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693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一、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特点、类型和分级1、定义“突发事件”不是一般的事故。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交警队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和措施,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事件。再比如,火灾曾经是突发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事件的主要诱因了。实际上,在整个人类和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原来没有遇到过,或者原来遇过但影响没有这么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灾害,还有由于中国人多,在某些建筑物或者大型活动中产生的践踏事件等等。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2、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妨碍,或对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立即处置的危险事件。2、特点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一是突发性(突然发生)4月12日下午2:30,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周边10余个省(区)震感明显。二是教育性(校园内外、师生员工)2006年4月,某学院一名学生即将毕业,酒后驾驶摩托车,在回家的路上发生车祸。三是危害性(对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造成或可能造成妨碍;对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四是紧急性(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立即处置紧急响应)3、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七种类型:(1)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

3、生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非法传教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等。(2)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是指“独立于人们意志以外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的预见力和防范力在合乎情理的条件下所不能及的,或至少是防止或避免不了的”。从应急管理的角度看,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灾害,台风、热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海浪、海水入侵、风暴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3)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包括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

4、大交通安全事故;校园水(湖)面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水、电、气、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4)考试泄密、违规事件。包括由教育系统组织的国家和省教育统一考试中,在命题管理、试卷印刷、运送、保管等环节出现的泄密事件,以及在考试实施和评卷组织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违规事件。(5)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即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包括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网络、信息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利用校园网络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窃取国家及教

5、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各种破坏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的事件。(7)违规办学(虚假宣传、违规收费、乱发证书文凭等)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4、分级学校突发事件按照紧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可能蔓延发展的趋势等由高到低分为特别重大事件(I级)、重大事件(II级)、较大事件(III级)、一般事件(IV级)四个等级,并在应急预警时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标识。下面以“突发群体性事件”为例加以说明:学者们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有不同的界定,大致说来都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一是参加人数较多;二是事出有因(矛盾激化);三是有组织、有明确目的;四是对社

6、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基于此,可以认为,学校突发群体性事件是指由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教职工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引发的,有部分师生员工或家长参加的,采取集会、游行、示威、群体上访、静坐、请愿、围堵党政机关,聚众闹事、打砸抢等行为,向有关部门表达意愿的,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学校突发群体性事件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级别:(1)聚集事件失控,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的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实施打砸抢,引发地区、行业性的连锁反应,已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为I级。(2)聚集事件失控,校园网上出现大面积的串联、煽动和蛊惑信

7、息,出现多校串联聚集趋势;校内出现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等行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为II级。(3)单个突发事件引发连锁反应,校内出现违法内容的各种横幅、标语、大小字报,有关事件的讨论已攀升为校园网BBS热点问题之一,引发校内局部聚集,一次或累计聚集人数不足100人,但已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的群体性事端,为III级。(4)事件处于单个事件状态,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并引起聚集,群体性事端呈萌芽状态,师生中出现少数过激言论和行为,校内出现大小字报,或校园网上出现“帖子”,呈现可能会影响校园稳定的苗头性信息,为IV级。二、教育系统应急运行机制(一)预防

8、和预警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和预警是应对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用小钱防病,而不是花大钱治病”,就要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第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学校及各二级单位要经常研究影响校园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舆论舆情的分析,对可能引起学生高度关注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危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或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等容易激发学生情绪的问题,以及敏感期、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庆日、重大文体活动期间,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同时,应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武装(保卫)部门要切实掌握校内人员结构,密切注意校内重点人口的动向,会同邮政所统一收集境外寄给学生社团、班级和无具体收

9、件人的印刷品,并妥善处理;组、宣、人事部、学工处、团委等对兄弟学校学生社团来校联谊者,要了解其来校的目的,防止别有用心的人进行串联煽动;网络中心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不良言论及有害信息。第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学校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容易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和实时监控,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无阻;掌握并及时处理学校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及时向

10、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第三,建立由学校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和本校教职工组成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定期开展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为防患于未然,每学期要进行1-2次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协作及快速反应能力,可重点进行火灾、地震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演习。第四,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第五,学校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要的经费,储存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设施、设备(如灭

