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6207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18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doc(2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伊犁双新焦化厂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说 明 书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3第一节 井田概况13第二节 地质特征15第二章 井田开拓1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储量1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第三节 井田开拓2第四节 井筒特征17第五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19第三章 井下运输及设备21第一节 运输方式21第二节 矿车21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22第四章 采煤方法与采区布置24第一节 采煤方法24第二节 采区巷道布置33第三节 巷道掘进37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40第一节 矿井通风40第二节 矿井防灭火1第三节 矿井瓦斯抽放7第四节 灾害预防及安全措施15第六章 提升、通

2、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26第一节 提升设备26第二节 通风设备32第三节 排水设备34第四节 压缩空气设备35第七章 地面生产系统1第一节 煤质及其用途1第二节 煤的加工1第三节 生产系统1第四节 矿井辅助设施2第五节 地面运输3第八章 总平面布置1第一节 概况1第二节 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1第三节 场内运输2第四节 其它工业场地布置3第五节 地面运输3第六节 防洪排涝3第九章 电气1第一节 供电电源1第二节 电力负荷1第三节 地面供配电1第四节 井下供配电2第五节 监控与计算机管理4第十章 地面建筑1第一节 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1第二节 工业建筑物与构筑物2第三节 工业场地行政福利建筑3第四

3、节 职工住宅和单身建筑4第十一章 给水与排水1第一节 给水1第二节 排水4第三节 消防及洒水4第十二章 采暖、通风及供热7第一节 采暖、通风7第二节 井筒防冻10第三节 锅炉房设备11第四节 室外供热管网12第十三章 职业安全卫生与节能1第一节 职业安全卫生1第二节 节约能源4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9第一节 环境保护9第二节 水土保持12第十五章 建井工期15第一节 建井工期15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18第十六章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19第一节 建设资金概算及筹措19第二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21第三节 生产成本概算22第四节 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24第五节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7附录

4、:1、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2、项目立项批复;3、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报告的批复;4、采矿许可证;5、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文;6、供电协议书;7、设计委托书。附件:1、主要机电设备清册;2、投资概算书;3、井巷工程量汇总表;4、附图。图 纸 目 录顺号图 名图 号备注新 制采 用1矿区地形地质图及井上下对照图地质报告1:50002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地质报告1:5003勘探线剖面图地质报告1:50004勘探线剖面图地质报告1:50005勘探线剖面图地质报告1:50006A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地质报告1:50007A6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地质报告1:50008A5煤层底

5、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地质报告1:50009A4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地质报告1:500010A3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地质报告1:500011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C1713GK10911:500012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C1713GK10921:200013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C1713GK16311:200014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C1713GK16321:200015井底车场平面图C1713GK12111:25016巷道断面图册C1713GK12217井下运输系统示意图C1713GK124118矿井通风系统图(容易时期)C1713GK171119矿井通风系统图(困难时期)

6、C1713GK171220井下注氮系统示意图C1713GK174121地面生产系统平面图C1713GK430001:50022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剖面图(1)C1713GK430011:50023地面生产系统布置剖面图(2)C1713GK430021:50024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C1713GK44711:50025主井广场10/0.4KV变电所供电系统图C1713GK261.11126副井广场10/0.4KV变电所供电系统图C1713GK261.11227地面10/0.4KV变电所供电系统图C1713GK261.11328井下供电系统图C1713GK261.2129井上下通信系统图C1713GK

7、262130矿井安全监测监控(KJ90)系统图C1713GK274131井下消防洒水管道布置图C1713GK85411:2000前 言一、概述新疆兵团农四师伊犁双新焦化厂煤矿位于尼勒克县城以东约90Km,西距伊宁市约200Km,矿区-尼勒克县城-伊宁市由315省道相连,南距新源县城40Km,矿区-新源县城由316省道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行政区划属于尼勒克县管辖。该矿井始建于1958年,由小窑发展而来。现井田内有二个生产矿井。一矿为斜井开拓,现生产能力为60kt/a,二次改扩建设计能力为90 kt/a,矿井现开采水平为+1518m。二矿为斜井开拓,现生产规模为150 kt/a,矿井现开采水平为+

