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35规划文本.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7135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35规划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35规划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35规划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35规划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35规划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35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35规划文本.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5)规划文本晴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8年4月项目名称:晴隆二十四道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委托单位:晴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单位: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253)证书等级:甲级编制人员名单:院 长: 单晓刚 研究员总规划师: 曾建江 研究员所 长: 陈隆诗 研究员项目负责: 代小林 高级工程师项目成员: 代小林 高级工程师 谢 琪 工 程 师 黄 芳 工 程 师 彭 璇 工 程 师周婷婷 工 程 师目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3第一条 规划目的3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面积3第三条

2、 风景名胜区性质及资源特色3第四条 规划期限4第二章 保护培育规划5第五条 资源分级保护5第六条 资源分类保护6第七条 建设控制管理8第八条 生态环境保护10第三章 风景游赏规划12第九条 游人容量12第十条 特色景观与展示12第十一条 景区规划14第四章 设施规划21第十二条 道路交通规划21第十三条 游览设施规划23第十四条 基础工程规划26第五章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28第十五条 居民点调控类型28第十六条 居民调控措施28第六章 相关规划协调32第十七条 城市规划协调32第十八条 土地利用规划协调33第十九条 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33第七章 近期规划实施重点34第二十条 近期实施重

3、点34规划图纸:图0-1 区位关系图图0-2 综合现状图图0-3 规划总图图0-4 功能分区图图1-1 风景区范围调整示意图图1-2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1-3 风景资源评价图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图3-1 风景游赏规划图图3-2 二十四道拐景区规划图图3-3 哈马关景区规划图图3-4 飞水岩景区规划图图3-5 盘江桥景区规划图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图4-2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图4-3 基础工程与安全防灾规划图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图6-1 城景协调规划图图6-2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图7-1 近期实施与项目规划图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了加强对晴隆二十四道拐风

4、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全面发挥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特制定本总体规划。第二条 规划范围与面积(一)风景区范围面积风景区北起孟寨,东经1051818,北纬255551;南至哈马关村,东经1051803,北纬255143;西起沙子,东经1051498,北纬255351;东至东方红,东经1052203,北纬255213,总面积为60.01k。(二)核心景区范围本次规划将景源集中的区域划定为核心景区,面积为17.93k,占风景区总面积的29.87%。其中,二十四道拐景区面积为6.22k;哈马关景区面积为3.07k;盘江桥景区面积为5.97k;飞水岩景区

5、面积为2.67k。第三条 风景区性质及资源特色(一)性质定位以具有重大抗日战争纪念意义的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和盘江桥为主体,以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多彩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胜迹和宜人的气候条件为底蕴,是开展红色文化体验、民俗体验、田园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科普等游赏活动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二)资源特色风景区自然景观以田园风光、山峦群峰、峡谷为主;民族文化与抗战文化融入其中。风景名胜区景源共18处,分为地景、水景、生景、园林、建筑、胜迹6个种类层及山景、瀑布跌水、古树古木、陵园墓园、田园风光、纪念建筑、文娱建筑、民居宗祠、遗址遗迹9个形态层。其中一级景源2处,二级景源3处,三级景源8处,四级景源5处。

6、详见表1-1。表1-1 风景区景点景物综合评价一览表编号景源分布景点名称类型特征综合评分景点级别备注1二十四道拐景区二十四道拐抗战遗址胜迹遗址遗迹87一级2晴山飞凤地景山景80二级3烈士陵园园景陵园墓园50四级4塘边寨风情小镇建筑纪念建筑68三级5三道沟田园园景田园风光60四级6大树民族村寨园景田园风光53四级7哈马关景区灵官箐胜迹遗址遗迹71二级8哈马关胜迹遗址遗迹69三级9放马坪田园园景田园风光54四级10盘江桥景区盘江桥胜迹遗址遗迹83一级11旧哨胜迹遗址遗迹66三级12半坡塘胜迹遗址遗迹66三级13飞水岩景区飞水岩瀑布水景瀑布跌水71二级14抢寨布依村寨建筑民居宗祠62三级15湾田古树