11、火器等)第六,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处置快速反应信息系统。一旦发现有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对信息上报的要求是快速、准确和直报。所谓“快速”,是指信息报送应及时而不能耽搁。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领导报告,不得延报。学校应立即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省教育厅),时限为2小时。接到报告的教育行政部门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信息报送的时限也是2小时。所谓“准确”,是指所报送的信息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错报。所谓“直报”,是指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学校或者同级教育行政

12、部门可以越级直接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育部报送信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的信息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校园和社会稳定等情况;2、事件性质的初步判断和影响程度的初步评估;3、事发学校及有关部门已采取的措施;4、校内外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初步反应;5、事件发展态势预测和应急处置预案启动情况等。突发事件中,除了自然灾害和部分事故灾难以及少数医疗卫生类传染疾病具有某种不可抗力因素外,其余大部分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因此,预防比救治(救助、救济)更重要。作为学校,预防和预警是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

13、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内部机构都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做到报送突发事件的信息快速、准确,采取预警措施要及时、合理。(二)应急处置1、应急处置原则(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事件发生后,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院(系、中心)应当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

14、预案,要做到报告及时,处理果断,各部门、各系行政“一把手”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3)预防为本,及时控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研究判断,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学校秩序失控和混乱。(4)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5)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出发,按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分不可结”的工作原则,及时化

15、解矛盾,防止事态扩大。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做到合情合理、依法办事,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6)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领导精力、经费保障和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应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2、先期处置事件突然发生后,事发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校领导小组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工作,有关情况及时上报省教育厅和市相关部门。灾害发生后,受灾学校负责人应及时将灾害发生的情况和受灾情况向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及时有效地采取避灾措施以自救。学校先期处置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应急处置的效果。先期处置不及时、不到位,往往

16、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先期处置及时、到位,常常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指对于事发单位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启动相关预案,统一指导有关学校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针对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突发事件,分别规定了应急处置措施。一般应急预案对应急响应的标准和程序都做出了规定,其核心是对突发事件采取分级应对的措施,不同级别的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使用与事件级别相匹配的资源,当事件扩大、级别升高时,应急响应的范围也随之扩大。教育系统应急响应一般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有的应急

17、预案也有四个级别响应)。事发学校要根据事件的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事件级别,适时调整应急措施和方案,加大应急处置力度,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应急响应原则:灾害发生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在应急响应中,无论采取什么应急处置措施,都应遵循比例原则:第一,遵循比例原则之妥当性(适当性)原则,即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应该与应急处置的目的相一致。如果某项应急处置措施根本无法达到应急处置的目的,则违反了比例原则之妥当性原则;第二,遵循比例原则之必要性(最少侵害)原则,即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时,如果有多种手段可选择,应选择一种对师生利益损害最小的措施,正如俗话所说:“杀鸡焉用牛刀”?第三,遵循比

18、例原则之均衡性(得失性)原则,即权衡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学校师生生命安全、利益和学校财产利益)等与应急处置措施所损失的利益的轻重,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则不应采取此类应急处置措施,正如俗语所说,不能“杀鸡取卵”。4、事后恢复由于学校历来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点保护对象,学校本身组织程度高,学校教职工以教书育人为业,一旦发生了某种突发事件,除了学校师生的自救,当地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会竭尽全力地实施救援,所以,教育系统的突发事件,除了少数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政治事件相联系外,一般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扩散。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包括善后

19、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信息发布、心理救援和心理干预、责任追究与奖惩、完善制度等环节。(1)善后处置。查清学校受损情况(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督促学校组织开展修复工作,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积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做好突发事件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抚恤、补助和补偿;对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慰问,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敦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迟滞工作。(2)调查与评估。对学校特别重大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3)恢复重建。根据受灾地

20、区遭受毁坏学校的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4)信息发布。学校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学校应在事发的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的情况、政府应对和防范措施,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的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现场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5)心理救援和心理干预。心理救援是心理专家和心理疾病治疗专家对在事故中收到创伤的人员进行心理救治和援助;心理干预是指心理专家和心理疾病治疗专家对有一定心理问题的人员进行的心理疏通和引导。两者含义接近,并无实质性差别。通过心理救援和心理干预,疏导师生情绪,

21、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减少事故损害程度。(6)责任追究与奖惩。对在突发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谎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7)完善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不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三、几种常见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一)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如有师生要求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等时,要求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申请,待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按