8、1570m。目前,双新焦化厂煤矿开拓、开采存在以下问题:1、井口分散,生产规模小,矿井整体经济效益差。2、采煤方法落后,采区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3、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矿井抗灾御险能力差。4、生产系统不健全,运营费用高。在自治区及伊犁州经济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该地区经济发展对煤炭总量需求亦呈稳步增长。现伊犁州所辖矿区煤炭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煤炭供应紧张的状况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同时为保持本企业今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该煤矿根据国家有关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自治区、兵团煤炭工业未来发展规划要求,决定对本矿区资源进行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和

9、采区回采率。为此,新疆伊犁双新焦化厂煤矿特委托我院进行双新焦化厂所属两个煤矿合并后的改扩建设计工作。我院接到委托后,派相关设计人员下现场收集资料,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2006年12月完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兵团发改委能源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审查,并通过审批。二、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一)设计的指导思想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高产高效为标准,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环境保护“三同时”为原则。结合矿井的具体条件,依照科技进步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本着经济实用,通过生产系统合

10、理配套,简化地面辅助设施,力求减人增效,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将矿井建成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二)设计的主要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和设施,发挥现有设备的能力,集中生产。2、结合矿井条件,对矿井的开拓方式、运输系统、采煤方法等主要内容进行方案比较,坚持技术和经济的先进合理性。3、简化和集中工业场地布置,总平面布置力求功能分区明确,完善生产、生活等辅助设施。4、扩建配套工程与现有工程设施及生产正常接替紧密结合,尽量为生产施工创造条件,节省工程项目投资。5、新增改扩建能力按实际生产需要定岗定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员效率。6、煤炭运输系统采用机械化运输,以达到运输连续化、自动化,保证矿井运输环节畅

11、通,确保矿井增产潜力。三、设计依据1、2006年9月由新疆煤田地质局156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新疆尼勒克县兵团农四师71团双新焦化厂煤矿勘探地质报告;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2006302号文新疆尼勒克县农四师71团煤矿勘探报告评审意见书;3、关于农四师伊犁双新焦化厂煤矿6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立项的批复兵发改能源2006163号;4、本院编制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双新焦化厂煤矿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5、采矿许可证;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展望;7、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8、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1团

12、双新焦化厂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四、设计主要特点1、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布置三条井筒:主皮带斜井、副斜井及斜风井。大巷水平标高为+1450m,通风方式为分区式。2、首采工作面布置于井筒附近的A5号煤层中,采用走向长壁双翼开采,首采区直接利用副斜井作为采区轨道上山,巷道布置简单,工程量省,从而大大缩短了建井工期,矿井的建井工期为29个月。3、根据全国地方矿井高产高效的经验,结合本矿井的实际条件,本矿井达产为“一矿一区两面”,生产能力0.6Mt/a,矿井全员工效为4t/工。4、由于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倾角大,而且煤种不同,为了确保矿井稳产达产,实现分采分运,初期布置两个工作面同时生产,一个综采工作

13、面,一个普采工作面。综采工作面选用大倾角综采液压支架及配套采煤设备。普采工作面选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架及配套设备。矿井投产后初期布置四个掘进工作面,其中一个煤巷综掘工作面选用了AM-50型半煤岩掘进机组,另三个炮掘工作面选用普通机械化作业,并配备相应锚喷设备。5、主斜井提升选用钢丝绳芯胶带输送机,带宽B=1000mm。副斜井提升采用单滚筒提升绞车,选用JK2.52.5型提升机作为矿井辅助提升。6、矿井改扩建后新建专用回风斜井,后期利用一矿的主、副斜井合并作为矿井西部煤层开采时的专用回风井,利用皮带主斜井和轨道副斜井进风,通风方式为分区式。改扩建后矿井初期风量为84m3/s,后期风量为88m3/s。

14、通风机设计选用FBCDZ-8-23B型高效、节能、低噪声煤矿专用对旋式轴流通风机。7、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2.4m3/h,最大涌水量为153.6m3/h,设计选用了D155675型矿用离心式排水泵3台,作为矿井主排水。8、根据本矿井煤质特征及用途,设计产品定为二级:焦煤+50mm,-50mm;动力煤+30mm,-30mm,焦煤供本系统焦化厂炼焦,动力煤供民用和其它工业动力用煤。9、双新焦化厂煤矿现有一座35/10KV 变电站。该变电站现有三回35KV电源进线。其中两回电源分别引自寨口电站和则科台电站,另一回电源引自金忠焦化厂电厂,可满足矿井供电需要。10、工业广场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合理布置,井筒

