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6089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及藏药材GAP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及项目建设单位1.1.1 项目名称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与藏药材GAP基地建设 1.1.2 项目建设单位本项目为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的“双高一优”技术改造项目,由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260万元。法人代表:陈达彬。该公司是西藏自治区制药产业和藏药现代化发展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股票名称:西藏药业,股票代码:600211。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西藏自治区唯一被国家科技部批复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资产6.3亿元。公司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按照自治区

2、经济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以西藏特色资源为优势,生物高技术为手段,积极发展藏药产业,在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两条轨道上赢得了较快的发展。公司现有西藏康达药业有限公司、西藏诺迪康藏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四川诺迪康威光制药有限公司、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四个子公司。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发战略上,主要有三大重点目标:一是积极致力于医药生物工程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二是加快藏药现代化发展,公司同时采用自行研制、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购买科研单位成果三种开发手段,在藏药现代化方面(包括现代剂型、现代工艺、现代适应症、现代质量标准的建立等),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展示了很强的实力;三是抓住西部开发机遇,以

3、藏药材种植、深加工和综合开发为目标,以藏药现代化研究与开发的紧密结合为企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开辟更宽广的道路,表现出更高一层的战略眼光。1.1.3 技术依托单位概况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是该项目的股份合作单位。该研究所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研究员21名,博士生导师6名,副研究员34名,中级科研人员77名。研究所是以青藏高原生物资源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设有高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原农业研究中心和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在动植物区系及生物资源调查、

4、高原生态科学、高原农业、草地畜牧业等许多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在生物资源和生态科学领域曾15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仅藏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塞隆骨风湿酒”、藏药志、“藏药的调查与整理研究”、“传统藏药配方挖掘及新药开发研究”、“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等项目的完成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和合作研制成功“654”、“苦豆草片”、“复方樟柳碱”、“百里香杜鹃胶囊”、“藏茵陈注射液”、“湿生扁蕾冲剂”等疗效较好的新药。对本项目建成后的系统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1.2 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投资(2001)1000号文件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重点技术改造

5、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的通知。(2)国家计委计投资(1995)565号文及附件,“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大纲”,1995年5月6日。(3)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关于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科研成果鉴定意见书。(4)藏药志,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编。(5)“藏药的调查整理与研究”,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6)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编。(7)“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8)“传统藏药配方挖掘及新药开发研究”,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9)“青藏高原高山植物适应与进化研究”,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完成。1.3 项目概貌本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水母雪莲等

6、名贵、稀有、引种栽培不易的藏药材,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手段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即发酵培养),满足市场对名贵藏药材的需要;其次,应用生物技术进行藏药材规范化种植和技术推广,实现藏药材规模化生产,推动藏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第三,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和藏药材活性成分提取技术加工药材,提高药材的有效利用率和药材的经济附加值。本项目拟建立藏药材封育保护区三处,面积达10万亩;名贵植物藏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处,面积300亩;GAP示范推广基地3处,面积1万亩;雪莲细胞培养生产基地1处;药材加工基地1处。总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年产各种药材617.55万公斤。年产值25964 万元。项目总投资为14943

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891.89 万元,建设期利息488.71万元。年平均净利润总额达3402.15万元,投资利润率24.39 %,投资利税率47.27%,投资回收期7.63年(含建设期3年)。1.4 结论本项目立足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安全,对名贵藏药材水母雪莲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市场紧缺藏药材的规范规模化种植及藏药材高技术加工,实现藏药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培育西藏外贸经济的增长点,促进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和国家西部开发发展战略以及国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符合西藏自治区政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社会

8、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拟通过药材的生物技术繁殖和规模种植,增加药材资源供应量,通过保护药材原生地区的物种基因和生态环境,保护特有药材基因,建立合理科学管理和保全机制,制定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持资源持续发展的模式,引导西藏地区藏药材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按照西藏地区自然资源特征和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先易后难,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合理开发特有藏药材,稳定藏药材的品质,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缓解天然资源压力。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青藏高原被称作“世界第三极”,千百年来养育了藏、汉等中华民族的子孙,