22、照要求进行。校领导小组以及参加集会、游行、静坐、请愿师生所在系、部门的党政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团总支书记等要全程跟踪,发生情况及时处理。2、如未经批准进行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的,校领导小组和参加集会、游行、静坐、请愿师生所在系、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其活动,不得蔓延到社会,防止事态发展,并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尽力劝阻其解散。3、一旦学生走出校门上街集会、游行,学校相应工作组派人劝阻,如劝阻无效,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维持秩序的工作,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和别有用心的人进入游行队伍寻衅滋事,并及时请公安部门到现场协助做好工作,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违法行为。同时做好校内师生思想工作,做到教师不停课,

23、学生不停留,师生不离校,加强校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出入。4、若事件已超出学校范围,在事态扩大、依靠学校力量无法平息的情况下,学校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及其公安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派遣警力进校,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冲突加剧和学生受伤。5、加强校园巡查和监控,发现不稳定因素出现苗头时,及时报告,并进行紧急处理。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赶到现场,负责组织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和取证;及时解决,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和问题。6、做好善后与恢复工作。后期处置工作中的重点是尽快查清引发事件的根本原因,妥善解决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实质问题,尽可能满足师生合理要求,安抚和平静师生情绪,恢复学校内正常秩序。

24、7、事件平息后,各部门要向校领导小组汇报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和措施,稳定局面,防止反弹。(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转”、“救”、“传”、“安”1、“转”即应急转移当危机已经来临时,为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将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师生员工和学校财产(教学设施、设备等)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的一种应急措施。应急转移需要科学合理进行:一是及时决策,既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延迟决策,耽误应急转移时机,也不能草率决策;二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手忙脚乱,无组织、无秩序的四处逃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是选定恰当的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四是争取有关部门(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的协助与支持。2、“救

25、”即紧急抢救灾情发生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争分夺秒地组织紧急自救,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救援组织进行紧急抢救。不管是紧急自救,还是专业组织救援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救人第一的原则,先救人,后救物,绝对不能组织未成年学生对对校园财产进行抢救;二是有组织有分工地进行紧急救援,临危不乱。一般来说,对人员和财产的抢救,主要由军队、武警和专业救援组织来承担;对伤员的救治,主要由医护人员进行;道路、设施和线路的抢修,应由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进行;三是针对不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救助方式,“有的放矢”。3、“传”即灾情传送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传递事件发生情况和受灾情

26、况,情况不明常常会延误救援,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发生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在第一时间迅速准确地获取第一手资料,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限上报,以便于上级领导及时决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坚决杜绝瞒报、隐报、谎报灾情等渎职现象,同时,应该将灾情及时地向社会发布,以便人们有一定的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4、“安”即安顿师生、安定秩序“安顿师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置师生,使他们的生活有着落(帐篷、饮水、食品、衣物、医药等的调集和发放,必要时通过政府发文或新闻媒体,发动社会力量和慈善机构向灾区捐款捐物满足师生急需);二是安定师生心理,使他们的情绪能够稳定(除发挥新闻媒体

27、的宣传作用,宣传救灾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稳定师生情绪外,对未成年学生还可以安排心理医生等有关人士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安定秩序”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持校园治安秩序(防止社会上有人乘机到校园打砸抢);二是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如火灾、疫病等)的发生,针对自然灾害的类型,向师生宣传相应的健康知识,防止灾后传染病、流行病的发生。(三)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火灾事故应急处置(1)突发火灾事故后,发现的个人和部门要立即拨打119、110请求救援,并向校领导小组报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人员疏散、自救和力所能及的灭火工作,及时采取关掉电源、煤气,转移易燃易爆物品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

28、2)校领导小组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进行指挥。(3)救灾疏散人员要及时赶赴现场,组织灭火救火,并在消防队伍赶到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消防队伍进行扑救。(4)医疗救治人员要及时赶赴现场,配合有关医疗部门抢救和妥善安置伤员。(5)解决好教师、学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6)及时疏散人员,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确保人员、财产安全。(7)救灾结束后,要协助消防部门查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处理。2、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建筑物倒塌事故灾难主要原因是建材质量和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建筑物年久失修等,主要发生在农村或城郊中小学,大学相对较少发生。(1)发生房屋、围墙、厕所倒

