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详解.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6766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详解.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本教学设计围绕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与难点,设计了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教学反馈与评价 教学调控 教学困惑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与旧教材相比,删减了海水运动的形式、洋流的形成的部分内容,总体要求相对降低,但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要求却相对提高。本节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世界海洋表层的分布

2、”这一部分。教材先给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盛行风。接着给出图3.5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最后,结合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归纳、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材的编排顺序、课标要求与学生认知规律存在一定“矛盾”,可重组教学的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先结合图3.6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接着,结合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以图形为基础,概括、总结出洋流的分布规律。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循序渐进,分析、推理、判断,并总结归纳、作出结论。二、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运

3、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地理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通过教材“活动”,在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基础上,再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即分别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和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适当让学生记住部分洋流的名称,了解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为后面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有利方面:初中地理虽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但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应该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学生对

4、故事比较感兴趣,导入环节选取“小鸭子漂流记”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不利方面: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弱,知识体系没有形成,规范表述的能力薄弱。学生通过“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能认识到洋流的分布与盛行风有关,但面对复杂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不知该如何下手,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时不知如何表述。针对这一事实,设计“小鸭子”的故事贯穿课堂的学习,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通过教师讲解与画图,学生自主画图等环节,将复杂图分步完成,降低难度;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时,给出归纳的框架,让学生通过分析,总结规律。根据以上分析,将本课时的内容定为位: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

5、律。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洋流基本概念、类型、主要成因;2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全球风带,能绘制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2通过画图,分析、归纳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学习重难点】(1)重点:洋流形成的影响因素、洋流的性质分类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难点:世界海水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确立依据:(1)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学科特色:读图、画图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技能;(3)学情特点:海水

6、的运动相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比较抽象;(4)认知层面: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图、应用图,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突破策略:1通过有趣的“小鸭子漂流记”故事作为情景导入并贯穿课堂学习,拉近学生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距离,建立联系。2铺垫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全球风带分布,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有可以仰仗的旧知识。3利用视频、导学案,板演画图,分步骤自主绘图,教师点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亲手完成世界洋流分布图的绘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用具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出较具体的课堂目标。(五)课堂学习目

7、标目标1根据导入的视频故事,了解洋流的概念。目标2根据教师启发与讲解,利用全球风带分布模式,掌握洋流的影响因素。目标3在世界轮廓上画出相应大洋的主要洋流并归纳规律。目标4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小鸭子漂流记”中的问题。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课堂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播放“小鸭子漂流记”视频,抛出图文信息,提问: 1.在学案的地图上标出小鸭子登陆的位置? 2.小鸭子是如何漂流的?任务:阅读课文P57-58,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观看视频和完成任务期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世界轮廓图。)观看视频并思考相关问题。提问:从视频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小鸭子们登陆的地点有哪些?提示并听取学生的答案,在黑板

8、上的世界轮廓图上放置小鸭子教具。提问:小鸭子是如何漂流的?(学生可能的答案:海水运动、洋流、风)引导学生往海水运动、洋流这一方向上思考,并提出洋流的概念。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提示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回答问题。l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海水运动的存在,拉近学生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距离,建立联系。【推进】教师: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什么原因促使这么大规模的海水常年稳定地流动?(学生可能的答案:风、盛行风)提出风海流的概念: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教师:我们学过的能够驱使洋流运

9、动的风有哪些?(学生可能的答案:盛行风、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季风)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知识铺垫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转承:风带是驱使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为了更好地掌握洋流的运动规律,我们首先来回顾风带的相关知识。1.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0-30:低纬;30-60:中纬;60-90:高纬。30:副热带;60:副极地。2.风带(讲解的同时在世界轮廓图侧标出风向。) 0-30:低纬,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30-60:中纬,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60-90:高纬,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听讲并回答问题。听讲并回答问题。l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

10、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 。”复习已学知识,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过渡】盛行风是洋流的主要动力,二者方向大体一致,现在我们根据盛行风的方向来推断洋流的方向。由于小鸭子漂流的路线主要在太平洋,我们以太平洋为例来进行学习。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新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活动风带分为南北半球两部分,太平洋跨越南北半球,也为南北两部分,我们称之为南、北太平洋。 北太平洋的低纬度海区,盛行东北信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中纬度海区,盛行西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动。 高纬度地区,风向是东北风,洋流自东向西流动。根据盛行风,我们画出了风海流的方向,但是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并没有画完,说明除了盛行风外,还有其他的

11、影响因素也对洋流的运动有影响。听讲并跟着教师的步骤画图。北太平洋低纬度的风海流运动到大洋西岸之后,遇到陆地,大部分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北运动,一小部分向南运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影响洋流运动的还有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折两个因素。折向较高纬度的这只洋流在中纬度海区汇入西风漂流,向大洋东海岸运动。当遇到北美大陆后,又分别向南、北两侧运动,形成了北太平洋的两个环流系统。对照课本图3.5,来认识北太平洋洋流的名称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听讲、思考问题并画图。l 设计意图:课本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比较复杂,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布鲁纳

