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中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镇中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沈某 副组长:某 成 员: 某某镇中心学校 2014年2月某镇中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直至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
2、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县教育局、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中心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
3、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各小学、幼儿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属地管理、群防群治的原则,切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适用范围 1、全镇各小学、幼儿园 2、突发卫生事件包括:集体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群发性疾病等。 四、组织管理 中心校在县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县局和镇政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
4、督促各小学、幼儿园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县局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
5、存等工作。 五、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校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
6、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5、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运输、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县局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
7、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
8、本辖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医务室及学校有关部门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
9、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县局、镇政府报告。 3、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县局举报有关学校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七、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
10、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 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本地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
11、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寄宿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
12、来人员进入校园。 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学校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 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会议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培训等活动。 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
13、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可对该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若需全校停课,须报县教育局批准。 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
14、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县教育局和镇政府;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
15、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中心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各校(园)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16、。 (二)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三)财力和物资保障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九、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某镇中心学校2014年2月
17、某镇中心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及时、妥善地处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生命与学校财产安全,维护教育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镇各小学、幼儿园应对突然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一一指洪水、地震、雷电等造成的灾难事故;事故灾难一一指学校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教学设施设备导致的事故和学生群体活动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一一指学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食物中毒等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一一指绑架、勒索、拐卖儿童和群殴暴力事件。 二、教育系统安全事故
18、等级划分 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和火灾管理统计与规定、卫生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文件内容,按事故的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分为I级到IV级四个等级:(一)、特大安全事故(I级):一次食物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交通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重伤11人及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火灾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或重伤20人及以上,或死亡、重伤20人及以上,或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及以上。(二)、重大安全事故(级):一次食物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交
19、通一次死亡1-2人,或者重伤310人,或者财产损失36万元;火灾一次死亡39人,或重伤l0-19人,或死亡、重伤1 0-19人,或直接财产损失301 00万元。(三)、较大安全事故(III级):一次食物中毒9 9人及以下,未出现死亡病倒;交通一次造成重伤1-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火灾死亡1-2人,或重伤10人以下,或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下。(四)、一般安全事故(IV级):对师生个体造成损害,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产生影响,对学校财产造成一定损失的事故。学校发生传染性疾病、校舍坍塌、拥挤踩踏、溺水、教育教学活动等事故参照以上标准划分等级;地雾灾害、地质滑坡、洪水、雷击、台风等
20、自然灾害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突发公共卫生及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等级划分。 三、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及职责 中心校设立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 长:某 副组长:某成 员: 某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心校,安全工作专管员贺文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具体事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县局、镇政府领导下,负责指挥IIII级安全事故的处置,并启动本预案,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处置突发安全事故;检查督促学校做好突发安全事故的调查,善后处置及恢复正常秩序工作。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小组日常工作,及时掌握学校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的情报信息,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设;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
21、协调,组织各单位做好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及其他应急准备工作,并提出相关应急物质储备计划;组织各校在突发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程序上报和通报突发事故的处置工作情况,督促各相关单位根据安全事故的性质、程度,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四、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把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辖区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大群众,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安全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其它危害。 (二)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按照县局的统一部署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中心学校成立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
