤层。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性为灰色灰岩,含燧石条带或结核。出露于矿区北西侧,地表节理、裂隙、溶洞较发育。厚度大于80米。(二) 构造前丰煤矿位于金沙向斜的北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倾向158165度,倾角一般为37度,向深部岩层倾角有所变缓,一般在30度左右,区

13、内无断层分布,无岩浆岩活动,地质构造条件简单。(三) 含煤岩系及煤层1 含煤岩系的含煤性工作区内的含煤地层(含煤岩系)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多旋回组成。其岩性以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泥岩、夹粘土岩和菱铁质岩、煤层及煤线、砂岩中见小型交错层理;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见砂、泥互层纹理构造。含煤地层厚95120米,一般厚110米,含煤层及煤线15层,其中含可采煤层5层,不可采煤层和煤线10层,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粘土岩,现将含煤地层的岩性组合特征由上至下简述于下。深灰色、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上部为钙质泥岩与泥灰岩互层,与上

14、覆地层长兴组(P3c)分界,厚18米。C4煤层:半光亮型,中细条带粒状结构,少量块状,多数为碎块状煤,含矸石层,稳定性较差,厚0.801.20米。灰、黄灰色粉砂岩、钙质泥岩夹薄层菱铁岩,厚5米。深灰色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煤线,厚10米。C5煤层,半光亮光亮型,半金属光泽,粒状结构,少数显贝壳状断口,次生裂隙发育,厚1.101.70米,一般不含矸石层。较稳定。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局部夹钙质泥岩和薄层菱铁质岩,厚16米。C9煤层:半光亮型光亮型,粒状条带状结构多为参差状断口,少数为贝壳状断口,半金属光泽,次生裂隙较发育,厚2.703.20米,区内稳定可采。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

15、砂质泥岩,下部含炭质泥岩,含多层煤线。厚30米。C13煤层:光亮型,粒状条带状结构,油脂光泽次生裂隙发育,厚1.301.80米,为区内可采煤层。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泥页岩,下部夹炭质泥岩,厚16米。C15煤层:灰黑色,半光亮暗型煤,条带状结构,土状光泽,夹13层矸石层,厚1.301.70米。浅灰色含硫铁矿粘土岩层,厚1.504.00米,与下伏中二叠统茅口组(P2m)灰岩呈假整合接触。2 可采煤层及煤岩特征区内煤层属沉积型矿床,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海陆交替相沉积的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层中,产状与顶底板围岩一致,龙潭组(P3l)地层中,含煤层及煤线共15层,至下而下逐

16、层编号为C1C15煤层,其中C4、C5、C9、C13、C15为区的可采煤层,其余编号的煤层(线)为不可采煤层。现将C4、C5、C9、C13、C15煤层的特征,分述如下:C4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长兴组(P3c)灰岩层底界20米。巷道两处穿该煤层点,揭露煤层厚0.801.20米,夹0.300.40米的矸石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大,区内为可采煤层。C5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上部,上距C4煤层顶界815米,据生产巷道揭露,煤层厚度1.101.70米,层位和厚度均较稳定,一般不含矸石层,全区可采,为简单结构煤层。C9煤层:位于龙潭组的中部,上距C5煤层底界1015米,据生产巷道揭露,煤层厚度2.703

17、.20米,厚度及层位稳定,全区可采,煤层中一般不夹矸石层,为简单结构煤层。C13煤层:位于龙潭组的中下部,上距C9煤层底界2530米,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煤层厚度1.301.80米,为区可采煤层,含12层矸石层,为复杂结构煤层。C15煤层:位于龙潭组的近底部,上距C13煤层底界815米,常含13矸石层,厚1.301.70米,层位及厚度均较稳定,为区内可采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3-1。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23-1煤层编号对比标志备 注层间距(米)顶板特征煤层特征夹矸情况C4上距长兴灰岩底介20米粉砂质泥岩粒状结构以散煤为主含12层C5815泥质粉砂岩粒状、块结构一般不含C91015粉砂质泥岩

18、粒状、条状结构以块状为主一般不含C132530泥质粉砂岩条带状结构含12层C15815粉砂岩条带状结构含3层3 煤质1)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区内C4、C5、C9、C13、C15煤的特征基本相似,颜色为灰黑色、条痕为灰黑色,半光亮光亮型,参差状断口为主,贝壳状断口和阶梯状断口层居次,内生裂隙较发育,且多为无机矿物充填,一般易脆,强度较低。C4和C15条带状结构,半亮型暗型煤。2) 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及煤类根据贵州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对本矿区作普查地质工作并于二00八年一月提交了金沙县西洛乡前丰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得知。主要煤质评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