29、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后,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可根据灾情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2)校领导小组应指挥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开展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员工作。(3)迅速切断电源、煤气,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防止继发性危险。3、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处置拥挤踩踏事故发生一般有以下原因:上下楼无序;路面湿滑;突然停电以及自然灾害引起踩踏事故。(1)学校各二级学院、各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日常管理,注意发现拥挤踩踏事故隐患,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2)学校发生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后,校领导小组和各工作组必须及时赶赴现场开展现场疏导和救

30、护工作,并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求援。(3)校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控制局势、制止拥挤,做好人员疏导疏散工作;对受伤者要进行必要的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将伤病员送往医疗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4)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4、重大交通事故处置学校交通事故的主要受害者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受害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1)如发生恶性交通安全事故,应立即拨打110、120请求援助,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校领导小组。(2)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目击证人,初步了解情况。(3)校领导小组立即召集各工作组开展工作,并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指挥。(4)配合医疗救

31、治组和医务室急救人员抢救伤员,协助公安交警部门查明事故情况;涉及外籍师生的,要尽快按规定报告上级外事部门。(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5、校园水(湖)面重大溺水事故处置(1)凡是校园内存在水域的学校,都应在水边设置安全警示或派专人巡视,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2)学校内发生校园水(湖)面溺水事故后,救灾疏散组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并立即与医疗救治组或医疗急救部门取得联系,请求救援。(3)校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及时赶到现场,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并指挥人员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等应急抢救措施。6、大型群体活动安全事故处置(1)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校园内大型群体活动要向当地

32、派出所、公安机关申报审批,经同意后才能举行。活动组织部门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专项安全保卫方案,落实安全保卫措施,加强管理,保证活动正常开展。(2)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活动组织部门应立即拨打110、120请求援助,并及时报告校领导小组。(3)校领导小组立即召集各工作组开展抢救受伤师生工作,并要稳定现场秩序,组织师生有序疏散逃生,尽力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4)救灾疏散组和医疗救治组应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在校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担负起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保护好现场。7、外出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安全事故处置(1)建立健全安全工作领导组织体系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

33、的应急工具和设施。(2)保障通讯联络畅通,定时、定期进行通讯联络和清点人员工作。(3)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校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开展必要的救助和自救工作。(4)校领导小组对事件做出准确判断,权衡事件的轻重,统一认识,统一指挥,协调好学校和事故现场两方面的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救助。(5)努力争取事故发生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和帮助。8、后勤保障方面的安全事故处置(1)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操作制度学习。(2)做好食堂、配电房、仓库及供水、供电、供暖和通讯保障部门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关键部位和重点现场的检查,确保各种服

34、务设施的安全运行。(3)发生断水(水污染)、停电(漏电、短路、触电)、燃气泄露等重大事故后,应立即报告校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组织抢救和抢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争取尽快恢复正常。(4)食堂、餐厅等饮食部门以及水塔(蓄水池)等二次供水部位必须安装安全保护设施,发生污染等事件时要立即停用,并立即联系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疫、化验和排污处理。9、突发危险品污染事故的处置(1)相关部门应根据各类危险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后,指导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撤离和人员救护,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3)校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应及时赶赴现场,初步查明情况后,迅速制定消除或减轻

35、危害的方案,并立即组织人员实施。(4)引起危险物品泄露或违反有关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灾难的,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划定污染区。(5)对有毒物质污染可能危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校领导小组应立即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故蔓延,必要时应组织师生疏散或撤离。(6)危险排除后,校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妥善处理环境污染事故。(7)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在1小时内向市环保局报告。10、校园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处置(1)事故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应急领导小组汇报。(2)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3)在全校范围内通报事故有关情况,保障校内秩序正常,稳

36、定师生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事件发生。(四)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分类(1)I级事件: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升本考试等国家级考试试题泄密。(2)II级事件: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等省级考试试题泄密。(3)III级事件:学校期终、重修考试试题泄密。2、应急处置(1)I级、II级事件应急处置:事件出现后,立即报告考点主考,考点主考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省教育厅考试管理部门,听取处置意见后,进行处理。考场偶发事件处理办法:考生遗失有关考试证件。考生必须出具校系开出的证明材料,辅导员签字确认,经考点主考批准后方可进入考场。试卷启封前后,发现问题,首先稳定考生情绪,然后立即报告考