7、生景古树古木61三级16孟寨布依村寨建筑民居宗祠61三级17独立景点精品古茶园园景田园风光60四级18古茶籽化石博物馆建筑文娱建筑70三级第四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十七年,分为近期20182025年,远期20262035年。 第二章 保护培育规划第五条 资源分级保护规划采用分级保护的方法,将风景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一)一级保护区规划以二十四道拐抗战遗址、盘江桥两处一级景点为主,包括其视域范围内的一定区域划分为一级保护区,面积8.14k,占总风景区总面积的13.57%。一级保护区内应保持原生自然地貌、植被、水体等,严禁开山采石以及破坏自然植被、山体、河岸的建设行为,严格

8、保护二十四道拐道路线型的原真性及盘江桥的原有风貌,禁止一切破坏道路路面及桥梁的活动;区内只能修建必要的游览步道、游憩亭台、灯光布景和安全防护等设施,严禁建设任何有碍资源与环境的设施;区内景观资源可进行必要的景点建设、铁索桥修复和环境治理活动,不得安排旅宿床位,控制游人有序进入。(二)二级保护区规划将风景区一级保护区外的主要景点资源所在区域,以及风景名胜区内植被环境较好的区域,根据其完整的景观环境和视觉空间的要求划定为二级保护区,总面积约24.33k,占风景区总面积的40.54%。二级保护区内游客以主动的方式参与游览活动,可以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行为,结合资源特色适宜安排各种游赏项目,根据游览需要

9、,可以配置适量的旅游服务设施,开展一定的服务接待,可配置步行游览、休憩设施,以及必要的机动交通工具,并通过各种技术措施避免对生态植被环境造成破坏;区内可安排部分住宿设施,但必须分级调控旅游服务设施配置,对居民社会采取一定的限制和引导。(三)三级保护区规划将一级和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划定为三级保护区,面积约为27.54k,占风景区总面积的45.89%。区内可有序建设同风景名胜区性质和容量相一致的旅游服务设施,允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以安排因城乡发展需要而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安排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及基地。要兼顾资源保护、旅游服务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居民的生产

10、生活。区内在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同时,可以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但要加强对各种设施规模和内容的控制。加强植树造林和养护管理,25以上坡耕地应退耕还林。第六条 资源分类保护(一)河谷水体保护1、加强水源涵养,保育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依托防护林种植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整体植被覆盖率,增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禁止在盘江及飞水岩河两岸开荒种地、开山采石、放牧砍伐等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植被的恢复,形成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水源林生态系统,及时对盘江、飞水岩河谷中乱石、淤沙进行清理。2、加强水质监管,严控污水排放在风景名胜区及其盘江上游重点控制区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预警系统

11、,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对新建旅游服务设施的污水排放进行严格审批;完善污水处理和排放的法治监管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控制和逐步减少风景名胜区内各类污水的直接排放。完善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活污水和工矿企业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必须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3、保护自然风貌,严控建设行为避免人为改造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保持原有地表水与地下水径流模式。禁止在水系河谷及其周边区域挖沙取砾、破坏植被。已发生植被破坏或生态退化的河谷水系周边应进行生态恢复和绿化建设。河谷水系周边拟建项目均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现状瀑布及河谷水系视觉影响范围内的村镇居民点实施景观环境整治。4、完善环卫系统,加强环境整治完善河谷水系周边范围内

12、的景区和村镇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系统,开展村庄环境卫生的整治。加强面向游客的环境卫生保护宣传工作。(二)植物多样性保护1、结合立地条件,就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风景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包楠木、红豆杉、榉木等珍贵树种。对其保护首先加强科研投入,建立珍稀植物档案及相关资料库,并进行跟踪观察。应在恢复原生生境的基础上,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对于单株需要特别保护的珍稀植物,应该在其周围以栏杆形式划出保护范围,不准游客进入;对于成林的珍稀植物,则要整片的保护该种森林,并且在周围一定范围内划出保护区,不准游客进入。2、妥善进行迁地移栽,保存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对于某些珍稀濒危植物,周边生态环境现状确不适合

