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6166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金香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总结了金香蕉在琼海市试种的栽培技术,包括蕉园选择、种植、肥水管理、蕉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包装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金香蕉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 金香蕉;高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668.

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048-02金香蕉属巴蕉科芭蕉属,为大型草本果树,其果型小,黄熟时果色呈金黄色,外型美观,果肉质地结实,柔滑口感好,含糖量高,营养丰富,每100g果肉含碳水化合物25g、蛋白质1.5g、脂肪1g,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热带名优水果。金香蕉在海南种植面积小,近年来,由于该品种栽培技术要求高,很多农户种植失败,产量偏低,致使市场缺少货源。为了探讨金香蕉的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我们于20062008年在琼海市农科所进行连片试种示范,获得了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蕉园选择金香蕉根系浅,对水分十分敏感,且植株生长快,

3、生长量大,对肥水需求多,遇强风易折断、倒伏,抗寒能力差。因此,宜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阳光充足、避风避寒、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在1m以下的地块。前茬没有种过香蕉、瓜菜、烟叶和茄科作物的土地,可减少香蕉病害的发生。已种过其他香蕉的土地必须进行轮作,轮作作物以水稻等水生作物为宜。2种植方法2.1种植前准备工作种植前进行整地。坡度较大的蕉园,修好平台后碎土挖穴。平坡地、水田地蕉园,整地应深耕耙地,形成高畦深沟,使地下水位降低,以利于香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接着碎土起畦,旱田或旱地蕉园整地畦沟可浅些。各类蕉园田间四周应设排水沟,做到雨季可排水,旱季可灌水,挖好穴后,施足基肥,准备定植。2.2

4、种植时期金香蕉从定植到收获约912个月,选择定植期是调节产期的主要措施。定植前应考虑避开台风影响,在海南宜选择57月定植,可于次年35月收获。2.3种植密度和规格坡地植穴规格为面宽60cm、穴深60cm、底宽50cm,水旱田蕉园为面宽50cm、穴深50cm。株行距2.0m2.1m,栽植2 4002 700株/hm2左右。2.4定植方法金香蕉一般采用单行方式种植,排水良好的蕉园也可采用一畦双行成矩形种植。定植时,小心撕掉营养袋薄膜,保持原杯土完整种入穴中,回土至原杯土面上3cm,淋足定根水,在定根水中加土壤调理剂,用量为2000倍土壤调理剂9L/hm2对水5 400kg/hm2。3肥水管理3.1

5、科学施肥金香蕉是高肥果树,植株高大,生长迅速,喜钾,需钾肥较多,其生长发育所需钾、氮、磷的比例为1441。施肥应依据其需肥特性、蕉园土壤、气候特点和蕉树的生长情况来确定,采取“前促、中攻、后补”的施肥原则。早期多施,在植后57个月的营养生长阶段施肥量占全年肥量的60%70%,花芽分化期宜施重肥,氮肥要少量分多次施,除施常规肥外,还应适当增施钙、镁、硫等中微量肥料。3.2施肥时期,种类和数量3.2.1基肥。定植前施足基肥,每穴施用酵素菌与猪牛粪共同堆沤腐熟过的有机肥89kg,后每穴再加挪威复合肥100g150g,覆1层薄土在有机肥上,不能让蕉苗根系直接触及肥料。3.2.2促苗肥。定植后15d,每

6、株用尿素50g、生物钾粉剂30g和肥力高(或菜老大)3g,对水25kg淋施,以后每隔10d淋施1次。植后第2个月,每株开沟施尿素50g、德国产硫酸钾镁50g、硼酸10g,在蕉苗40cm半径范围撒施挪威硝酸钙100g;植后第3个月,每株开沟施尿素50g、饼肥250g、硼酸10g;植后第4个月,结合灌水,每株撒施六国牌磷酸二铵100g、硫酸钾100g、挪威硝酸钙150g。开沟施肥注意应在滴水线处沟施,撒施应在离蕉头50cm以外的四周。3.2.3攻穗肥。植后约4个月左右,幼苗即开始花芽分化,这是决定果指数和果梳数的时期,要施重肥23次,均可采用结合灌水施肥,每隔20d施1次:第1次每株撒施硫酸钾15