15、与工业场地位于煤层露头之外,不占用井田煤柱,从而大大减少了煤炭资源损失。11、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坚持“三同时”原则,且考虑了相应的措施,并将措施费用列入矿井总投资。五、主要问题及建议1、井田范围内有两条常年性河流,井田北部边界靠近喀什河。由于矿井开采历史悠久,除目前井田内采空区较清楚外,其它老窑及采空区范围难以查清,积水情况不明,采空区积水及封孔质量不良的钻孔可能成为导水通道。断层具导水性,并与地表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设计留设了河流、采空区及断层防水煤柱,矿井在未来生产中应采取超前探放水措施,预防地表水通过采空区塌陷裂隙及断层破碎带溃入井下造成危害。2、老钻孔封孔质量可靠性差,在将来生

16、产过程中,应注意防范。3、瓦斯等级鉴定虽为低瓦斯矿井,但A3煤层鉴定的瓦斯含量较高,另外从钻孔煤层瓦斯测试成果看,井田深部A3、A5煤层瓦斯含量较高,矿井在未来生产中应按高瓦斯矿井管理,及时测定矿井瓦斯含量,适当调整矿井通风参数。4、现有两个矿井合并后的矿区范围不利于改扩建后矿井的开拓开采布局,建议按设计要求调整矿区范围及开采下限。六、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0.6 Mt/a2、设计服务年限 38.3 a3、井巷工程量 8408/92860 m/m3 其中:岩巷 3697/47349 m/m3 煤巷 4711/45511 m/m34、移交生产时工作面个数/长度 2/100m5

17、、矿井工业场地占地面积 7.86 hm26、工业场地新增建筑物及构筑物面积 9960 m27、工业场地新增建筑物及构筑物体积 57641 m38、职工在籍总人数 513人9、矿井改扩建后全员工效 5 t/工10、矿井建设总投资 18620.75万元11、吨煤投资 310.35元/t12、原煤生产成本 86.48元/t13、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10.29%14、投资回收期 9.75%15、投资利润率 5.21%16、建设工期 29月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矿区位于尼勒克县城以东约90Km,西距伊宁市约200Km,矿区-尼勒克县城-伊宁市由315省道相连,南距新源

18、县城40Km,矿区-新源县城由316省道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1。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中天山山脉尼勒克含煤盆地东部喀什河谷地中,区内植被发育,为广阔的天然牧场和松林带,地势东高西低。地形起伏较大,河谷一带地形平缓,南岸山坡坡度一般在2030,最大坡度约40。井田北部为近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喀什河谷地,平均宽度近2Km。井田为阿吾拉勒山山前地带,海拔高程+1621m+2000m,最大相对高差380m,山体近北西方向展布,属中低山地形。三、地表水体喀什河从井田北部流过,河水一般宽30m,水深2.50m,流速3.5m/s,流量一般为120m3/s。融雪及暴雨时常有洪水突发。喀什河为伊

19、犁河的三大支流之一,平均流量124m3/s,最大流量380m3/s。四、气象及地震区内属北温带气候,矿区由于来自西北部的干燥风和寒流多被北面的婆罗科努山所阻隔气温状况随地形变化十分显著,年平均气温57,年极端气温1月份最低-39.9,7月份最高为37.9。年平均降水量353.4mm,年蒸发量1463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夏秋季多雷阵雨,十月上旬初雪,次年4月陆续融化,最大积雪厚度达0.58m。全年无霜期103天,冻结期160余天,最大冻土深度0.82m,年均日照2795h。多年平均风速2.5m/s,风向西。井田位于天山地震带。据新疆地震局资料,该区为8级烈度带。五、矿井水源及电源1、矿井