13、生存需要,且修复难度较高的,可妥善进行异地移栽保护,采取异地移栽的方式时,要注意在该物种集中生长的区域采集植株,迁移地的环境条件应与该物种的原生生境一致或接近,避免不适宜的方式造成该物种消亡。3、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完善提升生态功能针对风景名胜区内不同的植被覆盖类型,进行差异化的生态治理工程:对质量较高的飞水岩片区的乡土型复层植被区域加强培育,局部重要区域封山育林;对以灌丛植被为主的生态退化地区,逐步种植乡土型乔木,调整林相结构,提升生态质量;运用生态化的工程技术对较严重的石漠化地区进行环境修复,如种植先锋树种改善土质,清除外来入侵植物种,应用人工干预手段加速演替过程等。4、合理控制游览活动,降

14、低植被环境干扰合理控制游客容量,对不同区域进行游客承载力评价,分级限制游客规模;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游客行为;根据植物的现状分布,合理规划游线,将游览活动对植被生态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三)古树名木保护1、加强调研管理,建立古树名木资料库加强调研管理,建立古树名木数据资料库,制定保护计划,做好宣传和科普工作,并定期对古树名木生长和管护情况监督检查,更新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监管。所有古树名木都需挂牌保护。位于游路两侧及游览景源内的古树名木应设防护栏,严禁游客攀爬、划刻、折采、砍伐。2、采用多样技术,保护古树名木生态环境清除湾田村口内4棵黄葛树周围影响其生长的构筑物与垃圾。调

15、查古树生长状况与其周边环境变化的关系,针对性地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生长小环境进行保护改良。制定山体滑坡等突发状况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预案。3、加强黄葛树病虫害防治和养护管理,清除周边不必要的支撑物,清理树体上的缠绕物。在古树保护的区域内装设避雷设施。(四)文物古迹保护1、科学合理分级,依法有效保护对历史遗迹按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做好文物申报工作。对已经确定文物保护等级的历史遗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对尚未核定公布为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市县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设定相应暂保等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对于地下文物应开展相关清查工作,划定保护范围。积极做

16、好文物的测绘、照相等资料记录工作,建立档案,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标志界桩,做出标志说明,清理周边对文物古迹有不良影响构筑物。2、落实维护保养,杜绝安全隐患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严格履行报批程序,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修缮保护工程必须报审批机关验收。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协调整体风貌。严格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杜绝线路老化、损伤等引发的安全事故,同时,文物必须加装避雷设施,杜绝隐患。3、合理规划游线,健康引导游览设计合理游线,控制游客容量,限制商业活动,保护历史文化氛围。第七条 建设控制管理(一)分区建设控制管理风景区内的设施分为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宣讲咨询、购物、卫生保健

17、、管理设施、游览设施、基础设施及其它设施等十种类型:表2-1 分区设施控制与管理要求一览表设施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1.道路交通电梯、索道等机动车道、停车场栈道土路石砌步道其它铺装游览车停靠站2.餐饮饮食点野餐点小型餐厅中型餐厅大型餐厅3.住宿野营点家庭客栈小型宾馆中型宾馆大型宾馆4.宣讲咨询展览馆解说设施咨询中心5.购物银行医院疗养院商摊、小卖部商店卫生救护站7.管理设施行政管理设施景点保护设施游客监控设施环境监控设施8.游览设施风雨亭休息椅凳景观小品9.基础设施邮电所多媒体信息亭夜景照明设施应急供电设施给水设施排水管网垃圾站公厕防火通道消防站10.其它科教、纪念类设施节庆、乡土

