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6117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小麦苗情监测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徽省20072008年度小麦苗情监测方案二七年九月二十日为进一步规范小麦苗情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一、基本概念1、小麦苗情监测 指在小麦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等关键生长发育阶段,通过定点、定期(特殊自然灾害除外)地对各地区各种有代表性的品种和地块的小麦叶蘖动态、个体素质、群体质量、产量形成及气候灾害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管理意见,开展分类管理的方法。2、 常年千粒重 为监测品种前三年平均值,新引进品种以育种单位提供的千粒重为准(克)。3、预计千粒重 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和灌浆期间天气情况估计的千粒重(克)。4、实际千粒重 指小麦晒干入库时的千粒重或收获后按入库标准含水量13%折算的千粒重(

2、克)。5、缺苗断垄 条播小麦在3叶期内连续10厘米(3寸)无苗为缺苗,连续16.7厘米(5寸)无苗为断垄。6、冻害 由于低温影响,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幼穗脱水萎缩、干枯整株死亡的现象。7、倒伏 小麦植株发生倾斜或平铺的现象。8、灌浆速率 指每天每千粒小麦干物质的增长量(克)。9、监测区 用作调查亩基本苗、主茎叶龄、亩茎蘖数以及亩有效穗数的的固定区域。确立方法:采取对角线取样法,每个地块(品种或播期)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样段(点),条播田每样段1m双行,撒播田每样点0.5插行定点确立。10、取样区 用作调查次生根、穗粒数等监测项目取样的区域。取样区设立在监测区周围(至少隔2行)。二、监测内容与方法(

3、一)监测点基本情况 1、监测内容 主要对监测点前茬作物;土壤类型;肥力状况;耕作和播种方式;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等项目进行监测记载,作为苗情和产量分析的依据。监测内容见表1。 表1 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表县(市、区)监测点品种名称土壤类型前茬作物耕作方式播期 (月/日)播种方式行距(cm)播种深度(cm)施肥基肥(公斤/亩)追肥(公斤/亩)根外喷肥翻耕旋耕条播撒播有机肥秸秆纯NP2O5K2O纯N次数2、监测方法:采取调查方式填报。小麦播种后及时填写上报。其中追肥和根外喷肥为预报,小麦收获后修正上报。(二)生育期 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种期条件下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

4、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等主要生育时期出现的时间。监测内容见表2。 表2 小麦生育期记载表监测点品种播种期(月/日)出苗期(月/日)三叶期(月/日)分蘖期(月/日)越冬期(月/日)返青期(月/日)拔节期(月/日)孕穗期(月/日)抽穗期(月/日)开花期(月/日)成熟期(月/日)全生育期(天)2、监测方法(1)播种期:记载监测点各品种播种的日期。(2)出苗期:小麦的第一片真叶露出地表23时为出苗,记载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达到出苗标准的日期。(3)三叶期:记载田间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片真叶伸出2左右的日期。(4)分蘖期:记载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左右的日期。(5)越

5、冬期:记载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的日期。(6)返青期:记载麦苗叶片由青紫色转为鲜绿色,部分心叶露头时时的日期。(7)拔节期: 记载全田50%以上的植株茎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1.52的日期。(8)孕穗期: 记载全田50%的小麦旗叶抽出叶鞘并完全展开,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的日期。(9)抽穗期: 记载全田50%以上的麦穗由叶鞘中露出穗长的1/2的日期。(10)开花期: 记载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颍张开、花丝伸长、花药外露、花粉粒散出的日期。(11)成熟期: 记载小麦的茎、叶、穗发黄、胚乳呈蜡状,籽粒开始变硬,基本达到原品种固有色泽的日期。(12)全生育期: 记载小麦从播种到成

6、熟收获的天数。(三)叶蘖动态 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小麦主茎叶龄和亩茎蘖数。监测内容见表3。表3: 监测点小麦叶蘖动态调查表县(市、区)监测点品种名称播期 (月/日)播种量 (公斤/亩)出苗期 (月/日)亩基本苗 (万)分蘖期 (月/日)11月20日11月30日12月10日主茎叶龄亩茎蘖数(万)主茎叶龄亩茎蘖数(万)主茎叶龄亩茎蘖数(万): 主茎叶龄标注方法:用橡胶数字模具或红色印泥分别标注第3、5、7、9、11、13叶,便于监测。备注: 主茎叶龄标注方法:用橡胶数字模具或红色印泥分别标注第3、5、7、9、11、13叶,便于监测。2、监测方法监测时间:亩基本苗于三叶期监测,亩茎蘖数和主茎叶龄分

7、别于11月20日、11月30日、12月10日监测。亩基本苗 由监测区的苗数折算而成(万/亩)。亩茎蘖数 由监测区的茎蘖数折算而成(万/亩)下同。主茎叶龄 每样点连续调查10株,共调查30株,数叶片数,未出全的心叶用它露出部分的长度占下一片叶长度的百分比表示,求平均值,下同。(四)个体素质及群体质量 1、监测内容:分别于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四个生育时期监测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和次生根(条)数、总茎蘖(穗)数(万/亩)、缺苗(%)以及长势长相,监测内容见表4。表4: 监测点小麦个体生长情况及群体消长监测表县(市、区)监测点品种名称越冬期返青期越冬期(月/日)主茎叶龄单株茎蘖(个)次生根