20、水源喀什河为地表水水源地,矿化度为0.108g/L、PH为7.7、总硬度为90.64mg/L(CaCO3计)、硫酸盐、氯化物含量低,分别为11.52、0.85mg/L,硝酸盐、亚硝酸含量为0.00及微量,氟0.35mg/L,均符合饮用水标准,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水。喀什河供水条件十分优越,无论其质,其量可满足煤矿生活之需。矿井的水源是可靠的。2、矿井电源双新焦化厂煤矿现有一座35/10KV 变电站。该变电站现有三回35KV电源进线。其中两回电源分别引自寨口电站和则科台电站,另一回电源引自金忠焦化厂电厂,矿井改扩建后可改造利用。矿井的电源是可靠的。六、矿区煤炭生产概况井田内现有生产井两处

21、,现分述如下:1、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伊犁双新焦化厂一矿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伊犁双新焦化厂一矿(新疆尼勒克县三号井)始建于1958年,经过48年的发展,目前生产能力6万吨规模,累计产煤196万吨。该矿现有职工80余人,采用斜井开拓,井田内共有四个井筒,即副斜井、主斜井、行人井和回风斜井。分+1621m、+1572m、+1518m三个水平开采A3、A1 4、A2 4、A5、A6五个煤层。采煤方法为房柱式、仓储式联合开采,顶板管理为自然垮落法,主斜井斜长243m,井口标高+1621.11m,井底标高+1518m,井筒倾角25。2、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伊犁双新焦化厂二矿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伊

22、犁双新焦化厂二矿西与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伊犁双新焦化厂一矿毗邻,均属兵团农四师七十一团双新焦化厂所有。二矿有六个井筒,即副斜井、主斜井、西部行人井、中部行人井、西翼回风斜井和东翼回风斜井。主斜井斜长149m、坡度44,开采A3、A5煤层,分两个水平开采。第一水平(+1618m)、第二水平(+1570水平)。年生产能力15万吨,累计产煤350万吨。现采东矿界以东地区的A3、A4-1煤层,A3煤层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单体液压支柱炮采,A4-1煤层为仓储式开采。抽出式通风,水泵排水,矿井平均涌水量350m3/d。该矿煤尘具爆炸性,A3煤层易自燃,各煤层+1600m水平以上瓦斯分带为CO2-N2带,+

23、1600m水平以下则多为N2-CH4带。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井田地层井田被第四系覆盖,仅在喀什河两岸、卡特布拉克沟及山体陡坡处有少量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出露。以往钻孔未探到该组顶界和底界,据区域地质资料,地层厚近1000m。依据沉积旋回,岩相组合、岩性及含煤特征将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分为上下两个含煤段:1、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下含煤段(J1b1)据V勘探线CK1孔和VI勘探线CK11孔揭露,此段为一个较完整的沉积旋回,含四个小型旋回,前面两个小旋回开始接受浅湖相细碎屑岩沉积,尔后接受深湖相的泥岩沉积,第三和第四旋回则以湖相、泥炭沼泽相沉积为主,局部地段被河流冲刷,有砂砾岩沉积。下部(前二个旋回)岩性以泥岩

24、和细砂岩为主,含少量炭质泥岩,以不含煤为特征。第三旋回以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为主,含A1、A2煤层,岩性以泥岩为主,含少量炭质泥岩和细砂岩,最后一个旋回则以细砂岩、粉砂岩类沉积为主,湖盆呈上升趋势、有河流相砂岩沉积。总体来讲,此时期升降运动平缓,岩相变化不大,本段不含主要可采煤层,控制厚度108196m,平均厚度141m。2、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上含煤段(J1b2)本段是主要含煤段,也是生产地质勘查的主要对象。此时期湖盆升降仍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但岩相、岩性、地层厚度以及含煤性变化较大,总的变化规律是西部IV、A线一带以泥炭沼泽相、河流相频繁变化的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和砂砾岩沉积为主,含A3、A14、

25、A24、A5、A6、A7煤层,地层厚度和煤层间距变大;东部VI、D线一带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以泥炭沼泽相的粉砂岩、泥岩、煤层沉积为主,地层厚度和煤层间距较小。总体上地层厚度为205235m,平均211m。3、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在井田南部有零星出露,地层岩性主要由粗砂岩、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为河湖相沉积,可见厚度在11.31400.56m之间,平均127.27m。为不含煤地层。4、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井田及喀什河以北各级阶地和喀什河河谷,依其时代和成因类型,分述如下:第四系下更新统洪积(QpL1)零星分布于喀什河以北及平硐附近,灰色、钙质胶结,滚圆度和分选均较差