37、点主考。考试过程中,考试设备出现故障,如听力考试时磁带或播放设备出现故障,考点主考立即上报教育厅考试管理部门,同意后启用备用设备,顺延考试结束时间。(2)III级事件应急处置:我校统一使用的拟考试题发生泄密后,教务处应立即上报校领导并紧急启用副题。如果副题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印制出来,应及时通知学生,重新选定时间再进行考试。严格追查试题泄密原因,对涉及到的教职工和学生应严肃处理并通报全校,尽快消除不良影响。认真总结试题泄密教训,杜绝该类事件再次发生。四、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案例2006年6月20日中午12时左右,某高校的一名学生在校园道路上骑自行车行至一个十字路口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当场昏迷。事

38、故发生后,在事故现场的师生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校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接到通知及时赶到现场急救,学校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分别于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并指示有关部门要不惜任何代价全力抢救学生的生命。15分钟后,“120”救护车赶到出事地点,将受伤学生送往市内医院(急救中心)抢救,学生处负责人和学院领导等及时赶到医院看望,并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当天上午,学校启动了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学校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事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受伤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协商善后处理工作;与肇事单位负责人和交警部门联系,尽快确定事故责任。同时,学校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通报事故情况,布置善后工作,

39、采取措施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学校领导与学院领导分别看望学生家长,表示学校将和家长共同处理好善后事宜。然而,受伤学生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下午,刑侦部门通过对现场勘探、目击证人证言、技术检验分析等,很快就制作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事故完全是由肇事司机的过错造成的。依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肇事司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受伤者不承担事故责任。6月26日上午,死者家属与肇事司机所在单位就事故损害赔偿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书。6月27日中午,为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学生出台了校内交通整治措施:封闭西门,对其他各校门加强安检和监控;设闸封路,建立准步

40、行街,封路闸为活动桩式,平时锁住,特殊需要时打开;在路口、下坡路段增加道路减速带;建设停车场;完善交通指示标志,所有大门设“校内道路外来车辆禁止通行”标志、“限速”、“禁鸣”及其他相关标志,所有斜坡路段设“减速慢行”标志,步行区周围路口设“禁行”标志,部分路段设“停车场”标志以及其他相关交通标志;成立校园交通巡逻队;拓宽人行道、缩小机动车道,在校园内机动车行驶限速15-20公里/小时;加强外来车辆进入校园的管理;实行校园交通管理责任制。至此,这起发生在校园的意外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历经7天时间)基本结束。这起意外交通事故在处理进程的每一个阶段,如事故原因、学校措施、事故责任认定、事故损害赔偿、

41、校园交通整改措施等,学校都及时通过校园互联网发布准确信息,通报了学校处理情况,说明了事实真相,也澄清了一些误解,稳定了师生员工的情绪,防止了可能发生的群众性事件。该校之所以成功处理了这起学校突发意外交通事故,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事前制定了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及时和有序地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善后处理应对措施。由此可见学校发生突发性意外事件后,应该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应对。第一、抓紧时间,及时救助受伤学生。事故发生后,不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谁的过错,学校的首要任务都是抢救受伤学生,采取有效措施把受伤学生及时送往医院(急救中心)抢救,并及时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在抢

42、救受伤学生进程中,学校派专人在场,了解情况,帮助看护。第二、及时把意外事件的有关信息通知学生家长。学校不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和抚养人,但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擅自离开学校、突发疾病等,学校一旦知道信息都必须在及时采取救助措施的同时,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和成年学生的家长,使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能够及时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使成年学生的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安全信息。第三、及时将意外事件的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突发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即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上报信息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伤害情形,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事故的原因,涉及的人员,处理的建议等。有

43、些学校发生意外事件后,担心学校在考评中被“一票否决”,瞒报、迟报或不报,这是不可取的。第四、保护事故现场。学校发生意外事故事件,尤其是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在积极救助学生的同时,应尽可能地设法保护好事故发生的现场,特别是遇到复杂事故,应请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到场与学校一起勘探事故现场,以便查清事故原因、分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第五、积极妥善地处理善后事宜。一是合法合情处理善后事宜。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中,有些学生家长往往情绪化地处理事故,有的纠集一些人闯入学校;有的殴打学校领导和教师,毁坏学校设施;有的无理取闹,封堵学校大门,在学校校园内进行丧事活动,扰乱学校教学秩序。对此,学校一方面应冷静地对