9、她们在这里繁衍和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藏高原素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之称,这里的生态环境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国乃至全球的气候。但是这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地方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的乱采乱挖,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从而极大的威胁着这一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尤其在西藏自治区,藏药材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藏药材资源能否做到可持续利用是制约其经济持续发展最主要的“瓶颈”之一。本项目正是着眼于利用高科技研究手段,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达到缓解资源压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第一,应用生物技术

10、进行药材规范化种植,同时进行技术推广应用,带动当地农牧民种植经营藏药材,扩大藏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保持药材持续稳定的供应量;第二,应用微粉碎技术和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加工药材,提高药材的有效利用率和药材的经济附加值;第三,对于水母雪莲等一些名贵、稀有、引种栽培不易的藏药材,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手段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发酵生产,开辟藏药资源建设的新途径,充分满足市场对名贵藏药材的需要。因此,本项目对我国藏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西藏是我国一个独特的自然地理单元,蕴藏着丰富的藏药资源。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它地区的同类植物。西藏产的地道药材

11、“水母雪莲”、“冬虫夏草”、“红景天”、“藏茵陈”、“天麻”、“莨菪”、“川贝母”、“胡黄连”、“大黄”、“藏木香”、“藏党参”、“龙胆”、“青兰”、“甘松”等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且其售价高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学被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藏药产业快速发展,造成药材资源的需求急剧扩张。由于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单一品种的自然存量少、自然恢复能力差,加之受利益驱动带来的掠夺式开采等,导致天然药材资源日趋枯竭。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正在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也制约了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西藏自治区政府明确把加快发展藏药及其关联产业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12、内要摆在首位的经济建设任务。本项目建设单位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的资本运营优势、技术创新机制优势、现代经营管理优势,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紧密型合作单位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知识创新优势,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解决资源短缺及资源利用问题,达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平衡发展。 西藏高原地理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水平与垂直分带明显,空间变化大,日照时间长,温差大,降水量相对较少。天然林场和农场多,既有高寒生长环境下如藏茵陈、红景天、川贝母等药材生长的有利环境,也有耐旱药材如麻黄、枸杞等药材生长的有利环境。区域工业不发达,人为活动影响小,环境质量良好。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辅之科学育种、

13、育苗和规范化种植技术方法,是传统名贵地道藏药材规模种植和国家GAP药材生产基地的的理想场地。但是西藏地区社会经济不发达,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藏药材的人工栽培历史短,技术不成熟,藏药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本项目主要是通过引进生物高技术手段,解决西藏高原地区藏药材人工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技术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地道藏药材原产地封育保护区,保护藏药材资源的基因和品质,探求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模式和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藏药材种苗快速繁育基地和藏药材GAP示范基地,开展藏药材人工栽培生物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当地农户发展和经营藏药材人工生产产业,扩大藏药材资源产量;建立藏药材研究开

14、发基地,研究地道藏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和药材程度开发利用技术,为企业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发展基础和活力,为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工程将按照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先易后难和发展方针,首先在山南、昌都、拉萨和林芝分别建立药材GAP示范基地、种苗快速繁育基地,以栽培技术成熟的药材品种为先导,建立示范园区并进行示范推广,同时加强对其他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技术和药材开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不断扩大药材的栽培品种和面积和药材程度开发利用成果,保持企业自身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通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工作,对青藏高原及比邻地区的生物区系分类、物种多样

15、性、生物资源、高原生态系统结构与演变、高原生物资源的生物化学成分与结构、资源高技术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均有系统研究,掌握西藏地区名贵植物藏药材生长土壤、气候、地形及物种群落结构与特征。在资源高技术开发利用方面,已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物技术,对高原特有中藏药材进行繁育、规范化生产、传统中藏药的现代化改造和新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利用生物技术解决了地道中藏药材的繁殖问题,在种子种苗的快速繁殖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解决本项目GAP药材生产的系统技术设计和关键技术问题;并且有成熟的保健食品生产技术和新药开发研究实力。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产业政策的调整,西藏作为青藏高