26、,砾径一般210mm,最大可达30mm,据CK4孔揭露,厚16m。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冲洪积(Qapl2-3)主要分布于喀什河两岸,滚圆度较好,分选差,未胶结。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apl4)主要分布于喀什河河谷,砾石滚圆度较好,砾径最大可达5cm,厚3-5m。第四系全新统风积(Qeol4)覆盖全井田,山坡及坡顶一般厚0.55m,最大厚30m。二、井田构造井田内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一般为140320,倾向南西,倾角变化较大,一般介于3552。井田内外自西而东(主要集中在井田中西部)共发育有F1、F2、F3、F4、F5五条断裂(F5位于井田南边界以外),总体上勘探区属中等构造。各断层分

27、述如下:F1断层:在地表有两个点进行控制,走向246,倾向156,倾角71。上盘为灰白色粗砂岩,地层产状22344。下盘为灰黑色泥岩,产状23533,上盘北移,水平错动小于10m,为平推正断层。F2断层:地表为第四系覆盖,仅在A3煤层+1518m水平和+1572m水平见到此断层,产状10582。F2断层下盘的A3煤层被上盘的灰黑色泥岩和灰白中细砂岩切断,断层面清晰可见。下盘煤层产状23031,上盘地层产状22534,F2为向南东倾斜的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正断层。从V勘探线上可见落差介于510m之间。F3断层:地表未出露,在VI勘探线以东的A5煤层+1621m水平运输大巷见到此断层,从该断层穿石

28、门探到A3煤层,F3断层的水平位移为西盘北移,水平断距约5m。F4断层:地表未出露,由二矿A3煤层+1618m水平西巷见到此断层,而A5煤层+1618m水平西巷未见到此断层。说明该断层断距不大。推断该断层西盘北移,水平位移约8m。F5断层:-1钻孔见到此断层,位于井田南边界以外,为一逆推断层,倾向北,倾角约60,落差约36m。三、煤层1、含煤性井田内煤层赋存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共8层,自下而上编号为A1、A2、A3、A41、A42、A5、A6、A7。其中A3、A5为全区可采煤层;A42、A6为大部可采煤层;A7煤层主要分布在井田东部和西部局部地段,属局部可采煤层;A2因见煤点太少,且与上部煤层

29、间距较大,对其分布范围未予查清,暂定为零星可采煤层,不进行资源量计算。A1主要分布在井田东部且范围较小,为不可采煤层。A1、A2煤层属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下段(Jb1),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平均控制厚度141m,煤层平均厚2.50m,含煤系数1.7%。A3、A41、A42、A5、A6、A7属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上段(Jb2),上段地层控制平均控制厚度211m。煤层平均总厚36.79m,含煤系数17.43%。2、可采煤层井田可采、局部、大部可采及零星可采煤层由深到浅编号依次为A3、A41、A42、A5、A6、A7号煤层,煤层总厚平均36.79m,可采厚度平均23.72m,其中稳定、较稳定煤层3层(即A3、A

30、5、A6号煤层)。 A3号煤层:全层总厚2.8023.02m,平均总厚11.42m;有益厚度2.8019.50m,平均8.85m;可采厚度2.8019.50m,可采厚度平均为8.80m。为全区稳定、可采、结构较简单的厚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中砂岩,夹矸03层,厚度0.0010.84m,岩性为粉砂岩及泥岩。上距A41号主采煤层11.1133.85m,平均21.59m,在井田内由西向东(沿地层走向)煤层厚度有增大趋势。是井田目前主要开采煤层之一。A41号煤层:全层总厚0.543.60m,平均总厚1.49m;有益厚度0.543.60

31、m,平均1.46m;可采厚度0.853.60m,平均1.30m。为全区不稳定、星零可采、结构简单的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夹矸01层,厚度0.001.16m,岩性为粉砂岩及泥岩。上距A24号煤层6.4720.86m,平均10.90m。在井田内由西向东(沿地层走向)煤层厚度有增大趋势。A42号煤层:全层总厚0.4813.79m,平均总厚4.74m;有益厚度0.483.61m,平均1.57m;可采厚度0.823.61m,平均1.28m。为大部可采、结构复杂的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夹矸0

