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古镇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5759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磨古镇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磨古镇实习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磨古镇实习报告 姓名 : 李 腾班级 : 旅 管1 0 2学号 :201030802061目录1. 标题 32. 实践目的 33. 古镇概况 3地理位置古镇人文历史著名景点4主要体会 55. 问题和建议 6 6. 几点思考 7一、标题 关于水磨古镇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目的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不仅要行万里路欣赏各式美景,更重要的是以此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专业素质,增强专业技能。抱着这样的目的,本学年,学院组织旅管专业101级的每位同学前往映秀、水磨古镇实习考察。三、古镇概况(一)地理位置汶川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

2、东临都江堰,南倚青城山,西接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北靠震中映秀,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南大门。,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水磨镇距“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5公里,距都江堰25公里,距成都70公里,都汶高速、213国道、三江旅游快速通道穿越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旅游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川西高原休闲胜地”、“西羌文化名镇”之称(二)古镇人文历史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

3、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羌族妇女擅长刺绣,其构图、配色、针法都有显著的民族特色。羌绣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花朵和云纹是其常用的素材。用彩线在鞋帮上绣有云纹图案的“云云鞋”,是羌族这个“云朵上的

4、民族”的代表性标志之一。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一支饿羊吞吃了,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极高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在水磨古镇,山羊角标识很好的融入了羌族建筑元素。(三)主要景点羌碉:“水磨羌城”碉楼是整个羌城的标志性建筑,高10米左右,雄伟气派,大气磅礴,它蕴含了羌族的千年历史与建筑文化,凝结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羌族特有的一种

5、建筑形式。千百年来,羌族先民为了避免战乱,世代迁徙,碉楼成了他们防御的建筑。万年台:早期万年台又叫万年老戏台建筑斋,始终毁于万历25年,往返之间,由于驿站高原,和商业贸口岸,明朝万历年商业云间,官万年台是这一时期驿站文化发达,边贸贸易,文化、上演的民族文化交流特别0904融合文化集中体现。复后万年台坐南朝北总占修的地面,外装观庄86平方米,重司空见惯的外形呈“凸”,遵照形分布,有“歇山顶建筑结构,穿斗梁式部九脊檩,七武器,小青瓦屋方 面,为顶施天花灰”等,特别征和元素。万年台,手里的往来驿站明清盛景犹在穿梭,戏楼以古代的耳朵和鼓乐不中绝于耳朵。和谐广场:和谐广场地处禅寿老街与羌城交汇处,位于水

6、磨古镇的中央节点,由禅寿老街牌坊、水磨亭和藏族白塔等设施组成,寓意各民族和谐共生、团结互助、荣辱与共、胆肝 相照。整个和谐广场的建筑布局、设施符号、外观风格、纹样装饰等均生动体现羌、藏、汉各民族的建筑特征,是水磨作为多民族文化交汇地、多民族和谐共处地这 一地域文化特点的标志性景观设施。寿西湖:寿溪湖由五条浸百草的穿山泉溪汇流而成,这些山泉溪水具有调节身体肌能,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神农百草而万寿,水磨饮寿溪而万福,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和桃花源诗并序中记载“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名溪湖。”春风阁 “春风阁”是深入挖掘水磨古镇历史文化,提炼结合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精

7、华而修建的景观建筑。建筑构思奇妙,独具匠心,主题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另外:西羌汇、禅寿老街、字库塔、禅城桥、白塔、羊皮鼓广场、羌锈广场四、主要体会这里山青水秀,古镇依山而建,充满着浓郁藏羌风情,大地震后,损失惨重的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完全摆脱了工业的束缚,转型为一个生态旅游小镇,被游客誉为“水磨江南”,现在已是一个集居住、医疗、教育一系列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且具有浓郁藏羌特色的滨湖山地新城。一座座美轮美奂、充满民族风情的精致小城就