16、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西藏自治区解决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西藏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状况来讲,具有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同时也有其特殊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难关。地处边境的地理区位,为区域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优势,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发育形成了区域特有的资源优势,但是高原高寒的自然环境条件也界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极端脆弱性,生态环境稳定性不良,容易受到外界活动的影响,并且不易自我修复。因此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必须重视持续利用。高寒气候条件限制资源的高产出,仅仅依靠自然资源是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藏药产业需

17、求,利用生物高技术人工生产特色藏药材资源,发展藏药特色产业则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和方向。对此,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都给予了首肯,并且在产业发展中给予特殊的支持。因此项目符合国家及西藏地区社会发展政策,属于国家与西藏自治区政府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项目。项目建设区有十分广阔的适宜于生物技术生产藏药材的广阔空间,为该项目的推广和规模生产提供了充分的土地气候资源。2.2 投资环境 2.2.1 区域政治经济环境西藏自治区政府把旅游和藏药产业作为“十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以及长远发展支柱产业。为了鼓励企业的投资,在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方面将给予极大的倾斜和扶持。自治区计委、经贸委、科技厅、外经贸厅等,均

18、明确将发展藏药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特别是对藏药材的规模种植和深度开发给予重点扶持。其中,区计委已经将西藏药业列入承担国家西部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龙头企业;区经贸委全力支持西藏药业在藏药和藏药材方面的投资举措,一方面指导本项目在国家经贸委的立项,另一方面将林芝藏药材种苗培育示范基地列入自治区2002年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区科技厅也将抓好藏药和藏药材生产科技创新工作做为主要任务之一;区外经贸厅按照国家主管部门下达的关于建立外贸产品发展基地的明确要求,将藏药材深加工产业做为西藏外贸经济的重点经济增长点,已经明确对该项目给予支持。此外,西藏自治区将结合招商引资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

19、征用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区政府均已明确表示对本项目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并对具体工作给予协调和支持。本项目建设地林芝、昌都、山南等经济结构简单,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农牧民收入水平仅能达到内陆地区的1/10,亟待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引进高技术产业,快速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农牧民收入,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维护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本项目的特点就是依托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引进高技术成果,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要求。2.2.2 区域自然资源环境本项目所选择地区是青藏高原优势药用野生植物资源的集中分布区,项目拟规模化生产和种植的水母雪莲、

20、藏茵陈、莨菪等几十种藏药材是当地地道药材品种。区域工业不发达,环境处于自然本底状态,是发展高原绿色无污染产业和建设国家藏药材GAP基地的理想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藏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和内地对口援藏项目实施,区域内社会基础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特别是交通、通讯、电力等条件已经系统化和规范化,能够满足本项实施的要求。本项目建设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丰富,是本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2.2.3 项目承担单位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公司是一家以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股份制上市公司。公司紧紧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以西藏地区的优势药材资源为基础,发展藏药产业,已经成为西藏

21、地区的藏药龙头企业,是西藏自治区利税大户之一。银行资信等级为AA级。公司具有良好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公司以科技为本,高起点为基础,在生物技术、藏药现代化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公司所属子公司中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经营单位、藏成药生产经营单位、藏药材开发经营单位。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已经获得国家GMP认证,具有经营现代化企业的基础和丰富经验。公司与国内的权威藏药学研发单位具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本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除了青藏高原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外,还具有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机构,从事藏药材的开发利用、藏成药的现代化改造、藏药材新药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为本项目的长远发

22、展建造了一个高起点平台。2.3 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的不断形成,我国加入WTO后,将与世界经济接轨,西医药产业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大力发展中藏药产业,重塑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地位则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将成为我国中藏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就是药材资源的现代化、高技术化和标准化。没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没有资源的高技术化、标准化的生产与发展就很难有中藏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中藏药材资源特别是藏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依靠野生资源,一方面野生资源的储藏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无序开

23、发利用,使许多野生药材资源处于濒危状态,并且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宁夏的野生银柴胡目前已近枯竭,各地不得不以山银柴胡代替。青藏高原的珍贵药材冬虫夏草、红景天、大黄等已经过度开发利用,资源近乎枯竭,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西藏和青海两省区不得不对资源的重点分布地区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封育保护,禁止采挖药材。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生物技术在药材种植中的应用和发展,人工栽培中藏药材的技术发展逐渐成熟,这初步奠定了我国中藏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与背景的不同,国内各地区中藏药材的人工栽培生