19、理委员会于2004年4月30日联合发布的,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224)煤炭质量分级为依据,按动力用煤分级。对C4、C5、C9、C13、C15煤层分别进行全层刻槽取样,经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分析,结果列如下表:化验分析结果表样品编号煤层编号分 析 结 构容量ARD焦渣特征水份(Mad%)灰份(A.d%)挥发份(Vdaf%)全硫(st.d)发热量(Qgr.ad)(MJ/kg)固定碳(Fcd%)C43.003.1214.8516.103.757.150.561.4532.0534.742007-M715C53.003.519.1010.926.205.

20、760.970.7329.60128.40983.5685.671.4422007-M716C92.542.0912.4513.486.236.980.870.7630.08231.00080.4879.571.442C133.6715.427.231.3432.382007-M717C150.391.5616.5117.017.858.322.472.6728.15927.91076.5474.021.5422.1.3水文地质情况1 矿区含水层及富水性(1)地形地貌、气象及地表水区内总体地势中间高南四周低,最高山顶海拔1137.5米,最低海拔925米,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高差212.5米;

21、地表水通过沟谷、溶蚀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及岩溶裂隙等通道,汇流于乌江,或就近流入地暗河。该区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受南北气流和高原地貌的影响,季节更替不明显,气温变化较大,年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2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12月至次年的3月为旱季,年平均湿度78%,气象控制着地下和地表水的排泄和变化。(2)含(隔)水层特征出露分布矿界范围的地层有第四系(Q)、下三叠统夜郎组,上二叠统的长兴组(P3c)、龙潭组(P3l)和中二叠统茅口组(P2m)。第四系(Q)长兴组和茅口组为含水层,龙潭组为相对隔水层,现分层将其含水特征简述如下:第四第(Q)孔隙含水层:分布在区内的斜坡和平缓洼地

22、,岩性主要为残坡积的含碎石粘土,为孔隙含水、富水性弱透水性强。下三叠统夜郎组、九节滩段(T1y3)裂隙含水层:主要岩性为泥岩,区内出露厚度5080米,分布在矿区东面,富水性中弱。下三叠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岩溶裂隙含水层:主要岩性为灰岩,区内出露厚度220250米,分布在矿区中部,见有岩溶落水洞、漏斗各一个(标高分别为994、1003米);岩溶发育,富水性中强。下三统夜组沙堡段(T1y1)隔水层:岩性为泥岩,厚10米左右,为相对隔水层,含裂隙水,富水性弱,因厚度较薄,其隔水性受到一定限制。长兴组(P3c)岩溶孔隙含水层:分布在矿区东侧边部,主要岩性为灰岩,厚7080米,出露分布在矿区西

23、部,岩溶发育,透水性好,富水性中等。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出露分布在矿区西面地段,主要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泥质灰岩和煤层及粘土岩,厚110米,未见泉水出露,含裂隙水,富水性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为区内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今后采掘过程中,地下水可直接进入地下矿井对矿床充水。中二叠统茅口组(P2m)岩溶裂隙含水层:分布在矿区的北西面边部,主要岩性为细晶灰岩,厚度100米,见有岩溶落水洞一个(标高为998米);在将来地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有突破C15煤层底板粘土岩隔水层进入矿井造成突水事故的危险性。该层为C15煤层底板直接向矿床充水的含水层。(3)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该矿界范

24、围内无断裂分布,断裂构造不发育,对矿床充水的影响性小。(4)地表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区东侧的金沙河,枯季流量为60升/秒,雨季最大可达1000升/秒,水量较大,在矿床深部开采时,要留好安全煤柱。(5)生产巷道及老窑(采空区),对矿床的充水影响。据矿方提交实测涌水量得知,现生产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5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水源主要来致煤层顶板裂隙和裂隙和渗透水(包括采空区积水渗水)。据调查,前丰煤矿原矿界内C9煤层浅部煤层露头起沿斜面50100米的范围,煤层被采空,原下坝煤矿老采空区,空间体积达20万余立方米,现不同程度地存在积水区。是形成对矿床充水的人工水源,对矿床充水有灾害性影响。