32、4层。上距A5号煤层6.2628.39m,平均21.28m,是井田目前开采煤层之一。A5号煤层:全层总厚1.5122.12m,平均总厚7.32m。有益厚度1.5110.21m,平均5.68m;可采厚度2.9310.21m,平均5.57m。为全区可采、结构简单的较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夹矸02层,厚度0.004.35m,岩性为粉砂岩及细砂岩。上距A6号煤层10.3070.63m,平均37.15m。在井田内由西向东(沿地层走向)煤层厚度有增大趋势,是井田目前开采煤层之一。A6号煤层:该煤层全层总厚0.3823.71m,平均总厚9.20m;有益厚度

33、0.389.20m,平均3.70m;可采厚度1.119.20m,平均3.55m。为全区大部分可采、结构简单-较简单的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局部为炭质泥岩,夹矸02层,厚度0.0015.42m,岩性为粉砂岩及细砂岩。上距A7号煤层28.1799.57m,平均64.77m,二矿目前开采该煤层。A7号煤层:该煤层全层总厚0.756.46m,平均总厚2.62m;有益厚度0.756.46m,平均2.46m;可采厚度0.754.46m,平均2.30m。为全区局部可采、结构简单的不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及灰色胶结致密的砂砾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局部为细砂岩,夹矸01层,厚

34、度00.65m,岩性为粉砂岩及细砂岩。目前未开采该煤层。各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2-1。井田各主要煤层特征表表1-2-1煤层号煤层总厚有益厚度可采煤层厚度平均值煤层间距夹矸数结构稳定性及控制程度两极值平均值两极值平均值两极值平均值A70.75-6.462.620.75-6.462.460.75-4.462.3028.17-99.5764.770-1简单9个孔见,不稳定,局部可采。A60.38-23.719.200.38-9.203.701.11-9.203.550-2简单14个孔见,大部可采,较稳定。10.30-70.6337.15A51.51-22.127.321.51-10.215.682

35、.93-10.215.570-2简单17个孔见,全区可采,较稳定。6.26-28.3921.28A240.48-13.794.740.48-3.611.570.82-3.611.280-4复杂10个孔控制,大部可采,较稳定。6.47-20.8610.90A140.54-3.601.490.54-3.601.460.85-3.601.300-1简单11个孔控制,星零可采,不稳定。 11.11-33.8521.59A32.80-23.0211.422.80-19.58.852.80-19.58.800-3较简单18个钻孔控制,全区可采,稳定。114.00-121.50117.75A22.47-2.

36、522.502.47-2.522.502.47-2.522.500-1较简单2个钻孔控制,星零可采,较稳定。33.7033.70A10.70(炭泥)0.70(炭泥)0.70(炭泥)0.70(炭泥)0.70(炭泥)0.70(炭泥)0较简单2个钻孔控制,不可采四、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肉眼观察煤呈黑色、条痕为黑褐色,均一状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暗淡型光亮型,致密较坚硬,参差状贝壳状断口,光泽为玻璃光泽、强沥青光泽、沥青光泽,视密度较大,裂隙和节理不发育。(二)煤岩特征宏观煤岩成份以亮煤为主,暗煤、镜煤次之,丝炭甚微,宏观煤岩类型属光亮型半光亮型煤。各可采煤层显微煤岩组分大体相似,有机质组主要为镜质

37、组分、半镜质组分、惰质组分和壳质组分。区内的煤均由去矿物基和含矿物基组成,去矿物基总含量为75.194.6%,矿物基总含量为5.424.9%。在去矿物基中镜质组分占11.259.8%,主要以无结构镜质体中的基质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为主,基质镜质体油浸反射色为深灰色,不显示细胞结构,表面不平整且不纯净,略显突起,碎屑镜质体粒径较小,呈不规则状分布;半镜质组分占0.01.3%,主要为基质间镜质体,油浸反射色为灰色,大多不显示细胞结构;惰质组分占38.088.4%,以丝质体和半丝质体为主,可见碎屑惰质体,油浸反射色为白色,突起较高;壳质组分占0.42.4%,为小孢子体,呈蠕虫状分布。矿物组成主要为粘土