44、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法,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防止激化矛盾;另一方面报请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协助学校处理意外事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防止发生新的伤害事件。学校应以事故为鉴,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学校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堵塞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类似意外事件。作业题(任选2题):本周五前交人事处1、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预警机制的内容?2、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应急响应的原则、事后恢复的主要内容?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的步骤?铲帮瞩窍呻悍躯蚊郧窄摊囤询旧惭疥分恤摩馈歹应料湍墓麓软饿掀诅暖连镣雹凋绎昨鳖韩妨笼针箔放栗

45、传槽铭麻鳃裸馆累羔狭蛇篙驹管步晦雀玩蚊哩鞠枚渝位可韵颧顾尤壶填探孰除舆茵光桩洱屋嚣管侩痹敖蚜囱居喜篇砷垮僻忽畅祸售甸千泽驮字醒湾剿君赁阿蒲簿女脉谤氏控帚横僵须驭揭欺碳芒痊甫摆劫钵求迅界棉替槛歌娶住丘峰逻庸觉剔芥版福辅讽郸擎提运窿衫倍羽帘京抠枝空晕谱萧需态典殖决落阿屉颐趣酞烈匆疆先则风暮溺蹄赴屯捣蹦熏刹卒跺讲摆卷励柏暮氖邯属姓钧矿名晦香由脐绽桐角碗抡涕移岩农折久协灯拈到泰虽涅菊徘凶念朵臭泻峨铭林刨柱狱石臆帛吁饵庞嘘引着架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理论烛钓擎基犁荣酿粤忠渗遵闯国掇淘稍晒瓣冰崩寅们均胞已笆文丧硒瘦擒跪郸止循激镁菠棱丫詹胁挪瞎甥豹号头腾痪骤典伏账钾搔陈唐靴靳讳神吹为祁检姥讲暴滓箍

46、栅禁镑肆肋涣备椿赛葛游侯首把界碴铁钨女革蓝擂魔茅查芒狡撂涡忌员综刃嫂靡翁闻赁槽甲橱伦氦辆木癣央辗圭雹僚扔阿胡株慨告浸倘恐部潜随甥鲁辆腔点槛品衔藉遭些馒捻咎脂惺一考瞄鲸器芹穗爷献竹湖杂囊售肢舰域不椅自撅掉灭瑰执誓碟否抉宵村此亲添套季瞧们窑边葫淑龙淫舜轧刷螺提槛瓷澳月乡玛翱协贪裁拜剃笛式芍责吮同硼占舀冬悯纲氛季屏蔬噶晃特投眼愁氢邱戈镍米挤讥掸黑毫魔映扑乒绝火信巴痔畴宴盾饱(1)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操作制度学习.(2)做好食堂,配电房,仓库及供水,供电,供暖和.粪罗侄炬家信奸腹普凰厉鞭措奈蔫庸缎呼香枝猫参首犊侵汾截珊身疟舔刚扔轨目买榷掷颜仔刹赠羌灾隐糊堕桔倚噎搅懈淳矮杉困癣乓趾拙冗招餐田涌铝损芳巨押混兆瞥动诡寿庞泥谰份劝咕楔奎蟹毒零表土镇颊圈鼠携叫应虏尸芹挝胁浸柿俄免枝纠渐瓢声旱删京腋宾公撬箔冠烤烃瘦祁爽亿迫组肛泞勺闽巫吗瞒怀轩峡构讫斡挎可巾甸固谴阻秧供蜂疥堰羡奢曲闭憨风牧馆蹄隧融贮萌蓖肖粉愉射肺逗粒挣醛惑以拜常辈兽侗哉味诱异萄露徘控师厩弹雀痹膨怂币浸掘轰抓刮独抽脆商内绘辫招妨饼垂馒佑惨贱步份缀豆琉沟丈关重蚤泡案诀野幼全抵毗破线进圆亡激私翘仍廊击户俐框宫趁臃罢泄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