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824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0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1.doc(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贵州鑫悦煤炭有限公司坪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 制: 滕昭军审 核: 陈庆雄工 程 师 贺泽民安 全 矿长: 王金杰生 产 矿长: 唐可顺机 电 矿长: 刘显贵矿 长: 陈庆雄实施时间: 2013 年 1 月 1 日目 录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3第一章 总则3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6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29第四章 预防与预警38第五章 应急响应40第六章 信息发布44第七章 后期处置44第八章 保障措施45第九章 培训与演练47第十章 附则48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51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预案51第二章 地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62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预案71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79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8第六章 运输事故应急预案99第八章 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23第九章 火工品爆炸事故应急预案133第十章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42第十一章 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53第十二章 职业卫生事故专项预案161第三部分 现场预案167第一章 顶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67第二章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预案173第三章 水灾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74第四章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场预案176第五章 瓦斯爆炸事故现场预案180第六章 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现场预案183第七章 供电系统事故现场预案185第八章 锅炉事故现场预案188第九章 火工品事故现场预案193第十章 火灾现场

3、处置方案195第十一章 职业卫生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99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 总则1.1编制目的 为有效保障贵州鑫悦煤炭有限公司坪土煤矿职工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在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出现时能及时处理,在重大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和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故的进一步蔓延,认真做好重、特大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工作,做到应急行动协调一致,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贵州鑫悦煤

4、炭有限公司坪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主席令第75号1996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主席令第65号1992年11月7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2000年11月7日)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

5、第375号2003年4月27日)10)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5月10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1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1月24日)14)煤矿安全规程(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6号2010版)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4月1日)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17)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

6、急预案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1992) 22)贵州鑫悦煤炭有限公司坪土煤矿K3、K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23)对坪土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1832号)24)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K3、K5煤层)(2010年7月5日)25)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K3、K5煤层)(2008年3月6 日)25)坪土煤矿方案设计说明书(开采方案设计)2

7、6)坪土煤矿安全专篇说明书(安全专篇)27)坪土煤矿勘查地质报告28)坪土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29)贵州鑫悦煤炭有限公司坪土煤矿下发的安全管理文件及操作规程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应于贵州鑫悦煤炭有限公司坪土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范围包括本公司坪土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非人身事故。1.4应急预案体系本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三大部分。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调度室。1.5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

8、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1.5.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贵州鑫悦煤炭有限公司坪土煤矿在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坪土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1.5.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总经理唐可强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1.5.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

9、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5.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2.1矿井概况2.1.1地理位置、交通息烽县温泉镇坪土煤矿位于息烽县城西北,直距约28km,行政区划属贵阳市息烽县温泉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6494310650

10、46;北纬271623271922。贵(阳)遵(义)高速公路从井田西部过,矿山距贵(阳)遵(义)高速公路养龙司15Km,矿山有公路与贵遵公路相联,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图1-1。坪土煤矿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20467,生产规模:年产15万t)矿界拐点坐标详见表121。表121 井田拐点坐标表拐点XY1302401636384454230221833638618133020980363859804302007036385765530190003638542063018680363849707301850036384905830185003638450093019134363845

11、00103019134363849201130200303638492012302003036385340133020980363853501430221213638552315302366836384078面积3.549k开采标高+950+450m2.1.2矿井地质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区域上出露的由老到新有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中统黄龙组(C2h),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上统龙潭组(P3l)及长兴大隆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煤层产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分述如下:1、第四系(Q)黄

12、色、棕黄色、灰色耕土、坡残积物等。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中段玉龙山灰岩段: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厚度100150m,平均厚120m。下段沙堡湾页岩段:黄绿色、黄褐色薄至中厚层钙质泥岩及页岩。厚度21.4829.36m,平均厚24.94m。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灰岩,微晶-泥晶灰岩夹少量中厚层粉砂岩。厚度24.1039.24m,平均厚29.50m。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90.01m249.79 m,平均176.27 m由粉砂岩、炭质泥岩、砂质页岩、蒙脱石粘土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灰岩夹多层薄煤层组成。底部0.51.2 m黄铁铝岩假整合于茅口灰岩之