24、产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并且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虽然具有丰富的优质药材资源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但是人工栽培和发展中藏药材的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可示范种植的技术。因此人工规范栽培与生产中藏药材成为西部地区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中藏药产业将面临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将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列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藏药产业由于一直倾斜于药品的研制开发和传统药方的挖掘改造等方面,对于药材的高技术、标准化生产重视不够,制约和影响了我国中藏药材市场化和中藏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例如由于中藏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混乱,药材农药和重金属含量

25、超标等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藏药产业在国际天然药材市场中的地位。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中藏药材的年出口总额仅能占到世界传统药材总出口额的4,远未能占据传统医学和健康医学中应有的主导地位。为了改善我国当前中藏药产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国家科技部和卫生部颁布了一系列包括中药产业发展的管理与质量规范,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制定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待公布),对我国中藏药材的生产提出了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规范。藏医药产业是西藏自治区最具特点的优势产业,西藏自治区政府根据西藏地区的地理区位特点和环境资源特征,将藏药产业的发展列为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西藏自治区

26、最具品牌效应、容易上规模、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产业。由于藏药材资源供小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首先从藏药材持续利用这个源头入手,解决资源与需求的矛盾,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藏药材的经济附加值和资源有效利用率,才能使整个藏药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本项目正是着眼于依靠科研成果与高技术手段优势,解决各种名贵药材生产的土壤、气候等条件人为改变对藏药材遗传特性、生物化学成分、药用有效成分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保持藏药材的优良品质;通过企业的资本优势与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的强强联合,高起点地进行西藏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等技术创新发展;依靠现代生物技术解决藏药材规模生产的种子、种苗供求的数量与质量问题;依靠组

27、织专家集中研究,解决藏药材现代化研究系统工程中最关键的药材GAP规范标准和规范化栽培技术;依靠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技术开发手段,推动以藏药材产业为基础的藏药产业群发展。规模化种植药材,是当前西藏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最佳措施之一,藏药材的生长发育周期较长,并且是当地土生品种,同时藏药材的栽培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藏药材的人工栽培在起到改善生态环境、丰富藏药品种和药材储量的同时,可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药材种植地区大量农牧民转为以种植药材为主,从而达到既能促进提高保护资源的意识和积极性,又能推动现代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藏药材种植园区的建设,可以作为高原生物旅游和高原

28、植物的人工繁育研究与教学观摩基地,促进西藏地区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科研与教学,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项目还可以带动包装行业、运输行业的发展,通过资产重组,促进转产企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稳定当地的安定团结。2.4 国内外发展动态2.4.1 国际社会对中藏医药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健康的的要求越来越高,崇尚绿色自然的保健和医疗已经成为当今的时尚。人类医学的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医疗模式由过去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正在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中藏医学正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需求的最

29、为有效和传统的医学之一。中医药学(包括藏医药学)已经被当今社会所认识,并逐步成为国际医药学发展的重点。目前,全世界药品市场上,由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已经占到30以上,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70亿美元。中藏药材和中藏药制剂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此,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十分重视中藏药材规范化生产的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日本已经储藏了约1500种中药材种子,引种了500余种中药材,开发建立了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也改变了对包括中医药学的保守认识,目前已建立有40余家植物药研究机构,WHO还成立了“传统医学规划署”对包括中医药学开展了研究工作。其重点除对天然药物的

30、药学药理的研究以外,还对天然药物的绿色与安全方面进行了研究。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韩、东南亚等国,通过各种立法程序强化了对中药的规管,特别是近年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强对进口中药商品的规管措施主要是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毒物质限量方面,参照食品要求进行限制。美国FDA的植物药新药研究指南也对规范植物药原料来源和生产过程提出了要求。日本厚生省药务局于1992年修订了药用植物栽培和品质评价;欧洲特殊药物制造业协会在1998年3月布鲁塞尔会议上提出:“药用植物与动物良好的质量控制”,后来欧共体起草了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种植管理规范草案。由此看来,中藏医药正在逐渐被全世界认识和认同。2.4.2 国内外中

