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10#机热工保护误短停机的事故通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6482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月16日10#机热工保护误短停机的事故通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月16日10#机热工保护误短停机的事故通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月16日10#机热工保护误短停机的事故通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月16日10#机热工保护误短停机的事故通报.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2011年 2月16日10#机组因热工保护误短停机的事故通报一. 事故及处理经过4#机3#炉于2011年2月5日开始进行小修,2月16日做3#炉FSSS静态试验。14:46:30 10#机4#炉跳闸、6KV厂用电自动快切成功,此时6KVA段电压5.5KV、B段电压5.7KV,将T3联络变从档调至档。电气查为热工保护动作,打开保护C柜1XP5压板。汽机查ETS首出原因遥控停机(转速最高至3085rpm),切换轴封汽、关闭益流门,开凝泵再循环门、维持凝汽器水位,开启后缸喷水,调整油温等。锅炉MFT首出原因炉膛压力高,炉管泄漏装置无报警信号,送引风机已转全速、运行正常,调整汽包水位,调整炉膛风量

2、和维持负压。在事故处理、调整、查找原因的初期,电气检修部热工班王强 立即回控制室,主动反映是他在3#炉FSSS静态试验时误短4#炉炉膛压力高保护接点引起。随即决定4#炉点火、机组启动,于16:03:49 10#机组恢复并网,17:35 10#机加负荷至104MW、全厂负荷加至计划曲线内,18:05 10#机调压器投入恢复对外供热。二. 事故原因这是一起过失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王强 等同志在做3#炉FSSS静态试验过程中,上下来回多次,跑错间隔进入运行中的4#炉,误短4#炉炉膛压力高保护接点是引起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三. 整改措施1. 安全意识不强,热控检修、试验合用一张工作票,安全措施不具

3、体,生产技术部应针对该事故细化增补热机安规条款,规范设备隔离等技术措施。2. 电气检修部要完善端子箱等设备标志的防误措施。四. 事故处理不足及需改进的地方1. 电气检修部必须确保电气、热工信号的正确性,10#机ETS首出原因“遥控停机”时,立盘“DEH失电”光字牌误亮原因,必须在机组检修时查明并校正。2. 微油点火油枪点火、着火不可靠,机炉检修部、电气检修部、发电部要加强维护和定期试验、清洗。3. 处理事故时,必须迅速正确,不应慌乱,应仔细注视信号指示,并根据事故征象判断事故的全面情况,及时查看保护动作情况,同时在第一时间迅速正确地向值长汇报,首先以便值长判明故障的性质、地点及其范围,准确指挥

4、事故处理。本次事故中锅炉专业未能将MFT首出原因炉膛压力高的征象及时汇报值长,并在确认热工保护误动前作针对性检查和处理。4. 要进一步熟悉事故处理的原则,参加处理事故的人员必须主动加强联系,防止因缺乏正确的协作而造成事故扩大和处理的混乱,并争取恢复的时间。本次事故中4#炉上水未能根据给水量趋势加以调节,在给泵再循环电动门已联锁开启的情况下调偶合器开度达70%以上,引起给泵电机过流动作跳闸,除氧器补大量冷水而压力迅速下降,此外切换厂母供汽设备异常、轴封汽压力低而汽机真空快速下降,危及主机安全。同时MFT动作原因已明确的情况下,点火状态下相关保护未及时退出,以致在点火后汽机复置时因遮断油压低而主汽

5、门又关闭、横向保护再次使MFT动作熄火,延长恢复时间。5. 如事故对人身和设备没有威胁,尽力设法恢复锅炉点火启动、汽轮机冲转至全速、发电机并入电网,争取恢复的时间,但必须杜绝强行启动而扩大事故。判明事故后锅炉不需要加强冷却时,要及时减少炉膛风量,避免炉膛温度急剧下降、影响恢复条件;同时应联系烟气脱硫系统的调整,本次事故时4#炉旁路挡板和原烟气挡板均全开且增压风机动叶开度较小,控制炉膛风量主动权在锅炉,但风量调整不及时、汽温下降很快。发电部要重视存在缺陷设备的警示管理,对10#机复置时遮断油压低的缺陷宜早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动手能力的培训、配备必要的工具。6. 运行部要加强各专业事故处理及异常情况专项记录的管理,重视对已发生事故和异常处理的归档、分析、学习和培训,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完善事故处理预案。规范机组启动操作步骤,只有在正常操作规范熟练正确的基础上,事故和异常处理应变才会不慌乱、无差错和得心应手,本次事故后启动时忽视了对空预器等连续吹灰。要自排整改计划,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现场设备永久性标志,特别是阀门的现场标志,便于熟悉系统和设备名称及现场位置,特别在当前新职工较多、独立操作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是加快技术培训、防止误操作和有效分工组织的重要举措。 公司生产技术部2011-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