13、上。 2.1.3地质构造1、区域构造井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中的息烽都拉营复式向斜北东扬起端的东翼。受北东向正平移安江断层破坏,井田为受断层错断的单斜。2、井田构造井田位于近南北向展布的息烽都拉营复式向斜北东扬起端的东翼。受北东向正平移安江断层破坏,井田为受断层错断的单斜。(1)褶皱井田褶皱构造简单,为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中部F1、F2平移正断层将此单斜错断成南、北、中三段。北段,地层走向北北西,倾向24028,倾角1534;中段,为断层破碎段,地层走向较乱;南段,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270290,倾角1530。(2)断层井田断层构造复杂,区域上的安

14、江断层从井田中部斜切,安江断层在井田内表现为一组阶梯状断裂,明显的断层有两条,编号为F1及F2。F1走向长度大于5000m,走向NE,倾向SN,断层倾角60。上盘(南盘)下降并向北东方向滑移;下盘(北盘)上升,并向南西方向滑移;垂直断距250450m,水平断距810m左右,为平移正断层性质。由于F1断层的错位,使扩界的井田北段大部分分布龙潭煤系以下地层,可采煤层仅在扩界井田西北角有少许分布。F2走向长度大于30004000m,走向NE,倾向SN,断层倾角60。上盘(南盘)下降;下盘(北盘)上升;垂直断距330m,正断层性质。ZK3-1钻孔于井深292.85m处揭露F2断层,见石炭系黄龙灰岩与龙

15、潭组中下段接触,并见断层角砾岩。F1及F2断层夹持地段即井田中段,煤层断失,地表出露茅口灰岩,为无煤段。F2断层上盘,即井田南段煤层分布相对完整。是井田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区。沿F1、F2断层两侧,岩层破碎,产状变化较大,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本煤矿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中等复杂类型。 2.1.4水文地质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井田属高原中的溶蚀剥蚀中低山峰丛沟谷、峰丛洼地地貌,地势总体东北低,西南高,最高山峰为西南角山头,海拔1102.5m,最低处为东北角的乌江河床,海拔616m,相对高差496.5m。乌江河床海拔616m 为井田所在区域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年平均降雨量1200mm,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

16、井田内无江河等地表水体,雨季冲沟有水,雨停后短期内冲沟水干枯,流水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包括三叠系夜郎组的玉龙山段、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中碳酸盐夹层及中统茅口组、栖霞组、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及寒武系娄山关群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占井田基岩分布面积的80%左右,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等发育,是大气降水迅速转为地下水的重要通道。区域安江断层从井田中部NESW方向斜切,安江断层在井田范围内为两条正断层,形成阶梯状断层组合,沿该断层带,岩石破碎,地下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串珠状洼

17、地及漏斗、落水洞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暗河从SW向NE流,最后以暗河出口等形式集中排泄于乌江,乌江右岸暗河出口流量80l/s。碎屑岩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井田中部F1断层附近的泉点(泉1)属于此类地下水露头,流量0.02l/s。区域内岩

18、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1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井田内K5煤层上覆有数个全区稳定的弱裂隙含水层,一般具有较稳定的相对隔水作用。当导水断层或其它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与矿床水力联系时,上覆含水层会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从而威胁到煤矿床的开采。龙潭组煤矿下伏茅口组强灰岩含水层,与K5煤层间只间隔12m左右的弱含水层,其地下水间接威胁深部下煤组煤层的开采。2、井田地层含、隔水性根据井田出露地层的赋水性,可将井田地层分为5个含水层

19、及2个隔水层。概述如下:(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出露于沟谷洼地及缓坡地带,岩性以粘土、砂土等残坡积物组成,厚度一般511m,含孔隙水,泉水出露少,富水性弱,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二段玉龙山灰岩(T1y2)岩溶裂隙含水层:灰色、深灰色薄层及中厚层灰岩,厚度100m。位于井田中西部的斜坡地带,汇水面积大,岩溶洼地发育,中等含水岩组。距主采煤层较远,垂直距离250余米,一般情况对开采煤层影响较小。但温泉镇坪土煤矿中段被F1正平移断层错断,此断层为导水断层,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可由导水断层带进入矿井,对矿井充水产生较大影响。(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一段沙堡湾页岩(T1y1)