22、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联络和配合有关部门,并对全镇各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形成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重大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强化信息收集,研究判断,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师生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综合素质。 (四)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发生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后,应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各校要在县局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中心校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3、领导小组。各学校“一把手”是维护安全和稳定的“第一责任人”。(五)加强保障,重在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领导精力、经费保障和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五、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一)社会安全事件(张贴反动标语、散发反动传单、传播淫秽音像制品、示威游行、敌对势力和非法宗教组织及邪教组织策划的非法聚集活动、“三股势力”引发的暴力恐怖事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恶性刑事案件) 1、要及时报告学校负责人。 2、迅速报告当地教体局和相关部门。 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积极配合镇政府做好处置工作。 (二)火灾事故 1、报警
24、程序: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用手机或就近用电话拨打119,报告内容要准确,地点要具体。在向县局主要领导报告的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赶赴火灾现场。2、组织施救: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学校领导要迅速组织教职工灭火(严禁学生参与灭火)。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铁锨、水浸的棉被等(各学校按规定安装消防栓和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消防车到来后,配合消防人员扑救,做好辅助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消防栓,便于消防车辆通行和扑救。3、扑救方法: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
25、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扑救用电器具,用电线路火灾,应切断电源。4、注意事项:扑救火灾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尽快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火灾发生后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不得组织学生参与灭火。(三)食物中毒、突发传染性疾病1、报告程序:学校领导。教育局及镇委镇政府领导。卫生防疫部门。2、处置措施:发现情况后立即向学校主要领导汇报。以最快速度将病人送往当地卫生院或就近医院,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或拨打“110”救助。由饮食服务管理人员封存现有食物,不允许无关人员到操作间。学校领导安排陪护人员,无关人员不得随意到
26、医院探视。3、注意事项:稳定师生情绪,不以个人名义扩散消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学生家长来校探视,学校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同意,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四)交通安全事故1、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迅速报告交警部门和教育局,并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2、迅速将伤者送医院救治。3、组织保护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协助交警部门进行处理。(五)学生伤害事故1、学生斗殴伤害和自杀事件发生后,要迅速报告学校领导和县教育局及公安部门,尽快通知家长。2、迅速对伤者采取救助措施,及时就
27、近送医院抢救。3、保护现场,不得让致害人(凶手)逃走。4、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理伤亡者善后事宜。(六)重大盗窃事件1、发现重大盗窃案件应及时报告学校负责人。2、向县教育局、镇政府报告,向公安机关报案。3、保护好现场。4、了解被盗物品名称、数量、价值、5、协助公安人员勘查现场,提供线索,侦破案件。(七)群体性上访事件1、发现群体上访及时报告学校负责人。2、迅速报告县教育局、镇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4、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劝导处置工作。(八)自然灾害事故1、发生地震、洪水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学校必须马上停课。2、学校领导、教师要冷静、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28、学生安全。3、在上、放学路上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隐患,应及时告知家长接送。4、报警求助。(九)其他安全事故(遇建筑物倒塌、停电、拥挤踩踏、集体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故等安全事件)1、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2、迅速报告县教体局和镇政府。3、积极组织自救。4、向有关方面求助。六、后期处置(一)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各校(园)近期要利用例会、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专题讲座对广大师生进行集中学习教育。一是强化校车管理和交通安全教育。各校(园)要立即开展以对校车及驾驶员为重点的拉网式排查和清理工作,坚决杜绝因校车或驾驶员不合格造成的学生伤亡事故。要教育学生在上学放学时靠公路边上行走,必须横
29、穿公路时,要注意观察来往车辆;还要注意教育学生上学放学避免乘坐农用车,坚决不乘坐超载车;二是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不购买、不食用学校周边流动摊点销售的食品。加强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工作,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保持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通风与清洁卫生,消除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三是要加大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精心设计宣传内容,以典型案例告诫学生决不可以盲目下水游泳,要远离危险水域;四是加强对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管理。各校(园)要进一步组织对学校楼梯的专项检查,保证楼梯、楼道的照明,栏杆、楼梯扶手达到国家标准,消除通道和楼梯上的障碍,解决楼梯台阶的高低宽窄不科学问题。(二)进行一次拉
30、网式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各校(园)“一把手”是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带队,认真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办公楼、教职工宿舍、教室、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厕所、围墙等安全状况。其次,对教育教学设施、用电设施、学生活动器械、场地要进行细致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维修,凡不能维修的要停止使用并及时拆除。(三)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与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解决校园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师生的安全。(四)培训演练保障各学校、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队伍
31、的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学校要在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示意图和联系电话悬挂在醒目的地点。(五)加强值班,严肃纪律各学校、幼儿园要落实总值班制度,随时掌握本单位的安全动态,对各种异常情况必须组织力量迅速妥善处理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严肃纪律,对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和失职、渎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对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追究责任。七、工作保障各校(园)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对保护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及维护教育稳定的重要性,切实为应急反应各项处置措施的落实提供保
32、障。(一) 各校(园)要按照突发安全事故的不同性质和相应处置工作要求组建突发事故应急预备队,做好针对性的人员分工,一旦启动预案,能立即进入救置状态。同时,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保证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相对稳定。(二)重视应急能力建设。针对不同对象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层面的培训与教育;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按照事故前、事故中、事故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使师生了解和掌握在发生学校安全事故时进行自救和配合救援的正确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学校妥全事故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程序,掌握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三) 各校(园)应根据本预案要求,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救援人员、物资、车辆及时跟进到位。(四)要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区分不同情况,把握信息发布和舆论的主动权。(五)切实制定学校应急预案。各校要针对各类安全事故的过程环节,切实拟定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并上报中心校应急小组办公室备案。某镇中心学校 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