18、类设施宗教设施注:应该设置;可以设置;可保留不宜设置;禁止设置;不适用(二)分区活动控制与管理各分区内人类活动的控制与管理要求见下表: 表2-2 分区活动控制与管理一览表活动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旅游活动1.休闲散步2.登山3.骑自行车游览4.古迹探访5.文化交流6.摄影、摄像7.登高眺望8.采摘9.垂钓10.动植物观赏11.游泳12.海洋运动13.野营露营14.民俗节庆15.海滨休闲16.修养疗养17.文博展览经济社会活动1.伐木2.采药、挖根3.开山采石、采矿挖沙4.放牧5.赢利性捶拓6.人工养殖、种植7.抽取地下水8.商业活动科研活动1.采集标本2.科研性捶拓3.钻探4.观测

19、5.科教摄影摄橡管理活动1.标桩立界2.植树造林3.灾害防治4.引进外来树种5.监测6.解说活动注:应该执行;允许开展;有条件允许开展;禁止开展;不适用第八条 生态环境保护(一)水环境规划对城镇生产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建立环卫设施,严禁向河流水体内直接排放污水,不准向河内倾倒垃圾、废土等,盘江、飞水岩河及相关支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标准。(二)大气环境规划控制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对大气的污染,改革能源结构,使用清洁环保型能源,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在旅游服务基地使用液化气,其环境质量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一级标准。(三)噪声环境规划

20、严格控制人为噪声,重点降低交通噪声,声级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类环境噪声标准值,位于城市、城镇或过境交通附近的区域,可按照类环境噪声标准值进行控制。(四)工程环境风景区内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选址论证,不得建设破坏景观和环境的工程设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工程竣工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恢复植被。第三章 风景游赏规划第九条 游人容量风景区日游人容量为13567人次/日,日极限容量为15025人次/日,以全年300天可游计算,风景区的年容量为407万/人次。详见表3-1表3-1 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预测表景区、景点名称日环境容量(人次/

21、日)日极限容量(人次/日)二十四道拐景区41004500哈马关景区19002280盘江桥景区39004020飞水岩景区26252800古茶籽化石博物馆独立景点625750精品古茶园独立景点417675合计1356715025第十条 特色景观与展示(一)特色景观类型与展示主题风景区拥有抗战遗址景观、田园村寨景观、水域景观三类特色景观。1、抗战遗址景观保护与展示(1)遗址景观是风景名胜区主体景观,应划定保护范围,实行严格保护。任何与游赏无关的项目都不得随意突破保护范围;(2)在保护遗址景观的前提下,适当配以一定量的季相变化植物,形成以季相为变化的景观,丰富遗址景观的层次性;(3)恢复二十四道拐中的

22、“涌泉寺”。在寺旁岩壁之上,修复原有的“甘泉胜迹”、“云陵山色”、“乌道干重”、“且以饮人”等石刻;(4)以石刻的方式展示中美两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文献,为抗战胜利作出极大贡献的 “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增添历史色彩。使二十四道拐成为中美人民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友谊象征,成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桥梁;(5)为更好的将盘江铁索桥的原有风貌展现给游人,建议原地恢复钢架桥的桥墩、桥身及周边的原始环境,同时立碑刻字介绍钢架桥的历史;(6)在盘江桥利用两岸岩壁,将与二十四道拐同名的电视剧二十四道拐中典型的历史片段和自然景观集中将其展示。2、田园村寨景观保护与展示(1)田园村寨风光是风景名

23、胜区主体景观之一,应划定范围,实行严格保护。任何与游赏无关的项目和村庄建设都不得随意侵占耕地农田范围;(2)在保护农田景观的前提下,提倡生态农业,逐步改善以传统的农药化肥的传统模式,在保护农田耕地的情况下,适当开展生态农业观光体验类游赏项目;(3)对反映景区内村民日常生产方式的农田进行整体保护,居民建房以及其他设施的建设,不得违反规划要求随意占用农田;村寨应建议完善的排污系统,村寨生产生活垃圾等不得随意排入农田内;(4)严格控制游览接待设施的用地范围,设立塘边寨、哈马关、枪寨3个民族风情接待点,在完善接待功能的基础上,展示少数民族风情; (5)在枪寨旅游接待中心安排体现乡土民族风情的参与式和体