31、藏药生产状况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已基本制定完成。国家外经贸部自2001年07月01日发布实施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药用植物进出口的重要质量标准之一,该标准规定了药用植物绿色品质标准,包括药用植物原料、饮片、提取物中铅、镉、汞、铜、砷以及六六六、DDT、五氯硝基苯及黄曲霉毒素等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与中药材的发展要求一致,藏药材的发展也必须规范化、绿色化和安全化。国内藏药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全国知名的藏药生产企业主要有西藏的 “诺迪康”、“奇正”、 青海的“晶珠”、“金诃”、甘肃的“佛慈”等。知名的产品有“诺迪康胶囊”系列,西藏林

32、芝制药厂“奇正消痛贴”,青海金诃集团的“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松石丸”等百余种产品问世。生产工艺已从原始的手工加工过渡到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药材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藏药材的GAP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和藏药产业的现代化方面尚有较大差距,药材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这不仅严重地制约藏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藏药产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了藏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与速度。2.4.3 藏药材生产的发展趋势迄今为止,藏药及中藏药使用的青藏地道药材在西藏尚无规模种植的历史和现实,完全依靠采挖野生资源或采用代用品,天然药材资源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人工种植中藏药材已成为发展趋势。据中藏药

33、事业报载,面对中藏药材市场的资源紧缺状况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产业政策引导,“宁夏已有58种人工培植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产量230万公斤,计划2005年实现100万亩、50亿产值的药材种植” 。“四川计划投资3.7亿元加快20000亩中藏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区的基本建设” 。“甘肃酒泉计划定植甘草25000亩” 。“青海省农牧控股等公司也计划投资拟建200000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各藏药生产厂也纷纷计划建立药材种植基地。西藏红景天和唐古特大黄、川贝母本来是国内知名的地道药材,但在掠夺式的连年采挖后,现在已濒临绝种。随着全国中医学及藏医药学热的再度掀起,中藏医药产业所面临

34、的资源供给量不足的矛盾已经暴露出来。据业内资深人士估计,目前真正野生的地道药材供应只能满足迅速兴起的藏药企业需求量的1/10,由于藏药材的过度采挖,将会给青藏高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灾难。在此形势下,利用高科技研究成果,尽快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中藏药材种植及其加工业已经迫在眉睫。2.5 项目发展概况(1) 2001年,公司开始着手在西藏林芝地区建设100亩种苗培育基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组成专门的队伍,完成了种苗基地的土地平整,种子准备,温室育苗大棚和自动化喷灌系统的土建施工。2001年已经开展唐古特大黄、藏秦艽等六种药材的试种,并做好了2002年扩大种植实验的准备。(2)公司已将位

35、于西藏林芝八一镇的原西藏火柴厂(该厂已通过资产重组成为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的一部分) 大部分职工安排到种植生产及药材加工生产岗位。(3)水母雪莲细胞培养课题2000年进入国家“八六三计划”西部专项课题,2001年元月9日通过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的成果鉴定(科兰鉴字2001第001号,详见附件)。截止目前,公司已在本项目基础工作及部分前期建设内容实施方面,投入资金500万元以上。(4)公司已就项目建设所需土地等内容向西藏自治区政府和项目涉及地区政府作了汇报,获得了政府的支持。 替换图2-1 西藏藏药材资源保护及其深度开发和持续利用总体方案 替换图2-2 项目产业关联度分析 第三章 市场

36、需求预测3.1市场调查3.1.1 国际市场需求预测药材市场的需求分析目前还没有系统的藏药材方面的统计资料可以利用。以中药材的市场分析作为参照,国际中草药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欧洲市场近年以10%的速度递增。我国中草药出口市场主要有:传统华裔国家、地区市场;日、韩市场和欧洲市场,分别占出口总额的40%、20%和10%。中药材出口额占中药总出口额的70%,约占全球市场的3%。1998年世界天然药物交易额高达150亿美元,加上香料、保健食品、化妆品交易额高达300亿美元,市场前景巨大。1998年我国出口中药材仅有4.63亿元,还不及韩国高丽参一项的出口额,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出口近1.44亿美元,较上