20、隔水层:深灰色泥质灰岩炭质页岩及泥岩。厚度22.829.36m,平均24.94m。无泉水出露,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4)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岩溶裂隙含水层:由灰岩夹燧石灰岩组成,在地表往往形成陡坡、陡坎,地表水排畅通,补给条件差。距主采K5煤层85.94158.15m(平均125.63 m),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但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空塌陷产生,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可由导水裂隙带进入矿井,对矿井充水产生影响。(5)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基岩裂隙含水层:龙潭组中有若干由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夹粘土岩组成的分布相对稳定的岩层,。地貌上多呈缓坡,该层富水

21、性弱,以基岩裂隙承压水为主。(6)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栖霞组(P2q)灰岩溶洞裂隙含水层:灰色、厚层灰岩,平均厚度260m。位于井田中部的斜坡地带,汇水面积大,岩溶洼地发育,强富水岩组。距主采K5煤层近,垂直距离10余米,对K5开采煤层影响较大。井田中段被F1正平移断层错断,使茅口灰岩直接与可采煤层接触,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可由导水断层带进入矿井,对矿井充水产生较大影响。(7)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深灰色页岩及中厚层石英砂岩。平均厚1025m。为相对隔水层。(8)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灰岩溶洞裂隙含水层:灰色中厚层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互层。厚60110m。强富水岩组。(9)石炭

22、系下统大塘组(C1d):深灰色页岩及中厚层石英砂岩,底部铝土质页岩。厚1530m。为相对隔水层。(10)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灰色中层厚层白云岩夹泥质灰岩,位于井田东部的斜坡地带,汇水面积大,岩溶洼地发育,强富水岩组。厚200m。3、井田充水因素分析(1)充水水源 地表冲沟水区内可采煤层在地表有较长的露头,大多数位于缓坡及冲沟口,季节性的冲沟水及山坡紊流、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含煤地层露头地带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老窑及原矿井浅部采空区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第四系孔隙水井田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

23、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 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在构造裂隙带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采空区积水井田历史上的老采区,可采煤层的浅部有较多的老窑、小窑,采空区极不规则,采空面积不清;地表水将会沿导水裂隙进入采空区形成老窑水,在采空区掘进或接近采空区时,应注意观察煤层含水的变化,做好探水工作,严防老窑水涌入工作面。井田内有一些小窑及废井分布,当矿井与小窑挖穿后,小窑水便进入矿井,生产中要注意小窑水的防治工作,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24、有疑必停”。(2)充水通道岩石天然节理裂隙井田内的直接充水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人为采矿冒落裂隙采煤活动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两层可采煤层的顶板和底板均为软弱岩组,采空区易坍塌,地压对围岩破坏严重,易诱发突水通道。断层破碎带井田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

25、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区域北东向正平移断层(F1、F2)从井田中部斜切,破坏区内含、隔水层,二叠系中统茅口组栖霞组石炭系黄龙组寒武系娄山关组灰岩溶洞裂隙含水层等富水岩组直接与可采煤层接触;F1断层为导水断层,沿此断裂带发育一暗河,流量80l/s,即每小时流量288m3,此断层将区域玉龙山岩溶裂隙含水层及茅口裂隙溶洞含水层直接与煤系接触,沿断裂带串珠状落水洞发育。直接将大气降水导入地下,是矿井充水的主要通道之一。老窑采空区井田内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岩溶管道井田内各组灰岩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发育岩溶管道,当它们被

26、断层沟通与下伏煤层联系时,也会成为矿井充水通道。井田范围内漏斗及落水洞发育,是大气降水直接进入地下的岩溶管道。(3)充水方式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露头分布不广,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中等弱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老窑、采空区巷道、岩溶管道导水,因此目前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矿井进一步向深部开采后,有从上部采空区积水及下部承压水突水的可能。(4)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