12、教育理论中有这么一个观点:要把知识获得的过程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在这个环节,将课本图3.6“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中的原理,通过讲解与画图,让学生更容易将两部分知识联系在一起。【承上启下】教师:1.洋流的命名有什么规律?(根据成因、流经地区命名)2.洋流可以分为多少种类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新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一般从低纬流向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一般从高纬流向低纬。练习: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l 设计意图:将课本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延伸与练习,让学生将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建立联系。【过渡】通过画图,

13、我们就能解释小鸭子在太平洋中掉进海里之后如何漂流到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小鸭子除了在北太平洋中漂流,还有一部分进入南太平洋,在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登陆。我们来探讨南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新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由于我们学习了北太平洋的洋流,所以在南太平洋的洋流的学习当中,大家要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分析。首先是画出低纬度的风海流南赤道暖流,遇到陆地之后分别向南、北运动,向北的一支是赤道逆流,向南的一支流经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岸,称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在中纬度汇入西风漂流之后,向东运动,在大洋东岸会像北半球一样遇到陆地吗?(提示学生看地图,得出答案:“没有陆地”。)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横跨大西洋、印度洋、太

14、平洋,是绕中纬度一圈的洋流,没有根据流经的海区命名,这是它与北半球的西风漂流的第一个区别,第二区别是,它的性质不同,是寒流。在大洋的东岸,由于东南信风将低纬度沿岸的表层海水吹走,因此在该海区的底层海水上泛到表层来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秘鲁寒流。这样,在南半球的中低纬度,就形成了一个环流系统。听讲并思考问题。l 设计意图:南半球的大洋环流与北半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尤其是西风漂流与北半球的区别,所以南太平洋还是通过教师主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承上启下】通过学习南太平洋洋流的学习,我们不难分析小鸭子漂流的路径。而最远的小鸭子漂流到了英国沿岸,即大西洋。其他大洋的洋流分布是怎样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15、新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其他大洋的洋流分布与太平洋的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请大家根据太平洋的模式以及课本的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绘制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洋流。 分工:第一组:北大西洋;第二组:南大西洋;第三组:南印度洋;第四组:北印度洋。 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与其他海区不同,是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环流;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环流。画图并展示答案。l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提升画图能力。【承转】除北印度洋海区外,其他海区的洋流运动有一定的规律,请根据三个大洋的洋流运动情况进行概括,完成学案上的规律总结。教学环

16、节教学活动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将规律转化为洋流分布模式简图:利用表格进行知识概括、规律总结。l 设计意图:在画完复杂的洋流分布图之后,利用简洁的表格进行知识归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概括能力。通过画洋流模式简图,将课堂所学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与简化。【承转】掌握了洋流的分布规律之后,我们来解决终极问题:小鸭子是如何从太平洋漂流到英国沿岸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课堂检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视频中掉进的小鸭子中有1万只在海洋中漂流了15年,最终抵达3.5万公里以外的英国沿岸。从遭遇风暴的海域到英国海岸,它们“搭乘”了哪些洋流?(答案: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北大西洋暖流。)思考并

17、回答问题。l 设计意图:与课堂引入首尾呼应,突出地理“解释和说明地理现象”的功能,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应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练习】(见学案,此处略)四、教学反馈与评价评价项目自评A等细则B等细则C等细则课前预习 A B CA课前主动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完成预习作业,提出学习问题。B课前有预习,了解学习目标,基本完成了教材阅读和预习作业,没有学习问题。C课前没有预习,没有完成教材阅读。课堂学习 A B CA课堂积极配合老师,主动回答了老师的提问。B在提问中偶有发言,老师的提问能基本回答出。C没有尝试回答老师的提问。当堂检测 A B CA能独立

18、完成。B在提示与帮助下能完成。C较难完成。课后延伸 A B CA及时完成了知识结构的梳理,对某个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进行探究或向老师、同学提出了疑问并进行了讨论。B完成了知识结构的梳理,没有什么问题好讨论。C下课了学习活动也就结束了。五、教学预设与调控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有弹性,但又要有完整性,因此将印度洋的季风环流与课堂检测“小鸭子如何从太平洋漂流到英国沿岸?”两部分设置为调控器,若时间充裕则给予时间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若时间较为紧张也可简单处理。2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来调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如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模式,若学生较难接受则不作过多讲解,只讲结论。六、教学困惑 本节课为异地上课,课前并未与学生接触,对学生的水平与课堂活动情况不甚了解,担忧上课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方面有难度;洋流这一部分知识难度不小,因此教师讲解部分会相对较多,降低难度;此外,课堂中设置了学生画图环节,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可能会影响整节课的节奏,因此设计了两个内容作为时间调控器。希望课前的预先准备和课堂的临场调节能克服种种难题,顺利完成本次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