7、0g、挪威硝酸钙150g;第2次每株开沟施复合肥150g、饼肥200g;第3次撒施复合肥150g、德国硫酸钾100g、挪威硝酸钙100g。3.2.4壮果肥。植据植株长势,决定施肥量,一般抽蕾前每株开沟施1次尿素50g及沤熟的农家肥150g,断蕾后每株再沟施1次复合肥50g和农家肥150g。这时期香蕉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可以提高蕉果的品质。3.3水分管理合理排灌能促进香蕉生长,调节抽蕾期,提高产量和品质。如天气干旱,最好67d灌1次水,水渗透土壤后,再排出园外,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进入花芽分化期,结合施肥,灌水防旱;吐蕾后,果实发育需水较多,蕉园要保持湿润。4蕉园管理4.1植株管理金香蕉植后34个

8、月起,有较多吸芽萌发,会消耗大量母株养分,降低母株生长速度,导致抽蕾推迟、产量下降。因此,应及时除芽,方法是用锋利的钩刀或蕉锹切除吸芽的生长点和部分小球茎。待抽蕾或收获后,选留下茬吸芽苗,在管理中要及时清除老叶、枯叶和病叶,以免引起病虫害。4.2中耕除草蕉园田经常灌水保湿,营养充足,有利于杂草生长。因此,应及时中耕除草。除草以人工为主,化学方法为辅。4.3 断蕾和疏果花蕾的延伸生长,会消耗养分,当花蕾开花到最后23梳雌花时断蕾,断蕾应在晴天或下午进行,以免果轴断口腐烂。若挂果时保持青叶少,应适当疏除部分果。4.4套袋金香蕉套袋可减少病虫害传播,提高药物对病虫害防治效果,改善果实生长环境,促进果

9、实的生长发育,提高果实品质外观色泽和产量。宜在喷23次杀菌剂后进行套袋护果,时间宜选择在香蕉断蕾后710d进行。套袋使用浅蓝色有孔洞的塑料薄膜,套袋时在果穗日晒面先垫双层纸,以防果提发生日灼。套袋后,上袋口连同果轴用绳子扎紧,下袋口不绑或稍收口。5病虫害防治5.1病害防治5.1.1香蕉束顶病。此病属病毒病,主要病症是叶片越抽越小,成束状,叶缘失绿变黄,染病植株一般不能抽蕾。此病主要通过种苗和香蕉蚜虫传播。防治方法:推广种植试管苗,苗期要注意防病。消灭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采用蚜蓟清、蚜虱清、菌毒杀星(或病毒K)喷雾防治,每57d喷施1次,连续23次;同时用地虫乐600倍液灌根(每隔5d灌1次

10、)杀灭蚜虫。及时挖除发病病株,并撒石灰于病穴。5.1.2花叶心腐病。该病为病毒病,发生后叶片出现褪绿色的不连续条纹,随后变黄褐色病斑,叶鞘开始腐烂、心叶枯死。该病通过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播。防治方法同束顶病。5.1.3叶斑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引起蕉叶干枯,植株早衰,影响果实充实,而且果质下降,容易腐烂。每年在夏、秋两季高温高湿、台风频繁的月份,病原菌分生的孢子容易随风传播;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蕉园容易得此病。防治方法:保持蕉园清洁,病叶及时清出园外烧毁;种植密度合理,促进空气流通,减少湿度;增施钾、磷肥,提高植株抗病力;每隔2个月进行药剂防治。可轮换使用灰霉特20mL磷酸二氢钾10g

11、迦姆丰收10mL云大120 1支水15kg,或25敌力脱乳油10mL叶面龙1支磷酸二氢钾10g水15kg。5.2虫害防治金香蕉的主要虫害有象鼻虫、卷叶虫、蚜虫和地下害虫等,防治方法:定植前,每穴施5好年冬颗粒剂2025g;每年秋冬季要清理蕉园,集中烧毁枯枝。残留在植株上的枯腐叶鞘要剥除,消灭幼、成虫和越冬虫蛹;每株用青铃灵12mL和立灵6g,对水15kg喷施,或采用盛丰杀虫剂等。6采收包装商品蕉一般按如下成熟度采收:13月采收,成熟度为8成熟;45月采收,成熟度为7成半熟;68月采收,成熟度为7成熟。采收时应做到果串不着地,用毛毯或泡膜包垫,避免蕉果发生割、压、碰、擦等机械损伤。割下果串后,修

12、整果梳,洗净污物,用保鲜剂进行保鲜。商品蕉要用特制的耐压耐湿纸箱进行包装,箱内先垫放12层塑料薄膜,然后把消毒并风干的蕉果放入薄膜袋中,扎紧袋口,以保持水分,抑制果实呼吸作用;同时可减少果实与箱壁的磨擦,保证果品良好的外观品质。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

13、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

14、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

15、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