8、(条)亩茎蘖(万/亩)返青期(月/日)主茎叶龄单株茎蘖(个)次生根(条)亩茎蘖(万/亩)续表4: 县(市、区)监测点品种名称拔节期抽穗期拔节期(月/日)主茎叶龄单株茎蘖(个)亩茎蘖(万/亩)孕穗期(月/日)主茎叶龄亩茎蘖(万/亩)2、监测方法次生根:在取样区挖株取样,连续挖10株,数次生根,求单株次生根数。单株茎蘖数:包括主茎及各级分蘖。(五)苗情评价 1、监测方法:根据小麦个体素质及群体质量状况监测结果,参照安徽省淮北地区小麦苗情分类标准(见表12)和安徽省沿淮、江淮地区小麦苗情分类标准(见表13),结合当地小麦长势,对本地区小麦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4个主要生育时期的苗情进行综合评

9、价,评价结果填写表5。表5 小麦苗情评价表县(市、区)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备注旺苗(%)壮苗(%)弱苗(%)旺苗(%)壮苗(%)弱苗(%)壮苗(%)三类苗(%)壮苗(%)弱苗(%)一类苗二类苗一类苗二类苗一类苗二类苗一类苗二类苗合 计苗情分析2、监测要求:根据监测结果撰写苗情监测报告,分析苗情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管理意见或建议。(六)灌浆速率 1、监测内容:主要测定各监测品种小麦籽粒干物质重量,折算千粒重,计算灌浆速率,及时掌握各主推品种的灌浆进程。由阜阳、亳州、宿州、滁州市农科所,固镇新马桥良种场承担。2、监测方法(1)监测次数:从4月30日开始,每隔5天监测1次,收获前监测最后一次,共

10、监测67次。(2)取样方法:于开花期在监测小区分别标注生育进程一致的7处样点,顺次在样点中随机抓取20穗小麦进行测定。(3)测定方法:105烘30分钟杀青(第一、二期由于籽粒过小,不易脱粒,可先对穗子杀青,而后脱粒再烘干,以后各期按常规先脱粒,而后杀青烘干),杀青后80烘8小时至恒重,测定籽粒干重,折算千粒重,计算灌浆速率。监测结果填写表6。灌浆速率计算方法:灌浆速率(克/千粒.天) =(Gn+5Gn )/5,其中:Gn+5:第(n+5)天的千粒干重(克);Gn:第n天千粒干重(克)。3、监测要求:各监测点按要求时间进行监测,当天报送监测结果。表6 灌浆速率测定记载表 单位: 克、克/千粒天监

11、测点品种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收获前_月_日千粒重千粒重灌浆速率千粒重灌浆速率千粒重灌浆速率千粒重灌浆速率千粒重灌浆速率千粒重灌浆速率千粒重灌浆速率(七)预产和测产 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亩有效穗数、穗粒数、单穗小麦的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退化小穗数,用监测品种常年千粒重进行预产,用预计千粒重进行测产,小麦预产内容见表7,测产内容见表8。表7 小麦预产表监测点品种名称预产日期(月/日)亩有效穗数(万)每穗粒数(粒)常年千粒重(克)理论产量(公斤/亩)按85%折合实产(公斤/亩)表8 小麦测产表监测点品种测产日期(月/日)亩有效穗(万)单穗小麦每穗粒

12、数(粒)预计千粒重(克)理论产量(公斤/亩)按85%折合实产(公斤/亩)总小穗数(个)结实小穗数(个)退化小穗数(个)2、监测方法监测时间:5月10日调查产量结构,进行预产,5月25日前后进行测产。亩有效穗数: 调查固定监测区小麦穗数,剔除5粒以下的麦穗,计算亩有效穗数(万/亩)。穗粒数: 在取样区从根部随机抓取20个左右的麦穗,剔除5粒以下的麦穗,数粒数,计算穗粒数。常年千粒重:为监测品种前三年千粒重的平均值,新引进品种以育种单位提供数据为准。预计千粒重:根据小麦生长情况及灌浆期间气候情况估计的千粒重(克)。 (八)实际千粒重 1、 监测内容:主要监测小麦实际千粒重,与上年千粒重和预计千粒重

13、进行比较。监测内容见表9。表9 小麦实际千粒重监测表监测点品种调查日期(月/日)上年千粒重(克) 预计千粒重(克) 实际千粒重(克) 备注2、监测方法:收获时分别取回监测区全部麦穗,脱粒晒干,每样点数小麦籽粒500粒(剔除不完全粒),测定千粒重,求平均值。收获时调查千粒重的,用水份速测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按13%折算入库标准含水量折算千粒重。3、监测要求:6月10日前报送监测结果,实际千粒重与预计千粒重有差异的在备注栏说明原因。(九)气象灾害 主要包括小麦从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干旱、涝灾、冻害、倒伏和干热风等。1、冻害 指小麦在生长期间由于寒潮降温而发生的霜冻危害和低温冷害。霜冻危害因寒潮发生时间