24、验式活动,集中全面地展现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同时减轻现有分散的民族风情设施和活动对于核心景区的生态压力;(6)全面挖掘和展现各民族的文化、民俗、生产、生活特色,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设施和产品,突出展现各民族制品的独特性和精美工艺,精心制作,使其成为民族风景软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水域景观保护与展示(1)在盘江和飞水岩河水体两侧设置50m控制地带,在控制带内,不得新建与环境保护和风景游赏无关的建筑物,对于不符合景区保护与发展要求的零散民居建筑,应逐步拆除。(2)局部地段修建防洪堤坝,防止洪涝灾害,堤坝材料尽量选用当地石材。结合防洪和景观建设需要,整治河床驳岸,主要以自然式驳岸处理。(3)禁止一切

25、破坏水源林、护岸林及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尽快形成和完善景区居民点及服务基地污水处理系统;不准新建、扩建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及排污口。(4)禁止向盘江及景区内的河流排放生产生活污水、倾倒生活垃圾,保护河流两侧景观环境,对农田、耕地等加强对化肥、农药使用的管理,防治污染水体;(5)禁止在河道内毒鱼、电鱼、网鱼,竭力营造利于原生鱼类生长的水体环境,严禁投放会威胁当地生态系统的鱼类、螺类、甲壳类生物,维护盘江水体环境的自然生态特性;(6)在飞水岩景区建设特色游步道,全景综合展示。通过滨水游步道和田园游步道建设,将不同景观资源串联在一起,形成“村寨-田园-瀑布”的循环游线,体现山水田园的特色。(7)适

26、当引入原生水生、半水生景观植物,丰富河道的绿化景观层次,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8)将瀑布游赏与村寨、田园的民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游赏瀑布的同时,使游客参与到民俗节庆、田园耕作等活动之中,使游赏活动的内涵更加丰富。(二)解说展示场所与方式风景区解说展示场所主要设置在游客服务基地和游览步道沿线、观景点周边。有游览景源的介绍和说明;游览线路说明;提前预告会出现的游览状况;对游客人流的疏导和平衡;解说沿途会遇到的自然现象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具体解说展示内容。游览步道将根据不同的游览线路提供不同的游客体验、游览主题和解说方式。解说展示方式分为解说导览与设施展示两大类。第十一条 景区规划(一)二十四道拐景区

27、1、游赏主题以雄奇峻险的二十四道拐抗战遗址公路和南麓秀丽的田园风光为主要资源特色,景区以“红色文化体验、喀斯特风光鉴赏、布依民俗风情体验”为游赏主题。2、发展定位以蜿蜒盘旋的二十道拐抗战遗址公路为主体,依托高耸险峻的山体、清新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布依民族文化,结合景区内塘边寨村寨改造,塑造不同特色、不同主题的游览区域,开展观光揽胜、缅怀历史、风景摄影、户外运动、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体验等类型的游览活动。3、发展思路保护原真环境、还原历史遗迹南拓游览空间、整合游览资源传承民俗文化、展现民族风情4、游览规划规划形成“两轴、四区”的游览空间结构。“两轴”:指依托原纵横交织的两条国道线形成的功能联系轴。

28、“四区”:遗址文化游览区、山地户外拓展区、美式村镇休闲区和峡谷民俗风情区。(1)遗址文化游览区规划结合安南古城二期设置抗战博物馆,在博物内展示二战文化的历史文献及中美联合抗日的图文资料;在晴山西侧山体最高峰规划观景台和人行天梯,方便人们缅怀历史、参观游览;依托抗战公路定期开展国内国际知名的汽车拉力赛、爬坡赛和市民徒步健身等活动,提升二十四道拐的影响力。通过文化展示建筑、游览设施的建设及活动策划,形成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科普休闲观光的游赏区域。主题形象:在观景台与塘边寨风情小镇间规划一观光索道,以“空中观光、缅怀历史”为主题形象。游赏项目:该区主要以抗战红色文化体验、揽胜观光、展示为主,结合安南古