37、年同期下降52.1%。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东南亚经济危机影响;二是国内多头出口竟相压价;三是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物超标;四是工艺落后,质量标准不符合国外法规要求。据国家中医药局预测,随着我国加入WTO,在2020年前,我国中草药市场份额有望从3%提高到15%。3.1.2 国内市场预测1999年国内中草药市场的价格总趋势是稳中有降,降多升少。家种药材降,野生药材升;内地大宗药材降,西藏地道药材升。如马蹄统大黄每公斤仅3.54元,而唐古特大黄每公斤8元。绵茵陈每公斤仅3.5元,藏茵陈每公斤达元。另西藏产莨菪、秦艽、胡黄连、龙胆、红景天、绿绒蒿等货少价高、供不应求。西藏产药材因污染少,其售价比内地药

38、材高出20%。随亚洲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复苏, 藏药材需求量还会增长。按药材市场涨落周期的分析,目前药材市场处于低谷期,低谷期到高峰期的时间正好与本项目种植达产周期相吻合。3.2 市场占有率分析根据国家科技部下达到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藏药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中的初步调查结果分析,青藏高原野生药材资源供应量,因受自然地理条件所限,对目前快速发展的藏药产业的支持能力仅能达到1/10,估计将有数亿元的资源缺口。因此,本项目达产后,种植生产的藏药材仍然将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地位,估计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30%,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第四章 生产工艺方案及生产规模4.1 生产条件保障4.1.1 主要原辅料供应本项目所

39、需要的种苗基地土地通过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长期租用。规模种植与保护用地由当地政府政策性协调解决。种苗培育基地所需种子通过野生采集驯化提供,科研所需化学试剂、标准物品等由国内上海、北京、成都等供应厂商供给,种植基地所需种苗由种苗培育科技发展基地培育,所需的有机肥料就地供应。水母雪莲细胞培育项目的原辅料由上海、北京、成都等供应厂商供应。4.1.2 包装材料供应藏药材及加工生产工艺包装,主要有塑料袋、纸盒、纸箱、说明书、标签等。水母雪莲包装,主要有玻璃瓶、塑料袋、纸盒 、纸箱、说明书、标签等。上述包装材料均由成都和西宁供应。4.2 建设条件西藏藏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北纬280360;东经770

40、1030,面积120余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内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0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座,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原,东南多峡谷。本项目选定的种植区集中在西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区,河谷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雨量充沛。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高原多样化的植被类型,形成了全球最为特别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在数平方公里之内分布有热带雨林、高山草甸,草原、高山荒漠、冰川及相应的植物群。西藏有管束植物种类高达6144种,野生药用植物仅晶珠本草中收载的就有1006种,其中包括冬虫夏草、贝母、三七、天麻、藏菌陈、红景天、藏秦艽等畅销国内外的名贵地道中药

41、材。本项目综合考虑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生存条件因素,初选了种植条件较好的林芝(包括波密、工布江达、米林、察隅等县)、山南和昌都地区为种植基地,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拉萨市科研中心及种苗基地,它们的基本地理和自然环境特征详见表41。表41 各主要种植基地自然条件概况一览表名称地形地貌海拔(m)气温()降水量()日照(h)植被类型拉萨中切割3700143503000草原、灌丛昌都中深切割3400460016592.42555落叶阔叶林山南中深切割3000431017269.52985草原、灌丛林芝中深切割2800400022477.41427常绿针叶林拉萨市: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

42、萨河中下游北岸,是一座具有1300余年历史的古城,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面积3万平方公里,人口40万,耕地面积3.2万亩,天然草场3.5万亩,林地1万亩。城座落在拉萨河河谷冲积平原上,海拔米,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小时以上。林芝地区:本地区的相对高差2200-4700米,最高海拔加拉白垒峰7294米。气候受西南季风的较强影响,尼洋河谷全年平均气温8.6,年降水量634.7毫米,随海拔高度增大有降水减少趋向,植被的一般特点是森林覆盖率较大,垂直变化明显,随高度变化依次由常绿阔叶林-灌丛-草原-草甸过渡。林芝八一镇:座落在尼洋河下游近雅鲁藏布江交汇处,林芝地区面积