14、不同分为越冬期冻害和春季冻害。(1)监测内容:监测冻害发生时间、程度和面积。监测内容见表10。表10 小麦冻害监测(调查)表县(市、区)监测点冻害情况全(县、市)区小麦冻害情况监测点品种播期(月/日)冻害时间(月/日)冻害程度品种种植面积(万亩)冻害面积(万亩)按程度分(万亩)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备注 备注:局部部地区发生冻害等情况,有关监测点按要求开展监测,及时向省农委及有关单位反馈监测结果。(2)监测方法及时间:冻害发生后5天监测,采用目测法估算。(3)冻害程度分级:冻害分为四级,一级:叶尖受冻发黄;二级:叶片冻死一半;三级:叶片全枯;四级:主茎或部分大蘖冻死。(4)监测要求:分品种调查当地小

15、麦冻害发生面积、冻害程度,分析冻害发生原因,说明冻害恢复情况,及时上报监测结果。2、冷害 指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因遭受0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1)监测内容:监测小麦冷害发生时间、受害程度和面积。(2)冷害类型:冷害主要造成半截穗或小穗、小花退化(3)监测时间及方法:抽穗后或测产时监测。(4)监测要求:分品种调查当地小麦冷害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分析冷害发生原因,文字形式及时上报监测结果。3、倒伏(1)监测内容:监测降雨时间、降雨量、倒伏程度及倒伏面积。表11 小麦生长中后期倒伏监测(调查)表县(市、区)降雨时间(月/日)降雨量(毫米)监测点小麦倒伏情况全县(市区)小麦倒伏情况品种面积(万亩)程

16、度品种种植面积(万亩)倒伏面积(万亩)倒伏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备注:局部地区发生倒伏等情况,监测点按要求开展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2)监测方法:采取目测法估算。(3)倒伏分级:分4级记载。其中一级:植株倾斜角度小于30度;二级:倾斜角度在3045度之间;三级:倾斜角度在4560度;四级:倾斜角度60度以上。(4)监测时间 倒伏发生后及时监测。(5)监测要求 分品种监测当地小麦倒伏发生面积,记载倒伏恢复情况,分析倒伏原因及对产量的影响,形成文字报告及时报送。 表12 安徽省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苗情主要形态指标生育时期项目旺苗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半冬性春性半冬性春性半冬性春性半冬性

17、春性越冬期(12月下旬)叶龄866856564554单株分蘖数3423231221次生根(条)6846352432总茎蘖(万/亩)807060805070406030504030缺苗(%)555105101010长势长相蘖弱、叶色墨绿、叶细长蘖弱、叶色墨绿、叶细长蘖壮、叶色葱绿、蘖壮、叶色葱绿、叶色绿叶色绿蘖弱、叶色黄绿、叶短小蘖弱、叶色黄绿、叶短小返青期(2月上旬)叶龄977867675665单株分蘖数4534342332总茎蘖(万/亩)908070906080507040605040长势长相蘖弱、叶色墨绿、叶细长蘖弱、叶色墨绿、叶细长蘖壮、叶色葱绿、蘖壮、叶色葱绿、叶色绿叶色绿蘖弱、叶色黄

18、绿、叶短小蘖弱、叶色黄绿、叶短小拔节期(3月上旬)叶龄987978686766单株分蘖数4534342332总茎蘖(万/亩)10090801007090608050706050抽穗期(4月上旬)总茎蘖(万/亩)605555605055505545504545 表13 安徽省沿淮(江淮)地区稻茬小麦苗情主要形态指标生育时期项目旺苗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半冬性春性半冬性春性半冬性春性半冬性春性越冬期(12月下旬)叶龄766756564554单株分蘖数3221221次生根(条)5645352411总茎蘖(万/亩)807060805070405030404030缺苗(%)555105101010长势长相蘖

19、弱、叶色墨绿、叶细长蘖弱、叶色墨绿、叶细长蘖壮、叶色葱绿、蘖壮、叶色葱绿、叶色绿叶色绿蘖弱、叶色黄绿、叶短小蘖弱、叶色黄绿、叶短小返青期(2月上旬)叶龄877867675665单株分蘖数43322.532总茎蘖(万/亩)908070906080507040605040长势长相蘖弱、叶色墨绿、叶细长蘖弱、叶色墨绿、叶细长蘖壮、叶色葱绿、蘖壮、叶色葱绿、叶色绿叶色绿蘖弱、叶色黄绿、叶短小蘖弱、叶色黄绿、叶短小拔节期(3月上中旬)叶龄987968685666单株分蘖数44.533.5342332总茎蘖(万/亩)10090801007090608050706050抽穗期(4月下旬)总茎蘖(万/亩)5045405035403540303535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