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城市用水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958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城市用水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城市用水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城市用水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文城市用水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文城市用水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城市用水应急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城市用水应急预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原市城市用水应急预案太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杨天忠摘要:分析城市水源危机及其带来的危害,充分认识到太原市城市供水存在的突发事件可能性,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太原市城市用水应急预案,避免或减轻供水不足对城市各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关键词:应急预案,供水,水源一、城市概述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黄土高原东部边缘,晋中盆地北端。地处东径11233,北纬3747,东、西山对崎向北合拢环抱,中部为汾河冲积平原,汾河由北向南纵贯其中,平均海拨高度800m。太原属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势较高、四周环山,特别是东部的山脉阻隔了海洋风的影响,气温偏低,昼夜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

2、,降水少,蒸发快,大风日较多,秋季气温下降快,风少,多晴朗天气,能见度好。从全年看冬春长,夏秋短。年平均气温为9.2,最高月(7月份)平均气温29.5, 最低月(1月份)平均气温-13。绝对最高温度39.4,绝对最低温度-25.5。主导风向冬季为北风和西北风,夏季为南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5m/s,瞬时极大风速为40.5m/s;土壤冰冻厚度0.741.06m;无霜期平均170天,属半干旱性气候。太原市境内大部分水系属黄河支流汾河水系,汾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市,发源于宁武管涔山南麓。兰村以上全长190余公里,流域面积为7700平方公里,河床坡度较大,雨季河中有水,干旱季节河床断流。太原地处黄土高

3、原,自然地理环境特殊,气候干旱少雨,降水十分贫乏,是我国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城市之一。二、水源危机城市供水水源危机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水源枯竭性危机 水源枯竭一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的涵养能力降低,造成河流基流减小形成的水源枯竭;二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需水量增加而形成的水资源相对不足的水源枯竭。 (二)、水质污染性危机水质污染性危机是城市供水水源地受上游或周边排污以及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影响,而使水体水质达不到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质的基本要求造成的。太原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缺水的城市,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的短缺,给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障碍。引黄工程投用之前,太原地区的供水水源主

4、要有晋祠泉、兰村泉以及地下水源。旱季,包括市外上游水量在内的河川径流(包括晋祠泉、兰村泉水量)可供水量近2亿m3,地下水可供水量近0.7亿m3 再加上重复利用量总共3亿多m3。此时,若考虑太原市居民实行限时、限量供水,那么用于工业的水量也只能维持一定的发电及煤炭生产量,工业产值将大幅度下降,仅能维持电力、钢铁、化工等一些企业不因停产而造成设备的巨大损失,并保证人民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在引滹工程、引黄工程相继竣工后,条件有所改善,基本满足城市用水状况。随着太原城市化的进程,人口逐年增长,产业日益壮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相应扩大。同时,由于受连续干旱年系列的影响和地下水长期大面积超量开采以及市内山区大

5、小煤矿开采的影响等,河川径流持续偏少,并破坏或干扰了天然水文循环系统,导致水文过程、水文要素和水资源量发生改变。据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40年来黄河源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7,属于高原异常变暖区。以阿尼玛卿山为例,这一区58条冰川在19692000年间,除了三条前进、两条没有明显变化以外,其余冰川普遍退缩。退幅最大的要算是耶和龙冰川,34年退缩1950米。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河源的水量将在十几年内减少50%。黄河上游的河流、湖泊(玛多县的各条天然流径)主要是以降水补给为主,但由于近些年的连续干旱,河湖得不到及时的补给,而气温的上升又加剧了干旱的影响,流量越来越少,湖泊越来越小。再者,近年

6、来下游引黄水量不断增加,流域耗水量剧增。2003年12月2004年4月,黄河源头鄂陵湖出水口历史上首次断流,意味着整个黄河源头生态环境全面恶化。从1972年至1997年的26年中,黄河下游共有20年发生断流,除黄河下游断流情况严重外,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控制站亦多数出现断流,黄河干流头道拐和潼关站出现了有记载以来的最小流量。1998年黄河首次出现跨年度断流。另外,引黄工程投入使用后,太原市自来水地表水和地下的构成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水源使自来水供给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大增,为防止类似松花江水污染影响哈尔滨城市供水的事件在太原市发生,应对这类事件有所准备,设置城市备用水源,在紧急情况

7、下投入使用。因此,太原市的水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水源枯竭性危机。三、 城市供水水源危机的影响 城市水源危机,自然会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国家权力平稳运行,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的相对稳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如对经济发展、城市的形象及品位、对外开放、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等。四、应急预案为确保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有必要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在紧急情况下投入使用。根据太原市的城市规划和供水条件,提出以下应急预案:(一)、由于岩溶水有较大的调储能力,岩溶大泉(兰村泉及晋祠泉)流量与降水量存在多年滞后关系,遇大旱年仍能维持一定的泉水流量,在黄河水质被污染或断流后将是我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因此,应强化管理,

8、限量开采,防止水质污染,以保证泉水在急需之时的供水效益。同时,应严格控制平川区深层水的开采,以备救急之用。(二)、汾河二库为一座大型地表水源工程,可以调节汾河水库以下2000余km2面积的区间径流,但因控制流域面积不大,在干旱年时缺乏水量保证。当前,汾河水库不能直接向城市供水管网供水,为此,应尽快建设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的工程措施。(三)、有计划逐步调整全市的国民经济结构及布局,今后应严格控制新建耗水大、污染重的工业,并抓紧工农业节水和污水处理回用工作。(四)、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太原东西山大面积灰岩裸露区入渗条件较好,同时盆地区孔隙水出现了大面积水位降落漏斗,也为孔隙水的人工补给提供了条件

9、,因此,在东西山及边山地带,修建一些缓洪、拦洪堤坝、谷坊等工程,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同时,在城区开展雨洪回灌补给地下水的研究,实施多种形式的人工回灌,以增加补给,涵养水源。(五)、有效控制煤矿开采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破坏,“太原市采煤对水资源影响调查研究”历时2年,对全市煤矿排水进行了全面系统测试,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如下建议。1、严格控制煤矿矿坑排水量,特别是日排水量有2000m3的煤矿排水。凡年均吨煤排水量在1.0 m3以上的,限期进行治理;超过吨煤吨水指标的,超出部分按累进制加价收费。2、采取回填复耕、植树种草等有效措施,将煤矿开采对土地、植被、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影响

10、降至最低程度。3、对水源保护区内的开山采石、废渣堆存和污水排放,制定严格管理办法,分门别类严加控制。(六)、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目前,太原地区地下水已处于超采状态,19821987年超采量高达8200万m3,导致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漏斗中心地下水位降深已逾百米,晋祠泉水濒临枯竭,自来水三厂、四厂、六厂、七厂产水量逐年下降,100m以内的自备井成批报废,兰村水源水位降幅在明显增大,浅层水大面积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将水源保护作为当前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编制分区水资源管理保护目标规划,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切实加强晋祠水源和兰村水源的保护,合理调整开采层位、开采地段,进行人工回灌,以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四、结论只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建立城市供水水源应急预案,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运行,进而辐射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