27、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4、水文地质类型扩界后拟开采的煤层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少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迳流速度快,交替循环良好,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长兴组岩溶裂隙及龙潭组裂隙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区域承压水也可能突入,区域导水断层(F1、F2)及其沿该断层发育形成的暗河从井田中部斜切,它沟通了井田各含水层,使原有的相对隔水层失去作用,矿井向深向北开采后,充水来源及充水方式将变得复杂。本井田属于以裂隙岩溶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2.1.5煤层及煤质

28、1、含煤性上二叠统龙潭组(P3l)是井田内的含煤岩系,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碳酸盐碎屑岩建造。总厚90.01m249.79 m,平均176.27 m,含煤5层,由上往下编号为K1、K2、K3、K4、K5,单层煤厚0.271.82m;可采煤2层(K3及K5),可采煤层总厚1.743.10m,平均2.56 m;可采煤层含煤率1.45%。在该井田范围经地表填图及4个钻孔的揭露,煤系中夹多层海相石灰岩,多与煤层形影不离,给区内煤层对比带来方便2、煤层的稳定性K3煤层为区内大部分地段的可采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层位稳定,一般不含夹石,结构简单,全井田稳定产出煤层,全区大部分可采。K5煤层为区内厚度最大的可采

29、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层位稳定,一般不含夹石,结构简单,全井田稳定产出,煤层全区可采。3、煤层对比根据井田范围内含煤地层的沉积规律,岩性组合特征,煤层赋存状况及煤层自身的特征,选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层顶底板等进行对比。4、可采煤层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K3及K5煤层。(1)K3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下部,上距长兴灰岩37.59117.09m(平均77.77 m),井田内全层厚度0.641.28m,平均1.00m,属薄煤层。在井田最南端ZK0-1钻孔中揭露煤层真厚度0.64m,其余地段真厚度0.80m,一般不含夹石,结构简单,全井田大部分地段稳定产出。顶板:灰色灰岩,经钻孔岩芯抗压试验,自然抗压强度测试

30、单轴饱和抗压强度36.041.3.MPa.厚5.3721.32m,平均13.60m;属中等稳定性岩石。底板:直接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2)K5煤层位于龙潭组第四段中下部,上距长兴灰岩79.19220.01m(平均151.49 m),井田内全层厚度1.101.82m,平均1.56m,中厚煤层。一般不含夹石,结构简单,全井田稳定产出。顶板:灰色灰岩,经钻孔岩芯抗压试验,自然抗压强度测试14.927.9 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37.046.0 MPa.厚5.5617.91m,平均14.78m;属中等稳定性岩石。底板:直接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易风化崩解,遇

31、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综上K3及K5煤层结构简单,煤层稳定类型均为稳定型煤层。煤层的顶板主要为中等稳定性岩层;底板为不稳定岩层,采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2表1-2 煤层特征表 煤层号倾角()平均厚度(m)容重(t/m)煤层结构顶底板岩性煤层稳定性煤 层 特 征煤层间距顶板底板K315341.001.40稳定灰岩粉砂岩稳定黑色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以碎块及粉煤为主,层位稳定属薄层煤。最小:40.73m最大:101.64m平均:72.65mK515341.561.40稳定灰岩粉砂岩稳定黑色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半光亮型,层位稳定属中厚煤层。二、煤类、煤质(一)物

32、理性质K3煤层为黑色半亮型,粉状及碎块状煤,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K5煤层为黑色半亮型,致密块状煤,局部有条带状结构,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内生裂隙发育,脆性大。(二)煤质K3煤层:为腐植煤类。黑色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以碎块及粉煤为主,灰分17.59%,挥发分7.26%,硫分2.40%,属低中灰、中高硫无烟煤。K5煤层:为腐植煤类。黑色玻璃光泽及似金属光泽,半光亮型。以粉煤为主;灰分27.37%;挥发分8.9517.46%,平均12.38%;硫分1.502.0%,平均1.75%;属中灰、中硫分贫煤。详见表1-3煤质特征分析表。表1-3 煤质特征分析表 煤层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