25、1 矿坑充水因素分析(1)大气降水因素该区范围主要处于斜坡地带,为大气降水的补给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因此,大气降水是对各种充水通道对矿床产生充水的水源因素,它是对矿井充水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之一。(2)地表水对矿井充水影响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金沙河位于矿区东侧边界,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水,通过煤层上覆岩层中的构造裂隙,岩溶裂隙、岩溶漏斗和落水洞等通道间接或直接向矿井充水,充水量受大气降水和隔水层的控制,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较小。(3)地下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煤层上覆含水岩层中,玉龙山和长兴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通过岩溶通道,补给沙堡湾段裂隙含水层(相

26、对隔水层)和龙潭组裂隙含水层,由龙潭组裂隙含水层,直接向矿井充水,充水量视沙堡湾和龙潭组裂隙含水层的裂隙发育程度,而大小变化,目前矿井的涌水量不大(25m3/h)随煤层向深部开采,矿井涌水量会逐渐增大。地下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之一,影响性大。(4)老窑(采空区)积水对矿床的充水影响该区矿界范围内,沿煤层露头线地段分布有,已停采多年的民采老窑,和现行开采形成的采空区,特别是矿区北东面原下坝煤矿范围(已停采关闭),C9煤层已基本采空留下大面积采空区,有大量的积水,约20万余立方米,有对矿井充水产生灾害性影响,在采煤过程中,一旦沟通积水区,会形成老窑透水事故,直接影响矿井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5

27、)底板茅口灰岩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区附近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为925米,区内现采和设计开采C15煤层,大部分位于925米以下,C15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地下水有承压性,C15煤层底板与茅口灰岩之间的粘土岩层,因厚度薄(35米),隔水作用差,地下水有从底板岩层裂隙或岩溶通道向矿井涌水的可能性,对矿井充水有较大影响。2 矿坑涌水量预测(1)矿坑涌水量预测方法的确定矿井位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区,主井位于矿区中部,矿井充水主要因素为龙潭组煤系及长兴地层,矿井涌水量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计算,原则上是根据矿区地貌、岩性、构造、岩熔发育程度等的差异,来确定矿区的入渗系数、汇水面积等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按公式

28、进行计算,大气降水的渗入量为矿井涌水量。(2)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根据该矿方提供的现状开采件涌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比拟法进行估算未开采区域的矿井涌水量式中:Q预测的矿井涌水量(m3/d);Q1生产矿井实测涌水量(m3/d);F矿区开采面积(Km2);F1矿井实际采区面积(Km2);S预测未来地下水位下降值(m);S1现状地下水下降值(m);前丰煤矿矿井涌水量估算结果表:矿井采区面积(Km2)地下水降深(m)实测矿井涌水量(m3/d)预测矿井将来开采区涌水量(m3/d)F1FS1SQ旱Q1雨Q旱mnxQ1mnx103290828180100300645181851500根据计算结

29、果,未来矿井涌水量为 1500m3/d,总体上看矿井涌水量中等。(3)矿井发生突水可能性及地段预测矿区开采时,在采空区、断层带附近及地层分界线附近,发生突水的可能性较大。故煤层开采过程中,一定要搞好安全施工措施。邻近矿区的老窑积水是一大水害,不能顶水采煤,要采取探、排水措施后,方能采煤。3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该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龙潭组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1.0t(Sm),与地表水体联系不密切,煤层间的粉砂质泥岩(隔水层)较稳定,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为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煤层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参照现行规范划分标准,将C5、 C9煤层的水文地

30、质勘查类型划为第三类第一亚类第二型。即以溶蚀裂隙为主,顶板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C15煤层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为第三类第一亚类第二型。即以溶蚀裂隙为主,底板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2.1.4煤层顶、底板岩性矿区内各主要煤层顶板均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较低,易破碎,稳定性较差,故应加强支护。各煤层底板均为粘土岩,吸水后易膨胀,在开采过程中应引起注意。2.1.5瓦斯、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性及地温1)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论根据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2009年8月为前丰煤矿所做的瓦斯等级鉴定得知:(1)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

31、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87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8.369m3/t。(2)矿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058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0.321m3/t。(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和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确定贵州省金沙县西洛乡前丰煤矿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爆炸及煤的自燃倾向根据2003年1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前丰煤矿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得知,前丰煤矿C5、C9、C13、C15煤尘无爆炸性。但应加强洒水防尘及通风工作,确保生产人员的

32、身体健康。根据2003年12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前丰煤矿的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得知,该矿C5、C9、C13、C15煤层为III级(不易自燃),但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通风管理,防止采空区,老巷长期漏风,防止巷道长期处于微风状态,防止煤层自然发火。3)地温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2.1.6 生产系统、辅助系统1、矿井开拓方式设计选择利用原前丰煤矿的三条井筒改造用作本设计的主要井筒,改造原前丰煤矿的主平硐作为本设计的主平硐(x=3040358,y=35618592,z=+970,a=18.5=-3),改造原前丰煤矿的东翼回风斜井作为本设计的副斜井(x=3040330,