29、城二期设置一处二战博物馆、二战文化街区等项目,开展观光、抗战文化图文展示、空中揽胜、婚纱摄影、爱国主义教育等游览活动。(2)山地户外拓展区在遗址文化游览区的东面利用其独特的地势特征规划山地户外拓展区,设置户外拓展训练营、野外实战基地、自行车营地等功能。开展军队文化教育、军人风采展示、唱军歌、体能训练、实弹射击、自行车越野赛等活动,打造具有军营风情的户外体验功能区。主题形象:规划在砂锅厂、大坪地一带设置户外拓展“军事”训练营及实战基地,以“激发精神,凝聚民心”为主题形象。游赏项目:规划依托抗战文化元素,积极发展野外拉练、军事攀岩及军事体验项目,在区内开展体验互动、户外健身、风味餐饮等游览活动。(

30、3)抗战文化休闲区规划结合抗战元素,通过村寨改造,在此建设一个富含美国元素的民族村寨。该区利用农业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等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的模式,以辅导当地的农民种植,种植技术得以提高,经济价值更高,作物更生态更环保。所种植的农作物,由公司统一收购,用于景区内各个酒店。主题形象:该区重在展现中美联合抗战的历史,以“异域风情,中美友谊”为主题形象。游赏项目:该区设置美式乡村教堂、乡村酒吧、疗养中心、射击场、跑马场、红酒酒庄、水上娱乐世界、抗战指挥部、乡村俱乐部、乡村剧院、生态酒店、微型高尔夫练习场等游赏项目。(4)峡谷民俗风情区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31、人们对远离都市,回归自然、回归乡村的愿望更为强烈,自然风光、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旅游者吸引力更强。峡谷民俗风情区内以种植特色果蔬、特色果林为主,结合条件比较好的村寨设置风情农庄,在特色农舍里,赏民族歌舞、品农家美食、感受当地农家风情,设置开心菜园、瓜果馆、丰富游赏活动,强化游客与农耕劳作的互动体验。主题形象:该区以“农耕劳作,心灵回归”为主题形象。5、游览交通组织规划将南街和新明作为二十四道拐景区的主要出入口,设立景区入口标志。对景区内车行道路、通村公路进行修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为保护二十四道拐遗址景观,二十四道拐遗址公路主要以步行为主,利用现有田埂、灌溉渠、通组路等安排步行游览线路,可适

32、宜新建部分栈道,以丰富游览;在观景台和塘边寨风情小镇之间新建一条索道,开展空中观光揽胜活动。6、基础设施配置提升游览安全设施:根据各游览区域内游线安排,配置必要的休憩桌椅、观景亭廊、游览步道、栈道等服务设施,以及安全防护、环境卫生等设施,加强景区内安全标示标牌的指引,保证游客在景区内游览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完善服务功能:规划依托大树民族村寨和塘边寨风情小镇建成集游客接待、餐饮娱乐、风景观光、乡村体验等功能为主的旅游服务点和服务部。为保护景区内地形地貌,服务基地的建设应避免大规模开挖,结合村寨用地合理布局。(二)哈马关景区1、资源特色(1)连绵不断的群峰景观(2)较为完整的石头民居建筑群(3)富有

33、特色的历史遗迹2、游览主题该景区以“诗画家园,茶马古道”为主题,开展古迹游览、户外徒步、骑行露营、科考科普等类型的游览活动。3、发展思路植树造林绿化群峰、塑造村寨外围屏障;还原石寨原真风貌、展现田园诗画风情;修复古迹转为今用、茶马古道哈马再现;开展户外特色体验、丰富户外休闲活动。4、规划要点(1)资源环境保护植物造林、美化群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植树造林活动,在哈马关景区内植被较差的区域种植当地植物。同时,对植被良好的区域,严格划定游览的区域,有效保护景区内的现状植被,重点保护狮子山、腾(音)山内的原生植物群落。严格控制建设、整治村庄风貌:禁止在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