43、10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草场面积56.5万亩,森林面积502万亩,适宜藏药材种植的耕地和林地面积约百方亩以上。林芝素有“绿色宝库”之称,主要树种有柏树、桑树、云杉、高山松等。药材资源有三七、虫草、红景天、贝母、党参等。食药用菌资源有银耳、木耳、松茸、猴头、茯苓、灵芝等。境内川藏公路223公里,全地区乡、村都有公路网相通。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川藏公路和林泽公路在此交会,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1.6万,医疗、水、电、通讯服务设施门类齐全,有大小企业、事业单位90余个。已被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兼并的原西藏火柴厂厂址在八一镇郊区,该厂将转产从事藏药材种植、加

44、工,对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山南地区:素有“西藏粮仓”之称,农业用地6.5万亩,林地38万亩。区内相对高差3200-5500米,气候温暖干燥,河谷地区年均气温约6-8.5,降水量350-450毫米,近年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重,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冬、春季节常有沙尘暴天气,已经引起西藏自治区政府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发展是当前山南地区政府和群众急切盼望的工程,以藏药材规范化种植生产产业的发展是当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体现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最佳发展产业。从自然环境条件来讲,区域受到不同地地貌条件的影响和

45、控制,自河谷到山地,气候相对应的呈现河谷温带气候、半山地温性干旱气候和山地高寒气候特征。与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相对应地植被的分布特点也是自河谷到山地依次分布有:干暖河谷灌丛草原和亚高山灌丛草原。主要有西藏狼牙刺灌丛、小角柱花灌丛、薄皮木灌丛、三刺草草原、白刺草草原、白草草原、固沙草草原、小檗、锦鸡儿、金露梅、高山柳和小叶型杜鹃分群落。农业作物有冬、春小麦、青稞、碗豆、蚕豆、油菜等。区内公路以林泽公路为主线,乡村公路网已建成。本项目的所在地泽当镇,海拔3560米,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1.7万,经济、文化交通、服务业比较发达。区域特产蛤蚧、草虫、贝母等名贵药材,同时也是麻黄、甘草、沙棘、枸杞的理想人

46、工种植地。昌都县:地处西藏东部澜沧江上游,面积106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万亩,草场964万亩,林地382万亩,总人口近7.7。相对高差3100-5460米,属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年温差相对较小,日温差大,年降水量477毫米。区内经济以农、牧业为主,林业、工业其次。川藏公路、滇藏公路通过县区。水、电、通讯、服务业的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植被的垂直分带规律是:3400米以下为干旱河谷灌丛,植物种主要有白刺花、小角柱花、腺醉鱼草、西藏中麻黄、木本薷等。海拔3500米以上为森林带。阴坡为川西云杉林,林下植物杜鹃属、忍冬属灌木发育,并有柳属、鲜卑花属、锦鸡儿属分布其中。阳坡以园柏疏林为,林线一般

47、在4300米。4.3 生产工艺方案4.3.1藏药材GAP种植基地的藏药材生产工艺1生产工艺藏药材GAP生产示范基地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工业污染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后,按照GAP规范要求选择土地,然后对土地进行整理和平整,再按照GAP规范和SOP规范种植各类药材。其工艺如下:成苗移苗练苗接种组织剥离种苗或组织器官图41 组培脱毒苗生产工艺流程商品苗出售成苗幼苗温室苗床播种种子采收成药田间管理大田移栽优质种苗图42 基地药材生产工艺流程包装出售分级风干或快速干燥药材分选、清洗图43 药材粗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在整个工艺中,土地的选择是关系到药材品质和药材生产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48、因此对于土地的选择,应当是GAP示范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项目的选地是严格按照国家GAP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选地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药材生产区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中的三类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药材生产区远离交通干线100米或具有防护林带;生产区土地质量良好,土层深厚,肥力中上,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形坡度小于250,具有丰产稳产的发展前景;生产区农牧户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接收能力,能够接受新技术和适应藏药材种植产业,具有一定的种植生产经验,以10户小组为单位,每户培训23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