33、y=35618661,z=985,a=331=35),改造原前丰煤矿的西翼回风斜井作为本设计的回风斜井(x=3040294,y=35618520,z=995,a=348=36),改造利用原前丰煤矿的运输下山、西翼回风下山和东翼回风下山分别作为本设计的运输下山、回风下山和行人下山。主平硐揭C15煤层后以25倾角布置运输下山分别揭穿C13、C9、C5、C4煤层,利用石门与各煤层联系;回风井以36倾角布置揭穿C13煤层直至979m标高,然后布置回风石门揭穿C9煤层,在C9煤层沿倾向布置回风下山至825m标高,利用石门与运输下山贯通;副斜井以35倾角布置揭穿C15煤层后,布置联络巷与主平硐贯通,然后在

34、C15煤层沿煤层倾向布置回风下山直至825m标高,利用石门与运输下山贯通,形成负压通风。开拓、准备巷道布置完成后,在一采区965m标高和905m标高分别布置区段回风石门和区段运输石门分别揭C13、C15煤层,在C13煤层东翼布置首采工作面(11301),在南西翼布置接续工作面(11302)。(1)主平硐本矿设计主平硐担负煤炭、矸石、材料、设备运输以及排水任务,长93m,坡度-3,掘进断面7.6m,净断面6.6m,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表土段为砌碹支护,井筒内铺设600mm轨距18kg/m钢轨、混凝土轨枕,无极绳绞车运输。(2)副斜井本矿设计副斜井担负进风、铺设管线、安全出口等任务,副斜井

35、长48m,坡度35,掘进断面7.6m,净断面6.6m,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表土段为砌碹支护。(3)回风斜井本设计共设计一个回风斜井,回风斜井分别为整个矿井服务,用作回风和安全出口之用,井筒倾角36,掘进断面7.6m,净断面6.6m,采用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表土段为砌碹支护,不铺设轨道。2、采煤方法选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放炮落煤,机械排水、运输。3、通风系统(1)通风方式、方法:矿井通风方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矿井采用FBCDNO16-2X75KW抽风机两台;采用两台ZBEA-253高压瓦斯抽放泵,功率55KW;采用两台ZBEA-303低压瓦斯抽放泵,功率45KW。掘进局扇采用FBD-

36、U5.6/2X11四台。(2)通风线路:回采面:新鲜风流从主平硐、副斜井运输下山、行人下山区段运输石门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回风顺槽区段回风石门回风下山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掘进面:新鲜风流从主平硐、副斜井运输下山、行人下山区段运输石门掘进工作面区段回风石门回风下山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扇风机通风,压入式通风。4、防排水系统(1)水泵房、水仓:在各采区底部设有水泵房和水仓,其参数如下:水泵房:水泵房净断面积5.1m,掘进断面积5.7m,长度6m,采用锚杆支护。水仓:根据矿方提供数据得知,主要为顶板裂隙淋水、老窑水及老空水,其中以顶板裂隙淋水为主,最大涌水量60m/h,正常

37、涌水量25m/h。考虑将来涌水量可能增大,水仓不能随意增扩等因素,本设计水仓选型时选用的矿井正常涌水量按25mh计算,按8小时正常涌水量计算,水仓有效容量为258=200m,水仓净断面积6.6m,掘进断面积7.1m,长度200/6.6=30.3m,水仓要求设主副水仓,主水仓长度取40m,副水仓长度均取35m。(2)水泵型号及台数:选用80D30*8多级分段式离心泵,其流量为23-50m3/h,扬程为212-273m;电机55kw,其中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一台,排吸水管路两趟,管径100mm的无缝钢管,一趟工作,一趟备用,排水管路敷设于人行下山。5、提升、运输方式(1)工作面采用自溜运输;(

38、2)运输顺槽采用无极绳绞车(JW950/48),铺设600mm轨距,15kg/m钢轨,混凝土轨枕;(3)运输下山采用绞车运输(JTPB-1.61.2/24),铺设600mm轨距,30kg/m钢轨,混凝土轨枕;(4)主平硐采用无极绳绞车运输运输(JW500/33),铺设600mm轨距,18kg/m钢轨,混凝土轨枕,绞车提升;6、供电系统(1)供电电源矿井选用双回路供电,一趟引自35kv变10kv的城郊变电所(直距约2km)电网,另一回路引自35kv变10kv的平坝变电所(直距约5km)的10KV线路,形成双回路供电。(2)电力负荷全矿共安装设备共54台,其中工作41台,设备总容量1406kw,工