33、Vad(%)全硫St(%)发热量(MJ/Kg)K31.7417.597.262.4022.36K51.9827.238.9517.461.7525.26 2.1.6煤层开采技术条件2.1.6.1瓦斯根据贵州省能源局黔能源发2011832号中对坪土煤矿2011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结论,坪土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24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19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63m3/t。坪土煤矿矿井为低瓦斯矿井。2.1.6.2煤尘根据2008年 3月 6日提交的对K3、K5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 K3、K5煤层煤尘无爆炸

34、性。2.1.6.3煤的自燃根据2010年7月5日提交的对K3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K3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类,为不易自燃煤层。 根据2008年3月7日提交的对K5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K5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类,为不易自燃煤层。1、 2.1.6.4煤与瓦斯突出2、 根据2010年04月20日提交的息烽县坪土煤矿K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黔能源发2010236号关于对息烽县坪土煤矿K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鉴定结论为:“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4月20日所作贵州息烽县温泉镇坪土煤矿K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坪土煤矿开采标高+8

35、00m以上的K5煤层无突出危险性。根据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4月20日所作贵州息烽县温泉镇坪土煤矿K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坪土煤矿开采标高+890m以上的K3煤层无突出危险性。由于K3煤层+890m、K5煤层+800m以下未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在开采K3煤层+890m、k5煤层+800以下时,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3、 根据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息烽县属煤与瓦斯突出区域,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开采管理。2.1.6.5地温本井田无地温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地温矿井。 2.1.6.6冲击地压本矿

36、井无冲击地压危险。2.1.6生产系统、辅助系统4、 矿井开拓方式 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5、 采煤方法 放炮落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6、 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主斜井、副斜井为进风井,回风斜井作为专用回风井。 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为局扇压入式通风,均为独立通风4、防排水系统在800m标高井底车场处建水仓和水泵房集中排水,矿井涌水通过排水泵及排水管经副斜井排出地面。选取MD43-307型水泵三台,水泵流量Q=43 m/h,扬程210m,功率45kw。正常涌水时,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二台工作,一台备用。选择一趟D1594.5焊接钢管和一趟D

37、1024焊接钢管,一趟工作,一趟备用。5、提升、运输方式主斜井选用DTL800/36/132S型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完成煤炭运输,最大上运倾角+25,带宽=800mm,带速=1.6m/s,最大运输量=360t/h,电机功率为132 kW,电压等级380V。副斜井选用JTK-1.61.2型提升机,单滚筒,直径1.6米,滚筒宽1.2米,减速比24,最大静张力45KN,功率110kW。6、救护系统本矿于2012年3月与贵州林东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大队签订抢险救护协议。2.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2.2.1危险源识别与检测2.2.1.1主要危险源矿井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有水、火、瓦斯、煤尘爆炸

38、、冒顶、提升运输、中毒窒息、机械伤人等其它因素。2.2.1.2存在形式及场所序号 号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场所主要表现形式1水1501采面、1502回风巷、运输巷老空水、底板水2火1501采面、1502运输巷、回风巷、运输大巷电气设施起火3瓦斯爆炸1501采面、1502回风巷、运输巷通风线路不畅、造成瓦斯积聚4提升运输主斜井、副斜井、各水平提升坡口未使用“一坡三档”,提升设施未检查,超量提升5顶板采面、掘进工作面空顶距过大、顶板垮落、片帮6煤尘爆炸采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风量较弱、煤尘堆积2.2.1.3检测、监控的手段矿井具备瓦斯监控系统。对上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监控,能够满足对矿井主要危险

39、有害因素进行监控。2.2.2危险源风险分析2.2.2.1地面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1)危险目标的确定地面锅炉房地面锅炉房周边有公路、灯房浴室、器材库、办公楼、食堂等。地面瓦斯泵房建有永久瓦斯抽放泵站。自然灾害雨季期间,矿区频降暴雨,可能导致地表滑坡,泥石流、电力通讯中断等自然灾害事故。(2)地面危险目标的危险性及其对周边的影响坪土煤矿地面在用的锅炉房属压力容器,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设备损坏,和锅炉爆炸重大事故,将对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周边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面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控制措施不力,也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2.2.2.2煤矿井下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坪土煤矿属井工开采作业,受井下