38、矿物和炭酸盐矿物,粘土矿物呈浸染状或薄层状,碳酸盐矿物为菱铁矿和方解石脉。根据煤岩鉴定,其显微煤岩分类为微镜惰煤。镜煤最大反射率为0.440.67%,故其变质阶段属零阶段。(三)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1、化学性质(1)煤的工业分析各煤层原煤工业分析见表1-2-2。各煤层原煤工业分析表1-2-2 煤层编号化验项目A7A6A5A42A41A3Mad%1.521.501.641.281.341.36Ad%19.8316.0814.3219.6619.1911.64Vdaf%36.9037.6937.5837.4638.8138.54本井田内各煤层原煤一般水分(Mad)介于1.281.64%,一般为1

39、.44%左右;原煤灰分产率(Ad):A3、A5号煤层为11.6414.32%,根据GB/T15224.1-2004动力煤的灰分分级,属低灰煤;A41、A42、A6、A7煤层灰分一般为16.0819.83%,属中灰煤;挥发分产率(Vdaf)A7为36.90,属中等挥发分煤,A3、A41、A42、A5、A6、为37.4638.81%,属高挥分发煤;焦渣特征均在36级之间。(2)煤的元素分析各煤层精煤分析成果见统计表1-2-3,由表可知:各煤层一般碳(Cdaf)含量为83.0485.49%,氢(Hdaf)含量为5.025.42%,氮(Ndaf)含量为1.161.42%、氧化硫((O+S)daf)含量

40、为8.1410.11%。各煤层同一元素的含量都较接近,且都在我国相同煤的变化范围之内。各煤层精煤元素分析表表1-2-3煤层编号化验项目A7A6A5A42A41A3Cdaf%85.4984.0884.2683.8284.0983.04Hdaf%5.075.055.135.415.165.42Ndaf%1.301.241.221.251.161.42(O+S)daf%8.149.649.389.529.5910.11(3)煤的有害元素本矿区各煤层原煤全硫(St.d):A3、A41、A42、A5、A6、A7煤层为0.280.49%,属特低硫煤。经测试,各种形态硫均以有机硫和硫化铁硫为主,硫酸盐含量甚

41、微。磷(Pd):A3、A5、A42含量为0.0170.046%,均属低磷煤,A6、A7含量为:0.0760.077%,属中磷煤,A41含量为:0.163%,属高磷煤。氯(Cld)含量:A41、A42煤层为0.0450.049%,属特低氯煤,A3、A5、A6、A7煤层为0.0500.059%,属低氯煤。各煤层氟含量为6077ug/g,砷含量为45ug/g,含量均较低。各煤层有害元素分析见表1-2-4。各煤层有害组分分析成果表表1-2-4煤层编号化验项目A7A6A5A42A41A3St.d%0.290.330.400.280.490.33Pd%0.0760.0770.0460.0170.1630.

42、034Fadug/g666466767760Cld%0.0590.0560.0520.0450.0490.050As.adug/g5455442、工艺性能(1)发热量(Qb.d)区内各煤层原煤发热量:一般A41、A42、A5、A6、A7煤层Qgr.d为26.1728.51MJ/kg,属高热值煤,A3煤层Qgr.d为29.69MJ/kg,属特高热值煤。各煤层原煤发热量见表1-2-5。各煤层原煤发热量分析表表1-2-5 煤层编号化验项目A7A6A5A42A41A3Qb.d MJ/kg26.3327.6428.5826.2427.1529.76Qb.daf MJ/kg32.8132.9133.4032.8333.6633.64Qgr.d MJ/kg26.2727.5828.5126.1727.0729.69(2)粘结性各煤层粘结指数见表1-2-6。由表可知,粘结指数:1/3焦煤介于6891,一般为77;不粘煤介于35,一般为4;弱粘煤介于1130,一般为16;1/2中粘煤介于4449,一般为46;长焰煤介于421,一般为13;气煤介于5295,一般为69。各煤层粘结指数结果表表1-2-6 煤种项目1/3JMBNRN1/2ZNCYQMGri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