39、作容量919.4kw。全矿有功负荷为666.8kw,无功负荷为680.2kvar。(3)供电方案根据矿井所处的位置及开拓方式,在矿井工业场地负荷集中地段设置10kv变电所向地面及井下供电,一趟引自35kv变10kv的城郊变电所(直距约2km)电网,另一回路引自35kv变10kv的平坝变电所(直距约5km)的10KV线路,形成双回路供电。(4)井下供配电由地面变电所660v的电压经副斜井向井下供电,井下设置配电点。井下安装用电设备36台(件),设备总容量566kw。其中,工作设备26台(件),工作容量369.4kw,计算有功负荷为279.5kw。在主平硐、副斜井、车场、水泵房、运输下山、行人下山

40、、区段运输顺槽等巷道内设置固定照明电器。(5)变压器选型矿井地面设变电所供地面用电设备,采用380V电压供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井下低压设备采用660V、127V供电,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本设计的电容补偿为360 kvar,经过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为0.901。设计选用安装S9-400/10/0.4kV变压器两台供地面主要负荷,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安装两台KS9-100/10/0.69变压器向井下局部通风机供电;安装两台KS9-250/10/0.69变压器向井下采煤工作面、井下掘进工作面等地供电,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6)矿井电缆选择MY395型铜芯凯装电缆。下井电缆为MY395型

41、电缆3回。 电缆向井下用挂钩铺设,主扇,瓦斯泵,水泵,监控系统有双回路供电,变压器至设备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不分接任何负荷,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备用回路必须带电备用。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采用“三专”供电,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实现两闭锁。井下所有用电设备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有过电流和漏电、接地保护,井下所有电气设备采用隔爆型并有“合格证”和“矿用产品安全标志”7、救护系统本矿于2010年与金沙县救护大队签订有救护协议。2.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周边危险源,1、周边小煤窑2、开采的塌陷坑、相距200米的炸材库。矿周边地层较为稳定,呈缓坡状,无地质滑坡危险。矿井的变电所、职工宿舍、办

42、公楼布置在工业广场边缘,瓦斯抽放泵房,布置于工业广场北西面相距100米。2.2.1危险源识别与检测2.2.1.1主要危险源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冒顶、提升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2.2.1.2存在形式及场所 序号 号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1水地质构造附近,陷落柱,采空区,老窑构造裂隙水,塌陷坑水,老窑蓄水2火机械摩擦,电器短路,带烟花入井机械带病运转,接地不全,三违3爆炸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瓦斯积聚瓦斯积聚,电器短路,三违4提升运输机械摩擦,超负荷,设备带病运转设备带病运转,防护设施失效5瓦斯采煤和掘进工作面抽放不到位瓦斯积

43、聚瓦斯超限作业,瓦斯积聚处理不及时6机械伤害防护设施不齐全,三违三违7高空坠落防护设施不全,三违三违8地压地质构造带,顶板破碎带未按措施执行操作,三违9有害气体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通风系统紊乱,三违10电接地不全,设备带病运转设备带病运转,三违2.2.1.3检测、监控的手段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2.2.2危险源风险分析2.2.2.1地面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1)危险目标的确定地面锅炉房地面锅炉房周边有浴室、器材库、食堂等。地面瓦斯泵房建有永久瓦斯抽放泵站,ZBEA-253四台。自然灾害雨季期间,矿区频降暴雨,可能

44、导致地表滑坡,泥石流、电力通讯中断等自然灾害事故。(2)地面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及其对周边的影响前丰煤矿地面在用的锅炉房不属压力容器,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设备损坏,开水溢出,将对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周边人员造成人员安全威胁。地面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控制措施不力,也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2.2.2.2煤矿井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前丰煤矿属井工开采作业,受井下作业场所空间限制,作业环境条件影响,作业系统空间复杂,各生产、安全系统复杂。设施、设备较多,且系统性较强,局部问题有可能造成区域系统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和影响因素。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以及煤矿安全事故教训总结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因素有:(1)瓦斯因素前丰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类,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大,在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如遇违章放炮、明火、电器火花、金属撞击或摩擦火花等都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和人员窒息,因此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瓦斯聚集和放炮的管理工作。(2)煤与瓦斯突出因素根据2009年8月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