34、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严格控制游览服务设施的体量和风貌,对干扰景观的建筑进行整改。保护哈马村的乡土民族建筑风貌,对新建的和原始风貌已丧失的民居建筑进行整治。(2)游览空间规划规划将景区划分为差异化发展的“三大片区”:放马坪片区:以群山环抱下的平地为特色资源,修建旅游步道及服务部,绿化周边光秃的山体,清理片区内的杂物,增加游览指示展示设施为露营、骑马提供基础条件。哈马关灵官箐片区:以石头民居、古建筑为特色为主,进一步发掘和充实景区的历史人文资源,提升观光游览的特色吸引力,恢复古驿道、增加游览指示展示设施。狮子山片区:以连绵不断石峰为特色,增加安全游览设施,同时新增关于喀斯特地质地貌的科

35、普展览展示设施。(3)游览交通组织构建差异化的旅游步行线:路线一:依托古建筑和古驿道,设置以历史遗迹体验为主的游线,其路线为景区东入口哈马关320国道灵关箐古驿道长安庙。路线二:依托放马坪独特的地势,规划以骑行(骑马)为主要体验的游线,其路线为哈马关放马坪环线。 路线三:依托景区内奇特的峰峦景观,规划以登山健身及观光为主的步行游线,其路线为灵关箐长安庙狮子山。出入口体系:规划在景区的东、南、西三个方位各设置一处景区出入口,提升景区的集散能力。道路慢行区域:在景区东、南出入口结合公共停车场共设置 2处环保车停靠站,并增建休息设施。(4)服务设施建设游览安全设施:新增景区内栈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按

36、安全防护等级进行配置,加强景区内安全标示标牌的指引。民俗服务设施:依托现有民居建筑,适当发展民俗接待,规划接待床位200个。在放马坪建设户外露营地,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游览服务站点:依托光照集镇设置1处旅游服务镇,在哈马关依托村寨设置1处服务点。(三)盘江桥景区1、资源特色(1)代表抗战历史的铁索桥(2)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文2、游览主题该景区以“五里三城,昨日重现”为主题,开展风景游览、休闲度假、民俗体验、购物娱乐、农业观光等类型的游览活动。3、发展思路还原景区历史建筑、展现璀璨历史文化;构建多样游览路径、拓展多彩户外休闲;游赏生产相互依托,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合理组织交通游线、逐步完善旅游服

37、务。4、规划要点(1)资源环境保护修旧复新、严控建设:按照现有的历史资料,修复景区内原“连云城”“长安城遗址”和半坡塘境内的建筑及周边环境,统一规划,严格控制,保持村寨内建筑格局和空间尺度特色。新建改建的建筑需采用传统建设材料,新建筑不得超过三层。老建筑翻修不得超过原有建筑层数。保护水质环境和植被、维护良好的生态景观:晴隆县植被以次生喀斯特灌草丛为主,森林覆盖率较低。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少部分被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代替,因此,保护景区所有植被势在必行;另外,严格保护北侧和东侧水系水质及景观风貌特色,生活污水需达标排放。保存原住民生活生产方式、禁止工业园落户周边,在保证民族村寨生

38、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2)游览空间规划构建“一线、一谷、两寨”的游览空间格局。依托峡谷徒步线、古遗建筑群和古驿道开展面向文化探源和户外徒步的专项游览活动,展现完全不同于传统类型的风景资源特色。“一线”即沿“三间房古驿道旧哨盘江桥半坡塘”的北盘江古驿道游线,依托古驿道完善徒步游览线路,沿途设置介绍古长安城、古连云城的文字、以及中美联合抗日的历史文化的解说系统。远期结合发展情况,可在盘江桥、半坡塘等地建设小型文化展室。“一谷”即依托北盘江河谷的河谷风光设置徒步线路,接待各类短期户外运动为主的游客。“两寨”依托旧哨和半坡塘两个民族村寨设置餐饮、住宿、民族风情活动,体验生动的少数民

