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边塞诗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之边塞诗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之边塞诗,制作:鲁力老师,一.常识综述,(一).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二).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三).景物的特点:雄奇、雄浑、奇丽、瑰丽、浩瀚、壮阔、苍凉等。,(四).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五).边塞诗语言特点:雄浑、磅礴、豪放、旷达、雄壮、悲慨、瑰丽、委婉、清丽、浪漫等。(六).鉴赏重心:景(意象意境)人(主人公)情(思想感情),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
2、精神;表现塞外戍边生活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七).边塞诗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矛盾复杂的多种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等。,二.分类鉴赏,(一).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惨烈,或写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例1.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这首诗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答: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塑造了戍边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
3、志,以及充满必胜的坚定信念的形象。,2.这首诗首句的那个字用得最妙?请简析。答:“暗”字用得最好。一个“暗”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边塞乌云密布,从而使雪山变得昏暗了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同时,侧面渲染了战事不断,局势凝重的紧张气氛,有力烘托了下文将士们舍身杀敌的豪情壮志。,例2.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
4、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答:“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二).宣泄对朝廷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例1.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注:陵:通假字“凌”。侵陵:侵犯、侵略。1.从艺术构思说,本诗采用了什么手法,有
5、什么作用?答: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做铺垫,后点题旨: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2.颈联和尾联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战争观?结合诗歌简析。答:反映了作者反对穷兵黩武、爱护人民的生命的战争观念。杀人也要有个限度,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域。如果制止了敌人的侵略就行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表达了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制止外来侵
6、略,但又不能自恃强大而穷兵黩武的深刻看法。,例2.塞下曲(唐)于濆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1.这首诗开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简析。答:塞下曲开篇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荒凉、肃杀、紧张、的边塞图画。在一个清冷的早晨,在荒凉的边塞只有一支军队驻扎在那里。黄沙漫天,士兵们穿着沾满黄沙的盔甲枕戈待旦。“黄沙披甲卧”不仅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也暗示出了边境战事的紧张。,答:三四句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直接描写交战的双方和交战的具体情形,而是跳出战场,预见到了战争可怕的后果。/意谓战斗还未正式开始,乌鸢已为可以啄食战死者的尸体而相互
7、庆贺了。/这两句揭示了战争的可怖和荒谬。,2.三四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揭示了怎样的深刻含义?,(三).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惨烈。,征人怨唐代.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标题中的“怨”有什么作用?结合全诗具体说说“怨”的内容。答:标题中一个“怨”字领起全诗内容: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苦寒,怨景色单调。,2.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试加以简析。答:示例一: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三四句写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然人不仅看到
8、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示例二: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四).反映将士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痛苦。戍客南归唐.于濆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孤舟下彭蠡,楚月沈沧浪。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1.本诗写一个守边多年的戍卒从边塞南归时的行程,但尾联却用“莫渡”二字,你认为矛盾吗?请说明理由。答:不矛盾。因为本诗写一个守边多年的戍卒带着满身伤痕,冷月孤舟
9、,风尘仆仆,离塞南归的情景。“莫渡”二字,看是劝说,其实也正是诗人矛盾的复杂心理的反映,这里,诗人是怕戍卒渡汨罗江时想起屈原,从而引起忠孝难以两全的伤感。可见:此情此景何等苍凉!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旨?答:戍客南归叙述了一个长年戍边的老兵带着满身伤痕和从军造成的心灵伤痛离塞南归的情景,生动刻画了一个普通士兵悲惨的一生,反映了战争给戍边将士带来的的精神上的痛苦。,(五).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例1.从军行唐.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本诗一二句先说“换新声”,又说“旧别情”,是否矛盾?请结合全诗加以说明。答:不矛盾。“新声”与“
10、旧别情”互相影射,形成诗意的波折,造成抑扬顿挫的音情,尤显出“意调的酸楚”,边愁的深重。征戍者离乡背井,因此,“别情”是军中最普遍、最深沉的感情。尽管曲调花样翻新,而唤起的“总是”人们的离愁别绪。,2.诗的最后一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说起作用。,答:这句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勾画了一个渺茫而悲凉的境界: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那是戍边将士无限的乡愁,也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优怨。“秋月照长城”,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使诗情得以升华。,例2.从军行【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
11、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1.这首诗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刻画了主人公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简析这首诗。答: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的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结句“无那金闺万里愁”,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把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通过这一曲笔融为一体了,极具动人力量。,(六).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边塞闺怨诗。,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
12、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答: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2.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补充:诗歌语言常见的有以下一些特点,(1).清新。表现为语言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表现
13、为使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而又平易近人,直接而明朗。(3).绚丽。主要指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情思。(4).含蓄。指意在言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5).简洁。指干净利落,言简意赅。,(七).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此诗为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1.颈联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意境?简要分析.答:颈联诗人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一股“
14、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边塞单调荒凉的特点,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给人以感伤的印象。一“圆”字,却给人以苍茫的感觉。/此联宏阔气势,整个画面雄奇瑰丽。为千古的名句。,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此句采用了比喻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表达了作者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注意:有的边塞诗流露的情感不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矛盾复杂的:比如,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总之:边塞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其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瑰丽、悲壮、苍凉等各个方面。,鉴赏边塞诗时 首先要弄懂各自的思想内容及其风格特点,针对性地分析。答是所问,不要千篇一律贴标签。,祝你成功!原创:深圳鲁力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