40、作业场所空间限制,作业环境条件影响,作业系统空间复杂,各生产、安全系统复杂。设施、设备较多,且系统性较强,局部问题有可能造成区域系统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和影响因素。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以及煤矿安全事故教训总结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因素有:(1)瓦斯因素坪土煤矿属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类,所开采的煤层瓦斯含量低,瓦斯涌出量小,但在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区域范围内,如遇违章放炮、明火、电器火花、金属撞击或摩擦火花等都可能引起瓦斯爆炸、燃烧和人员窒息,因此必须加强对机电设备、瓦斯聚集和放炮的管理工作。(2)煤与瓦斯突出因素根据2010年4月20日提交的息烽县坪土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

41、及(黔能源发2010236号关于K5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鉴定结论为:“坪土煤矿K5煤层煤的破坏性为V类,K5煤层在+800m标高以上无突出危险”, 但息烽县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如有爆破冲击、机械撞击及地质构造带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造成煤与瓦斯突出的事故。(3)煤尘因素根据2008年3月6日提交的对K3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K3煤层煤尘无爆炸性。根据2008年3月6日提交的对K5煤层煤样鉴定报告的结论,K5煤层煤尘有爆炸性。 (4)火灾因素若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要求,使用皮带、溜子不当、放炮管理不善、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源电器短路、静电、明火等都有可能造成人为、机电等外因火灾的发生。

42、(5) 水灾因素现采工作面在K5煤层,1501回采工作面、1502运输、回风两巷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未出现突水预兆,但必须要遵循“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在1501工作面回采前应采用一定的物探、钻探手段探查煤层顶底板完整性,在岩层破碎区段,应采取相应的探放水和支护措施,保证回采安全。同时,现采工作面浅部有多个小煤窑,其老窑积水范围不够明确,开采时应注意老空水威胁,建议应用地面物探查清老空积水范围。防止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地表水通过采空区大量涌入我矿,引起水灾事故。(6)运输提升因素 坪土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因此,要加强对运输设施、设备的检查,加大对钢丝绳

43、、矿车连接装置的检查力度,并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在斜井(巷)进行提升时,要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完善各种提升声光信号装置、防跑车装置、阻车器,确保其完好性,同时要做好相关的检查记录。(7)顶板因素我矿采掘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场所均处于井下,由于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顶板节理发育,底板松软,如不按规程措施施工,放松对顶板的管理,均可能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8)其它因素煤层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作业人员操作不慎,不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作业和指挥。作业人员操作时精力不集中,健康原因,本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心理状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安全监督检查不到

44、位,事故隐患未及时排除。安全生产管理、督促整改不力等。均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2.3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预测2.3.1瓦斯事故瓦斯是一种能够燃烧和爆炸的气体。瓦斯爆炸就是一定浓度的瓦斯与氧气在高温火源的作用下,进行的剧烈氧化反应。这种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迅速膨胀,形成高温、高压,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形成冲击波从而产生动力现象,这就是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主要危害表现在三个方面:瓦斯爆炸产生的爆炸温度可达18502650,不仅烧毁设备、烧伤人员,还能点燃可燃的木质支架、煤尘、引起火灾和煤尘爆炸事故,扩大灾情。瓦斯爆炸后的气体压力是爆炸前

45、气体压力的710倍,气体压力的骤然释放,将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冲击,从而吹倒支架,损坏设备。瓦斯爆炸同时生产一氧化碳等大量的有害、有毒气体,发生爆炸后,同时还会大大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死亡。瓦斯爆炸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瓦斯浓度处于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二是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2%;三是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点燃温度不低于650,当量大于0.28,并且持续时间大于爆炸感应期。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对空气密度为0.544,其扩散性很强,会很快扩散在空气中,本身无毒,但不能供人呼吸,高浓度的瓦斯聚集,会降低空气中氧气含量,造成人员缺氧而窒息死亡。2.3.2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是指在地应力和瓦斯(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从煤体内突然喷出到采掘作业空间,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由煤体内向巷道或者采掘作业场所突然喷出大量的煤炭及涌出大量的高浓度瓦斯充塞巷道并造成一定的、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动力效应,煤层内形成孔洞,同时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