39、族当地生活,同时也可开展艺术写生、风景摄影等活动。(3)游览交通组织加强外部联系:改造提升现有320国道,将其规划为风景区的旅游干道,在东西两侧设置景区主要出入口,加强对外联系。完善步行线路:“盘江桥半坡塘旧哨”古驿道体验线;“盘江桥旧哨大盘江”步行游览线。(4)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接待设施:依托东方红村,适当发展民俗接待,满足户外徒步的服务需求,规划接待床位为300个。近期在盘江桥设置旅游服务点1处,同时结合旅游服务点规划一处约20平米的展示厅,展示二战时期中美联合抗战的历史事迹和相关图片,依托旧哨设置1处旅游服务部。设置科普文化解说:在访古游线和北盘江大桥完善解说系统,增加游览活动深度和内

40、涵。(四)飞水岩景区1、资源特色(1)柔美的溪谷断岩瀑布(2)清新的布依村寨2、游览主题飞水岩景区以“桃源静养地,清秀飞水岩”为主题,开展田园观光、户外休闲、民俗体验等类型的游览活动。在景区外结合自然景观条件可适当开展休闲度假活动。3、发展思路彰显叠峦飞瀑之景,体验别样布依风情;发展专项户外休闲、开展特色民俗接待。4、规划要点(1)资源环境保护保证瀑布水量、保育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流域规划,有效保证飞水岩瀑布的水量,从而完整体现瀑布的柔美景观。保育峡谷内自然植被,避免大规模的人为干扰,维护景区内的自然生态平衡。保护村庄风貌、展示田园风光:保护枪寨和湾田的建筑群及其整体风貌,展示以枪寨为代表的布

41、依族传统农耕景观。(2)游览空间规划构建“一谷、一瀑、两寨”的游览空间格局。基本保持景区现状,充分依托现有景观资源和道路系统,为户外露营、风景摄影等专项游客提供最真实的自然文化体验。“一谷”即依托飞水岩下游水系的河谷风光建设徒步线路,延至北盘江。“一瀑”即飞水岩瀑布群,作为景区的核心景观吸引物,具有带动周边景源的重要作用。近期主要在东侧修建观景台,提升游赏体验的安全性。“两寨”即依托枪寨和孟寨,主要发展民俗体验和特色观光农业,提供特色民俗旅游服务。(3)游览交通组织加强外部交通衔接:完善景区道路系统,加快景区内道路与外围三级公路的衔接,提级改造现有光照集镇至光照电站的通村公路,并与牂牁江景区衔

42、接,将景区东侧的道路纳入与周边景区及周边风景名胜区联系的游览主要通道之一。开通“哈马关飞水岩牂牁江(光照湖片区)”环保车游览路线。改善户外徒步线路:改善“飞水岩瀑布抢寨”一线和飞水岩下游一线的徒步游览线路,远期向北延伸至光照电站服务区的北盘江。(4)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民俗接待设施:依托枪寨和孟寨,适当发展民俗接待,规划接待床位分别为220个。完善游览服务站点:建设孟寨服务村1处、枪寨服务部1处。第四章 设施规划第十二条 道路交通规划(一)对外道路交通规划主要出入口:规划在二十四道拐景区中,三道沟田园的西侧和烈士陵园的东北侧各设置一个出入口;在哈马关景区中,哈马关的西北侧设置一个出入口;在盘江桥景区中,旧哨的西南侧设置一个出入口;在飞水岩景区中,湾田古树的南侧设置一个出入口。公路:风景名胜区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已建的沪昆高速、拟建的毕水兴高速等高速公路,通过在城区、沙子镇等设置的匝道口与地方道路连接。依托G320国道以及乡镇道路和风景名胜区周围县、乡道连接。铁路:晴隆县没有高铁站点,主要依托沪昆高铁与风景名胜区相邻的普安站和关岭站。沪昆高速铁路建设进一步优化风景名胜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拓展风景名胜区的客源市场,实现旅游自然的大区域化。航空:依托相邻的安顺机场、六盘水机场和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