8、这样真真切切地矗立在人们面前,错错落落,花草相间。水磨古镇的重建,不仅尊重和保留了当地的原生态建筑风格和文化,而且融入了新的发展理念,将原住民居住和休闲旅游充分结合起来。走进汶川水磨古镇,映入眼帘的是川西风情的白脊青瓦、古色古香的老街这里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踏过脚边的溪流,望着远处的重山,令人油然感到淡然安逸。路边随处可见樱桃树,随手摘几颗尝尝,果子酸甜可口,有着城市里尝不到的新鲜。禅寿老街全长1300米,两侧分布的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字库、白塔等是典型的羌、藏、汉相结合的明清风格建筑,轮廓清晰、布局深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整个古镇的重建分为旅游区开发和居民安置小区建设两部分

9、。占地6万多平米的震后居民安置小区“水磨羌城”被称为中国最美的羌城。土黄色的外墙和门窗装饰都是羌式风格,原汁原味保留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让入住的人们更有回家的亲切。“水磨羌城”中还拥有汶川阿坝州当地的浓缩“世博园”,汶川、茂县、红原等13县展馆次第排列,各具特色、各显风姿。水磨镇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交融区,震后由广东省援建而又被赋予了一些南粤元素。如今的水磨古镇围绕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共同汇成一幅交织着各种文化风情的美妙油画。靠河边的水磨大道,是酒吧、水吧、咖啡吧体验区。羌城桂城街,有琳琅满目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民族服饰、文化工艺品等。餐饮、乡村酒店、浮山特色产品、百货、服装、家电

10、、农副产品纷纷登场。在水磨古镇街上,人民生活祥和、持家有道。据汶川旅游部门统计显示,现在每天到水磨旅游的人数都在几千、上万人,周末、节庆的时候,人数甚至达好几万。水磨只是灾后汶川全域旅游布局的一部分,今后更多转型成熟的旅游景区还将陆续推出。五、问题及建议问题一:从当地居民了解到,震后旅游的发展对古街居住民的收入没有带来明显的增长,由此知道旅游的辐射效应如今还不大,影响范围不大,有些人并没有因此而获利。这也说明现在如今水磨的发展的带动力存在不足之处。问题二:在游览中,新城有许多店铺完全是空着的,只有少量的有人在经营。这些闲置的店铺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大大降低水磨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分析原因,这些店铺

11、租金比较贵,当地居民一下子无法承受,并且向外招商引资也没有到位,造成现状。问题四:留不住游客。游客游览属于走马观花,参与体验型项目很少。游客游览水磨的方式单调。整个水墨古镇步行的话也只需两三个小时就能全部逛完。这让游客觉得水磨没有什么好玩的,游客重复游的几率大大降低。问题五:水磨古镇自身的特色产品没有凸显出来。如羌族手工工艺品展现形式单一。手工制作没有形成手工作坊,只是一家庭为单位的,规模小而且不向外人展示。特色产业链没有形成规模,所以给人造成一种水墨古镇特色感不强烈的感觉。问题六:夜晚的水磨显得寂静冷清。这也是留不住游客的主要原因。晚上商铺关门,人们回家,整个羌城让人感到孤独。晚上的游玩项目

12、少。问题七:当地浓郁的藏羌文化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当地藏羌居民也没有穿着本民族服装,传统的藏羌音乐和舞蹈及民俗没有很好的展现给游客,没有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 问题七: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没有特色旅游纪念品,对古镇特色产品,如水磨鸡蛋、腊肉等土特产品可以进行统一包装,提升水磨特产品牌;六、几点思考1.借助汶川地震后的红色旅游效应,顺应当前休闲度假和红色旅游的趋势,配合汶川打造“人类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的发展目标,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标准,以生态羌城为背景,以优美生态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创新发展模式,实现震后水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快乐古镇,休闲水岸,生态

13、田园”三大产品,打造优美,吉祥,和谐的水磨古镇。2. 水磨古镇的打造必须深入挖掘羌族文化,并与“震后文化”的文化大背景有机融合,突出援建精神的内涵。针对当今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着力塑造旅游精品,增强自身旅游吸引力。3.水磨古镇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植根于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扬古羌文化、吉祥文化、宗教文化等核心文化价值,打造文化体验产品体系,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游客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4.旅游市场实现从省内旅游为主向省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举方向的转变和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方向的转变。5.定期举办羌族文化节、美食节等吸引游客,以水磨古镇为素材举办画展,邀请知名人士助阵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